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共享经济 筑牢富民小康基础
2017-06-05金骏培孙环保王书奎江苏省盐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金骏培 孙环保 王书奎/江苏省盐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夯实农村共享经济 筑牢富民小康基础
金骏培 孙环保 王书奎/江苏省盐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近年来,盐城市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夯实农村共享经济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实现富民强村、提升“三农”综合竞争力,与“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农业现代化工程、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同等重要工作重点重抓。在实际工作中,着力主抓组织领导、分类目标考核、增收渠道、控债减负、支持扶持、发展体制机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层基础等多个方面,实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有效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喜人局面。2016年底,全市2226个村集体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到105.98亿元、76.66亿元,分别比上年净增7.98亿元、8.1亿元,增10.4%、12.99%。近几年来,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比例增长。2016年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
一、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发展措施落实
面对盐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破解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的难题,很重要的是加大组织推进和政策扶持力度、启动内部活力、焕发内生动力,坚持分类推进,注重多元探索,实行加减法一起做,形成发展特色。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办,协调处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推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下发《2013~2015年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考核奖励办法》,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综合绩效考核。
加大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市财政每年在新增农业农村项目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推进面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3~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了2000万元。县(市、区)财政按村平5~10万元安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征收村级集体用地,按征收面积的5%~10%给村安排发展留用地,或将新征收的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的5-10%转为集体经营性资产,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村级组织利用政策所形成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需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物业出租的房产税、营业税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工程所征的有关地方税收,实行先征后奖。凡村范围新发展二、三产业项目或村招商引资落户县(市、区)、镇工业集中区和三产聚集区的项目,其新增税收地方留成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100%直接补助到村。
突出减负控债。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严格控减村级债务的意见》,对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实施“五个严禁”,即严禁下达村级组织协税护税引税、招商引资任务或强令村级组织完成计划生育社会抚育费征收、融通资金、种养计划和技术推广任务;严禁向村级组织统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严禁滞留、挪用、侵占村级集体资金;严禁向村级组织摊派治安联防、环境整治、公路沿线绿化、计划生育、征兵、报刊等费用;严禁向村级组织乱收费。对控减村级债务坚持“锁定旧债、严控新债、逐步化解”:对历年形成的债务,在全面彻底清理核实基础上,建立债务台账,实施动态监测;防止发生村级新的不良债务,不准借债兴办公益事业、垫缴税费或弥补收支缺口,不准为单位或个人提供借款担保;多措并举逐步化债。对违规增加村级负担或债务的建立问责制度,发现违规的,责令限期整改到位,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实施挂钩帮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市领导2013~2015年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的实施意见》,实施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每位市领导每年挂钩一个经济薄弱村,扶持发展一个集体经济项目,每个项目市财政奖补50万元,县(市、区)财政配套100万元。2013~2015年市领导共挂钩帮扶88个经济薄弱村。市领导挂钩帮扶示范带动了县(市、区)领导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行动,营造了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浓厚氛围。“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市领导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行动,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500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工厂化育秧 李士权 摄
二、积极实践探索,发展特色明显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充分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着力开发资源、经营资产、盘活资金、发展物业、扩大服务,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一)围绕“潜力挖掘”,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
一是资源发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收。凡集体资源(资产)承包、租赁经营的,均要采取招标、发包等市场运作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包,最大限度保证资源收益,切实防止暗箱操作。2016年,建湖县顔单镇马路村公开竞价发包村集体所有的7263亩荡滩,一次性收取5年承包金2115万元,比前5年的上一轮承包净增加1287万元。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增加土地面积增收。引导农民规模流转土地,平整田间沟渠路道,新增耕地面积增加集体收入。大丰开发区龙福村积极引导农户将土地向能人大户规模流转,三年来共流转承包面积590亩,并通过农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80亩,在确保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村集体每年增加收益7.8万元。三是结合农村环境治理、村庄整治和河道疏浚等盘活集体水土资源增收。大丰区刘庄镇胜利村废沟废塘较多,结合村庄环境整治,组织机械劳力进行土地复垦整理,增加集体预留发展用地面积24.3亩,对外竞价发包,每年村集体可获经营收入2.5万元。建湖县恒济镇苗庄村在全村10公里的圩堤上栽植了各种经济树木,不但美化了村庄环境,而且给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林业收入,增加集体收入6.8万元。四是实施土地整治、万顷良田工程项目增加土地增收。大丰区大桥镇联丰村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面积160亩,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6万元。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实施万顷良田工程集体土地渗溢1190亩,该村将这部分土地的承包金70%分到农户,30%作为集体积累,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五是实施土地开发提高土地质量增收。2013年底,省沿海高等级公路建成,涉及到大丰区三龙镇龙东村段建设征地取土形成4处高低不平的塘地,有近百亩,该村耗资1.5万元进行整理,形成比较规模的水面84亩,每年获得收入3.53万元。建湖县建阳镇新阳村将六大塘口圩堤改造达到增高4米,加大承包区设施投入,达到每个塘口通电、通硬质道路、通自来水,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开招标由原来的30多万元一下子升到60多万元。六是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土地资源发包价值。只有养殖效益提高,水土资源发包价格才有可能提高。建湖县沿河镇自强村大力推广鱼蟹混养、精养模式,发展高效渔业项目。2015年底,该村将合同到期水面进行招投标,4年的标底价由512万元,一下子提升到934.4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
(二) 围绕“保值增值”,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
一是盘活存量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等不动产,开展租赁经营。盐都区张庄街道东升村在改革初期就将村组的老厂房、老队房、老场地予以保存,没有一卖了之,将倒闭多年的村级鞭炮厂的1000多m2厂房,出租给新升机械厂搞机械加工,年收入8万元;将倒闭的东升水泥构件厂厂房、办公室600多平方米及场地,出租给尹佩松搞化粪池加工,年收入3万元。滨海县陈涛镇新滩村,利用闲置的原村小学和村部29间房屋,引进客商创办申达电子厂,不仅每年可获得4.8万元租金,还转移87名劳力进厂打工。二是发展物业经济。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货币性资产转化为物业经营资产。购建标准厂房。东台市富安镇小东村利用征地补偿资金160万元,在北街工业园区购买10亩土地,兴建32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新上315变压器一台,每年租金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购建门面房。建湖县近湖街道镇北村大力发展三产物业,兴建的德容装饰城在全县是最大的装饰建材城,内有50间门面房可租赁,年出租收入达100万元。兴建停车场地。滨海县通榆镇桥南社区把328和204国道交汇处的25亩土地出租办起了通榆停车场和物流中心,全村有30多户从事砂石和物流运输。停车场场地出租年收益3万元,既增加了村级积累又改善了环境。建设农贸市场。射阳县海通镇通兴居委会在集镇区投入150多万元建设了75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仅此一项,集体每年发包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建设保鲜仓库。射阳县合德镇3个经济薄弱村在市委帮扶工作队帮扶下,新建600吨的农产品保鲜仓储库出租,每村年租金达9万元以上。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亭湖区黄尖镇新洋港居委会依托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新建1478平方米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年底将投入使用,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5万元。三是建设村级创业园区。有条件的地方,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征用土地后的集体留用地,在坚守环保、安全门槛前提下,兴办创业园区、工业园区。射阳县经济开发区合东居委会两委班子根据本地实际情况,2014年后,整合本居厂房、场地资源,创建了合东创业园,采取承包和出租的形式,引进小企业进驻园区,现有16家企业进园,厂房和场地租金达46万元以上,也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四是异地发展增收。通过异地发展、抱团发展,优化整合各村资产、资源、资金,在工业集中区、经济开发区和城镇功能区,统筹建设集体经营性物业项目,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使村级集体经济融入到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之中。亭湖区五星街道五星村大胆实施到村外发展“飞地工业”的重大战略决策。2014年,在亭湖青洋经济区建成五星工业园四幢达2.5万平米的厂房,一半以上房产属村集体所有对外租用。五是搭建项目平台创收。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通过村集体投资入股,2015年成立了“盐城市茂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当年就承做了100多万元的绿化工程,获利30多万元。2016年获利近100万元。
(三)围绕“互利共赢”,发展“合作共享型”集体经济
村集体牵头领办、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劳务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合作组织,增加集体收入。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大丰市西团镇龙窑村针对农民土地私下流转不规范、获益少、后遗症多的问题,成立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 2011年以来,通过村级流转土地2800亩,农民们满意度高,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多万元。推进社区股份合作。盐都区潘黄街道福才社区(原为福才村)2007年4月成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成立时股本总额为755.48万元,59%量化给农民。福才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经营产业“退二进三”,实现升级换代。目前集体总资产达到1.1亿元,净资产增加到6000万元,6年增长了近8倍;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滨海县扶持30个村成立农机合作社,每村帮扶35万元,其中30万元购买农机设备、5万元建设机库,村集体年收益达5万元。实施镇村联合。东台市东台镇在中小企业创业园专门辟出一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区”,17个村(居)集体投资9000万元建成标准厂房48幢,已全部出租,年收益10%以上。形成“政府得税金、村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薪金”多赢机制。实施村企联手。村企产业对接共赢。建湖县近湖街道镇南村借助原村办企业改革,村集体向企业参股经营,参与收益分红。向江苏森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参股3360万元,年分红260万元;在县高新区液压科技园投资700多万元,兴建标准厂房5000多平方米,年租金达50多万元。实施抱团联动。盐都区按照“一村带三村”的思路,坚持“强弱牵手、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放大仰徐、杨侍等多个名村效应,与多个纯农村和经济薄弱村联动,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带动集体增收的“双带”项目。
(四)围绕“双层经营”发展“为农服务型”集体经济
村集体牵头兴办各类为农服务实体,开拓服务市场,为农村集中居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一般农户提供生产服务、社区服务、后勤保障、土地托管及其它有偿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村集体与农民实现“双赢”。生产性服务。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由村集体组建的四青蔬菜合作社,拓展优质、特色蔬菜种植面积2300多亩,并与龙头企业协议建立了初加工基地,在培植产业致富农民的基础上,每年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生活性服务。盐都区张庄街道东升村为加强环境整治,按照区“五位一体”环境整治的要求,成立10人的物业管理队伍,实施全日制保洁,在服务的前提下按规定收取合理的物业管理费用,不但保证了小区的整洁环境,而且还消化了10个剩余劳力,集体收入达5万元以上。劳务性服务。成立村级劳务服务队或村级劳务服务公司,组织农民实施村内项目和外出务工,在中介服务中创收。滨海县蔡桥镇大汛港村为提高劳务质量,增加劳务收入和集体收入,村里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劳务合作,一方面以集体形式筹资创办吊装队,建立起20多人的从业队伍。每年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少于10万元,村集体投入收益起初一年近15万,最多一年收益近30万元。
(五)围绕“资本运作”,发展“入股分红型”集体经济
在确保风险可控、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村集体积累资金资源,探索对外投资、有偿借贷等资本运作,实现“以钱生钱、滚动发展”。土地使用权入股。大丰区大中镇阜丰村集体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客商合作开发“瑞丰商业中心”,持有30%的股权,拥有商业店铺12000平方米,项目投入运营,店铺租金收入8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产倍增。入股为农服务组织。投资入股农机合作社、为农服务综合社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保底分红,实现为农服务提升、集体经济增收“双赢”。盐都区秦南镇秦兴村筹资34万元购买收割机、大型拖拉机入股农机合作社,年获保底分红7万元。入股政府投融资平台。滨海县2013年组建利群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为32个经济薄弱村配股3780万元,三年累计分红1033万元。2015年又在立信担保公司为28个经济薄弱村配股4000万元,每年按股本金10%保底分红。
(六)围绕“绿色生态”,发展“休闲旅游型”经济经济
亭湖区黄尖镇兴农村以“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5年实施的“海上花田”项目,为集体增收7万元;“停车场”项目,为集体创收8.03万元;“龙王塘”项目,每年为集体创收2.5万元。
三、加快发展农村共享经济的几点对策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建高标准小康的共享基础,从盐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看,农村集体经济更是薄弱中的短板。但归根结底,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健康发展,还是一靠政策扶持,二靠制度支撑,三靠产业带动,四靠人才振兴。对此,我们建议:
一是省及其以上财政要继续实施发展项目上的扶持,力争做到项目不减、额度不减、力度不减。
二是多出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指标留村使用、税收优惠等。
三是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地位和法人资格。
四是强化农村“三资”业务规范化管理带动农经队伍建设。统筹考虑和推动基层农经体系建设与“三资”业务工作,以体系建设促进工作落实,以“三资”业务管理带动体系建设,用足用好最近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基础,确保责任和人员落到实处”的有关政策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