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之路谱写耕地保护新篇章
2017-06-06浦江县国土资源局张再创
□浦江县国土资源局 张再创
浦江之路谱写耕地保护新篇章
□浦江县国土资源局 张再创
浦江地处浙江中部,素有“书画之乡”“水晶之都”“万年浦江”的美誉。绵延万年的农耕文明,辛勤的浦江人民在有着“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的丰安大地上,培育了良田万顷。为保护好这片最宝贵的“祖宗田”“太公田”,浦江县牢固树立“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意识,把保护耕地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来抓,走出了一条拆违治水保耕地、节约集约保耕地、永农划定保耕地、农业转型保耕地、长效管护保耕地的浦江之路。2016年,浦江县成功创建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县。
一、拆违治水保耕地,抢救生病黄土地
2012年初,浦江9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滋生着60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遍布城市内外、田间地头,全县90%的河流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渠道周围寸草不生,农民不敢下田耕作,人们赖以生存的黄土地已病入膏肓。
浦江县深刻认识到对耕地资源的肆意污染和无序利用,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践踏公共利益,更直接影响到全县耕地保护大局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浦江县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重整山河的魄力,全面打响了违法用地专项整治攻坚战和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行动。四年来,全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612万平方米、占地7000余亩,彻底消灭全县462条垃圾河、577条牛奶河、25条黑臭河、22条劣V类支流,浦阳江出境断面水质已从连续8年劣V类到基本达到Ⅲ类水。浦江轰轰烈烈的拆违治水行动,保住了良田沃土,实现了美丽蜕变,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千亩葡萄园
二、节约集约保耕地,重整发展新秩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浦江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全县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为着力点,合理利用拆后土地,坚定不移地走土地节约集约之路。
集聚发展,实现用地效益最大化。浦江以拆违治水为突破口,倒逼水晶产业转型升级,迈上“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的快车道。全县水晶企业及加工户由高峰期的2万余家锐减到公司制企业438家,投资20亿元建成占地1000亩的四大水晶产业集聚区成为水晶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同时,引进温州万洋集团,以市场化模式启动浦江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其中投资10.2亿元、占地402亩的郑宅挂锁集聚区和投资7.8亿元、占地115亩的中余挂锁集聚区均已动工建设。经测算,水晶、挂锁产业集聚后的用地量比过去单宗划块方式供地节省了4000多亩。
“四破”攻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一是以二次开发破低效用地。近三年先后处置低效企业168家2182亩,收储捷士达区块等12宗870亩并重新出让750余亩。同时,2012年启动实施了全省县级中心城区最大的旧城区块改造,占地300余亩;2014年启动实施了全省最大的金狮湖旧城区、旧厂区及城中村开发项目,面积达2000亩。二是以土地流转促腾笼换鸟。全县累计流转工业用地6300余亩,被评为浙江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县。三是以盘活消化督“减量加速”。实行批而未供土地消化考核督办制,近五年年均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00亩以上,平均供地率80%以上。四是以综合整治优用地布局。实施了岩头镇“异地安居奔小康”等9个安置小区建设,新增耕地面积390余亩,启动了浦阳街道等3个“公寓式”安置小区建设,并确保以“零增地”推进“空心村”改造。五是以坡地村镇减耕地占用。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推进住房、产业项目等向低丘缓坡发展。
▲上山遗址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
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是搭建用地高压线、严守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
浦江县按照“划优”“划足”“划实”要求,编制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一是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利用高空慧眼技术进行实地调查摸底,提高落地块的速度和科技含量。依托多规融合,结合城市发展格局,科学划定“三线”,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浦江县共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20.81万亩(含示范区7.43万亩)。二是落实保护责任。全县签订了县与乡责任书15份、乡与村责任书413份,发放了保护明白卡12.89万份,并在保护明白卡中明文指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和破坏永久基本农田。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在城镇口和交通主干线旁设立了各类大型宣传牌,竖立了乡镇级大型保护碑16块、村级宣传牌413块、永农界桩2500余个。在《今日浦江》报上专版刊登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并利用本地新媒体推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等宣传文章,让保护耕地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农业转型保耕地,实现互保新局面
浦江农业发展坚持增产与增收并重原则,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了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其中葡萄已成为第一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约5.3万亩,2016年全年产量9.2万吨,产值8.2亿元,打造了“中国桃形李之乡”和“中国巨峰葡萄之乡”“浦江葡萄”地理标志获农业部登记保护。同时,紧紧围绕现代化农业“两区”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创建了91个省级粮食功能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1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5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让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保障耕地数量不减,还通过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沃土行动”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清洁田园行动”,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形成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互促互进的新局面。
五、长效机制保耕地,扎紧耕保铁篱笆
浦江县注重向创新要空间、向管护要效益,对破坏耕地的行为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护,构建了“不敢毁耕、不想毁耕、不愿毁耕”的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农田“三长”制落实保护责任。全面推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畈长制”和“片长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党员干部的能动作用,要求农户看好田、党员盯牢畈、干部管住片,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奖补机制提升耕地保护意识。以耕地保护奖补机制为抓手,激发基层群众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并结合村级土地民主管理工作,将保护耕地尤其是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纳入村规民约,加强村民保护耕地的自律意识。三是信息化管理将破坏耕地行为扼杀在萌芽。全面建立高空慧眼监管系统,让破坏耕地的行为暴露于天眼之下。同时,对破坏耕地的行为实行“两网化”管理,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的网格体系和“信息准确、反馈及时、实时指挥、督导快速”的网络体系,从机制上、技术上对破坏耕地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严守耕地红线。四是供良田、加补贴、送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给予农民更多的良田沃土;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生产设备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增加农技下乡频度与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水平,实现增产增收。获益于耕地,保护耕地也就成了农民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