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部基底细胞癌一例
2017-06-05杨志刚朱杭军赵海滨
杨志刚,朱杭军,赵海滨
鼻翼部基底细胞癌一例
A case of alar basal cell carcinoma
杨志刚,朱杭军,赵海滨
基底细胞癌;组织病理
临床资料
图1 基底细胞癌患者面部皮损
图2 基底细胞癌患者鼻翼部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患者,男,44岁。因左鼻翼部褐色结节10余年,于2015年10月8日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鼻翼部出现一枚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慢性进行性增大,抓之易破,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后结痂,半年前皮损部分自行破溃,未见明显浓性分泌物,在当地医院口服头孢他啶,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效果不佳。患者既往有胆囊炎病史,近期有右上腹隐痛,腹部超声多谱勒检查提示胆囊炎;否认家族肿瘤病史。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情况:左鼻翼部可见一1.5 cm×3.0 cm大小隆起性肿物,肿物上半部分破溃、褐色结痂,肿物向鼻腔生长,部分阻碍通气功能,肿物周围眼睑及面颊部散在数个直径0.2~0.6 cm、半球型、大小不等的结节,触之无明显疼痛(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生化中总胆红素45.8 μmol/L(正常值4~25 μmol/L)、直接胆红素10.6 μmol/L(0~10 μmol/L)、间接胆红素35.2 μmol/L(1~22 μmol/L);余无异常。胸部X线检查、头颅CT、心电图及等检查正常。取位于鼻翼部肿物破溃与褐色结痂交界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浅肌层肿瘤细胞浸润,呈巢状、腺管状排列,部分呈筛状囊性分布,囊腔大小不一,浅肌层部分瘤细胞呈束状排列;肿瘤细胞团周边呈特征性栅栏状,周围为疏松纤维黏液间质,瘤体基底部切缘不净(图2a-2e)。诊断:皮肤原发性基底细胞癌。治疗:行鼻翼肿块摘除术,沿左侧鼻翼部肿物周围0.5 cm范围切除皮损,深达皮下组织及脂肪层,并行周围皮下松解、局部皮瓣切开转移后对位缝合。肿瘤周围皮损考虑为湿疹样皮损,给予地奈德乳膏外涂等对症治疗,皮损好转。患者入院时血胆红素异常,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为胆囊炎所致,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出院复查血胆红素正常。患者为异地就医,出院后未能复诊,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皮损无复发,后失访。
讨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cutaneous 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多见于室外工作长期日光曝晒者,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的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1]。BCC是最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占所有皮肤恶性肿瘤首位,约34.6%[2],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3],美国每年有130万例新增非黑素瘤皮肤肿瘤的患者,其中BCC约占75%,并且大部分位于曝光部位[4]。本例患者中年男性,没有长期室外工作曝晒经历,病程长达10年,肿瘤范围较大,发展缓慢,初起为小结节,无明显不适症状,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上BCC的误诊率也较高,杨希川等[5]报告临床误诊率达27.37%,须要结合组织病理明确诊断。BCC在临床上按皮肤损害可分为结节溃疡型、色素型、浅表型、硬斑病样型、纤维上皮瘤型;组织病理上分为实体型、色素型、浅表型、腺样型、硬化型、角化型、囊肿型、纤维上皮瘤型[6],本例患者为结节溃疡型。本病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由于本例患者肿瘤面积较大、肿物切除后局部切口张力大,因此,手术中对周围皮肤进行了皮下松解,行皮瓣转移移植对位缝合,确保彻底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器官的完整性和功能。肿瘤周围湿疹样皮损外用地奈德乳膏后好转。根据BCC皮损部位及大小亦可采取冷冻、局部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方法。近几年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浅表性BCC,尤其是躯干部位肿瘤厚度<2 mm的病灶效果良好[7]。
大部分BCC患者初起皮损较小,有轻微瘙痒,并且初起无症状的患者在皮损扩大时也会出现瘙痒,提示瘙痒及局部的不良刺激是使本病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临床中应进行健康教育,避免人为加重病情,注重健康引导亦是预防BCC的重要手段。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BCC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119-1121.
[2] 熊亚, 阎衡, 刘燕, 等. 1333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 6(2):77-79.
[3] 张晖. 皮肤癌病因及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J].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 3(4):84-85.
[4] Dubina M, Goldenberg G. Viral-associated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a review [J]. Am J Dermatopathol, 2009, 31(6):561-573.
[5] 杨希川, 叶庆俏, 刘荣卿, 等. 皮肤基底细胞癌96例临床病理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6(2):180.
[6] 王文鑫, 王晓彦, 张瑞. 皮肤基底细胞癌5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23(11):733-734.
[7] 熊林, 陆延娜, 周晓凤, 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基底细胞癌80例临床分析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27(8):796-797.
R758.74
B
1674-1293(2017)01-0063-02
2016-07-09
2016-10-31)
(本文编辑 祝贺)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121
214044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杨志刚,朱杭军,赵海滨)
杨志刚,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肿瘤及部队皮肤病防治研究,E-mail: zgyang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