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地转出的影响*
2017-06-06万亚胜程久苗费罗成徐玉婷
万亚胜,程久苗※,费罗成,徐玉婷, 2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3; 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热点问题·
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地转出的影响*
万亚胜1,程久苗1※,费罗成1,徐玉婷1, 2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3; 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农地保障功能 农地流转 农户意愿 芜湖市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农地规模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而农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选择,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必然要求[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明规范农地流转将会是2015年“三农”改革的重点,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在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支持之下,我国农地流转规模呈现增长趋势,但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3]。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取决于有效的农地供给和需求[4],由于农户依赖于农地的保障功能而不愿转出农地,增加了农地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违背农户意愿强制流转的案例,违背了“保护农户基本权益不受损”的底线。如何有效释放农户供地潜力成为完善农地流转交易市场的重要解决路径,因此关于农地保障功能替代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多学者对农地保障和农地流转农户意愿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农地保障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论证农地的保障功能及评估其价值的思路[5-7]; 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测度农地保障价值的区域差异[8, 9]; 从农地生产功能替代、农地价值功能替代和农地劳动力承载功能替代3个方面测算农地保障替代程度[10, 11]。在农地流转农户意愿方面,众多学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选用数学方法分析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12-16]。然而,学术界将两者相关联,并定量化表达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地流转农户意愿的研究不多,已有的一些研究还存在分歧:不同学者认为影响因素并不相同,甚至方向相反[17-19]。为此,探究农地保障功能替代与农地转出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文章从农地承载的保障功能基本特征出发,选择芜湖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调研数据定量测度农地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和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进而从宏观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可以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假说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之下,农地所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远远大于其生产功能。土地的固定性和保值增值性成为农户最好的风险保障,农地已成为农户拥有的最后一道社会保障屏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农地的诸多功能逐渐被其他形式的保障替代,从而出现了弱化。如果农地所承载的保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替代,农地对于农户的意义将会发生变化,农户可能更愿意转出农地。农地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农户赖以生存的衣食、就业、医疗和养老等基本要求[20]。在此基础上,张雪靓等相关学者提出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模型[21],奠定了研究社会保障功能内涵科学性和可用性。该文据此将农地保障功能分为养老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承载力功能3个方面。
在农村社会,养老功能主要表现在新农保成功进入农村,且被农户所接受,对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农地养老功能,因此影响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基于此提出假说1。
假说1:农地养老功能替代程度正向影响农户转出意愿。
在传统农村,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户职业分化,经济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地的价值功能逐渐被替代,因此影响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基于此提出假说2。
假说2: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正向影响农户转出意愿。
在传统农村,过往农村劳动力全部投入农地,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部分劳动力走进城镇,劳动承载力功能逐步被替代,影响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基于此提出假说3。
假说3: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正向影响农户转出意愿。
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主要表现在2个层面,分别为农户个体层面和农户所在家庭层面。个体层面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的替代程度用农户工作类型的时间比例表征,而所在家庭层面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的替代程度用家庭农动力转移程度表征。基于此,提出以下2个推论。
推论1:主要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转出农地意愿高于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
推论2:农民所在家庭从事非农工作的人数比例越高,其转出意愿越高。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芜湖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和安徽省核心发展城市,自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战略确立以来,耕地保护和经济建设矛盾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农村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的前沿地带,各县(区)农户分化明显,农地保障功能发生明显替代,且随着农地流转相关政策完善,流转规模加大、流转进程加快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该文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2 数据来源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年7~8月先后对芜湖市弋江区、镜湖区、三山区、鸠江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实地随机调查取得数据。根据各县(区)的经济情况进行分层,确定各县(区)的样本数量,在各县(区)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式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套),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套),问卷有效率96%。
调查的337样本中,男性占64.6%,女性占45.4%; 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比例占63.6%;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占15.2%,初中文化程度占58.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6.2%。总体反映了研究案例区农村人口社会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3 计量模型
该文以农户转出农地意愿为分析因变量,其答案有“愿意”和“不愿意”2种情况,为虚拟的二分类选择变量,传统的模型无法模拟且科学的解释该现象[22]。为此,该文选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进入回归的方法能准确定量分析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因素。该模型基本形式为[23]:
(1)
(2)
2.4 研究变量
为满足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农地转出农户意愿影响因素的条件,该文设定农地转出农户意愿为Y,当农户愿意转出农地时,Y为1; 不愿意转出农地时,Y为0。
该文自变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土地的保障功能替代特征变量,养老功能、价值功能和劳动承载力功能3个层面分析; 另一类为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的研究选取对社会保障有相关的2个方面,分别为个人特征、社会特征。共拟定影响农地转出农户意愿的自变量总共11个,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研究变量解释及定义
特征变量解释变量定义均值标准差因变量愿不愿意流转农地0=不愿意;1=愿意0.6360.483养老功能参保状况0=否;1=是0.8080.395劳动承载力功能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年总工时-务农工时)/年总工时0.5230.252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家庭全部劳动力人数-实际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家庭全部劳动力人数0.6010.187价值功能价值功能替代(总收入-农业收入)/总收入0.6840.197个人特征性别1=男;2=女1.3530.480年龄/年1=18(含)以下;2=19~30;3=31~40;4=41~50;5=51~60;6=60以上3.6361.257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技校;4=大专及以上2.1110.637社会特征流转平均价格/元实测数据662.626104.281农地转出合同形式1=口头协议;2=与农户本人订正式合同3=与村集体签订正式合同;4=与乡镇政府签订正式合同2.4540.917农地转出一般期限1=小于或等于1年;2=2~3年;3=4~5年;4=5年以上4.3032.229农地转出组织方式1=代耕;2=转让;3=租赁;4=互换;5=反租倒包;6=土地入股;7=转包3.6861.645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结果
在养老功能替代程度上,调查对象中新农保参保率逾八成,可见新农保进入农村,被调研区域大部分农户所接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地的养老功能。
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上,该文从个体和家庭2个角度测量劳动承载力程度,表2中可以看出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和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最小值均为0,且最大值均为1,表明无论个体角度或家庭角度劳动承载力功能都有完全没有替代或完全替代的样本,数据显示,个体和家庭两个角度的平均转移程度大小不同,其中农村个体劳动力转移平均程度为52.29%,而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已经超过六成。
价值功能替代程度上,价值功能替代程度最小值为0.35>0,表明在调查对象中已经没有农户经济收入完全依赖于农地; 而最大值为1,表明存在部分农户经济收入已经脱离农地,且需要非农收入维持农地生产; 其平均值为0.6848,说明调研区域农户接近七成经济收入来源于非农行业。
3.2 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对农地转出户的影响分析
在SPSS软件中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各因素VIF值均小于2(大于5则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排除因素之间的共线干扰,满足研究要求。采用进入分析方法对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
表2 芜湖市农地保障功能替代程度统计
特征变量解释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养老功能参保状况010.8081劳动承载力功能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010.5229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010.6012价值功能价值功能替代程度0.3510.6848
表3 模型参数回归结果
自变量BS.EWalsdfSigExp(B)性别-0.6860.8690.62410.4300.504年龄-1.507***0.4999.12910.0030.222文化程度1.500**0.7064.51910.0344.481流转土地的合同形式0.6140.4222.10910.1461.847土地流转一般期限0.2260.1891.43210.2311.253土地流转的组织方式-0.1040.2580.16110.6880.902土地流转平均价格0.020***0.0079.16410.0021.020参保状况0.3721.0020.13810.7100.689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4.058**1.8974.57510.03257.879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8.188**3.8354.55910.0333596.627价值功能替代程度8.965**3.6795.93910.0157828.278 注:*、**、***分别为在90%、95%和99%的置信区间上显著
通过分析发现,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和价值功能替代程度三因素与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且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在个体层面上,个体在外非农务工时间所占比例越高,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调查结果也显示,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低于0.5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比例仅为27%,而主要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的比例提高到了80%。深究之,农户每年从事非农工作所占比例越多,非农收入将会远大于农业收入,农户更倾向于转出农地。这进一步证实了在个体层面上,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验证了推论1)。
在家庭层面上看,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影响为正,即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的比例越高,农户转出农地意愿越强。调查对象中全部务农的家庭中有78%被调查者不愿转出农地,劳动力转移程度超过50%的家庭中愿意转出农地的比例高达79%。非农工作收入一般高于农业收入,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非农收入在家庭收入比例将提高,同时脱离了对农业收入的依赖,因此农户更愿意转出农地。据此可知,在家庭层面上,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验证了推论2)。
综上,在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上,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意愿越高(验证了假说2)。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庭层面和个体层面上,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与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存在差异化关系,即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B值为4.058)对转出户意愿影响力小于家庭劳动力转移程度(B值为8.188)对转出户的影响力。这是由于在农村家庭中,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选择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其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高,而家庭中年龄偏大的劳动力选择在农村务农,导致此类家庭结构的群体不愿意转出农地。
此外,价值功能替代程度变量在9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即经济收入来源中非农收入比例越高的农户更愿意转出农地(验证了假说3)。调查发现,主要收入来源农业收入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的比例为45%,而主要以非农收入为经济来源的农户愿意转出农地的比例提高到了75%。当农户非农收入高于农业收入时,农户更侧重于非农收入,主要从事收入较高的非农工作,非农收入增加,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相应提高,农户更愿意转出农地。
3.3 控制变量对农地转出户的影响分析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和流转价格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年龄在99%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负向影响农户转出意愿,即年龄较大农户转出意愿低迷。统计结果显示愿意转出的农户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不愿意转出的农户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岗位的增加,农业人口持续向城市、非农业产业转移,年轻农户适应能力强,农业收入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流出农地出去务工无疑会使其获得更高的收益; 而对于中老年人对新的生产技术的掌握能力逐渐下降,且中国大部分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大量留守儿童,需要长辈照顾,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只能留在农村务农。第二,在农村社会,农户年龄越大,就业和养老问题越严重,对农地的保障功能的依赖性增强,造成中老年农户不愿意转出农地。
文化程度变量在9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转出意愿,即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更强烈。同时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在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农户中个体劳动力转移程度大于0.5的比例为69.2%,即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农户中有接近七成的农户非农工作时间超过半年。这一结果符合逻辑关系,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户获取信息、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程度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农户从事非农工作机遇更多,农地的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更高,农户从而对农地的依赖程度越低,更愿意转出农地。
土地流转平均价格在9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转出意愿,即流转价格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更强烈。这是因为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相关政策的出台,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农地转出价格升高,甚至高于农户务农收入,从而将农地的保障功能转为货币形式,更符合农户的需求,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因此一些农户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转出农地选择非农就业。
从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中性别、土地流转的合同形式、土地流转一般期限和土地流转的组织方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一方面是由于调研区域内土地流转合同形式、土地流转一般期限和土地流转的组织方式差异较小,无法反映其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 另一方面,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多为农户家庭整体意愿,与性别关系较小,因此性别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该文基于对芜湖市4县4区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土地的保障功能替代特征和控制变量特征两类角度分析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1)芜湖市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高,超过60%的被调查农户愿意转出农地。
(2)农地的劳动承载力功能在个体和家庭两个层面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民,转出农地的意愿更强; 家庭转移程度越高,家庭整体从农地中获得的保障功能的程度越低,导致转出农地的意愿更强烈,且在家庭层面对农户意愿影响力大于个体层面。
(3)农户的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业收入比例越小,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就会发生农地转出行为。
(4)以新农保为代表的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前新农保的保障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农户基本需求,造成农地养老功能替代程度较低,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影响不够显著。
基于该文的研究结果,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育,针对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地转出的影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而提高农地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第二,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从而提高农地价值功能替代程度。第三,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提高其对农地养老功能的替代程度,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1] 陈秧分,刘彦随,翟荣新.基于农户调查的东部沿海地区农地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科学, 2009,(07): 1102~1108
[2] 许恒周, 石淑芹.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9): 90~96
[3] 叶剑平, 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48~55
[4] 何国俊, 徐冲.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 2007,(05): 111~124
[5] 陈丽, 曲福田,师学义.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资源科学, 2006,(06): 86~90
[6] 郭贯成, 吴群.土地社会保障功能探析: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2003
[7] 陈振, 程久苗,费罗成,等.农地流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芜湖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36(3): 72~78
[8] 邹秀清. 农地保障功能测度及其区域差异——基于浙、赣、桂三省506份农户调查.资源科学, 2012,(10): 1898~1904
[9] 邹秀清. 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赣、苏、桂三省537份农户的问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6): 50~52
[10]孔祥斌, 苏强,孙宪海,等.基于社会保障功能的耕地保有量测算——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4): 299~302
[11]张雪靓, 孔祥斌,王洪雨,等.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差异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24村214户农户问卷的实证.资源科学, 2013,(08): 1555~1566
[12]钟晓兰, 李江涛,冯艳芬,等.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资源科学, 2013,(10): 2082~2093
[13]许恒周, 郭玉燕,石淑芹.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中国土地科学, 2012,(08): 74~79
[14]许恒周, 石淑芹.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9): 90~96
[15]杜文星, 黄贤金.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扬州市农户调查为例.资源科学, 2005,(06): 90~94
[16]王岩, 杨俊孝.天山北坡经济带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玛纳斯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37(6): 43~50
[17]林善浪, 张丽华.农村土地转入意愿和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农村的调查.财贸研究, 2009,(04): 35~41
[18]李启宇, 张文秀.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户农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成渝地区42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农业技术经济, 2010,(05): 47~54
[19]徐美银, 陆彩兰,陈国波.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江苏的566户样本.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7): 66~74
[20]邹温鹏, 孔祥斌,关欣,等.农户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测算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3): 143~148
[21]张雪靓, 孔祥斌,王洪雨,等.区域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替代程度及其差异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大兴区24村214户农户问卷的实证.资源科学, 2013,(08): 1555~1566
[22]钟太洋, 黄贤金,孔苹.农地产权与农户土地租赁意愿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05,(01): 49~55
[23]李京涛, 周生路,吴绍华,等.基于Logit模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05): 131~136
EFFECTS OF FARMLAND SECURITY FUNCTION ON THE FARMLAND TRANSFER*
Wan Yasheng1,Chen Jiumiao1※,Fei luocheng1,Xu Yuting1, 2
(1.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2.College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3,China)
Whether the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an be effectively replaced has become a key of the rural land rational and orderly circulation. Taking Wuhu city of Anhui province as a cas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farmland′s security function substitution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land by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their land was strong, and 63% of farmers expected to transfer land. (2) the farmlands′ security function influenced farmers′ circulation willingness, farmers preferred to transfer their lands when the substitution degree of labor carrying capacity was high. The substitution degree of farmland fun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romote farmlands′ circulation appropriately and protect farmers′ profit,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rural social pension security system, enhance the guarantee cap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articularly, promote new-type urbanization, further reform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develop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o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erfect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government subsidy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t should coordinate different resources, vigorously developed regional economy,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and strengthen land market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farmland security function; farmland transfer; willingness; Wuhu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113
2016-05-27 作者简介:万亚胜(1992—),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研究。※通讯作者:程久苗(1964—),男,安徽安庆人,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研究。Email: 975869246@qq.com *资助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绩效测度与提升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AHSKY2015D73); 国家青年自然基金项目“农户农地流转方式、行为及其效率测度研究——以中东部典型流转区为例”(41401123)
F321.1; F224
A
1005-9121[2017]01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