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

2017-06-05潘宇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互联网

潘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依靠网络技术,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拓宽教育平台,完善监管机制等,是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保障,对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理想;信念

近年来,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以惊人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高校作为网络化的发展前沿,深刻影响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主体、空间和方式,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途径。尤其对大学生来说,互联网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等方式,对其价值取向、思想方式、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改变对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传播空间和途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内涵;另一方面,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互联网给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机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呈现新形态;认识和掌握互联网载体传播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有效开展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条件和前提。

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方式相比,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通过讲授、灌输等方式,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课堂上多数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和思想基础,不利于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相结合,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完善红色网站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的宣传,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其次,互联网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在信息多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思想意识形态与文化相互碰撞,传统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受到各种新思潮的挑战,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择取。各种新媒体为主流思想拓宽传播渠道的同时也为腐朽思想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思想试图通过使用新、奇、特的网络语言和视频,在不经意间颠覆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侵占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以此来迷惑和干扰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取向,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特点

首先,互联网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新时期,互联网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中的新常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任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所以更应顺应时代,主动出击;依靠互联网技术,吸收一切有利资源信息,迅速、快捷地传播正能量,把信息网络打造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微信、QQ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类的认知、活动范围、沟通和教育受众范围明显扩大,得到无限延伸。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也使理想信念教育內容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平面走向了立体,由单一向多位转变。此外,互联网走进教育领域,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增加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其次,互联网提高了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质量与特色。当代学生在校园里成长,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构建新媒体环境的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之举。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互联网模式的结合工作,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实现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沟通,新媒介的出现克服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宣泄不良情绪,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宣传的效果更具有时代感和立体感。随着信息技术的一步步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成为现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课题。新媒体的应用使教育内容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屏障,稀释了理想信念教育地域和空间的界限,消融了理想信念课堂教育的中心地位,拓宽了学生与教师、学校的交流渠道。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的机遇,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储备足、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新媒体的传播技巧,掌握新媒介的基本操作能力,探索网络教育模式的新形式,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际,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者的理论和工作水平,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其次,激发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观。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崇高的追求,是大学生前进的精神动力。新形势下,面对意识形态加剧的经济全球化,网络媒体迅速增加的信息网络化,使得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化,不断挑战着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虽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坚定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但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使得高校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育工作者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生活和精神需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自觉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拓宽和丰富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外实践,组织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打造优质的高校校园文化产业,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的理想信念教育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与向往,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最后,应构建互联网理想信念教育平台的监管机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教育工作者、高校三方通过虚拟网络社区的互动性特点,强化网络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传播网络正能量,优化网络环境,增加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网络文化内容。

总之,高校应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契机,全面审视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索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运用策略,提高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宗波,林天翔.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数字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8):40-43.

[2]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108-116.

[3]王彦利.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互联网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为了信念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发光的信念
信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