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风湿免疫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

2017-06-05杜成鹃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培养

杜成鹃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风湿免疫教学中应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结果发现,在风湿免疫教学中应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提升其满意度。

关键词:风湿免疫教学法;学生能力;培养

本研究特将以就业为导向的风湿免疫教学法引入风湿免疫内科实习教学中,并探讨其能力评分情况及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数据差异,详情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基础资料

从医院风湿免疫内科2015年2月~6月接收的实习学生中选取80名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平衡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名实习学生中有男生40名,女生17名,年龄在22~31岁之间,平均(28.7±1.6)岁;对照组40名实习学生中男生25名,女生15名,年龄21~31岁,平均(28.5±1.7)岁。两组均为硕士学历,均为风湿免疫内科实习学生,组间基础资料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教学法,即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向其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并定期组织考核,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向教师反馈发现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应当向其详细解释处理方案和原因。观察组接受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法,主要内容为:首先,由带教老师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匿名投票等方式了解学生今后的就业意向及规划;其次,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形势,给予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再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在今后临床实践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和工作技巧,如护患沟通技巧、特殊病患的处理方案、病历记录书写的注意事項等;最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若学生遇到疑问,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3.观察指标

教学时长均为1个月,教师于教学结束后采用百分制对两组实习学生理论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实践操作水平、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教学成效越理想。两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由学生自主评定,非常满意和满意构成比之和即为总满意率。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量、等级和率分别采用t、非参数法和卡方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

二、结果

1.两组评分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实践操作水平、问题解决能力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两组教师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者分别有32人、8人和0人,总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分别有21人、14人和5人,总满意率为87.5%。组间满意度分布及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U=4.536,X2=5.207,P<0.05)。

三、讨论

风湿免疫科是近年来新兴的科室,其疾病类型复杂多样,患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均比较琐碎,并且内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多数实习学生反映在风湿免疫内科实践教学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理解程度并不理想,并且很多内容往往靠死记硬背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下仍然有很多风湿免疫专业学生的能力达不到临床实践的要求,因而制约了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内科实习教学中着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成效更佳,优势也更为明显。相关研究指出,在风湿免疫科实习教学中引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成效。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在风湿免疫科实习中引入该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提升其满意度和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健,程宇琪,吕昭萍,等.PBL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临床教学中的尝试及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3):74-78.

[2]于水莲,陶怡,黄文辉,等.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风湿免疫科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6):31-34.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学生能力的培养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