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探讨
2017-06-05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侯 向 丽(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山东淄博255000)
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探讨
侯 向 丽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山东淄博255000)
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去获得自身的发展和经济方面的利益,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他们没有获得与精神层次和物资层面相匹配的待遇。因此,外出农民工在获得一定经济实力,并且掌握一门技术后,往往会回到自己的故乡,创办自己的工厂或公司。这对我国发展新农村,以及经济转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创业;失业
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800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24万人,增长率为1.5%。其中,本地农民工为11237万,增长率3.4%;外出农民工16934万,增长率为0.3%。2011—2016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总量增长速度逐年放缓,由于外出农民工人户分离,背井离乡,如何解决好这一群体的社会福利待遇,包括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基本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必须关心的热点;同时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实现供给侧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从根本上实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注入活力。
一、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现状
(一)创业动机
肖建忠等(2014)认为创业与创业者所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1]107-110。内部环境是返回故乡创业,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也有利于满足农民工返乡照顾父母及更好的教育子女的愿望,熟悉的环境也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势。外部环境是近年来国家政策对农民工创业逐渐加大支持力度。
个人创业动机分为机会拉动和贫穷推动。传统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是迁出地推力与迁入地拉力双重作用而产生的。张玲(2010)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拉力与城市推力双重作用的结果[2]19720-19721。国外学者Ghosh & Kwan认为创业的七大动因是个人成长意愿、挑战新事物的欲望、自由欲望、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掌控欲望、周围人影响以及家庭影响。
(二)创业因素
创业具体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机会、新机遇、自身才能、事业发展需要、自身价值体现原因等。William D. Bygrave、Andrew Zacharakis指出,创业者在之前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并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容易获得资金来源。
(三)创业效率
李岳云、杨宁(2008)认为农民工返乡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巨大鸿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46-48。张秀娥(2012)认为,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4]10-13。韩俊、崔传义(2008)认为,农民工返乡创办中小微企业,有利于让众多创业创新主体、资源参与其中并发展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利用农闲充分就业。同时,也改变了大企业与小微企业结构失衡的状况,增强了经济弹性[5]3-8。
二、 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分析
(一)社会环境
农民工外出务工获得了一技之长或者管理经验,能够有效的利用家乡资源优势,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对故乡的熟悉,能够获得更好的外部资源帮助与扶持,更容易实现创业愿望。
当前我国一些边远农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并不完善。例如道路交通,与外部的沟通交流,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商业环境,以及金融环境等基础设施上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外部条件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困难重重。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提高当地政府的税收收入,为边远地区当地政府完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经济环境
2016年我国失业率为4.99%,较前一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降低国家失业率水平,缓解国家失业压力。首先,农民工返乡可以为国家实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新动力;其次,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吸收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不能外出的40岁以上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政治环境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了支持返乡创业五方面政策措施: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以此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地方政府还要在教育、医疗、培训等外部环境上创造条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便利。
(四)技术环境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工外出务工获得了一系列的资源,返乡创业使得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本区域集聚,既有利于本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又带动了本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主体研究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数量分析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根据自我能力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比较后所作出的最佳选择。我国2016年农民工总量为28171万人,比2015年增长1.5%,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2014年增长1.3%,2014年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2013年增长1.8%。连续三年我国农民工数量逐年增长,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015年为16884万人,较2014年增长0.4%,而2015年农民工返乡为10863万人,较2014年增幅2.7%,高于总量增幅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幅,这表明返乡创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年龄构成
2015年农民工整体年龄较上年均值增加0.3岁,为38.6岁,其中16—20岁人员占比3.7%,21—30岁人员占比29.2%,31—40岁人员占比22.3%,41—50岁人员占比22.3%,50岁以上人员占比17.9%。虽然外出务工人员年龄有所增加,但青壮年比例持续下降,4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55.2%,较2014年下降1.3%,表明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返乡的主力,因为新生代农民工较上一代农民工拥有更加开放的观念,更高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拥有更好的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拥有更好的眼光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农民工的知识水平
我国农民工总体知识水平在逐年提高,2015年我国农民工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为25.2%,2014年为23.8%。农民工返乡创业需拥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高中及以上学历水平持续升高,2015年返乡农民工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为27.9%,而2014年为26%,都高于全国农民工比例数。 2015年虽然返乡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仍旧不是很高, 但也处于逐年提升的趋势中,这与近年来国家平衡教育资源,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政策分不开。
表1 农民工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农民工合计外出农民工本地农民工2014年2015年2014年2015年2014年2015年未上过学1.11.10.90.81.61.4小学14.814.011.510.918.117.1初中60.359.761.660.558.958.9高中16.516.916.717.216.216.6大专以上7.38.39.310.75.26.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分析
(一)启动资金筹集困难
大多数回乡农民工觉得创业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支持,仅有30%左右的农民工在创业时能够获得政府扶持资金,而且资金额度不多。农民工通过许多年的积累,拥有一定资金,但是相对于创业初始阶段来说,仍旧很少,而创业初期拥有相当的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农民工创业启动资金较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如何完善金融融资机制与资金流向监管机制,同时完善小额贷款担保机制,让农民工能够更加便利与安全的获得企业需要的资金,使金融机构更加放心的贷款给农民工企业,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
目前,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在非农经营比例上升和涉农贷款逐渐下沉到农户的趋势。由此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已形成一种趋势,但是整体来看资金来源并不充足,创业难度相当大。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鼓励创新创业,推行双创政策。并且为促进经济实现平稳转型,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由于在国家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政府所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推行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的时滞性,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缺少具有实际效果的政策扶持。
地方政府没有把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有的县市让引进的外商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农民工回乡创业则进不了园区,这就形成不公平。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回乡创业却得不到这些政策。
另外,我国当前各地政府的“土地财政”使得各地土地资源出现短缺,制约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可实现性。
(三)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强
农民工受自身的教育水平限制,创办企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不够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政府可以根据本区域产业类型进行有目的的联系科研院校,或者科研所,为农民工提供最专业的知识指导;还可以在政府网站专门为农民工企业进行专业性人才的招聘,满足企业人才需求。通过这种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解决场地短缺、资金筹集难、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建设工业园区可以集中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遇到的问题,降低政府施政成本,也可以更好发挥农民工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的细化执行
政府的政策执行关系到农民工现实利益,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能够提高农民工个体素质,让农民工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加大对农民工的政策指导,各地政府根据本地的优势资源作出全盘考虑;同时在政府官方网站开辟农民工返乡创业专栏,及时发出本地区行业指导、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有利于整个地区农民工形成合力,形成产业规模,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同时有利于扩展本地区农产品产业链。政府可以在融资方面给予农民工产业特殊待遇,减少申请程序,完善银行贷款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流动方向的监管,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完善小额贷款机制,通过减免利息与利税措施减少农民工创业压力和成本,使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
第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减少农民工企业资金压力,对农民工扶持与帮助体现到资金上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门培训资金。
第二,在金融机构融资方面,可以通过当地政策性银行、农业开发银行进行专门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以无息贷款方式为农民工提供资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必要的程序申请得到低息或无息贷款。
第三,在一些外部因素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如当前土地资源缺乏,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既能为农民工创办企业提供必要场地,也能够在专业园区的基础上形成规模效应。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支持
政府在行业信息发布以及提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政府能够及时把控本地区的全局,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政府可以开辟专门的网站或者在政府官网上开辟专栏,为农民工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信息,政府也可以在农民工当前存在疑问的政策和法律常识方面提供必要指导,例如可以在乡村宣传栏中大力宣传农民工创业所关心的常识,让农民工不至于在创办企业初期就陷入迷茫。
同时,要畅通信息流动渠道,政府设立专门网站,或者与当前有创业研究的电商进行合作,既能够节约资金也能够获得专业性的信息指导。通过信息流通网站的建立能使农民工及时获得市场信息。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及时发布政府对农民工的鼓励信息和相关法律常识,利用这种电商平台可以先期构建区域产业模型,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明确的创业目标,使得当地产业能够形成完整产业链以及规模效应。既能使农民工及时获得创业信息,又可以减少农民工创业失败几率。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
国家当前进行营改增的税率改革,可以在改革过程中给予农民工以政策方面的关注,税负减免方面的倾斜。对于符合税负减免政策的农民工,给予申请程序上的简化、税收政策的优惠。在政府的财政方面,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民工提供支持。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具有行业繁杂、经营方向繁杂的特点。所以在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的扶持中,为农民工提供产品销售信息和销售渠道,进行销售支持,由政府出面建立专业的销售顾问团队,与民间经管公司进行合作,由专业人士进行销售,扩展销售链条,与大型超市或者贸易公司进行合作,制定完善的销售合同,以投标方式选出能够提供质优价廉服务的合作伙伴,既能够为农民工节省费用,也能够降低政府在销售方面的成本。
由于农民工创业启动资金的多寡不同,农民工企业的大小不一样,并且分散,竞争力较弱,因此,建立工业园区将农民工企业集聚起来,既可以帮助农民工解决创业场地问题,又可以形成集聚效应。具体可以由政府进行合理规划,在本区域基础设施较好,资源较多的地点建设符合农民工企业所需要的厂房,以较低的租金或者以入股形式来帮助农民工解决场地问题。
(四)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外部环境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培训,政府部门可以与民间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合作,为农民工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开设网络授课与现场授课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训,提供优良的人力资本。优化当前农民工企业融资条件,既要设立专项政府扶持资金,为农民工提供财税支持;又要通过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创业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减轻农民工创业压力。更多的提供和利用新思路,以专业的方式探索出符合农民工企业发展的道路,为农民工创办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既要创业也要创新。
[1]肖建忠,唐艳艳.社会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创业动机与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4,(4).
[2]张玲.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
[3]李岳云,杨宁.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8,(4).
[4]张秀娥,孙中博.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5]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
(责任编辑 鲁守博)
2017-02-03
侯向丽,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
F323.6
A
1672-0040(2017)03-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