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班组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05谭文锋湖北省襄阳市司法局米庄司法所

司法所工作 2017年3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班组长组员

文 谭文锋[湖北省襄阳市司法局米庄司法所]

社区矫正

探索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班组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文 谭文锋[湖北省襄阳市司法局米庄司法所]

湖北省襄阳市司法局米庄司法所成立于2015年7月,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晚,工作力量薄弱,仅有2名工作人员,此外,地处襄阳市高新开发区,属原来的城乡结合部,辖区人员结构和社会环境复杂,因此,社区矫正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难度大。为了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新的形势和要求,确保社区矫正监管安全,提高矫正教育质量,米庄司法所迎难而上,紧紧围绕打造“法治高新、平安高新”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监管教育模式,不断积累经验、补齐短板。自司法所成立之初就开始尝试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班组化管理的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班长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

实施班组化管理的背景

班组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性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婚姻状况、个性特点、家庭条件等情况进行重新梳理,逐一分析,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将社区服刑人员组成不同的班组,以班组为单位实施分类管理。班组设置班、组长,实行班、组长带头,班长管组长,组长管组员,班、组长和组员之间相互监督的人管人、人带人的自治管理模式。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班组化管理的探索试行,是结合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方面考量创新开展的。米庄司法所仅有两名工作人员,管辖米庄镇和东风街道办事处的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所辖13个社区、4个村,辖区有常住人口8万余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25人;辖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人员结构复杂,人口流通较大。如果用传统的思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现有的人员配置,会出现监管工作不到位,信息掌握不准确,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短缺等问题,实施班组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班组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是制度先行,立好规矩。司法所制定《班组长选举流程》《班组长管理规定》《班组长奖惩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规定班组长的职责权限为协助司法所工作人员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活动,帮助维护纪律秩序,监督班组成员工作的落实情况;带头遵守监督管理规定,积极改造,为班组成员树立榜样;组织班组成员开展互帮互助和其他有益于矫正教育的小组活动;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汇报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二是合理配置班组,民主选举班组长。将辖区25名社区服刑人员按各自特点组成1个班集体,将班分成4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在本组内通过自荐报名、民主推选、司法所考核认定的形式竞选产生班长和组长。三是建立班组化自治管理机制。司法所赋予班组长相应的职责,通过班长管组长、组长管组员,达到共同接受教育矫正的效果,并形成班组长之间、班组长与组员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管理机制。

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实施班组化管理,着重强调司法所主导,倡导社区服刑人员自我管理约束、自我教育矫正、自我服务社会的理念,让社区服刑人员亲自参与到自身的管理过程中,使他们从中体会到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从而实现人格尊严的自我重塑。同时,由于班组化管理将社区服刑人员凝聚成一个集体,在这种集体氛围中,可以使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品质在“从众”心理模式的影响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社区服刑人员与东风音乐沙龙表演队(社会公益人员表演队)一同参加文艺汇演

班组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米庄司法所在社区服刑人员班组化管理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团队意识不断提升。各小组成员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形成一个小集体,一人有难全组相帮。组员在月(周)报到、参加学习、组织活动、公益劳动等方面,主动意识显著加强,自觉遵规守纪,严格守法。

(二)管理效率明显提高。班组化管理实施之前,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活动都是被动参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制定活动方案后,还要花大量的人力、精力抓落实。班组化管理实施之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只需拟定活动主题,由班、组长提出活动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可以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尤其在组织学习方式上,由班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不再需要司法所工作人员全程督学,针对不明白的问题大家可以积极讨论、踊跃发言,班长对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学习结束前再由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逐一解答。

班组长选举

(三)桥梁纽带作用凸显。班、组长成为司法所与社区服刑人员有效沟通的纽带,弥补了对部分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状况、思想情况、工作情况掌握不足的问题。司法所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可以配合司法所多渠道、高效能地解决突发事件。如2016年1月,社区服刑人员李某连续7天未报到,通过手机也联系不上,依据法规,司法所决定对其发出警告。小组组长了解到李某妻子突发脑梗,子女又不在身边,他送妻子到医院时慌乱中未带手机,又一直陪妻子在重症监护室,没有离开半步。掌握情况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到医院对其妻子进行慰问,并纠正了李某的错误行为。司法所的关心使李某非常感动,自觉成为了一名改造的标兵。

(四)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班组化管理实施之后,司法所组织开展班组活动时,班组成员都会踊跃提出建议,有的还动员家属、邻居、朋友一起参与,主动配合司法所、村居组织积极落实活动内容。社区矫正小组由过去的司法所、基层社区组织、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成员、监护人和担保人向社区服刑人员的朋友、邻居、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有效延伸,打造了一支关心、关爱社区服刑人员,大力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正能量服务团队。东风义工团队是东风街道办事处的一支社会公益团体,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情况十分关心,主动把社区服刑人员吸收到东风义工团队,一同积极参与到平安社区建设、“创文”、法治宣传等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五)社区服务灵活多样,实效性强。实施班组化管理,更便于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特点和能力开展社区公益劳动。为了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个人特长,司法所在配置班组时,专门设立了社区书画班、器乐班,定期免费为社区群众开展书画、器乐辅导;此外,成立了交通协管小组,双休日在交通繁忙路口开展义务交通协管公益活动;为个人时间不固定的人员成立了敬老小组,休息时间到养老院为孤寡老人洗衣扫地,陪老人读书读报,奉献爱心。

湖北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局姜正文副局长(坐中)调研米庄司法所社区矫正班组化管理情况

班组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实施班组化管理,有明显的优越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组化管理必须坚持司法所主导原则。社区服刑人员班组化管理带有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的特征,但不能等同于群众自治,班组成员的身份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必须在司法所的主导下开展,并且贯穿全过程。司法所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职责,不能因为有了班组长,就当 “甩手干部”,要防止将班组长当成“拐棍”或“二干部”使用的现象,杜绝班、组长代行执法权。

社区服刑人员与东风音乐沙龙表演队成员一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二是坚持公开竞选,选拔任用好班、组长。实施班组化管理,关键在挑选班、组长。要严格条件和程序,坚持公开民主选举,既要尊重班组成员的意愿,又要综合考虑其自身的条件。选用的班、组长必须是品行和现实表现较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威望,并且愿意协助司法所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相关事务的社区服刑人员。恶习较深、周围群众印象不好的人员不适宜当选班、组长。

三是要明确界定班、组长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监督考核机制。对班、组长要把握适当限制利用原则,既要利用好班、组长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他们协助司法所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相关事务、监督和帮助班组成员的积极作用,又要防止他们在班组管理过程中落实要求走形变样、越权行事。因此,对班组长的职责和权限要规定具体、清晰明了。同时对班组长要有监督考核机制,司法所工作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对班组长进行评议和考核,结果公开。

四是预防班组成员纠合性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实施班组化管理,班组成员集中开展各种矫正教育活动,致使相互接触的频率加大,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多,有利于其相互了解、互帮互助,促进共同进步,但是,也有可能为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员组织团伙性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掩护和便利。为此,司法所工作人员要强化工作责任感,经常深入村社走访了解情况,及时把握班组动态,既要杜绝班组长纠合势力欺负其他社区服刑人员,也要防止普通成员抱团架空班组长,更要预防团伙性犯罪行为的发生。

实践证明,班组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尤其适合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比较分散的偏远山区、农村。开展班组化管理,能够充分调动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改造的积极性,同时使其能够主动配合司法所加强对同小组人员的监督,起到相互监管的效果。通过一年多班组化管理试运行,米庄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监管率达100%,没有发生一起重新违法犯罪事件。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班组长组员
化工企业班组长的安全素养及作用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怎样当好班组长
小组落幕
班组长的日常管理要点
大选登记
职工自选班组长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