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工作思路 拓宽扶贫路径

2017-06-05陈洪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六合区街镇区级

陈洪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创新工作思路 拓宽扶贫路径

陈洪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南京市六合区近年来围绕帮扶攻坚目标,扎实做好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和欠发达街镇帮促工作,全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一、夯实基础、明确路径,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导向精准

做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9507户、19185人,分别占全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6.6%和3.8%,其中低保户7138户、11922人,一般贫困户2369户、7263人。在市确认20个经济薄弱村、32个欠发达村的基础上,区级认定了10个相对欠发达村,帮扶村共计62个。竹镇镇、冶山街道和马鞍街道原马集片区被市确认为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从全区任务量来看,被帮扶农户、村居数量分别占全市的1/4,帮扶任务全市最重。从致贫原因来看,农户主要是因病、因残、因突发事件,丧失劳动能力、缺少专业技能;片区和村居主要是交通区位偏僻,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产业支撑。

做好政策路径精心设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六合实际,出台了《六合区“十三五”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计划》,制定了全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 “企业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相对欠发达村)”活动方案。明确这一轮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强村重在产业物业、富民重在就业创业。指导街镇围绕“一户一策” “一村一法”梳理低收入农户、帮扶村脱贫路径以及欠发达片区发展重点,并细化了具体工作方案。

做好年度目标精细分解。按照全市“2332”(即2016年脱贫转化20%的低收入农户和帮扶村,2017年、2018年各转化30%,2019年转化20%,2020年做好巩固提升、总结完善)的目标分解要求,指导街镇把目标任务细分到村、到户。综合各方情况来看,2016年已脱贫转化低收入农户2276户、4696人(占26%),帮扶村14个(占27%)的任务,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各街镇、各部门按照“一户一策” “一村一法”的要求,全面落实脱贫举措,协调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确定的任务已顺利完成,区扶贫办指导基层完善台账资料和开展自验。目前正聘请第三方进行区级验收,做好迎接市级验收准备。

二、分类推进、统筹实施,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

围绕“三个靶向”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把5179名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作为工作重点,开展扶持就业、促进创业和帮助入股“三个靶向”专项帮扶。2016年,面向52个市定帮扶村(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2550名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开展试点,通过街镇和村居公益性购岗,优先安排低收入人口从事保洁、保安、保养、保绿等“四保”工作,安置低收入人口1082人;推荐低收入农户在街镇工业园区、农业企业、挂钩帮扶企业就近灵活就业,安置低收入人口905人;鼓励低收入农户从事小门面、小作坊、小运输、小商贩、小规模种养等“五小”行业创业,扶持低收入农户创业407户;针对短期内难以通过帮助就业、创业扶持的低收入人口,在强化培训,提高就业、创业技能的同时,选择有稳定收入、有市场前景、有带动能力的合作经济组织,利用3000元/人的财政扶持资金帮助入股,帮助156名低收入人口入股获得分红收入。

多措并举推进帮扶村转化。出台了六合区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相对欠发达村)村级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新一轮帮扶采取街镇自主实施和区级统筹实施两种方式:一是金牛湖、马鞍2个街道共计21个帮扶村集中帮扶资金自主建设标房、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和写字楼,区级在土地出让区内留成、基础设施配套、白蚁防治等规费上予以支持和减免。目前,金牛湖街道实施的标房项目已完成备案,进入地质勘探阶段;马鞍街道实施的写字楼项目正在等待土地招拍挂,社区服务大楼正在办理土地征用划拨手续。二是冶山、横梁、龙袍、程桥、竹镇5个街镇共计41个帮扶村统筹在六合新城统一购置南京六合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名下商业用房,区级参照第三方评估价按照1∶0.4的比例进行让利配套(折合优惠28.6%)。目前,有关街镇已与新城对接选定了门面房,正在办理有关手续。7个街镇正在按照区里方案,兑现2016年6%托底收益到帮扶村。规范推进上一轮97个经济薄弱村(合并前村,后合并为63个)标房续约工作,对每个经济薄弱村2011年市级补助的100万元、园区落实区级配套的100万元,合计200万元作为向园区建设标房的投资,园区每年按照投资额10%即20万元/村的标准予以固定收益,合同期限5年,期满另行商定,合同已于12月28日签订到位,标房投资固定收益全部兑现到村。

突出“三个结合”支持欠发达片区发展。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围绕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特色村打造,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9家,围绕重点产业项目,组织引导低收入农户利用闲置房产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二是与特色小镇打造结合,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适度规模经营、拆迁安置等渠道盘活低收入农户家庭承包耕地、宅基地等资源资产,引导低收入农户向特色小镇集聚,解决就地就近城镇化问题。三是与为民办实事结合,整合水土治理、高标准农田、一事一议等项目向重点帮扶片区倾斜,补齐片区基础设施欠账,满足片区群众生产、生活需求,2016年实施欠发达片区重点工程项目31个,总投资3000万元。

三、健全组织、明确分工,确保扶贫开发工作责任落实

健全工作网络。全面实行“区抓统筹、街镇负总责、部门配合、村居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成立了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农工委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相关街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在62个帮扶村成立了驻村工作组,每个村明确1名街镇班子成员作为指导员、1名机关干部作为联络员,帮助村里理清思路、申报项目和争取支持。

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街镇党(工)委、政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各街镇按照“分类建档、分头实施、分批突围”的要求,制定了目标考核办法,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对村居考核的重要内容,工作成效直接与村居干部报酬、评优挂钩。强化党建促扶贫,引导各帮扶村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和利用各方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开展挂钩帮扶。动员和组织机关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挂钩帮扶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活动,106个市区部门、93个企业以及近8000名党员干部与62个帮扶村以及4430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实现挂钩帮扶全覆盖。在去年10月17日第三个全国扶贫日期间,深入开展把足迹印在扶贫路上——“三到村” “三到户”活动,市区领导率先垂范,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对接,挂钩企业积极响应,截至春节前,落实帮扶项目59个、资金1200多万元,到农户走访并送去慰问金188.67万元,区扶贫基金会共收到社会捐助220万元。□

六合农村新貌 宋 洋 摄

猜你喜欢

六合区街镇区级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街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优秀案例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南京六合区 严查严管严改 保房屋安全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南京市六合区群众由“信访”到“信法”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街镇建设独立运作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