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2017-06-05王慧明

重庆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条目维度患儿

王慧明,孙 娟

(1.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3000;2.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经验交流·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王慧明1,孙 娟2△

(1.郑州市中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3000;2.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形式,对88例孤独症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用4种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统计评定患儿的异常程度和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并对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总分为(60.94±16.87)分,社会支持总分(38.75±5.70)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别为(2.00±1.87)分和(1.21±0.33)分;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总分(r=0.642,P<0.01)、积极应对(r=0.528,P<0.01)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r=0.130,P=0.21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性别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92)。结论 护理人员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父母亲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是患儿父母创伤后尽快成长的有效方法。

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孤独症;儿童父母

创伤后成长是指个体在经历生活中创伤性质的事件或重大突发性负性事件所体验到的心理正性变化[1]。在经历挑战性的生活危机事件后的个体,在对社会人生、人生的理解或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正能量身心变化,这种积极的变化称之为创伤个体后成长的能力。对自己的子女被诊断为孤独症的父母来说,处理患儿生活中各种困难问题,毋庸置疑是一种极大创伤经历。父母与患儿沟通交流受限,孤独症患儿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导致父母出现焦虑、抑郁,出现亲职压力,生存质量下降等现象。国外研究者认为,患儿父母承受着心理极度痛苦的压力,经历着创伤后成长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独立并存的[2]。提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其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研究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文献资料较少[3],本文旨在探讨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及状况,为临床有效干预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市中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孤独症儿童父母88例,患儿确诊时间大于1个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儿童发育行为专业人员确诊的2~7岁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家中均无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能独立完成评定量表。

1.2 方法

1.2.1 工具

1.2.1.1 自行设计情况调查表 主要内容:患儿及其父母的性别、年龄,及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等;患儿的疾病程度,康复训练时间等。

1.2.1.2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由Forinder等[4]编制,该量表用于评定儿童孤独症疾病程度,量表共15个项目,每项按1~4级标准评分,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通过观察而评定。按照“同龄相当、轻、中、重”异常程度分4个级别,总分15~60分,30分为诊断分界值。轻、中度患儿为30~36分;重度患儿为36分,且5项以上大于或等于3分。

1.2.1.3 创伤后成长量表 按照Tedeschi等[5]设计表格,共21个条目用于评定个体创伤后的成长水平,条目构成为:与他人关系含7个,新的可能性5个,个人力量4个,欣赏生活3个和精神变化2个。21个条目构成5个维度。参考王际等[6]6级评分法,总分为0~105分,创伤后成长的水平和分数成正比。各维度及总量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11~0.874。本研究在预实验阶段,对22例患儿父母施测计算后,创伤后成长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表明该量表信度较好,适合用于孤独症儿童父母。

1.2.1.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参考李丽雅等[7]使用量表,有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10个条目:其中,1、3、4、5条目之和为主观支持计分;2、6、7条目之和为客观支持计分;8、9、10条目之和为社会支持利用度计分。10个条目计分之和为社会支持总分,总分12~72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2.1.5 应对方式问卷 参考李丽雅等[7]评估个体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量表,由“积极应对”的12个条目和“消极应对”的8个条目组成,两个分量表组成了20个条目。按照Likert 4级评分法,每项依次计0~3分。分别得出积极应对维度和消极应对维度的平均分,分值越高,提示此应对方式越倾向于为该个体使用。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和0.76。

1.2.2 资料的收集 采用现场调查填表和及时回收问卷的方式。工作人员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发放调查表,为其讲解本调查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现场陪同调查对象,及时解答表格中的问题。对遗漏项目,及时补填。发放和回收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统计学处理。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影响的单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影响的多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 纳入符合标准研究孤独症对象的88例,患儿父、母分别为23例和65例,年龄24~46岁,平均(33.48±4.5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3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52例;男、女患儿分别为67例和21例;年龄26~74个月,平均(51.86±12.84)个月;轻、中度孤独症儿童62例,重度26例;参加康复训练时间1~42个月,平均(11.86±8.62)个月,见表1。

2.2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情况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94±16.87)分。将各维度的得分除以各维度条目数后,结果为:精神变化(4.18±1.53)分,与他人关系(2.96±0.7.3)分,欣赏生活(4.22±1.14)分,新的可能性(2.20±0.86)分,个人力量(2.41±0.91)分;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各维度的得分情况为:社会支持3个维度得分:主观支持(9.60±1.87)分、客观支持(21.90±4.49)分、社会支持利用度(7.62±1.30)分和社会支持总分(38.75±5.70)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别为(2.00±1.87)分和(1.21±0.33)分。

2.3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父母性别、年龄、学历、在职与否、家庭月收入和患儿的性别、月龄、疾病程度、康复训练时间等的作为一般资料,把一般资料、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为自变量,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统计学结果显示:患儿父亲与母亲在性别、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是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总分(r=0.642,P<0.01)、积极应对(r=0.528,P<0.01)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无相关性(r=0.130,P=0.212)。

表1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单因素分析结果 (n=88)

续表1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单因素分析结果 (n=88)

2.4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中变量(性别、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创伤后成长)为自变量,创伤后成长总分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R2=0.492,可解释创伤后成长这一因变量变化的49.2%。

表2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多因素分析结果(n=88)

-:表示无数据。

3 讨 论

3.1 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程度 孤独症儿童父母在照顾患儿过程中,定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同时,也会收获一定的创伤后成长的体验。本课题中,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为(60.94±16.87)分,与同类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水平对比,明显低于Cormio等[8]的研究。

有研究表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与父母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等人口学特征不尽相同。本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父亲创伤后成长水平高于母亲,二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研究提示,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孤独症儿童母亲的得分一般比父亲的差,主要表现在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的体验上[9]。国内的家庭现状是因照顾儿童的更多的重任落在女性肩上,为此,母亲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到更多的负性影响,体验更多的负性心理变化,承受着更强的亲职压力[10]。 因此,医护工作者应着力加强对孤独症儿童母亲心境压力的疏导,发掘和鼓励其母亲正性心理体验,干预、改善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3.2 社会支持等对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本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性别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92)。证实了社会支持和客观支持是个体负性因素心理调适的重要因素,对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患者身心恢复健康的观点[11]。在面对创伤事件时,患儿父母亲获得社会支持,能明显减轻其焦虑、犹豫等负性情绪,改变其对事件的认识,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体验到更多的创伤后成长。因此,护理人员在应加强父母的心理支持及疏导,鼓励周围亲属多与其沟通交流,提供对疾病预防信息等客观支持时,给予更多的情感沟通,提升其社会支持水平。也可开展患儿父母小组之间互助活动,特邀成长成熟的患儿父母,借鉴其照护患儿童过程中成长的体验及策略,分享其在感受与经验,促进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创伤后成长。

3.3 应对方式对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使患者发生不同的积极改变,如:情绪应对、问题应对和宗教应对等[12],但最终都促进了其创伤后成长。本课题结果提示,积极应对作为处理应激的方法,是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有效影响因素,减轻其父母负性情绪的体验,敢于自我表露和寻求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与Kang等[13]研究结果相同。左玉婷等[14]在研究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认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让患者制订新的人生计划,调整新生活目标,从以往正常的人生经历中获益。护理工作者应悉心指导孤独症患儿父母,此一时,比一时,用向下社会比较的有效应对方式,回避消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同时,亦可倡导进行家庭式干预,在照顾孤独症儿童漫长的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的家境,其父母在困难面前,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也多。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覆盖面不够宽,下一步还需加大样本量,进行纵横向深入的研究。

[1]Picoraro JA,Womer JW,Kazak AE,et al.Posttraumatic growth in parents and pediatric patients[J].J Palliat Med,2014,17(2):209-218.

[2]Almansour MA,Alateeq MA,Alzahrani MK,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parents and caregivers of autistic spectral disorder children[J].Neurosciences(Riyadh),2013,18(1):58-63.

[3]胡晓毅,郑群山,徐胜.我国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5,11(1):18-24.

[4]Forinder U,Norberg AL.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support among parents whose children have survive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J Child Health Care,2014,18(4):326-335.

[5]Tedeschi RG,Calhoun LG.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J].J Trauma Stress,1996,9(3):455-471.

[6]汪际,陈瑶,王艳波,等.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6-28.

[7]李丽雅,姜男,赵岳.孤独症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17-321.

[8]Cormio C,Romito F,Viscanti G,et 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J].Front Psychol,2014,5(5):1342-1347.

[9]陆朋玮,李杨.儿童创伤后成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78-881.

[10]王吉,胡艳杰,王媛孤,等.独症儿童母亲亲职压力的6个月随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9:669-673.

[11]贺磊,张静,张微微.患者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8):103-106.

[12]吕莹,张晶宇,张书凯,等.孤独症与正常儿童父母泛自闭症表型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24-1527.

[13]Kang J,Shin DW,Choi JE,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Consequences of serving as a family caregiver for a terminal cancer patient[J].Psychooncology,2013,22(3):564-571.

[14]左玉婷,卢珊,周芸芸,等.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焦虑抑郁状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34(4):45-47.

10.3969/j.issn.1671-8348.2017.10.026

河南省社科联基金资助项目(SKL-2013-374)。 作者简介:王慧明(1966-),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儿科疾病的护理工作。△

,E-mail:sunxx0925@163.com。

R473.72

B

1671-8348(2017)10-1375-03

2017-01-30

2017-02-19)

猜你喜欢

条目维度患儿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光的维度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人生三维度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