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人小肠系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017-06-05徐世燚王学梅张茜周冰冰单忠艳赖亚新

山东医药 2017年15期
关键词:腰围中老年人肠系膜

徐世燚,王学梅,张茜,周冰冰,单忠艳,赖亚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中老年人小肠系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徐世燚,王学梅,张茜,周冰冰,单忠艳,赖亚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110001)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小肠系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的沈阳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391例,其中MS组155例、非MS(NMS)组236例。采用超声检查测量两组局部小肠系膜厚度,分析小肠系膜厚度与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MS组、NMS组小肠系膜厚度分别为(3.51±0.94)、(2.84±0.83)cm,两组相比,P<0.01。调整血糖、血脂、血压、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小肠系膜厚度与MS有关(OR1.68,95%CI1.19~2.39,P<0.01)。调整年龄与性别因素后,无论MS组还是NMS组,小肠系膜厚度均与腰围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4、0.49,P均<0.01);MS组小肠系膜厚度与舒张压(DBP)呈正相关关系(r=0.19,P<0.05)。结论 中老年人小肠系膜厚度与MS发病存在相关性,小肠系膜越厚,MS发病风险越高;小肠系膜厚度与MS患者的中心性肥胖程度和血压值呈正相关。

小肠系膜厚度;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血压;超声检查

代谢综合征(MS)为多种代谢紊乱构成的症候群,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血糖代谢紊乱、血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等。近年来,MS发病率不断上升。MS不仅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T2DM)的重要危险因素[1],还与多种恶性肿瘤发病相关[2~4],预防和治疗MS意义重大。目前M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过多的内脏脂肪堆积形成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较普通肥胖更大,因为内脏脂肪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有活跃的分泌功能[5]。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是评估腹型肥胖的可靠方法[6]。小肠系膜富含脂肪,是内脏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厚度受脂肪含量影响。中老年人是MS及中心性肥胖的高发人群,因此,本研究对中老年人小肠系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5月在沈阳某小区随机选取的中老年居民391例,其中男199例、女192例,年龄40~70岁。排除标准:妊娠、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严重异常、肝肾功严重异常或恶性肿瘤未治愈患者。根据2009年MS诊断标准,以下5项符合3项或以上者诊断为MS:①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②甘油三酯(TG)≥1.70 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 mmol/L,女<1.3 mmol/L;④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30/85 mmHg或确诊高血压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⑤空腹血糖(FPG)≥5.6 mmol/L或确诊T2DM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将研究对象分为MS组155例、非MS(NMS)组236例。NMS组患者可合并一项或两项MS组分异常。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收集患者血糖(FPG、2 h PBG)、血脂(TG、HDL-C)、血压(SBP、DBP)、腰围检测结果,MS组血糖、血压、TG、腰围均高于NMS组,HDL-C水平低于NMS组。见表1。

1.2 小肠系膜厚度测量方法 采用日立HI VISI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测量,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3.5~5.0 MHz。患者空腹8~12 h,测量时取仰卧位,腹部放松,于脐左侧2~3 cm偏上区域测量。小肠系膜超声显示为许多细长的条索样高回声结构(图1),代表腹膜的界面反射[7],测量其从第一条高回声条索样结构至最后一条条索样结构的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操作时注意首先避开肠管及大血管,在确定合适位置后,避免加压,防止小肠系膜受压变形。

表1 两组血糖、血脂、血压、腰围比较

注:与NMS组相比,*P<0.01。

图1 小肠系膜超声检查表现

2 结果

MS组、NMS组小肠系膜厚度分别为(3.51±0.94)、(2.84±0.83)cm,两组相比,P<0.01。以是否患有MS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血糖、血脂、血压、年龄和性别因素后,结果显示小肠系膜厚度与MS有关(OR1.68,95%CI1.19~2.39,P<0.01)。

调整年龄与性别因素后,无论MS组还是NMS组,小肠系膜厚度均与腰围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4、0.49,P均<0.01);MS组小肠系膜厚度与DBP呈正相关关系(r=0.19,P<0.05);NMS组小肠系膜厚度与SBP、DBP、2 h PBG、TG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0.27、0.15、0.13,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r=-0.18,P<0.01)。

3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与MS的发病有关。内脏脂肪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有活跃的分泌功能。腹内脂肪增多,游离脂肪酸(FFA)增加、TG异位沉积会对胰岛素效应造成影响[8,9]。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抵抗素、瘦素、TNF-α和IL-6等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可介导MS的发生发展[5,10]。小肠系膜富含脂肪,是内脏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Liu等[11]研究发现单层小肠系膜厚度是MS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MS组分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局部小肠系膜总厚度是MS的危险因素,厚度越高,发生MS的危险性越大;在MS患者中小肠系膜厚度与以腰围为代表的中心性肥胖具有相关性,这与相关研究结论相符[6]。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MS组还是NMS组,小肠系膜厚度均与腰围呈正相关关系,提示小肠系膜厚度可以影响中心性肥胖程度。Liu等[11]研究发现,除腰围外,MS患者的单层小肠系膜厚度与MS其他各组分相关。但本研究中NMS组小肠系膜厚度与血压、血脂、血糖存在相关性,MS组小肠系膜厚度仅与DBP呈正相关。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测量指标不同,Liu等[11]的观察指标是单层小肠系膜厚度,而本研究的观察指标是局部小肠系膜的总厚度;其次是研究对象不同,本研究对象是40~70岁的北方中老年人群,受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影响[12~14],MS组血压水平明显偏高,而较高的血压可能对糖脂代谢有一定影响。学者[15]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具有相关性。研究[16]认为血压升高,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使葡萄糖的运输与利用率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产生胰岛素抵抗,加重糖、脂质代谢紊乱。

有学者[17]发现营养性肥胖可导致大鼠小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小肠系膜血管管径增大,血流速度降低,毛细血管的血流流态从线流变为线粒流。人体肠系膜富含微血管,对血压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小肠系膜的脂肪可能在人体中发挥相似作用,通过改变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对血压造成影响。马丽群等[18]研究发现,MS大鼠肠系膜脂肪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分泌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于自身的血管紧张素受体(ATR)促使脂肪组织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脂肪组织功能紊乱和相关血管病变。

综上所述,小肠系膜厚度是MS的危险因素,小肠系膜越厚,MS的患病风险越高。而且,对于MS患者,小肠系膜越厚,患者血压值越高。上述研究结果为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腹型肥胖及MS提供了理论依据。

[1] Mottillo S, Filion KB, Genest J, et al.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Am Col Cardiol[J]. 2010,56(14):1113-1132.

[2] Zhang GM, Zhu Y, Ye DW.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J]. World J Surg Oncol, 2014,12(1):236.

[3] Jinjuvadia R, Patel S, Liangpunsakul 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4,48(2):172-177.

[4] Montella M, Di MM, Crispo A, 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risk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 case-control study[J]. BMC Cancer, 2015,15(1):720.

[5] 张力翔,缪珩.人体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内分泌代谢方面的差异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4):2511-2513.

[6] 杨虹,卢学勉,林纪光,等.超声测量腹内脂肪评估腹型肥胖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71-73.

[7] 张武,牛凤岐,王牧,等.现代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70.

[8] Makki K, Froguel P, Wolowczuk I. Adipose Tissue in Obesity-Related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Cells,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J]. Isrn Inflammation, 2013,2013(5091):139239.

[9] 邵新宇,贾伟平.腹内脂肪与代谢综合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279-282.

[10] Robertson MD, Wright JW, Loizon E, et al. Insulin-sensitizing effects on muscle and adipose tissue after dietary fiber intake in men and wome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97(9):3326-3332.

[11] Liu KH, Chan YL, Chan WB, et al. Mesenteric Fat Thickness Is an Independent Determina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dentifies Subjects With Increase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J]. Diabetes Care, 2006,29(2):379-384.

[12] 姜海东,由丽娜.重庆与黑龙江两地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07-1309.

[13] 魏永平,王秀云,陈薇.气温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4(5):93-94.

[14] 杨红专,邓小燕,梁珊.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18-20.

[15] 李春艳,张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4):589-591.

[16] 薛周山,王保奇,殷子杰.改善微循环障碍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08-909.

[17] 余上斌,刘声远.营养性肥胖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J].中国微循环,2005,9(1):41-42.

[18] 马丽群,张莉莉,张雅萍,等.代谢综合征大鼠肠系膜脂肪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6):770-775.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2012BAI02B03)。

王学梅(E-mail: wxmlmt@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15.029

R589

B

1002-266X(2017)15-0094-03

2016-12-13)

猜你喜欢

腰围中老年人肠系膜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