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果柄脱落特性的研究

2017-06-05王传堂王志伟唐月异孙全喜王秀贞邵俊飞杨同荣

花生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花育果柄荚果

王传堂,祁 雪,刘 婷,王志伟,唐月异,孙全喜,王秀贞,吴 琪,邵俊飞,杨同荣

(1.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0; 2. 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局,山东 文登 264400)



花生果柄脱落特性的研究

王传堂1,祁 雪1,刘 婷1,王志伟1,唐月异1,孙全喜1,王秀贞1,吴 琪1,邵俊飞2,杨同荣2

(1.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0; 2. 威海市文登区农业局,山东 文登 264400)

对58个花生新品系进行了果柄强度测定和断裂点统计。选出16L10、16L11、16L13、16L34、16S1等花生新品系,不仅果柄强度较高,而且荚果自植株上脱离时不带果柄,为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与加工的花生品种奠定了基础。

花生;果柄强度;果柄断裂点;机械化收获

花生富含有益健康的食用油,同时含有大量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杂粮作物。与种植其他大田作物相比,种植花生可取得较高的效益,因此近年来其种植面积扩张迅速。但目前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产区,花生收获基本靠人工,费工费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费用激增。生产上迫切要求实现花生收获机械化,以降低花生生产成本,减轻劳作之苦。

花生荚果生于土中,若果柄强度偏弱,收获时容易遗落在田间,造成丰产不丰收[1-3]。如果品种选择失当,机械化收获时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花生品种,应具有适宜的果柄脱落特性,即果柄强度适中,起拔时不易落果,最大限度减少产量损失,摘果时荚果易与植株分离,减少能量消耗[1]。胡志超等利用4HLB-2型联合收获机进行花生收获试验,发现豫花9号鲜花生果柄强度低于5N时,落果损失率高于2%[4]。杨然兵等利用鲁花14号研究认为,花生挖掘收获中主要机械损失为茎—柄节点处断裂(95.7%)[5]。关萌等研究了白沙1016、花育30号和四粒红等3个品种起挖晾晒后果柄机械特性,发现随晾晒时间延长(0~7d),茎—柄节点、果—柄节点和果柄自身抗拉强度均逐渐下降,逐渐接近,但仍一直保持抗拉强度“果柄自身>茎—柄节点>果—柄节点”的顺序[6]。然而迄今花生果柄强度的研究多由机械工程专业人员完成,其所采用的花生试材数量极其有限,且未对不同试材果柄断裂特性给予充分关注。

本研究目的在于对本项目组近年选育的花生新品系进行果柄脱落特性鉴定,以培育优质高产适合机械化收获的花生品种并尽早用于生产。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采用的花生材料包括项目组近年选育的47个大花生新品系,分成9个试验组,以花育33号或花育951为对照;11个小花生品系,分成2个试验组,以花育20号或花育32为对照。

1.2 方 法

试验于2016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试验农场进行。5月上旬(9-10日)播种,垄宽85cm、垄高20cm,每穴播2粒,大花生、小花生穴距分别为16.7cm、13.3cm。地膜覆盖栽培。

于9月上旬(1-4日)将花生棵用镢头刨起,并人工抖土后,使用 SH-50 型数显式推拉力计(温州山度仪器有限公司)立即测定第一对侧枝第1~3节位荚果果柄强度,并记录果柄脱落(断裂)部位。果柄强度单位为N。同一组试验花生植株挖掘、抖土和测定在同一天完成。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统计分析采用DPS 14.50软件包完成。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块同一品种果柄强度比较

方差分析表明,花育33号在6个不同地块种植,果柄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表1)。如在I14L14和I7L7种植,该品种果柄强度显著高于I7L112(表1)。与花育33号不同,大花生品种花育963和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分别在3个和两个不同地块种植,经方差分析同一品种果柄强度差异不显著(表2)。总之,本研究证实,地块因素可能影响果柄强度。因此在后面的研究中,按地块(即不同试验)分别比较参试材料的果柄强度。

表1 不同地块收获的花育33号的果柄强度

注:表中同列数字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其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下同。

Note: Figures followed by the same lower-case letter within the same colum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level. The same as in following tables.

表2 不同地块收获的花育963和花育20号果柄强度

2.2 相同地块不同大花生品系(种)果柄强度比较

在试验I和试验III中,花育33号果柄强度分别极显著、显著高于同组其他参试材料(表3)。试验II中,16L13、16L10和16L11等3份参试材料果柄强度与花育33号相当。试验IV中,16L22、16L23果柄强度极显著高于花育951。试验V中,花育33号果柄强度与16L30~16L34无极显著差异。试验VI、VII、IX中,参试材料果柄强度无显著差异。试验VIII中,16L109、16L108、16L107、16L110等4份品系及花育33号果柄强度无极显著差异。

表3 试验I~试验IX大花生参试材料果柄强度 (N)

注:此列同一试验组内数字标有相同小写字母,示其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此列同一试验组内标有相同大写字母,示其在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此表中不同试验组以横线间隔。

Note: In each experiment, within this column, figures with the same lower-case lett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5 level, and figures with same upper-case lett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0.01 level. Different experiments were separated by horizontal straight lines.

2.3 相同地块不同小花生品系(种)果柄强度比较

试验X、试验XI参试小花生材料果柄强度无显著差异,其均值见表4。

2.4 参试花生品系(种)果柄脱落部位

表5所示,各试验参试大、小花生材料果柄脱落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仅发现两种情形:果柄或从茎枝处脱落或从荚果处脱落,未见果柄从中间断裂的情况。花育33号在不同试验中,果柄自茎枝处脱落百分率变幅0~33.33%,花育20号果柄自茎枝处脱落百分率变幅5.56%~22.22%。说明地块因素会影响花生果柄脱落部位。

表4 试验X~试验XI小花生参试材料果柄强度

本研究中,共有26份参试花生品系(即16L8、16L9、16L10、16L11、16L13、16L15、16L16、16L17、16L19、16L24、16L33、16L34、16L38、16L40、16L41、16L43、16L44、16L45、16L106、16L111等20份大花生品系,16S1、16S9、16S10、16S11、16S12、16S13等6份小花生品系)果柄自茎枝处脱落的百分率为0(表5)。说明选育出摘果不带果柄的花生品种是可能的。

3 结语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地块因素不仅会影响花生果柄强度,还会影响花生果柄自荚果处脱落的百分率,提示选择合适的地块种植适宜的花生品种,对于实现花生收获与加工机械化是必要的。

本研究对58份花生新品系进行鉴定,选出了果柄强度与对照种花育33号相当或优于对照种花育951的大花生新品系。花生荚果从植株上脱落,要么带着果柄(果柄通常自茎枝处脱落,也有可能从果柄中间断裂),要么不带果柄(果柄从荚果处脱落)[3]。本研究首次报道了26份果柄自茎枝处脱落百分率均为0的花生新品系。果柄均从荚果处脱落是一个很好的特性,可以省去一道为荚果脱去果柄的工序[3]。

本研究选出的16L10、16L11、16L13、16L34、16S1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系,不仅果柄强度较高,而且荚果自花生植株上脱离时不带果柄,为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与加工的优质花生品种奠定了基础。

[1] Troeger J M, Williams E J, Butler J L. Factors affecting peanut peg attachment force[J]. Peanut Science, 1976, 3(1):37-40.

[2] 吴琪,曹广英,王云云,等. 26个花生品种果柄强度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48(4) : 47-49.

[3] 王传堂,张建成.花生遗传改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227-230.

[4] 胡志超,王海鸥,王建楠, 等. 4HLB-2型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10,41(4):79-84.

[5] 杨然兵,徐玉凤, 梁洁,等. 李国莹花生机械收获中根、茎、果节点的力学试验与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9, 25(9):127-132.

[6] 关萌,沈永哲,高连兴,等. 花生起挖晾晒后的果柄机械特性[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2):87-93.

Studies on Peg Detachment Properties of Peanut

WANG Chuan-tang1, QI Xue1, LIU Ting1, WANG Zhi-wei1, TANG Yue-yi1, SUN Quan-xi1, WANG Xiu-zhen1, WU Qi1, SHAO Jun-fei2, YANG Tong-rong2

(1. Shandong Peanut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266100, China; 2. Wendeng Agricultural Bureau, Wendeng 264400, China)

Fifty-five newly-bred peanut lines were measured about peg strength and the detachment points were recorded. Several lines including 16L10, 16L11, 16L13, 16L34 and 16S1 were identified as with good peg strength, and no pegs were found attached to the pods when pods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plants. The study set the ba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anut cultivars suitable for mechanized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peanut; peg strength; peg detachment point; mechanized harvest

10.14001/j.issn.1002-4093.2017.01.011

2017-03-03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 - 1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14CGPY09)

王传堂(1968-),男,山东莱阳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

S565.201; S324

A

猜你喜欢

花育果柄荚果
花育91系列花生新品种引种试验
花生荚果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基于EDEM的发散带式花生荚果分级机的仿真与试验
金刺梨果柄分离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高油酸花生花育963和普通油酸花生花育22号油炸花生仁货架期预测
刺梨果柄分离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花生品种(系)对叶蝉和斜纹夜蛾的田间抗性鉴定与广义遗传力分析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