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市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06-05范亦新

农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乡镇

范亦新

(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三明市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三明市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范亦新

(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三明市分校,福建三明365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得益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支撑,但在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全面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三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本研究在分析三明市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灵活、方式方法不活等,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针对这些问题从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创新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清流县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关键在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农业推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果丰硕。从1987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印《农业推广研究文集》以来,1988、1989年许无惧、彭传彪、任晋阳出版了《农业推广教育概论》、《农业推广学》等专著。在实证研究方面,计丹丹等研究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其创新探索[1]。还有一些学者对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戴震等对中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2]。从现阶段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可以看出,多数研究集中在农业推广的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而且主要是定性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对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深入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清流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一个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 46′—26°22′,东经116°38′—117°10′。东接永安市、明溪县,西连宁化县东部,南接连城、长汀县,北邻宁化县南部、明溪县。清流县是著名的客家祖地之一,森林覆盖率84%。全县土地总面积180630 hm2,耕地总面积10180 hm2,辖辖5个镇、8个乡,总人口15.6万(2014年)。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75.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的32.0%,财政总收入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04元。

为深入了解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投入保障情况,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三明市于2012年3月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投入保障情况典型调查,清流县列入调查对象之一,三明市农业局组织人员到清流县乡镇农技站调查座谈,深入到县、乡镇、村分别听取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乡镇及村干部、群众及农技人员的意见,结合清流县实际,对清流县目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实事求是地分析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完善体系改革,提出合理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对策。

1.2 试验方法

调查对象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的农技、畜牧兽医、农机等行业的技术推广机构。调查内容是包括上述推广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员情况和设施设备情况,还包括:一是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待遇情况。当地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平均水平,以及2007—2012年来变化情况、与当地同级别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对比情况;二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保障情况。调查基层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办公用房、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及办公仪器设备、下乡交通工具等配备情况;三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障情况。地方财政预算内每年固定用于基层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试验示范、检验检测、资料编印、技术培训、下乡交通等业务工作经费情况。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综合统计和对比较分析、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构设置、经费保障、办公设备条件情况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据调查,截至2012年3月底,县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农机局和13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39个,其中县级26个,乡镇级13个,全都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地方财政每年固定用于农技推广服务的业务经费较少,乡镇农业服务工作经费也少,工作经费主要靠项目经费安排一部分和自筹解决。13个乡镇服务中心没有所有权办公用房,由乡镇政府安排,有办公桌椅,没有检验检测设备,12个乡镇服务中心有安装固定电话,9个乡镇服务中心有添置电脑,但多数电脑购买时间长、已老化,1个乡镇服务中心有传真机,3个乡镇服务中心拥有交通工具(摩托车或汽车),办公设备条件比较简陋。

分析认为,清流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薄弱,条件比较艰苦,虽然有办公用房,但是缺乏办公经费和工作经费,办公设备差,农技人员推广的手段、交通工具落后,农技人员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极大地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实施,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2 人员编制情况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个队伍的影响

清流县是福建省三明市山区农业县,由于近年来政府机构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有2个乡镇合并撤消,即撤销东华乡并入龙津镇,撤销邓家乡并入灵地镇,数量减少,人员编制压缩,退多进少等方面原因。据调查,13个乡镇农技人员服务耕地面积10180 hm2,水田占94.4%,13个乡镇在职人数72人,兼职人数多达67人,每个乡镇农技人员服务耕地面积141.4 hm2,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情况详见表1和表2。

分析表1和表2可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编制内人员学历编低,乡镇编制内人员高级职称少、低职称人员偏多、兼职太多,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编制内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人员少,影响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支队伍素质水平。

2.3 工资待遇情况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个队伍积极性的影响

分析表3和表4可知,经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及历史情况与当地同级别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情况对比,以赖坊乡为例,2012年基层农技人员比基层教师、基层医务人员分别每月实发总收入少182元/(人·月)、296元/(人·月)。经县级农技人员待遇及历史情况与当地同级别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情况对比,以县农业局为例,2012年县级农技人员比县级教师、县级医务人员分别每月实发总收入少144元/(人·月)、194元/(人·月)。由于基层农技人员收入少,待遇低,工作条件艰难,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表1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情况表 人

表2 乡镇综合推广服务机构人员情况表 人

3 存在问题

3.1 队伍建设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

全县1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多站合一,农业各站合并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支撑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推广人员由乡镇府统一调配,1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职人数72人,兼职67人,办公用房由乡镇政府安排,电脑设备时间长、老化,办公设备条件简陋,总的是人、财、物力量大大减弱,其职能逐年弱化,农技推广工作较难开展。首先是学历有待于提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其次是新生力量补充缓慢。提拔交流使用比例较低,13个乡镇服务中心仅有3个高级职称人员。再次是专业培训不够。农技人员获得培训、进修、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的机会少[3-4]。

表3 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及历史情况表 元/(人·月)

表4 当地同级别其他事业单位人员情况表 元/(人·月)

3.2 经费明显不足,影响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全县13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经费较少,由于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经费缺乏,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发挥农技推广职能的真正作用。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由当地政府管理,由于前几年乡镇合并,不少农技推广站办公场所及农业技术推广资产流失,电脑老化,交通工具很少,没有检测设备。虽然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得到保障,但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新农药等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经费,县、镇财拨少[3-7]。

3.3 管理体制不顺,降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全县13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是人、财、物由乡镇政府管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指导业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日常工作。由于乡镇政府一些领导对农技推广工作认识不清,乡镇人员许多兼职、人员偏少,工作杂、工作量大,乡镇领导抽调农技人员做其他工作,部分农技人员在中心工作与农技推广工作发生“矛盾”时,把农技推广工作放在一边,这样就出现乡镇农技人员服务缺位和不到位、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等问题,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农技推广工作协调受到阻隔,出现脱节等现象,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畅。所以,农技人员难以开展技术服务,降低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5-7]。

3.4 方式方法不活,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实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农村青年外出的多,在家务农人员少,务农人员大都是年龄偏高,且文化素质偏低,接受科学新技术的能力差,农民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且当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目标存在只瞄准高产量,缺少对品质优与市场上深受好评的好品种引进;应用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和特色优势新品种技术少;对现代农业技术知晓不多;注重农产品生产,缺少储藏与加工技术;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够等,未能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示范带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实际效果[3,8]。

4 发展对策

4.1 重视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稳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保证在编人员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发放到位,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国家科技兴农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定编人员。要以全县各乡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行政村为定编依据,重点向乡镇农技人员倾斜,确保乡镇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县农技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各类专业人员之间要保持科学比例,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要积极培养引进复合型农技推广人才,乡镇农技人员可从连任5年的村书记、村主任、选调生、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选拔[9]。推行首席专家当任科技项目负责制度,在县重点区域、产业、项目设立首席专家负责,专家跟踪服务指导,合理布局区域种养品种,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产业升级。其次是建立农技推广责任考评机制。将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分农技推广专家(具备高级农艺师以上职称人员)、农技指导员(具备中级农艺师及以下职称人员)进行聘用管理。要探索对农技人员明确主要任务,细化各项岗位职责,建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3方共同参与的考评机制,对农技人员根据目标和任务,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做为农技人员技术职务晋升、年度评优评先、岗位聘任为重要依据。农技人员聘用、待遇应提高,收入水平与基层教师和基层医务人员应相近。最后是建立农技人员培训制度。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特别是参加农业院校高等教育培训,县级举办培训班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培训,重视实践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10-11]。

4.2 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农技推广机构建设

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县级农技人员要加强对乡镇农技工作的指导,发挥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履行公益性职能[12]。

4.2.1 加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 对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机局等部门现有内设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整合,局内设立的农技推广站(所)责任细化,与上级联系机构,与下级开展技术指导。

4.2.2 壮大乡镇农技推广机构 按照行政区域、地理特征和产业特色,乡镇设置农业农村经济和科技服务中心,作为承接县级各农技推广站(所)的主要机构。农技推广工作由县级各农技推广站(所)负责。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共同领导各农业农村经济和科技服务中心的人员,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业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日常工作。

4.2.3 设置村级农技推广机构 为了向群众提供快捷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村级设置农技服务室,聘任专兼职村级农技员,聘期3年,工作报酬应提高,由中央、省、县级财政承担,同时建立科技图书屋。

4.2.4 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 县级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科研所、农业教育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个人等,开展技术合作、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方式进行服务,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弥补公益性推广力量的不足[6,9-11,13-16]。

4.3 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

4.3.1 发布农业信息 根据当地农民、市场需求,由各级农技服务组织、“12316”热线、设立专家门诊、发送手机短信、开展网上咨询等;支持农技人员定点联系若干个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懂得他们的技术需求,提供信息快捷服务[13,16]。

4.3.2 扩宽技术服务领域 注重抓好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向产后服务延伸,向农业组织服务延伸,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服务转变,加强互联网络销售农产品,农超对接等[17]。

4.3.3 提高技术服务手段 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办公条件,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科技直通车等传播媒介,有效地向基层农村提供技术、信息和培训等服务[9,18-19]。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烟农农资连锁等作用,推行“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或“专家+园区+农户”服务模式、推行和培育专业化技术服务组织服务模式、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服务模式、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主体的示范推广服务模式等[3,10,20-21]。

4.4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4.4.1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农技推广站具有公益性质,县乡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五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技术创新,把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列入年初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保障农业科技经费支出,要提高村级农民技术员待遇,各乡镇对农民技术员、科技带头户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2,7,17,22]。

4.4.2 项目资金支持 发挥县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如花卉、豆腐皮),储备相关项目,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扶持。

4.4.3 扩大融资 支持金融部门、农业企业及民间资本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6,22]。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充分调查,探明了清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实证调查、统计分析等,较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三明市清流县农技推广体系的机构设置、经费保障、办公条件、工资待遇及人员编制构成,以及影响农技推广职能发挥的主要原因,围绕新时期三明市清流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出了公益性服务为核心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目标,以及配套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编制核定、经费落实等政策,着眼于提高清流县农技推广体系效能,提出了改革清流县农技推广体系的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资金投入等发展对策。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提高,同时在管理体系制度和农业推广机制方面也要不断完善,国家有关部门今后更要高度关注农技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还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改善,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三明市清流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为清流农业经济带来更大的贡献。

[1]计丹丹,管辉,张无敌,等.农业推广的服务模式及其创新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6(4):297-298,301.

[2]戴震,朱幸辉.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时代农机,2015,42(2):2-3.

[3]姜显锡.关于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 (14):198-199.

[4]王馨,郑戈,林祥明,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构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新疆县乡农技推广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5-8.

[5]平先良,江金林,余永福,等.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综合建站”模式的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5):129-131.

[6]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等.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93-195.

[7]窦铁岭,张笑归,王铁征.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1):65-67.

[8]王祖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史、现状与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2):1-3.

[9]贺宇荣.浅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5,35(6):229,246.

[10]刘水东,姜永平.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4,33(2):73-76.

[11]赵斌涛,王胜杰,张鑫,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研究[J].福建农业,2015(3):86

[12]廖兆贵.新形势下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5, 32(3):13.

[13]何勇,肖龙,陈杰,等.研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4(8):53-55.

[14]栾书荣,李霞,杨卫建,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与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9-31.

[15]佘德松.农业高职院校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44-148.

[16]张大胜.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与发展建议[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2):56.

[17]田红霞.龙山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270-271,274.

[18]林伟君,骆浩文,孙明华,等.新形势下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05(6):102-103.

[19]冯艳春,杨微,郑金玉.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4):82-83.

[20]蒋和平,孟俊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61-64,67.

[21]杨巍,高续续.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技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对河南省农户的问卷调研[J].农业展望,2015,11(4):50-54.

[22]李宗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4):738.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ystem: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Qingliu,Sanming

Fan Yixin
(Sanming,Fujian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chool,Sanming 365000,Fujian,China)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agricultural econom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enefiting from the suppor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ystem,but in the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som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promotion system have also been revealed.To accelerate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grass root agro-technique extension system, and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build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promotion system in Sanming,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Qingliu, Sanming,this study pointed out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in Qingliu,namely,the backward of team construction in agro-technical promotion,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rigi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and undiversified methods of work.Then,w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innovation,team construction,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approaches,aiming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Promotion System;Countermeasures;Qingliu

S3-33

:A论文编号:cjas16110011

范亦新,男,1967年出生,福建三明人,高级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技术等。通信地址:365000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列东红岩新村37幢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局,Tel:0598-8225381,E-mail:smngx@163.com。

2016-09-13,

:2017-04-13。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乡镇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
乡镇扶贫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