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虚幻的法治精神
2017-06-05李业成
李业成
“阴司兼摄阳政”,语出《聊斋志异》。地下阎王爷那个执法部门,不但管阴间的事,也要管阳间的事。《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语叫“密室私语,闻若惊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都带有法治抑恶扬善的震慑。这种虚幻的民间法治精神在中国民间是悠久的。《聊斋志异》的作者生活在民间,他的思想代表民间思想。在中国民间的法治精神中,有两个最大的情结,第一是清官情结,老百姓对清官的信任超过了对法律的信任,因为法律的公正是要由清官来执行的,如果让贪赃枉法的官来执法,法律是没有保障的。所以中国民间对清官的代表人物“包黑子”有永远不泯的情结。还有一个情结那就是《聊斋志异》中虚幻的阴曹地府。人们都知道没有鬼,没有天堂地狱,没有阎王爷,而为什么对所谓的“阴司”怀有那么大的情结呢?这其实是情感臆念。因为过去的封建专制,贪赃枉法的官吏太多,也就是执法的空隙和漏洞太大,人們要想得到公正,得到申冤昭雪,“阳间”办不到,就企望还有一个冥府,希望从那里得到昭雪。著名的元杂剧《窦娥冤》不就让“老天爷”六月下雪吗,“老天爷”就是最高的法。这虽然只是一种虚幻,观众却动了真感情。有人甚至真的把它当成一个申冤昭雪的“案例”。其效果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抚慰和对正义的期望,这样一来,“阴司兼摄阳政”的这种迷信便更加执着,甚至不妨心甘情愿地自欺欺人。
《聊斋志异》不但写阴司,冥律、刑具描绘俱全。其中有炮烙,有人“所私良家女八十二人,按冥律,宜炮烙”。书中这样描写刑具和行刑过程:“堂下有铜柱,高八九尺,围可一抱;空其中而炽炭焉,表里通赤。”这是刑具。怎么行刑的:“群鬼以铁蒺藜挞驱使登,手移盘足而上。甫至顶,则烟气飞腾,崩然一声如爆竹,人乃堕。”阴司里还有下油锅、钉门板一系列酷刑。所以《聊斋志异》的作者说:“阴司之刑,惨于阳世。”而这些酷刑,都是民间想象出来的,惩治那些罪大恶极的坏人,他们逃脱了人间法律的制裁,到阴司就要加倍惩处。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阴司就是最后一道法网。《聊斋志异》里《阎王》一篇,写一个妒妇被捉到阴司,手足钉在门上,被小叔(名李常久,受邀到阴司)亲眼见到,阎王爷指着妇人说:“此甚悍妒,宜得是罚。三年前,汝兄妾盘肠而产,彼因以针刺肠上,俾至今脏腑常痛。此岂有人理者!”李常久回家对质于嫂嫂,“嫂卧榻上,创血殷席”(病了三年了),死不认账,李常久小声对嫂嫂说:“针刺人肠,宜何罪?”妇人听了这话,脸色立刻变了,问小叔怎么知道的,这可能就叫天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于是感慨:“或谓天下悍妒如某者,正复不少,恨阴网之漏多也。余曰:不然。冥司之罚,未必无甚于钉扉者,但无回信耳。”这里作者对阴司的信奉很执著。这当然代表一种民间的信念。“阴司兼摄阳政”这个虚幻的民间法治精神产生的原因:一是针对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恶势力,二是针对那些贪赃枉法的不法之徒,三是以证你不知我不知而天知、地知的道理。前二者力在维护法律的公正,后者以证天理,目的还是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威严。《聊斋志异》里《向杲》一篇,就以虚幻实现了这种民间对公正的期盼。向杲,太原人。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向晟。“晟狎一妓,名波斯,有割臂之盟”。向晟要花钱赎这个妓女与她相伴终生,但老鸨子要价太高,一时没能实现心愿。后来老鸨子想从良,愿先遣波斯。有个姓庄的有钱公子一向看中了波斯,要高价赎波斯做妾。波斯告诉老鸨子非向晟不嫁,老鸨子把波斯之意传达给向晟。向晟丧偶未婚,竭尽家资聘波斯归。庄公子闻讯,途中强夺。向晟不服,被庄公子嗾使随从打成重伤。向杲闻讯赶来,哥哥已气绝在路上。于是告官。想不到庄公子“广行贿赂”,官府上上下下都打点妥当,向杲冤不得申。接下来的事情就与官府无关了,因为官府失灵了。向杲要想申冤,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到阴司告状,一个是以暴易暴。向杲选择了后者,日怀利刃,埋伏在山径之莽,准备刺杀庄公子,为兄报仇。结果机密泄露,庄公子有了防备,花重金聘请了一个保镖,勇而善射。向杲虽无计可施,但依然在路边草丛潜伏待机。一天,刚入伏,大雨暴作,向杲浑身上下沾湿,寒战成一团。接着烈风四起,冰雹继至,向杲身上忽然一阵痛痒,挣扎着跑到岭头的山神庙里。庙里有位道士,见向杲衣服湿透了,便以布袍授之。向杲换上布袍,因冻蹲作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刚要恨道士,转念一想:“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遂回到草丛潜伏。第三天,庄公子从此过,“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啮其头,咽之”。这个案子就这样结了,所要的结果就是申冤!
文学作品来自民间大众的思想和情感,这非常契合《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阴司”那个想象出来的的执法如山的阎王殿,在《聊斋志异》里描写得活灵活现,而且是个业务繁忙的大衙门。这里不受贿,不枉法,办的都是清白案,铁案,没有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这是人们真实的期望,这样的衙门地上没处放,就把它放到地下,也就是阴间。不只是《聊斋志异》,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同样贯穿了这样一种民间文化精神。《金瓶梅》是一部名著,其中也有“阴司兼摄阳政”的民间法治精神。书中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病孽深重,最后无医可救,只得求潘道士来施法救命。潘道士要与李瓶儿祭“本命星坛”,书中写道:“到三更天气,建立灯坛完备,潘道士高坐在上。下面就是灯坛,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上建三台华盖,周列十二宫辰,下首才是本命灯,共合二十七盏(李瓶儿属羊,二十七岁)。大风所过三次,忽一陈冷气来,把李瓶儿二十七盏本命灯尽皆刮灭。潘道士明明在法座上见一个白衣人领着两个青衣人,从外进来,手里持着一纸文书,呈在法案下。潘道士观看,却是地府勾批,上面有三颗印信,唬得慌忙下法座来,向前唤起西门庆来,如此这般,说道:‘人请起来吧(西门庆坛内俯伏行礼),娘子已是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本命灯已灭,岂可复救呼?只在旦夕之间而已。”这个案子就是阎王爷办的。阎王爷来拿人,西门庆再有钱有势也保不了自己的老婆。原来李瓶儿与西门庆二人合伙做下了一桩命案,李瓶儿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后,背夫盗财,把亲夫花子虚的万贯家财全部盗空,花子虚得气而亡。古人把酒、气、财、色视为杀身夺命的四把刀。西门庆这个大恶不但有钱有势,还在衙门里做着提刑官,花子虚活着无法申冤,只能到地下打官司。书中的白衣人是死鬼花子虚,两个青衣是阎王爷派来拿人的冥役。
盼望公正,是理所当然的,乞求公正,说明缺少了公正,虚幻出一个冥府来,说明真正的官府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