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泔水猪”,为餐厨垃圾找出路
2017-06-05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刘国信
■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杜绝“泔水猪”,为餐厨垃圾找出路
■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泔水猪”是指利用饭店、宾馆、餐厅、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饲喂的猪,常被人们称为“垃圾猪”。由于这些餐厨剩饭剩菜和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被人们收集喂猪,而成为传播疫病的重要隐患。同时,经屠宰检疫检验得知,用“泔水”喂养的猪,其肉质明显不如用正规饲料饲养的猪好,“泔水猪”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必须坚决禁止,并因地制宜,尽快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机制,为餐厨垃圾的合理利用找到新的出路。
泔水养猪存在风险隐患
据调查,由于利用泔水喂猪能够节省养殖成本,目前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在城镇周边许多地方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由于餐饮垃圾富含有机质,极易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各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蝇虫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用未经处理的厨房泔水喂猪,病原微生物就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
有关部门在对餐饮垃圾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检测时发现,存在有大量的沙门氏菌、致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菌落,这些细菌都是具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一旦在环境中扩散传播,将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据专家介绍,用泔水喂养的猪发病率比正常饲养的猪高30%~50%。“泔水猪”不但容易引起动物感染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10多种传染病,而且由于病原体寄生在猪的体内繁衍,还可造成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如使食用者感染螺毛虫、钩虫病、绦虫病等机会大大增加);由于泔水中还含有聚乙烯等不易分解吸收的化学物质,简单加热,起不到消毒作用,用其喂猪,不仅会造成猪食物中毒,还会引起人类慢性中毒;由于泔水中脂肪含量高,猪长期食用,会造成脂肪肝,导致肉质油腻等,人食用后会产生连锁效应留下隐患。
另外,用泔水喂猪户一般都是居住在城镇周边的散养户,绝大多数不具备动物防疫条件,“泔水猪”肉质差,经营者只能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管理不规范的市场和一些小饭店、小餐馆及工地食堂等,由于逃避了动物检疫监督,更容易导致带有病原体的猪肉被人食用,影响健康。因此,从保证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的高度来讲,“泔水猪”问题决不可小觑。
打击“泔水猪”,先给泔水找出路
当然,杜绝“泔水猪”,并不是说简单地将泔水统统扔到下水道冲走了事,那样做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只有从源头上截住泔水,对泔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给餐厨垃圾找个好出路,这样“泔水猪”、“地沟油”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才有可能绝迹。
据了解,餐厨垃圾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既可成为优质有机肥,也可作为饲料而利用,不仅能够解决“泔水猪”问题,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但就全国而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率还很低,而要迅速发展起来,首先需要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饭店、宾馆、餐厅、酒店、食堂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引导,实行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禁止泔水喂猪,铲断利益链条;同时,政府要尽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引导养殖户使用配合饲料;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上餐饮垃圾处理环保项目;环保部门则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技术,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些才是治本之策。
据悉,目前杭州、厦门等地将泔水以及餐饮业下水道废弃油污、浮油、废渣等,通过加工提炼已经制成了供汽车燃烧行驶的生物柴油,还可制出价值更为昂贵、用途更为广泛的工业原料油脂。为加强对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力度,全国已有一些城市加强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针对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再生利用等出台了相关规定。如《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用餐馆剩菜直接喂猪的将被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将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或者提供给规定以外的单位、个人收运或者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还要求餐饮经营者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以保证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正常运转。
在我国香港,泔水处理法规更加严格。如果餐饮企业私自处理一桶泔水,被查处后会被罚款6,000港币;新加坡严禁餐饮企业私自处理泔水,餐饮企业一旦被发现私自倾倒或出售泔水,将面临高达3~7万元新币的罚款。无疑,在严刑峻法监管之下,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创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机制,是杜绝“泔水猪”的有效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