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亨中父亲最重气节

2017-06-05杜维善董存发

世纪 2017年3期
关键词:毓秀蒋介石上海

杜维善+董存发

杜维善(又名杜颢)(1933-),海上闻人杜月笙第七子,著名收藏家、古钱币研究专家。1949 年5 月随父亲杜月笙离开上海赴香港。1951 年杜月笙去世后,随母亲姚玉兰赴台湾。曾到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并在台湾、香港工作,后致力于古钱币研究,享誉海内外。自1991 年起将一批珍贵的丝绸之路古钱币和中亚古钱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后陆续向上博捐赠古钱币数千枚,并担任上海博物馆特别顾问。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

作为目前唯一健在的杜月笙之子,杜维善先生的传奇家世和成长背景引人瞩目,其古钱币研究与收藏亦是卓有成就。由其口述、董存发先生撰稿的《杜维善口述历史》一书已列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四辑,预计2017 年出版,敬请期待。本刊从2017年第1期开始选载部分,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参考。

蒋介石拜黄金荣为师,

黄金荣张啸林都不在帮

大哥的儿子杜顺安以前写了一篇文章,说蒋介石在成名之前,曾经拜我父亲入帮,拜师的帖子是写给我父亲的,后来这个帖子不翼而飞。

但是,我不这样认为,蒋介石是拜黄金荣为师,不是我父亲。我见过黄金荣,早期黄金荣的影响很大,是老大,后来不行了。所以,蒋介石多数情况是拜黄金荣的,从辈分年龄上讲,黄金荣是要比父亲高的。我说的辈分年龄,不是指的帮会里的辈分,是指黄金荣的年龄比我父亲长,出道也早。

还有一点,就是上海当时的很多事情都是与法租界有关系的,当时的法租界,张翼枢和黄金荣,都是很有名气的。法租界的很多事情,张翼枢很清楚,他做过法国哈瓦斯通讯社远东分社经理、法租界公董局华董。黄金荣是“包打听”,就是密探一类的。这两个人我都见过,我和张翼枢很熟的,张翼枢有点文人书生的样子,黄金荣吗,一看就知道不是文人样子。黄金荣和顾嘉棠、叶焯山都是一样的,非常注重“义”这个字。现在张翼枢的女儿在美国旧金山,从她那里还可以了解到她父亲、黄金荣和法租界的事情。她的后代可能也不曉得这些事。

再说了,蒋是拜的黄金荣,但黄金荣又不在帮!所以说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他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头头,是当时很有身份地位的人。他不像我父亲是十六铺码头水果店里的小伙计、穷光蛋。那个时候从小混混开始的,多数有可能在帮。所以说,蒋介石入帮,就是为了利用帮会,守不守帮规无所谓,反正是利用帮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黄金荣不在帮,但是他一直开香堂、收学生,桂生姐就一直反对他这样做,这是帮里的规矩,违反帮规,要杀头的。还有,张啸林、桂生姐也都不在帮。在上海的三大亨中,只有我父亲是真正在帮的!

章士钊说不要让蒋进上海,他是在利用帮会

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快要进入上海的时候,章士钊找我父亲,跟我父亲说不要让蒋介石进入上海,因为章士钊倾向于共产党。就这件事情,陆京士很不高兴,因为陆京士是国民党,倾向于蒋介石进入上海。当然,后来我父亲没有听从章士钊的意见,他站在了蒋介石一方,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大憾事。

早期的很多人都是在帮的,比方讲,孙中山早年加入洪帮,黄兴也是洪帮的。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那在青帮辈分是很高的,蒋介石对他都很恭敬的。蒋介石加入青帮,主要是利用青帮,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守青帮的规矩。按照青帮的规矩,是不能够随便杀人的。洪帮也一样,不能随便杀人的。蒋介石枪毙了多少人啊!就是这一点,他就没有资格进帮。

戴笠杀张啸林是与我父亲商量过的

我父亲与黄金荣、张啸林拜过把兄弟。我父亲是最讲兄弟义气的,但戴笠做事情很绝的,这是戴笠做事的风格。他要暗杀张啸林,与我父亲打过招呼的。但是商量这种事情是最麻烦的,你点头还是不点头呢?你点头,义气方面打折扣了,你不点头,说你不爱国。一个忠,一个义。所以,当时我父亲干脆不发表意见。之前,我父亲是多次劝说张啸林,叫他走、去莫干山度假。可是他不听,他不走,他要做浙江省省长,最后,被他的部下侍卫长林怀部刺杀了,这是戴笠命令上海的军统干的。

张啸林出事情的时候,我正在家里,隔壁打电话过来说,张老板出事情了,因为我是张啸林的干儿子,我就赶紧过去了,看到张啸林的尸体倒在地上,旁边流了很多血。他的儿子张法尧不在,我父亲那时在重庆也不在上海。他的这些后事由他的徒子徒孙帮助料理的,那个时候,还是按照老法在公馆里摆灵堂,棺材停在家里,停了很长时间,但最后葬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其实,张啸林很笨,他如果跟我父亲一道去重庆,就没有这个下场了!

张啸林被他的侍卫长杀了以后,张家就剩孤儿寡母,儿子张法尧在国外。张啸林的太太,就是我的干妈,叫什么名字我记不起来了,但很漂亮。后来张夫人就一个人生活,一方面她自己也有些积蓄,另外,我父亲也接济他们。他们只有张法尧一个儿子,那个时候的习俗是子孙满堂,才是最风光的事。张啸林在外面并不是花天酒地的,他就讨了一房太太,就一个儿子。他欢喜抽大烟,是他的嗜好。他一门心思就是想当官,想当浙江省的省长。这是一个人的缺点,一个人有了利,就想要名;有了名,就又想有利,这是连在一起的。

这一点,我父亲比他聪明。我父亲不太在乎名和利,他更重气节。他的利多得很,实际上,我父亲不在乎钱的,他有多少钱,估计他自己也不清楚。我父亲曾说过:“有钱不是看银行存折有多少钱,而是看你怎么样用钱。”他对名也无所谓,他的很多头衔是别人硬塞给他的,有的是为了用他的名声和影响力,他最在意的是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的头衔。

再说张啸林死后,张家后来就没有什么影响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张法尧在法国学习,不在上海。张法尧是公子哥儿、学法律的,回国后,还找到我父亲帮忙找工作,我父亲也的确帮助他找了熟人。有的书里说,我父亲去找蒋介石说情,为张法尧安排前程,这是没有的事儿。张啸林后来成为汪伪政权的汉奸,被军统处死,在这样的民族是非问题上,我父亲还是很明白的,所以,不可能为一个汉奸的儿子去找蒋介石,事实上,蒋介石也不可能见一个汉奸的儿子,这是常识。

其实,我父亲是找的郑毓秀帮忙。郑毓秀那时是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做过律师,当过法租界第二特别法院院长、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她跟我父亲是好朋友,按照陈定山在《春申续文》“郑毓秀炸良弼”一文里介绍,郑毓秀早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派袁世凯带兵镇压革命党人,武昌的革命党人岌岌可危,郑毓秀与李石曾(国民党元老)、唐家桢(郑毓秀的姐夫)一起策划了炸弹炸死清朝主战派良弼,打击了清政府主战派的气焰,革命党人得以喘息,最终逼迫清政府下诏退位。但是,当时的人们只知道唐家桢炸死良弼,不知道李石曾和郑毓秀也参加了爆炸案。陈定山是根据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口述写下了这篇文章,吴稚晖对郑毓秀的赞誉是“巾帼丈夫吾当以郑毓秀为巨擘”,按照陈定山的说法是“李石曾先生主行动,唐家桢主军事,郑毓秀主联络运输”。炸弹就是郑毓秀在天津制造的,并运送到北京交给唐家桢。后来,郑毓秀担任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陈定山还说到我父亲与郑毓秀关系很好。郑毓秀当时很有名气,有很多传说,说她像女飞侠一样的。确实,郑毓秀很有男人气质,但不是女飞侠,也不像孔二小姐一样穿男装,只是性格气质像男性,按照陈定山的话是“实热忱爽恺,有古侠士之风焉”,我估计在这一点上,郑毓秀可能与我父亲有相似之处。所以,我父亲就介绍张法尧去找这个“巾帼英雄”郑毓秀帮忙,具体怎么帮的,就不晓得了。后来,张法尧也没有什么表现,他很早就生病走掉了,相当早,应该是在解放前。从此,张家就彻底败落了,主要是家里没有人了,张啸林也没有二房什么的,只有张法尧一个儿子。

三大亨在抗战时的不同表现,民族气节表现最好的是我父亲

日本人攻打上海的淞沪战役后不久,上海就沦陷了。黄金荣、张啸林和我父亲,对待这些问题,各自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结果。黄金荣继续留在上海,但没有与日本人和汪伪政权合作;张啸林干脆就当了汉奸,成为汪伪政权的帮凶;而我父亲,始终没有屈服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抗战,在这三个人当中,民族气节方面表现得最好。

黄金荣呢,很多人认为他没有气节,因为他始终待在上海,一方面是年龄比较大了,不愿意离开上海、四处流浪。另一方面,他觉得在上海混了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见过,什么人都见过,还怕谁呢?对他来说,日本人和汪精卫都没什么可怕的。当然,他呆在上海这么多年,日本人和伪政权通过各种方式威逼利诱、软磨硬泡的,他最终都没有为日本人和汪伪政权服务,在当时还算保了晚节。

那么张啸林怎么样呢?张啸林这个人一心想当官儿,梦寐以求地去当个浙江省的省长,不惜当了汉奸。当军统的戴笠要暗杀他的时候,我父亲曾经多次劝他,不要为汪伪政权服务,但是他不听,一定要想当个什么浙江省的省长,所以,最后死在了军统人员的枪口下。

三大亨中只有我父亲喜好赈灾,帮助苦难的人。黄金荣小气得很,他才不会去赈灾的。我没有听说过、也没看见过黄金荣、张啸林他们主动做过赈灾的事情。当然不包括我父亲邀请张啸林登台演出募捐的事情,那是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而且张啸林也欢喜京戏。张啸林是军人出身,是个粗人,枪打得很好;但他喜欢京戏,喜欢登台演出。他在唱窦尔敦时要开脸,就是金少山给他“勾”的。金少山到他家里去跟他要钱,他就骂呀!臭骂一顿,骂完了,就给钱。金少山说,我每次去就是等着骂,不骂就糟糕了。我还没听说过有人说我父亲是个粗人,我父亲欢喜人家叫他杜先生。没有人叫张啸林张先生,他欢喜人们叫他张大帅。黄金荣呢,欢喜人们叫他黄老板。

在当年十里洋场的上海滩风风雨雨之中,黄金荣、张啸林和我父亲,在所谓的这三大亨之中,核心是我父亲,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抗战之前,他还没有发展起来,影响还没有那么大;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逐渐失去了影响力,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把我的三哥杜维屏抓起来的事,其实就是做给我父亲看的,虽然最后我三哥被放了出来,但实际上蒋经国和我父亲已经产生了矛盾。当然,对于我父亲来说,这段历史不是主流,仅仅是一个插曲而已。所以我父亲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在抗战前后的十几年里。在这些年里,他为抗日救国,组织和参与了很多的抗日活动,积极为抗日募捐,当然也包括协助军统和当时上海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进行合作,铲除汉奸,比方讲,刺死伪上海特别市市长傅筱庵等。我父亲还协助国民政府将上海地区和内地的物资进行交换,也就是沦陷区和国统区之间的物资交换。这些物资交换,在抗战艰难时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这些事情是由我父亲的老朋友,也是他的重要谋士之一徐采丞,我们都叫徐伯伯,主要负责办理的。徐采丞是有名的日本通,他实际上是我父亲专门留在上海的重要骨干,他跟当时上海的驻军和日本的高层有很多往来的,他按照我父亲的要求,具体实施物资交流计划和救助沦陷区重要人士的计划。

按照徐铸老的说法,1947年,在我父亲六十大寿时,作《杜月笙六十大事记》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先生与戴雨农(戴笠)将军,多年苦心组训了抗日地下部队。”章士钊用古奥的文言文为我父亲撰写了“寿言”说:“卢沟变起,海内震动,未达三月,敌席卷千里,浸不可测,于是相持共八载。顷之,强敌一蹶不振,肉袒请降,此操之至贤,导之使然。之二三君子者,其谁乎?吾重思之,其此人不必在朝,亦不必在军,一出一处,隐隐然天下重焉。……战事初起,身处上海,而上海重;战争中期,身处香港,则香港重;战争末期,身处重庆,而重庆重。舍吾友杜月笙先生,将不知所为名以寻。”这恐怕是对我父亲在抗日期间,积极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在沦陷区进行抗日救国,组织国统区与沦陷区的物资交换,章行老给予的最高评价了。据徐锦文在《京剧冬皇孟小冬》一书里讲到,这篇章行老亲笔撰写的“祝壽文”,是当时民国政要、社会名流,如右老(于右任)、孙科、李宗仁、宋子文、孔祥熙、何应钦等100人联名,送给我父亲六十大寿的寿文。

猜你喜欢

毓秀蒋介石上海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