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分析
2017-06-06王霞
王霞
“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分析
王霞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从序数的语义构成来看,“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包括排序集合、排序对象、排序参照、排序视角、排序结果和排序序列。它的排序集合必须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人、事、物;排序对象多数是序数表达式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中的成员,少数是与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相似的其他对象;排序参照主要是命名编号和混合参照,少数是属性评价地位参照;排序视角主要是单比、单层、顺向排序;排序序列有逐一排序型和部分列举型两大类。另外,该序数表达式还具有指称性和命名性。
序数;“第+数/数字串+名”;语义要素
一、引言
“第一夫人、第二教室、第一四三中学”类的“第+数/数字串+名”是汉语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序数表达式。“数”是指数词词语。“数字串”是指没有系位组合关系的一串数字。读数字串时,不宜读为整数读 法,而应按数字的出现顺序念读,如“第一四三中学”中的“一四三”就是数字串。“名”是指名词性成 分。
20世纪以来,有些学者关注到“第+数/数字串+名”。高丕永[1]、马彪[2]分析了“第一时间”的语义。亓艳萍[3]、吴长安[4]认为“第二故乡”“第二生命”产生了新的意义。张谊生[5]、黄伯荣和廖序东[6]指出在特定情况下“第+数”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例如“第二人称、第六感觉、第二车间、第四餐厅”。陈青松[7]在研究“第+数+形+(的)+名”时,从称谓性高低、排序属性类型、名词性质、形容词特点、序数数目、排序属性现实性等角度比较了它与“第+数+名”的差异。王霞[8](171−178)简单描写了“第+数/数字串+名”的构成情况和命名特征。现有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多数属于篇幅较小的个案研究或者附带性研究,缺乏系统性,尤其是缺乏语义的精细分析,因此尚留较多的研究空间。
依据王霞[8](24)、陈青松[9]的研究,序数的构成暗含了比较,即采用某种比较视角,依据某种比较标准,对集合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排序,所以序数包括排序集合、排序对象、排序参照、排序视角、排序结果和排序序列六个语义要素。例如:
(1)运动员已经站在起跑线上,从左至右,第一跑道上的五号运动员是纸盒厂的刘莹……(航鹰《明姑娘》)
(2)李芳,中国女子网坛第一人。(《人民日报》1995年10月5日)
上述序数表达式“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分析见表1。
“第+数/数字串+名”的六个语义要素中,排序结果直接用“第+数/数字串”体现,它比较容易被观察到,所以后文不再赘述。本文主要分析“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集合、排序对象、排序参照、排序视角和排序序列,另外也分析该序数表达式的指称性和命名性。文章的所有语料源于自建的1 400万字普通话语料库(包含口语、文艺、新闻、科技、公文五种语体),共收集到“第+数/数字串+名”的用例2 168条。除集中举例,文中所引例句一律标明出处。
表1 “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
二、排序集合与排序对象
(一)排序集合
“第+数/数字串+名”表示特定对象在特定比较范围中的排序,这个排序所依赖的特定比较范围本文称之为“排序集合”。
排序集合可大可小。例如,空间集合可以大到宇宙、全球,小到分子、原子;时间集合可以大到从古至今,小到分钟、秒钟。总体而言,排序对象集合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宇观集合,即整个宇宙范围;二是微观集合,即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等极微小事物所涉及的范围;三是中观集合,即处于宇观和微观之间的范围。相对来说,上述三类集合中,我们经常观察或涉及的是中观集合,多数序数是在中观集合中建立起来的。
排序集合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分解为排序集合类属成分和排序集合限定成分。请看下例:
(3)一封沉甸甸的邮件中,装着吉林公主岭市第一中学一年级19班63份提名。(《人民日报》2006年1月22日)
上例“第一中学”中的“中学”是排序集合的类属,“吉林公主岭市”是排序集合的限定。
1. 排序集合类属
排序集合类属由“第+数/数字串+名”中的名词性成分来体现,此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名词短语、名词性语素,但以名词居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A. 称谓。包括职位、职称称谓:首相、书记、政委、副总理、副总统、副参谋长、副主任、副总设计师;职业、社会身份称谓:老板、署名人、作者、报告者、引路人、执政者、赞助人、责任人、受害者、金牌大户、纳税大户、自由人、夫人;性状凸显称谓:雅人、风流才子、高手、贤妻良母、黑手;通用称谓:人、男人。
B. 机构群体。包括机构单位:小学、中学、医院、剧院、厂、公司、局、银行、商店、基地、院、部;群体组织:委员会、党支部、军、师、旅、团、营、队、组;行政区划:国、县、区、州、镇、乡、村。
C. 建筑场所:楼、厦、室、堂、街、路、桥、站台、出口。
D. 器具等人工物:剪、刀、尺、杆、犁、钩、扣子、领扣、炉、轨道、票。
E. 自然地理:山、峰、泉、洞、窟、沉淀池、水源地、松花江。
F. 身体器官:颈椎、腰椎、肋、脑室、神经、指、指节、趾、掌骨、心脏。
G. 植物:花。
H. 时点时段:季度、赛季、阶段、学期、任期、周期、反抗期、关键期、纪。
I. 抽象事物:高度、宇宙速度、时间、语言、课堂、信号、定律、话轮、人称、乐章、职业、产业、现场、顺序、生产力、看点、奇观、要务、层次、资源、落点、行为、反应、印象、感觉、要求、需要。
在1 400万字的普通话语料库中,上述九类名词性成分以表示抽象事物的用例最多,其中“语言、产业、定律”等词的出现频繁非常高。用例第二多的是表示机构群体、时点时段的名词性成分。用例第三多的是表示建筑场所、称谓的名词性成分。这说明:
其一,排序集合类属必须是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抽象事物、机构群体、时点时段、建筑场所、称谓的社会化程度高,社会更需要对集合中并存的多个对象通过排序来区分。例如“第+数+中学”,“中学”所指称的对象存在许多个体,对这些个体加以区分的最经济、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冠以序位。与之相对的是,器具等人工物、自然地理、身体器官、植物也并存多个对象,但其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一般不需要通过序位来加以区分。例如“腰椎”一般不需要通过排序来区分,仅在医学领域里有“第一腰椎、第二腰椎”类的说法。
其二,“第+数/数字串+名”更倾向于给抽象事物排序。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名词有具体和抽象两种语义,当表示具体事物时,不能进入“第+数/数字串+名”;当表示抽象事物时,则可以进入“第+数/数字串+名”。例如“线”,表示具体事物,指用丝、棉、麻等制成的细长而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时,未见“第一线、第二线”之类的说法;表示抽象事物,指边缘、交界的地方,却可以说“第一线、第二线”。又如“杀手”,表示具体的人,即刺杀人的人时,未见“第一杀手”之类的说法;表示抽象事物,即比喻危害人生命的疾病、物质时,却可以说“第一杀手”。
2. 排序集合限定
排序集合如果范围没有限定或者明确,则排序就无从进行。从语料统计来看,“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集合限定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排序集合限定常由“第+数/数字串+名”前后的修饰成分来体现,例如“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第一村、丹麦议会第一副议长”中的修饰成分“郑州市、中国、丹麦”都属于排序集合限定。若排序集合的范围在语境中比较明确,或者社会共知度比较高,或者排序集合是宇观集合,则排序集合的限定成分不需要出现。例如“第一腰椎、第二腰椎”的排序集合的范围是“人体”,其社会共知度较高,则排序集合的限定成分不需要出现。又如“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排序集合是宇观集合,其范围是全世界,所以无需、也无法再进行限定。
其二,排序集合限定包括空间限定和时间限定两类。空间限定指在实体空间和抽象空间上限定排序集合的范围,领有范围和关涉范围可视为抽象的空间范围。例如“中国第一村”中的“中国”“阅读者的第一印象”中的“阅读者”“粉条第一乡”中的“粉条”分别属于实体空间限定、领有范围类和关涉范围类的抽象空间限定。时间限定指在历法时间和事件时间上限定排序集合的范围,例如“2016年第一季度”中的“2016年”“会谈的第二阶段”中的“会谈”分别属于历法时间限定、事件时间限定。
其三,空间限定和时间限定有时同时出现,例如“北京市2016年第四季度”中的“北京市”“2016年”分别属于空间限定和时间限定。实体空间限定和抽象空间限定有时同时出现,例如“中国水泥第一单”中的“中国”“水泥”分别属于实体空间限定、抽象空间限定。历法时间限定和事件时间限定有时也同时出现,例如“2003年移民工程的第二阶段”中的“2003年”“移民工程”分别属于历法时间限定和事件时间限定。
(二)排序对象
排序必须有比较对象,这是构成排序的基础,排序集合中所有成员均属于比较对象。有时对所有比较对象进行排序,有时只对部分比较对象进行排序,只有被确定了序位的比较对象才是排序对象。因此,排序对象是指排序集合中被确定了序位的特定比较对象。比较对象不一定是排序对象,但排序对象一定是比较对象。例如“第一排座位、第二排座位”是对两排座位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的结果,这两排座位就是比较对象,它们被确定了序位,所以也是排序对象。又如“华西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村”是对中国所有村庄的地位进行比较的结果,所有村庄均是比较对象,但只有“华西村”是排序对象。
排序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第+数/数字串+名”中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中的成员,另一类是与“第+数/数字串+名”中的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相似的其他对象,后者比较特殊,用例也比较少。例如:
(4)丹麦议会第一副议长斯文•奥肯与李铁映举行了会谈。(《人民日报》2006年1月19日)
(5)人的脚由26块骨头、19块肌肉、32个关节、50条韧带、50万根血管、4万多个汗腺等构成,有“第二心脏”之说。(王林英《十万个为什么》)
例(4)中“第一副议长”的排序对象是“斯文•奥肯”,他是排序集合类属“副议长”中的成员。例(5)中“第二心脏”的排序对象是“脚”,它与排序集合类属“心脏”具有功能上的相似性。
三、排序参照
(一)排序参照的类别
排序参照是指构成序数时所依据的排序标准。王霞[10]指出,汉语的排序参照包括五大类十二小类,即空间(空间关系和空间度量)、时间(时间先后和时间度量)、地位(社会衔级、属性等级地位和属性评价地位)、编号(非命名编号和命名编号)、混合(空间+命名编号、时间+命名编号、地位+命名编号)。例如“第一层楼、第二层楼”的排序参照是空间;“第一天、第二天”的排序参照是时间。“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有属性评价地位、命名编号和混合参照“空间+命名编号”“时间+命名编号”“地位+命名编号”。
1. 属性评价地位参照
地位参照包括社会衔级(行政、军事、学术等系统中人员的等级)、属性等级地位(以属性的程度而确定的地位)、属性评价地位(以属性的主观评价而确定的地位)三类。例如“大使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天下第一桥”的排序参照分别是社会衔级、属性等级地位、属性评价地位。属性等级地位参照与属性评价地位参照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前者可用物理、化学等方式来科学测量,排序标准较为客观,而后者以一定社会群体的认知倾向为主,具有很强的主观认定性;二是前者所形成的序列包含多个排序对象,而后者所形成的序列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一个排序对象。就地位参照而言,“第+数/数字串+名”只有属性评价地位参照,包括属性凸显评价地位、属性相似评价地位两类。请看下例:
(6)这里,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中国最富裕的村庄,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农民日报》2006年1月13日)
(7)萨迦寺素有“第二敦煌”之称,存有包括贝叶经在内的10万余件文物。(《西藏日报》2014年11月15日)
例(6)中“华西村”非常富裕,在所有村庄中具有显著性,所以用“天下第一村”来评价它,此序数以属性凸显评价地位为参照,确定了华西村的地位次序,这种评价只针对属性最凸显的对象,所以在语言表达中一般不存在“天下第二村、第三村”。例(7)中“第二敦煌”是指萨迦寺,它与敦煌在历史悠久、世界文化遗产丰富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所以用“第二敦煌”来评价,此序数以属性相似评价地位为参照,确定了萨迦寺的地位次序。这种评价把原型对象敦煌默认为“第一”,属性与之相似的萨迦寺则为“第二”,在语言表达中一般不存在“第一敦煌、第三敦煌……”。
另外,当“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是属性评价地位时,为了突出很强的主观评价性,经常会带表示最大范围的空间限定成分,如“天下第一楼、世上第一雅人、世界第一高山”。有时会带表示最长历程的时间限定成分,如“亘古绝今第一人、史上第一怪事”。
2. 命名编号参照
编号参照包括非命名编号和命名编号两类,单纯依据它们构成的序数具有区分功能,不体现空间、时间、地位次序。依据非命名编号参照构成的序数不具有命名作用,例如把不同的书编号为“一、二……”。依据命名编号参照构成的序数具有命名作用,能作事物的专名或类名,例如把运动员称为“一号、二号……”。就编号参照而言,“第+数/数字串+名”只有命名编号参照。例如: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第三党支部建立学习考勤制度和学习记录制度。(《人民日报》2006年1月21日)
例(8)中“第三党支部”是指编号为第三的党支部,它不体现空间、时间、地位次序,仅通过编号赋予特定排序对象类名,具有命名作用。
3. 混合参照
混合参照是指构成序数时所依据的排序参照不只一种,常见的是命名编号参照与空间、时间、地位参照的混合,即“空间+命名编号”“时间+命名编号”“地位+命名编号”。三类混合参照在“第+数/数字串+名”上都有体现。例如:
(9)北京站第一站台鼓乐齐鸣。(《人民日报》1995年12月13日)
(10)卫生部11日公布了2005年第四季度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人民日报》2006年1月12日)
(11)1975年费萨尔国王遇刺身亡后,阿卜杜拉进入政府,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人民日报》2006年1月21日)
例(9)中“第一站台”的排序参照是“空间+命名编号”,它既能体现空间关系次序,又是具有空间关系的特定站台的命名性编号。例(10)中“第四季度”的排序参照是“时间+命名编号”,它既能体现时间先后次序,又是具有时间关系的特定季度的命名性编号。例(11)中“第二副首相”的排序参照是“地位+命名编号”,它既能体现地位次序,又是具有地位高低关系的特定首相的命名性编号。
需要指出的是,“第+数/数字串+名”的混合参照“地位+命名编号”与属性评价地位参照的主要区别,一是前者中的地位只限于社会衔级和属性等级地位,不包括属性评价地位;二是前者给不同排序对象编号,赋予它们命名性区别符号,所形成的序列包含多个排序对象,而后者的焦点是主观评价属性最突出的或属性相似的排序对象,所形成的序列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一个排序对象。
(二)排序参照的识别
“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的识别有三类情况:
1. 不依赖语境
有些“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比较明确,排序参照不依赖语境就可以识别。例如“第一印象、第一时间、第二季度、第二阶段、第三回合、第三周年”的排序参照是混合参照“时间+命名编号”,“第一作者、第一责任人”的排序参照是混合参照“地位+命名编号”。
2. 修饰成分标示
有些“第+数/数字串+名”中,名词性成分所带修饰成分有部分标示排序参照的作用。例如“第一亮星、第一名山、第一生态文明村”中的修饰成分“亮、名、生态文明”代表了排序参照的方面,即以亮度、名气、生态文明的差异来排序,从而体现地位次序。
3.依赖语境
有些“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最终得以识别。例如:
(12)有史以来,有这种经历的,我是第一人。(王小波《阴阳两界》)
(13)罗洗河以往从未进入过世界围棋大赛的决赛,与被称为世界围棋“第一人”的李昌镐以往的4次交战也均以失利告终。(《人民日报》2006年1月11日)
上述两例的“第一人”,所处语境不同,排序参照相应不同。例(12)的排序参照是“时间+命名编号”,例(13)的排序参照是属性评价地位。
(三)排序倾向
若序数表达式的排序参照不同,则表示的排序类别也不同。例如“第一个季度”的排序参照是时间,则它表示时间先后次序;“第一季度”的排序参照是“时间+命名编号”,它既表示时间先后次序,又表示具有时间关系的特定季度的命名性编号次序。不同序数表达式所表达的排序类别存在倾向性差异,就“第+数/数字串+名”而言,它倾向于表示哪类次序?我们可以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1400万字的语料中,“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的出现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排序倾向。请看下表:
表2 “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类别和出现频率统计
由表2可见,“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参照中,命名编号参照的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混合参照“时间+命名编号”。若把命名编号参照和包含命名编号的三类混合参照归纳在一起,则出现频率达到95.85%。这说明“第+数/数字串+名”所表达的序数类别主要是命名编号次序,其次才是属性评价地位次序。
四、排序视角与排序序列
(一)排序视角
对排序集合中的成员进行比较进而排序时,存在排序视角的选择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单比排序与通比排序、单层排序与多层排序、顺向排序与逆向排序三个方面。
1. 单比排序与通比排序
单比排序是指在排序集合中比较对象之间一一进行比较,并且一一排序,比较对象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比较时以客观标准为主,这种标准一般可用数学、物理、化学、社会学等方式计量。通比排序是指在排序集合中特定比较对象与它所在集合的其他所有比较对象进行比较,但只对特定比较对象进行排序,一般体现为典型事物或属性程度最高的事物与一般事物的比较,比较时以人们的普遍认知标准为主,这种标准受理想化的认知模型的制约,可计量性弱,体现为一种社会认同。从所收集的语料来看,多数“第+数/数字串+名”是单比排序,少数是通比排序。例如:
(14)你如果替我做完了,所有的文章,你都署第一作者,我排第二就行。(方方《定数》)
(15)为什么吴健雄是我国“物理科学第一夫人”?(王林英《十万个为什么》)
例(14)中“第一作者”是指共同完成作品的多个作者中贡献最大的作者,该类序数建立在并存的多个作者进行单比的基础上,进而按贡献大小一一排序。例(15)中“第一夫人”是指物理学界最出色的女科学家,该序数建立在特定比较对象“吴健雄”与其他所有女科学家进行通比的基础上,进而对“吴健雄”的地位进行排序。
2. 单层排序与多层排序
单层排序是指在排序集合中仅在一个层次上确定排序对象的序位。多层排序是指在排序集合中逐层确定排序对象的序位。例如“综合楼第一教室、第二教室”是按教室的空间位置关系在同一个层次上的排序,这属于单层排序。“第301教室、第302教室”分别指三楼的第一、二间教室,这属于多层排序,它们首先是对同一栋楼的所有教室进行纵向空间关系的比较,依据与地面层的位置关系确定楼层次序;进而对同一楼层的不同教室进行横向空间关系的比较,依据教室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房间次序。从所收集的语料来看,绝大多数“第+数/数字串+名”是单层排序,极少数是双层排序。
3. 顺向排序与逆向排序
顺向排序是指在排序集合中按着某个排序参照从积极一端向消极一端排序。逆向排序是指在排序集合中按着某个排序参照从消极一端向积极一端排序,汉语中常用动词“倒数”来强化逆向视角。例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是按时间从前往后排序,“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是按地位从高往低排序,它们都是顺向排序。“身材第一矮、第二矮”是按高度从低往高排序,“面积第一小、第二小”是按面积从小往大排序,它们都是逆向排序。从所收集的语料来看,“第+数/数字串+名”全是顺向排序,没有逆向排序。
(二)排序序列
1. 排序序列的类别
排序序列是指由若干排序对象按某种排序参照构成的有次序的系列。“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序列有逐一排序型和部分列举型两大类。逐一排序型序列是指排序集合中所有比较对象都是排序对象,每个排序对象在排序序列中都有相应序位。例如:
(16)运动员已经站在起跑线上,从左至右,第一跑道上的五号运动员是纸盒厂的刘莹,第二跑道上的十五号运动员是车条厂的王小兰,第三跑道上的九号运动员是电开关厂的叶明明……(航鹰《明姑娘》)
(17)第一阶段是米各庄汽配产业的成型期。……第二阶段是米各庄汽配产业的调整期。……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后……(《人民日报》2006年1月15日)
例(16)中的“第一跑道、第二跑道、第三跑道”是按跑道的空间位置,从左至右逐一排序。例(17)中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把米各庄汽配产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按发展的时间先后,从前往后逐一排序。
部分列举型序列是指排序集合中只有部分比较对象是排序对象,每个排序对象在排序序列中有相应序位,它包括显著对象列举型、相似对象列举型、增补对象列举型三类。例如:
(18)4月19日,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在新奥尔良出席公益活动的早餐会时一展厨艺,亲自做了一顿早餐。(《北京青年报》2007年4月21日)
(19)他们表示要把这份特殊的礼物带回家,让亲戚朋友也能分享他们在第二故乡创业的快乐。(《人民日报》2006年1月7日)
(20)废话,我要能找她要我还费这么大劲,我告诉你,凭我这第六感觉,那两封信就在这抽屉里。(《我爱我家》第91集)
例(18)中“第一夫人”是指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妻子。理论上国家其他领导人的妻子可以按丈夫的政治地位排序为“第二夫人、第三夫人……”,但语言事实中一般不会有这类说法。也就是说,国家领导人的妻子这个排序集合中,只有最高领导人的妻子是排序对象,其他的不是排序对象,这属于显著对象列举型序列。例(19)中“第二故乡”是指在地位上与故乡相似的另外一个地方。认知上,“故乡”是典型事物,具有显著特征,被默认为“第一”,以它为参照来认识其他相似对象时,就可以用“第二”来标示这种相似关系,这属于相似对象列举型序列。例(20)中“第六感觉”是指五种感觉之外的感觉。人类发现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外还存在超感官知觉,它类似于直觉或预感,被称为“第六感觉”,但语言事实中与之对应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一般是默认的,无标记的,不被称为“第一、二、三、四、五感觉”,这属于增补对象列举型序列。
2. 排序序列的特点
一是无限与有限并存。排序序列的无限性体现在只要有表达的需要就可以在后面添加新的排序对象。例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当需要增加新的排序对象时就可以继续排序,产生“第三中学、第四中学……”。这种序列严格按照“一、二、三……”的次序排列,不会出现空位现象,即不会出现没有“第一”却有“第二”、只有“第一”却没有“第二、第三……”等现象。实际上,如果排序,只有排在前面的才是重要的、受关注的;如果排序数目非常大,像“第一千五百万台笔记本”“第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位医生”,事实上是不太被关注的,这样的排序没有多大意义。邢福义[11]指出,理论上“第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这样的序数形式完全可以成立,但事实中一般不会出现数目如此大的序数,这样长的序数形式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不大可能出现。排序序列的有限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排序对象是有限的。又如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原告、被告之外的与案件结果在法律上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或单位被称为“第三人”,但原告、被告一般不被称为“第一人、第二人”,这使排序序列不仅排序对象有限而且不完整。
二是匀整与非匀整并存。“第+数/数字串+名”的排序序列主要借用自然数列来构成,一般以“1、2、3、……”按次序排列,序列完整,没有缺位。但有些排序序列具有非匀整性,存在缺位现象,如有“第一时间”没有“第二时间”,有“第二长城”没有“第一长城”,有“第三人”没有“第一人、第二人”,有“第六感”没有“第一感、第二感……”。另外,“第358旅、第359旅”类的部队番号具有特殊性,它们最主要的作用是制造区别和命名编号,并且能以表数成分的大小表示相对次序和相对位置,所以本文把番号也看成是序数表达式。为了军事保密,也为了方便以后建立新的单位时编号,番号并不是按自然数列“1、2、3、4……”的次序严格排列的,中间还有一些空额,这也体现出序列的非匀整性。
三是显性与潜在并存。王希杰[12]认为“语言=显性语言+潜在语言”,显性语言是指已在使用并且得到社会公认的那部分,潜在语言是指按语言的结构规则和组合规则构造和组合起来的一切可能的语言形式总和,它们还没有被社会使用。近几十年来在汉语发展演变的大浪潮中,一些“第+数/数字串+名”从潜在走向显性。例如“第一夫人”是在男性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现实情况下产生的,从语法和逻辑上说,国家最高女领导人的丈夫也可以用“第一+X”来称呼,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相应的序数表达式。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引发了她们的丈夫如何被称呼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一丈夫、第一先生、第一老公”等涌现。又如当社会认识到亚健康状态存在时,原有的“健康、疾病”二分并立系统被打破,形成了“健康、疾病、亚健康”三足鼎立局面,语言中出现了用来指称亚健康现象的“第三状态”,但是在它出现的初期阶段,健康和疾病现象并无相应的序数表达式来指称,这样就导致不对称现象出现。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机制,追求新的对称也是语言自我调节机制之一,为了解决“第三状态”的出现造成的不对称局面,就逐渐出现了“第一状态、第二状态”。
五、余论
以上从语义构成角度分析了“第+数/数字串+名”的语义要素,最后还需要补充两点:
第一,“第+数/数字串+名”具有指称性。指称性是指某些语言结构能与某类事物形成稳定联系、具有指代某类事物的特性。“第+数/数字串+名”可以指称人、事、物等,但内部存在一些差异,根据序数表达式的指称对象(排序对象)与其中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的关系,指称性可分为直指和转指两类,而直指、转指与排序参照有密切联系。当排序参照是属性评价地位参照中的属性凸显评价地位参照、命名编号参照、混合参照“空间+命名编号”“时间+命名编号”“地位+命名编号”时,“第+数/数字串+名”具有直指性,指称对象属于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如“(天下)第一村、第三党支部、第一站台、第四季度、第二副首相”分别指称某村、某党支部、某站台、某季度、某副首相,它们属于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当排序参照是属性评价地位参照中的属性相似评价地位参照时,“第+数/数字串+名”具有转指性,其指称对象不属于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但与名词性成分所指对象具有相似性,这时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我们必须根据具体语境才能识别它的具体所指。例如例(5)的“第二心脏”指称与心脏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的“足”,例(7)的“第二敦煌”指称与敦煌在历史悠久、世界文化遗产丰富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萨迦寺”,我们必须依赖语境才能识它们的指称对象。
第二,多数“第+数/数字串+名”具有命名性。命名性是指某些语言结构能充当专名或类名去称谓某个或某类事物的特性[13]。多数“第+数/数字串+名”与排序对象形成稳定的联系,能构成排序对象的名称,这属于序数命名。这种序数命名忽略了个体间的内在差异,不能直接反映命名对象的特点,几乎不带命名者的主观情感或愿望,仅以序数作为事物的区别符号。例如就“第三食堂”而言,其中的名词“食堂”所指事物存在许多个体,对这些个体加以区分和命名的最经济、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冠以序数符号,用“第三”来区分食堂,就增加了食堂的内涵,缩小了外延,从而形成特定食堂的名称。序位命名具有简洁性、规律性,在机构群体、建筑场所的命名上应用得相当广泛,如机构群体名称“第一医院、第二小学、第三毛纺厂、第四研究所”,建筑场所名称“第一教室、第二员工大厦、第三登机口、第四候车室”。
[1] 高丕永. “第一时间”的源和流[J]. 咬文嚼字, 2003(3): 10−11.
[2] 马彪. “第一时间”的翻译与使用[J]. 外语学刊, 2005(3): 93−96.
[3] 亓艳萍. 略论“第二~”“第三~”[J]. 语文建设, 1991(10): 16−18.
[4] 吴长安. “第二”的新意义[J]. 语文建设, 2005(10): 64.
[5] 张谊生. 助词与相关格式[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212.
[6]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册)(增订五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16.
[7] 陈青松. 现代汉语中的非时空排序表达及其比较[J]. 世界汉语教学, 2011, 25(4): 458−469.
[8] 王霞. 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9] 陈青松. “序数+形容词”与非时空排序[J]. 汉语学习, 2011(3): 44−52.
[10] 王霞. 序数短语“(第)+数/数字串+量+名”里量词的隐现机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1): 59−68.
[11] 邢福义. 汉语语法学[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90.
[12] 王希杰.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解功能[J]. 语言文字应用, 1995(3): 9−15.
[13] 张敏.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37.
Semantic elements of “di + numeral/numeral string+noun (phrase)”
WANG Xia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0, China)
In the semantic construction of “di + numeral/numeral string+noun (phrase)”, semantic elements include ordering set, ordering object, ordinal reference, ordering perspective, ordering result and ordering sequence. Ordering set must be highly socialized people or things. Most of ordering objects are members which NP refers to, and a few are similar to members which NP refers to. Ordinal
are mainly naming number identifier and mixed reference, and a few are status of attribute evaluation. Ordering perspectives are mainly comparisons between individuals, single-layer order, forward order. Ordering sequences have total ordering and part ordering. In addition, the ordinal expression has reference and naming function.
ordinal; di + numeral/numeral string + noun (phrase); semantic element
[编辑: 谭晓萍]
H146
A
1672-3104(2017)03−0191−08
2016−11−10;
2017−03−0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方言序数表达式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源流研究”(15BYY04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湘与黔桂边跨方言跨语言句法语义比较研究”(15ZDB105);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汉语序数短语的多样性与倾向性研究”(16B207);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怀化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王霞(1976−),女,土家族,湖南慈利人,博士,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语言类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