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陶瓷设计的比较研究
——以日用陶瓷为例

2017-06-05姚为俊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日用陶瓷陶艺陶瓷

姚为俊(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中日陶瓷设计的比较研究
——以日用陶瓷为例

姚为俊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中国陶瓷源远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日本陶瓷从中国汲取养分并贴合自身民族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文章采用相互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日日用陶瓷的材质异同、造型特征、装饰手法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比较和对照,反观当前我国陶瓷设计的长处和不足,以期汲取日本陶瓷设计的有益养分,为我国陶瓷设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日本;陶瓷设计;日用陶瓷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传统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至今仍影响和指引着当前中国的陶艺设计。日本陶瓷设计从瓷器的母国——中国汲取养分,贴合日本民族特点形成自身风格与特色,更加质朴自然贴近生活。中日两国的日用陶瓷设计,原本同源,发展至今,由于生活理念、审美观念和崇尚的文化不同,已显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将从中日日用陶瓷的材质异同,造型特征,装饰手法进行系统比较和对照,探寻中日陶瓷各自特点,希望能够为我国陶瓷设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一个思路。

1 概念论述

1.1 陶瓷概念

所谓的陶瓷实质上是指以天然粘土及各种矿物为主原料经过粉碎、成型和煅烧而制作完成的各种制品。对于以陶瓷为原材料,进行基于人的需要而设计的造物活动我们称之为陶瓷设计,可细分为日用陶瓷设计、陈设陶瓷设计、包装陶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和卫生陶瓷设计等几大类。

1.2 日用陶瓷概念

所谓日用陶瓷,是以实用为主而兼具审美功能,以适应人类日常生活的需求而产生,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最为熟悉的一类陶瓷器,包括所有使用陶瓷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制作的为生活服务的实用器物,如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花器、灯具、置物器等。本文所例举的多为陶瓷茶咖具,包括茶壶、盖碗、茶杯、茶盘、茶托、茶洗等。

2 中日陶瓷设计异同比较分析

2.1 材质异同

陶瓷实为陶器和瓷器的复合词,陶器和瓷器,二者存在很多差异性,主要由于原材料——泥料的不同而产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陶泥、瓷泥,二者具有不同的色泽与质地,表现效果差异较大,不同材料的选择对于成品的基本格调起到决定作用,因而在陶瓷设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材质异同进行分析可有效帮助了解中日陶瓷设计之异同。表1可直观说明陶器和瓷器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表1 陶器和瓷器之异同

2.1.1 中国陶瓷设计之选材

在中国的陶瓷界有一种盘踞主流地位的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无论是陶瓷制造者还是欣赏者均以此标准来衡量陶瓷的质量,即陶瓷好不好主要看陶瓷材质是否细致、纯净、润泽。陶瓷器物胎体轻薄、透光性强、釉色盈润即被视为上品。中华民族追求完满无缺崇尚至道,因而,查看中国的日用陶瓷,我们发现,材质多以瓷器为主,且无论是以陶土还是瓷泥制作完成,质地都相对细腻光洁。以瓷泥制作的日用瓷多选择高岭土,此土俗称高白泥,以景德镇所产为佳,成品即便不施釉素烧仍然洁白无瑕。下图茶具,以高白泥作胎,施加透明釉,稍加装饰,表面光洁,胎质细腻,类冰似玉,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中国人推崇的物美,如图1。即便选择以陶土制作完成也首推材质细腻的紫砂。例如,宜兴的紫砂壶,表面肌理给人以柔滑油润,细而不腻之感受,其优良的质地,瑰丽雅致的色泽深得人心,如图2。

图1聚宝龙汝窑吉祥壶

图2紫砂壶

2.1.2 日本陶瓷设计之选材

和中国人崇尚瓷器不同,日本人更加喜爱陶器。在日本现代陶瓷界对于陶瓷优良与否的评判标准和中国大不相同,相比质地细腻的瓷来说,日本更喜好质地粗糙幽涩的陶制品。这正体现出日本“寂灭无常”的美学理想,残缺的美,贫困的美更具自然之美,因此枯、涩、破的材质更受偏爱。

如果称中国是瓷的国度,那日本就是陶的家园了。早期日本陶瓷审美曾受中国影响,崇尚细腻光洁、圆润高贵,而到了安土桃山时代,伴随“空寂茶”的兴起,日本人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开始追求“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之境界,质地粗糙,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情味的陶土质地的日用陶瓷开始深受喜爱。并且,日本认为好的材质应该要使物品拥有“量感”,因此选用颗粒性强,长石的含量相对较多的陶土,使得胎体更加厚重粗朴。日本茶道界流传着的俗语“一乐、二荻、三唐津”,其中一乐二荻也正是体现出对于粗陶的喜爱。而釉料方面,日本则更偏爱厚重感的釉料如不透明釉、乳浊釉,所做陶瓷制品多简朴、从容,富有日本情调,符合“触觉之美”的日本美学概念,无论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给人温暖的感受,如图3、图4。

图3青井戸柴田 根津美术馆藏

图4秃黑乐茶碗

2.2 造型特征

陶瓷造型是陶瓷器物存在的形式,日用陶瓷的造型设计是在满足实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外观形式美感的器物造型。日用陶瓷造型饱含历史传承性并具有理性之美,中日两国陶瓷造型极具各自特点。

2.2.1 中国陶瓷设计之造型

图5 清道光·青花开光瑞果纹执壶

中国陶瓷造型,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国美学的中和之美等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底蕴。陶瓷造型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商周时代造型形态规整、凝重、神秘,饱含狞厉之美;汉代充满生活气息;三国两晋具有民族性的特征;唐代人喜好丰腴肥美,器物的造型丰满圆润、雍容华贵;宋代造型趋于修长,优雅秀美、轻盈飘逸;明代规整精细,婉转秀美,形态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清代造型华丽精美,有了更多的创新。中国传统陶瓷曾出现了诸多以形取胜的器形,如梅瓶、玉壶春瓶、天球瓶、斗笠碗等 ,以其“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完美比例尺度,反映出中国人对器型圆满完美的追求。例如,茶具的造型、品种及质地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到了现代,经济高速发展,舒适、快捷的生活方式使陶瓷的造型设计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日用陶瓷的造型设计更加丰富,造型形式美感的追求依然深受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

此外,日用陶瓷器皿通常会配合整体造型,在圈足部稍做内缩,气韵上显得挺拔秀丽。中国陶瓷的造型特征端庄素雅、挺拔秀丽,整体线形流畅清秀,有一种向上伸展的气势,体现出中华文明自信自律的风范,如图5。

图6 朝仓文琳五岛美术馆藏

2.2.2 日本陶瓷设计之造型

日本日用陶瓷造型上追求从容随意、枯淡沉重。日本人有就餐时边食用边饮茶的习俗,食具、茶具、酒器等均以小巧、多样、朴质、敦实为美。纵观日本陶瓷史,日本日用陶瓷在造型上不同于中国有具体尺度和精确比例的造型模板,在日本人眼里优秀的陶瓷造型是随意放松的。再者,和中国相比,日本日用陶瓷的器形不似中国那般圆润,更多的是不对称的形式和不规整的造型,给人一种亲切朴实之感,令人放松。另外,日本日用陶瓷的足部亦不同于中国精确地配合整体造型柔和的内缩,而是幅度很大的突然内缩或者直接将器皿整体造型进行扩大延续为足部,令整体造型敦实沉稳。总体来说,日本陶瓷的造型更贴近自然,给人沉稳敦实之感,仿似小家碧玉,亲切温和富有生活情趣,如图6。

2.3 装饰手法

著名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给装饰做了如下解释:装饰,明显的同义词是 “添饰”(Ornamentation)、“美饰”(Embellishment)。笔者认为装饰即添加修饰,将之变美。对于日用陶瓷设计来说,装饰是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里所谓的“装饰”指通过一定的材料与方法对坯体进行修饰加工,包括一切的肌理效果和釉色处理,犹如给陶瓷穿衣服,可美化陶瓷,突显陶瓷个性美。具体来说是通过纹样、釉色、表层肌理等来实现与造型的结合,得到完美的陶瓷。同样,中日陶瓷的装饰手法也是相异的,对于装饰的分析亦可觅见中日用陶瓷设计的不同之处。

2.3.1 中国陶瓷设计之装饰

中国陶瓷装饰讲究和谐、节制,注重装饰之美,纹饰之美,追求文与质相符相宜,丰富又统一的美感。日用陶瓷的纹饰精致细腻,无论是彩绘纹样还是刻花、划花的肌理处理,每一根线条的长短、体积、深浅、排列和布局都经过细致的推敲和安排,优雅流畅,灵动巧妙,恰到好处。釉色润泽、轻透、均匀,尤其偏爱宁静内敛的色泽,例如越窑青瓷、龙泉青瓷、德化白瓷、景德镇宋影青瓷、明代宣德期的甜白和霁青,此类单色釉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欢。陆羽曾在《茶经》中赞誉越窑青瓷类玉似冰,例如图7,如冰的美丽釉色,青翠欲滴的色调可与翡翠相媲美,犹如人间造玉。另有窑变釉,一般指在同一陶瓷上喷施不同面釉及底釉,烧制过程中釉色互相渗透,加之窑炉气氛和烧成温度的影响,会形成随机的变幻莫测的窑变效果。典型的如钧瓷,古人曾用 “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诗句来形容钧瓷色彩天成,变幻无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如图8。

在彩绘方面,中国人喜爱釉下彩绘,如青花装饰,清白爽朗,淡然雅致,展现出一种宁静内敛的气质,如图9。

图7越窑莲花青瓷托碗

图8钧窑碗

2.3.2 日本陶瓷设计之装饰

正如小山富士夫曾评论日本陶艺:与其说是人类造物,不如说是自然的产物。日本人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共存的生活理念,日用陶瓷器具多典雅、古朴,充满自然情趣,体现出悠然闲趣的美感以及生活态度。

和中国人追求的事物“圆满完美”有所不同,日本人崇尚“轻圆融,喜残缺 ”的“物哀”理念,日本人并不追求完美,通过“缺”“拙”来表现美。从釉料方面来看,日本偏爱幽涩深沉、宁静枯淡的世俗之美,更擅于利用材料本身所呈现的色彩、质感与形态,发挥其独特性,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纹饰方面日本更喜欢随意自然、朴拙而非精心安排的线条。例如,茶道中的茶器不加刻意的装饰或人工斧凿的痕迹,而是尽可能保留迂回、曲折的指纹等,手工味十足,体现不假修饰、雕琢的器物原貌,呈现出朴素的品位,如图10。

图9明宣德窑青花高足碗

图10千鸟香炉 德川美术馆藏

3 结论与启发

中日的陶瓷设计都源自传统文化及美学思想的影响,日本早期陶瓷设计受中国的影响较深,而今依然保留传统文化精髓所在并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将之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正如刘晓路先生称日本的工艺美术是为生活的艺术,注重陶艺的生活化也是其在当代世界范围内占据重要位置的原因之一。日本的日用陶瓷设计是自然的、亲切的、质朴的、生活的器物。而中国陶艺受传统陶瓷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传统的造型与装饰一直沿用至今,变化相对较少,不能很好的传达现代生活理念。日本人所推崇的以服务日常生活为目的的陶瓷设计思维,无疑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借鉴与学习。

陶瓷艺术是中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化,在世界艺术史上光辉耀眼。通过中日日用陶瓷材质异同,造型特征、装饰手法的比较和对照,进行中日陶瓷设计比较研究,借鉴引进日本陶瓷设计之理念及优势,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使其焕发新的魅力。

[1]饶晶.欧、美、日、中近代陶瓷设计发展之比较[J].中国陶瓷工业,2009,(2):55-57.

[2]任文营.基于综合材料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3):279-279.

[3]刘志国.日本现代陶艺及其特色[J].山东陶瓷,2003,(1):39-41.

[4]蔡玲玲.为生活而设计——中日生活陶艺设计特征的比较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4):157-160.

[5]彭莉.谈日本生活陶艺的风格[J].佛山陶瓷,2009,(5):33-34.

[6]余小荔.论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陶瓷,2004,(1):62-64.

[7]袁方.论日本日用陶瓷设计的情感表达[J].艺术时尚,2014,(10):14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ERAMIC DESIG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AKING DAILY CERAMICS AS AN EXAMPLE

YAO Wei-jun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Chinese ceramics have a long and glorious history.Absorbing nutrients from Chinese cultures,Japanese ceramics have formed its own style and features,which are fit for their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By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 of comparison,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s the materials,modeling features,decoration ways of Chinese daily ceramics with those of Japanese ones to reflec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eramic design in China and learn from Japanese ceramic design, finally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better development of ceramic design in China.

China;Japan;Ceramic design;Daily ceramics

J527

A

1672-2868(2017)02-0077-05

责任编辑:陈 凤

2017-02-04

姚为俊(1979-),女,安徽六安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陶艺及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日用陶瓷陶艺陶瓷
综合材料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参数化的日用陶瓷几何建模方法
徐茹日用陶瓷设计作品选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萃取液提取方式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测定的影响及防控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