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集体破净,这正常吗?
2017-06-06宋青
银行股集体破净,这正常吗?
“不要低估了银行的能力,也不要缺乏对政策监管严厉的判断。”资深业内人士称
4月雷霆万钧的监管风暴之后,沪指从3300点跌至3000点附近,市值蒸发近4万亿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股银行股再度陷入尴尬,破净股票频现。
“集体破净”局面再现
截至5月19日收盘,25家上市银行中14家银行破净,占比达到一半,均为2016年之前上市的资深银行股,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则全部“中枪”,其中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个股市净率最低,分别为0.678倍、0.683倍、0.704倍。
“银行股的估值这么低,但为什么每次市场调整的时候受伤的总是它?
理由很简单,国信证券的金融分析师栗金对《中国品牌》说:“股市对监管措施已反应过度。因为银行股属于权重股其下行走势会对股指形成压制,影响市场信心,而近期银行股出现尾市放量拉升的情况,表明已经有资金开始布局。”
她还表示,“不断恶化的资产质量预期、影子银行业务,一直是银行估值的两大压制。我们预测2017年流动性维持紧平衡,银行利润会受到资产负债两端挤压。”
值得一提的是,15家上市银行一季度财报的两个核心指标已引起社会关注。一是工农中建交5大行利润增速几乎零增长,特别是中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645.78亿元,较上年下降3.67%。二是截至2017年4月6日,已经披露一季度财报的15家上市银行的2016年利息净收入为2.35万亿元,同比减少1400亿元,降幅为5.62%。5大行是净利息减少的“主力军”,全部陷入负增长。
实际上真正动了商业银行业奶酪的是新金融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从资金来源上,以余额宝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各种宝宝较大幅度截留了银行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使得银行业不得不搞理财产品抬高成本吸收资金,使其吸收资金成本大幅度提高,压缩了利润空间。
从资产业务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信用工具比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满足了客户消费金融产品需求;P2P贷款、众筹融资、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金融资产业务,已经截流与蚕食了银行贷款等资产业务拓展,大大降低了银行获利资产规模与获利能力。
对银行利润侵蚀截流最大的是中间业务收入。本来银行业转型的目标是,从存贷款作为利润主体转向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增长机制。但是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扑面而来,使得银行业本来就没有完成的转型遭受大劫。最明显的例子是结算支付业务,本来是商业银行很大比例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但是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的崛起将这块蛋糕基本全部拿走。目前有84.9%的中国网民使用过移动支付,其中,95%的网友只选两个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就是说,传统银行在2016年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仅为5%。这个差距太大。在连乞丐都使用二维码收款的今天,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被甩出几条大街了,利润岂能不下降?
阶段性底部已经来临
行文至此,我们知道银行利润为何节节败退了。目前银行板块的估值已是明显两极分化:一边是股价较每股净资产打了七折、八折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另一边是市净率超过3倍、4倍的新上市城商行和农商行。数据显示,25家上市银行中,市净率在2倍-4倍之间的银行共有5家(张家港行的市净率最高曾接近7倍,如今回落至3.75倍),而市净率不足1倍,也就是破净的银行则有12家(最低者市净率仅略高于0.7倍),另有3家银行的市净率不高于1.2倍。
“‘破净’意味着银行股投资价值很高。”栗金对《中国品牌》称。实际上,在银行深陷“破净潮”的当下,也有机构正在大举出击银行股“底部”。“最新出台的政策对大型银行更加有利,其估值较低,或者基本面存在改善预期,其市场表现将更具进攻性。”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也表示,今年以来银行股上涨的三大驱动力对25家A股上市银行的影响程度有差别,对农商行正面影响最大,其次是城商行,随后是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大型银行。杨荣指出,其一,加息周期中,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受益最为明显。农商行利息收入占比在90%~95%之间,比如江阴银行利息收入占比95%,受益最为显著。城商行利息收人占比在80%~90%之间,比如贵阳银行利息收入占比84%。其二,信用差改善上,中小企业信贷占比最高的银行受益最为明显。农商行中小企业信贷占比在80%~90%之间,其信用差改善最大。其三,区域经济好转上,江浙地区经济率先企稳,江浙地区农商行和城商行受益最为明显。
申万宏源分析师王胜也表示,随着小盘股银行的逐步上市,银行板块分化格局将会加快显现,银行股投资的α属性日益增强,银行选股时代可期。当前商业银行164万亿元总资产规模中,上市银行资产占比已达80%,而上市银行数量占比不足3%。截至2016年6月末,上市银行平均资产规模为5.3万亿元,未上市银行平均资产规模为327亿元。行业中存在大量未上市中小规模银行。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预计未来小体量银行上市数量与日俱增,股价同步性逐步下降,区域性标的、逆势成长性标的和高弹性标的将不断呈现。王胜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