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结构优化生态优先加快培育畜牧业发展新动能

2017-06-05吴沛良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场畜禽

吴沛良/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坚持结构优化生态优先加快培育畜牧业发展新动能

吴沛良/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扬州鹅规模养殖基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省委一号文件也提出切实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新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握新形势,践行新理念,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培育畜牧业发展新动能。

一、肯定成绩,应对挑战,准确把握畜牧业发展新形势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聚焦转方式、调结构,着力稳生产、保安全,畜牧业呈现量减效增、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三化三突破”:一是生产规模化。规模养殖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66%,比全国水平高10个百分点;养殖结构持续优化,猪禽生产优势巩固,牛羊和特色畜禽加快发展;标准化水平更加提升,累计创建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248家。二是经营产业化。以中粮、益客为代表的全产业链经营,以温氏、立华为典型的合作经营等产加销融合发展模式得到创新推广,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更加充分;一批现代化企业成为骨干力量,共有省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7家,其中国家级15家。三是产品特色化。培育出11个畜禽新品种,数量居全国第2位,打造出泰兴生猪、海安蛋鸡、海门山羊、高邮蛋鸭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各类名牌畜产品成为各地重要名片。四是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突破。全省上下凝聚共识,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污染治理”的要求,全面完成禁养区划定,禁养区内60%的养殖场已完成关闭搬迁。五是屠宰行业清理整顿取得实质性突破。调整理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工作,累计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企业750家,占应关闭总数的88%;泰州、宿迁、徐州、连云港、盐城五市整体完成,县级完成率达75%。六是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27个、乡镇收集点370个,基本实现畜牧主产区全覆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畜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畜牧业提出了新要求,资源制约、环保压力对畜牧业提出了新挑战,消费需求、市场竞争对畜牧业提出了新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各级农牧部门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主动作为,努力开创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局面。

一要充分认识畜牧业的重要地位,坚定发展信心。当前,畜产品市场供求总体平衡、数量充足,有的地方认为有钱就能买到,在生态环保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产生了放松甚至放弃畜牧业发展的思想倾向,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纵观全球,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畜牧业比重高达70%,目前江苏畜牧业比重不到20%,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完全符合世界发达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传统支柱产业,虽然畜产品市场行情存在波动周期,但养殖效益总体保持较好,去年全省养猪业获利106亿元,增幅16.5%,成为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畜牧业还是农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离开畜禽的农田是不肥沃的,缺少有机肥的替代,化肥农药的零增长也是困难的。各地要正确看待畜牧业在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优生态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坚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主动应对三大挑战,突破瓶颈制约。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畜牧业生产水平得到巨大提升,但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土地环保的“双重压力”前所未有,畜牧业进入到再发展用地难、再生存治理难的“两难”窘境,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双重需求”前所未有,在当前畜产品供给中,低端大众化的产品多,绿色、优质、特色、品牌的产品少,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冲击”前所未有,2016年全国猪肉进口量达162万吨,是2010年8倍;乳制品进口量更是占国内乳品消费总量的1/3。面对资源环保的制约、消费需求的升级、市场竞争的挑战,这就倒逼我们要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要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下,畜产品消费需求增幅趋缓,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也逐步由“无偿补助”向“有偿使用”转变,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传统动能相继弱化,必须更多地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引导农户“什么好卖养什么”,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发挥品种、物质、技术、装备的支撑作用,实现畜牧业增长动力转换;充分调动从业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进入畜牧业领域创新创业,支持家庭养殖场等新型主体发展,给传统畜牧业注入“新鲜力量”;把现代产业经营理念引入畜牧业,依托“互联网+”、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挖掘培育畜牧业历史经典产业,促进畜牧业与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相结合,推动生产要素跨界、跨境配置,实现畜牧业全环节增值、全链条升值。

二、攻坚克难,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格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全省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设施装备精良、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调结构保供给、转方式提水平、强主体促转型,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支撑服务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高效养殖、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生态健康”的具有江苏特点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力争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畜牧业。到2020年,畜牧业生产方式更加清洁,产品供给更加安全,产业效益更加突出,队伍建设更加健全,科技装备更加先进,主要畜产品自给率保持合理水平,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工作举措上,重点要抓好“五个一批”:

(一)推进结构调整,发展一批优势产业。各地要根据全省畜牧业规划,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抓紧拿出更加靠实、更具操作性的养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注重调优区域布局,解决“在哪养”的问题。根据“263”专项行动要求和省农委制定的污染治理指导意见,宜减则减、宜养则养,太湖、淮河、通榆河等重要水体周边和苏中水网密集地区,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丘陵山区、东部沿海滩涂等地区,适度拓展畜禽养殖空间;苏南地区要争取政府重视,稳定发展畜牧业,提高保供能力。要注重调优生产结构,解决“养什么”的问题。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16个重点发展产业中,畜牧业有6个。各地也要明确一批畜牧业重点调整产业,打造一批规模集聚、特色鲜明的县域优势产业,在有条件的市县建设一批山羊小镇、乳业小镇等畜牧业特色小镇、“一村一品一店”,或“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示范基地”。要注重调优生产要素,解决“怎么养”的问题。在“种、料、病、管、销”等关键环节上综合施策,持续推进畜禽良种化,加快自动化、智能化设施改造,推广先进适用、节本增效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引导养殖场户与企业对接,采用订单养殖、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省“263”行动方案统一部署,各地务必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

(二)引领规范发展,壮大一批经营主体。注重发挥法制管理、市场调节、政策引导等手段,推进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深入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引导养殖场户扩规模、上水平,每年新增示范场200个,按照“规范、生态、美丽”的内涵要求,每市每年培育1-2个美丽生态牧场。加快养殖场整治改造升级,以落实“263”行动为契机,强化养殖场户环保、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抓紧完成养殖场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养殖底数;加快规模场治理改造,完善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淘汰一批脏乱差的小散户,改造提升一批规模场;联合环保、国土等部门,按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要求,对规模场治理情况进行检查认定,到今年底全省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到60%,到2020年达到90%。打造一批名牌名企,引导生产企业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实行诚信经营,提高产品信誉度和认知度。今年省农委将专门启动品牌创建行动,各地要鼓励畜牧企业主动参与,讲诚信、提品质、创品牌、育名牌,力争形成一批市场知名度高、品牌信誉度高的现代畜牧企业。

(三)推动农牧循环,创建一批绿色生态基地。江苏是农业大省,粮油园艺等种植业发达,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粮经饲统筹,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在有条件的地方,种植青贮玉米或扩种牧草发展牛羊养殖,推动粮改饲优化种植结构;在现代农业园区、规模种植业基地,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推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推进种养一体化生产,以“千场百园”工程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为抓手,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到2020年全省建设1000家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100个农牧循环型产业园或生态农业示范区、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和3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新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流转土地或与周边规模种植户签订粪肥供应合同,通过 “猪-沼-粮、畜-沼-果蔬”等循环利用途径或粪便发酵直接还田利用,实现畜禽粪便就近消纳;大力发展 “猪粮结合” “稻鸭共作”和 “林下养禽”等复合经营新模式;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因地制宜进行发酵床养殖,做到“零排放”。

(四)立足创新驱动,推广一批产业运作模式。重视和加强品种在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突出作用,围绕“育良种、推良种、用良种”,创新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确立企业在畜禽育种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畜禽企业集聚,打造一批“苏”字号的种业品牌,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争取有5个以上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推广现代化经营新模式,按照“主体多元、合作多样、产业融合”的原则,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和大型养殖企业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加强与家庭农场、养殖场户的合作;推进养殖场户与饲料、兽药、加工企业开展强强联合,实行全产业链经营;鼓励养殖场户组织成立生产物资集中采购联合体;大力发展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培育“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新高地。打造社会化服务新载体,鼓励养殖场户主动嫁接大型养殖企业,通过“托管或代养”,构建新型技术服务模式;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探索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多种形式的动物免疫、无害化处理等实现途径;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PPP模式,打造一批整县推进粪便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示范点。

(五)加强行业管理,争创一批工作品牌。各地要适应新形势,主动作为,争先创优,打造一批有基础、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积极推进动物防疫政策调整,扎实开展强制免疫“先打后补”等工作,推进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H7N9剔除计划和种畜禽场重点疫病净化计划,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当前,要着力消除人感染H7N9对家禽产业的影响,争取政策扶持,帮助减少损失,促进恢复生产。提升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以培育检疫规范化管理典型示范十强县和屠宰检疫技能大比武为抓手,以“e动监”为平台,加快构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动物卫生风险追溯监管信息化体系。积极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运行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收购、加工病死动物行为。开展兽药经营环节“二维码”追溯试点,加强饲料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按照“整体完成、不落一县,全面关闭、不落一场”的要求,加快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企业,确保到年底全面完成。以“五化四有”建设为重点,开展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创建,建立健全生猪屠宰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人药兽用、抗生素滥用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为主导、风险预警和专项监测为补充的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机制,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大预警研判,及时发布信息,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引导作用。

三、加强领导,转变作风,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管理工作新水平

(一)勇于担当,争做畜牧业发展的“领头雁”。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作为,主动担当,切实增强“带好头、领好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作。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切实把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要围绕重点任务,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密切农业系统内部的协调配合,加强与环保、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起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整合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绩效管理。在工作推动中,要多一点市场工具、少一点行政手段,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的作用,科学制定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确保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粪便综合利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完善政策,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更加注重政策扶持、引导和创新,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抓好现有政策落实。今年,部、省涉农项目有了较大调整,农业部拟将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牧良种补贴项目资金,整合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专项,省里也增设农业结构调整试点、考核奖补以及生态循环农业试点三类项目。各地要根据新增项目要求,突出扶持重点,抓好细化落实,推进产业发展。要加强支农项目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推进政策创新。要加强与国土等部门沟通,探索非禁养区新建养殖场用地机制,拓展畜牧业结构调整空间。聚焦规模养殖用地难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开展探索试点,为政策创设提供经验。要注重运用信贷、贴息、担保等多种金融工具支持畜牧业发展,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圈舍、活体畜禽等新型抵押贷款模式,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稳定动物卫生监督队伍。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是法律赋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当前综合执法改革的新形势下,要保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稳定,确保检疫监督职能不受影响、基层一线动物卫生监督力量不受削弱,切实保障动物防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改进作风,强化基层服务指导。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调查研究,要结合“找补改提”农户乡站大走访行动,对照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重点地区,深入基层站点和养殖场户,开展调查研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沉下心来摸实情、找问题,俯下身来办实事、补短板,坚决纠正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服务缺失、监管缺位的现象。转变服务方式,围绕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技术指导,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农技耘”APP、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将畜禽生产和市场行情信息、生产技术意见和有关政策第一时间传递至养殖场户,提供模块化、订单式服务。抓好典型培育与示范引领,对基层摸索的有生命力、有创新性、卓有成效的先进经验,注重总结提炼、挖掘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省农委将定期通报各地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进展情况,以及出台的好政策、推广的好模式、涌现的好典型、总结的好经验等,提供给各地学习交流。□

猜你喜欢

畜牧业养殖场畜禽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