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研究
2017-06-06张绍汐
马 瑞,王 莉,张绍汐
安徽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研究
马 瑞,王 莉,张绍汐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实现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珍惜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目前学校体育竞赛发展滞后,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参差不齐,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体育竞赛;校园文化
体育事业与社会事业联系最为密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身体保障。奥林匹克精神带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意识,以此加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 体育竞赛的相关研究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体育竞赛的概念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学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内、外进行的,参加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组织、裁判,根据统一的规则组织实施的个人或集体间的各种体育竞赛。
1.2 中学体育竞赛的现状
学校体育竞赛应重视集体参与,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对参赛者的身份提出要求,提升赛事规模,固定比赛时间,这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既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也为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
童锦[1]总结了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1)高校体育部门及教师对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2)高校体育竞赛与“阳光体育工程”的设想还存在差距。(3)高校体育竞赛以竞技性运动项目为主。(4)过分追求竞赛成绩。现有的体育竞赛模式基本沿袭传统为主,难以促进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在体育赛事的教育效益上缺乏长久性。不少学者对学校传统体育竞赛的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如章玮、孔红新[2]的《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初永和[3]《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刘晓辉[4]《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郭静[5]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等相关文章,指出传统学校运动会存在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刘宁[6]等《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7]等《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均提出: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考试相结合;学校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体育竞赛内容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特点。
1.3 体育文化的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展开,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体现它的多样性。
2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1 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标识、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是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
2.1.1 校园体育场地的建设
安徽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评估的指标之一,省教育部门对该类型的学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学校体育场馆的整修、建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1.2 校园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占调查总体的 10.8%,认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群体活动的占调查总体的 18.4%,严重不足的占调查总体的 12.4%,主要存在于体育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
2.1.3 校园体育标识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设施欠缺。同时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力较低,在心理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很低。
2.2 精神文化建设
2.2.1 学校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标志着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2.2 学校的体育目标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目标围绕水平五的目标来展开的,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2.2.3 学生的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娱乐、健身、审美以及在道德、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
2.3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3.1 学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办学理念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办学经验的积累、提炼与传承,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表1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训
校训中除岳西中学出现“强身”二字,其他学校均未有与体育相关的字眼。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独特的要求,并形成独特风格和办学特色。
2.3.2 体育课程设置
目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课仍处于传统的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本身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
3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的现状
3.1 社团与课外活动
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相互影响、扩展友谊。
3.2 体育竞赛的形式
学校举行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比赛、课外活动、单项竞赛项目、学校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学校进行体育竞赛的大好时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体育竞赛方式,学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精力来举行,时间集中、固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3.3 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3.3.1 师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8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场馆普普通通,仅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场馆极具创意。优化硬件设施的综合功能,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3.3.2 校园体育标识
设计独特的体育雕塑,放在校园显眼的位置,并印发在校园卡、卡片之上;独特的体育标语来增强学校的标识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讲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等,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阵地。
3.4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情况
3.4.1 学校举办课外活动情况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协调好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如运动会、体育节等。
3.4.2 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类型
霍山一中、阜阳一中、铜陵一中、淮南中学都会举办广播操比赛;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每年会有自己的篮球赛,同样会参加省级或市级的比赛。其中安庆一中,每年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较为新颖,田径运动会、啦啦操比赛、橄榄球竞标赛、乒乓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平台。
3.4.3 体育竞赛衍生活动
发展体育竞赛衍生活动,扩大体育竞赛对学生的影响力,告诉学生不仅仅只有通过成为运动员才能进行比赛,还可以通多种途径融入其中,如:啦啦队选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图片资料展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
3.4.4 关于体育竞赛计划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关于体育竞赛的计划主要围绕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展,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存在社团的学校会组织一两次体育社团活动,如铜陵一中每年举办社团篮球赛,历时两个月(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合肥一中每年4月份的校园文化节,会定期开展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比赛。其他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一些计划中待定的项目,如阜阳一中、淮南一中、霍山一中的广播体操比赛;安庆一中、六安一中的啦啦操比赛;铜陵中学的三人制篮球赛等。
3.5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对参与体育竞赛的态度
3.5.1 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
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较多,主要从网络、电视、广播中了解相关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学校中的宣传栏和标语也会向学生传递相关竞赛信息;其他学生还通过杂志和一些比赛现场进行关注,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3.5.2 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度
表2 学生对参加体育竞赛的热情度
安徽省高校的仍有学生缺乏积极性,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3.6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师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3.6.1 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者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践行者,扮演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体育竞赛活动组织者包含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团委、学生会及社团、教师。
3.6.2 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主要担任的角色以参赛者为主,占调查份额的54.5%。学生角色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组织者(2.5%)、啦啦队(21.8%)、裁判员(22.1%)、记者(20.3%)、后勤员(39.4),学生在这些角色中的发展则更加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体育竞赛的距离。
3.7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
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有很多,在学校方面主要包含: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竞赛经费、体育教师数量和缺乏竞赛制度等原因。教师们对于竞赛制度的缺失呼声最高,它是对体育竞赛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4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分析
4.1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体育元素的多样性烘托出不同色彩的校园文化,在众多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以其特有的竞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校的管理,体育文化填充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形成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4.1.1 展示特色办学理念,改善校风
体育竞赛的发展可以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改善学风,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学校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精神层面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注重融合各项课外文化活动,集教育性、娱乐性、竞赛性于一体,给予师生更多发展和参与的空间,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三观。
4.1.2 提升学校知名度
学校认识到体育竞赛的重要性,鼓励师生组织、参与各类比赛,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学生和教师都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参与度提高,并获得一定的体育殊荣,学校的知名度得到宣扬。
4.1.3 规范竞赛管理规定
体育竞赛的发展依托于相应的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领导部门针对本校具体情况规范、完善以下相关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工作条例、成文的体育教师、学生奖励制度、运动员守则及校园文明规范、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场地器材设备条例等,给予体育竞赛的发展空间。
4.2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当校园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则会反作用于体育竞赛,推动各类赛事和衍生活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
4.2.1 渲染体育气氛
具有鲜明体育色彩的校园文化在各类体育的宣传阶段,就已经将体育气氛渲染到最到点,通过体育标语、体育海报、体育专栏、学校广播,甚至是新兴的公众平台,极大的拓宽了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途径,更加直观、快捷。
4.2.2 增强凝聚力
学生在谈到体育竞赛对自己的影响时,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这就是加强凝聚力的表现。
4.2.3 提高学生体育比赛的参与度
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不同潜力,或者爱好进行挖掘和引导,将极大的吸引学生走进体育比赛,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选择自己的参与方式,这就是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组基本的作用。
4.2.4 促进赛场文明
体育赛事中文明比赛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学生的文明行为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强调赛场文明,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竞赛发展滞后,活动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参差不齐的体育宣传设施和手段,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5.2 建议
(1)学校要拓展体育衍生活动,增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途径,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要定期举办主题体育文化节,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体育教育,培养健康人才”的宗旨。
(2)完善学校体育竞赛制度,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有参与和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机会,使体育竞赛能够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群体,学生的角色由参与者,向组织者、实施者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重视体育竞赛,一是经费支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除体育课外,需要依托体育竞赛建立本校的体育特色和团队影响力,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体育竞赛的顺利开展;二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建设以体育文化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形成具体特色的校园文化。
[1] 童锦,纵艳芳,王红雨.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竞赛现状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2).
[2] 章玮,孔红新.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J].宣春学院学报,2005,27(6).
[3] 初永和.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J].2006,28(6).
[4] 刘晓辉.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J].科技向导,2010,36.
[5] 郭静,吴玉华,兰师文.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10,3.
[6] 刘宁,王国洪.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J].贵州体育科技,2006,3.
[7] 王士明,马晓芒,郭晓琴.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08,12.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Competition to Campus Culture in Model High Schools in Anhui
Ma Rui,Wang Li,Zhang Shaoxi
This pape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high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eenager’ sports activities, amplify system to guarantee P.E lessons and sport activities,and implement students public sports competitions extensively. Therefore,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would combine together to develop their exercise habit and healthy life style,form a flourishing atmosphere of cherishing sports and health. Nowadays, school sport competitions are under developed, which fail to meet students’ needs; there is no related competition plan and regulation guarante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will not meet the needs od campus culture.
sports competition; campus culture
校级质量工程健美操课改课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DK0040)
马瑞(1985-),女, 安徽阜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第二作者简介:王莉(1985-),女,安徽铜陵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安徽三联学院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0 Sport Department of Anhui Sanlian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Anhui, China.
G808.2
A
1005-0256(2017)06-005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6.025
第三作者简介:张绍汐(1990-),女,安徽霍山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