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2017-06-05潘幼珍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护理人员

潘幼珍

南宁宾阳县中医医院血液净化室,广西南宁 530400

血液透析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潘幼珍

南宁宾阳县中医医院血液净化室,广西南宁 53040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专科护理管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和夜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文书、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消毒工作评分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血液透析管理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和夜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血液透析;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护理质量

血液透析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常见方法,指的是将血液通过引流方式留到体外,放入透析器中进行处理,将血液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排除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最终将净化后的血液重新回输到机体中[1]。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对护理的要求较高,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管理,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院自在血液透析室开展风险管理以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4~77岁,平均(55.12±8.18)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2~78岁,平均(55.29±8.2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即按照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模式上加以风险管理:①人员培训:组建由科室护士长与专科护士若干名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层级人员职责,并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层培训,培训完成后,对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加强对护士人员的法律相关知识培训。②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进一步完善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各项护理流程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确保各项血液透析过程的安全性,规范各项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水处理和透析管路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和手卫生标准,确保护理过程完全无菌。透析用品使用后,要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重复使用,造成感染[2]。③加强沟通:对于首次透析的患者,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在透析过程中和透析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④加强透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肾衰竭最成功的替代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等[3]。因此,在护理前,需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可能并发的问题做好预防和应急措施。在为患者配血和输血的过程中,患者血液标本应明确记录和正确放置,避免患者血液标本混淆。在对患者进行内瘘穿刺时,严格执行穿刺标准,避免出现穿刺针脱落或多次穿刺造成感染。患者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要加强巡查,观察插管部位有无异常,并认真检测血液透析仪运行状况是否良好[4]。同时,在患者透析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临床体征的观察,若发现患者有抽搐、头晕、心悸等症状时,要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注重对患者透析前后体重的测量,准确计算患者的干体重。注重对透析管道的观察,若发现透析管有渗血情况时,应立即更换。⑤仪器管理:血液透析依赖于透析机的正常运转,若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透析仪器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需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仪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职责。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详细填写使用及维护登记表,确保各项仪器正确使用且功能始终处于完备状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仪器操作培训,并组织进行各类仪器使用流程与仪器不良事件预防处理能力学习和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记录两组护理文书、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消毒工作评分,每项均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在患者出院前1 d进行护理满意度统计,按照不满意、一般与满意3个等级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风险事件、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风险事件和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3%(2/60)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和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文书、专科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消毒工作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护理文书 专科护理 基础护理 消毒工作观察组(n=60)对照组(n=60)(94.13±4.32)*86.53±4.26(90.33±4.16)*85.15±4.22(92.38±4.29)*85.53±4.16(92.59±4.66)*84.35±4.2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丧失了肾脏的基本功能,其机体新陈代谢的毒素、废物以及水分等均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其高浓度的毒素在机体内堆积会严重损坏到其他重要脏器器官,引发机体代谢紊乱,其他重要脏器器官也会发生功能失调[5]。同时,大量水分在机体内无法排出,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血液透析为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患者一般存在多器官功能异常的问题,病情变化迅速,在透析过程中,极容易发生难以预料的风险事件。因此,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管理,对于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管理模式只注重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注重的是医嘱的执行和各项透析操作,对于各项护理制度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没有引起重视,容易发生意外事件[6]。在该研究中,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换分各护士职责,注重对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训,规范血液透析过程的相关操作,定期检查透析仪器,在消毒之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在透析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血液透析操作标准,发现观察组风险事件、夜班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护理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0%,较对照组的83.33%显著提高,这与曹建侠[7]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1]李姮瑛,李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66-68.

[2]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3]叶春.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J].西部医学,2010,22(11): 2174-2175.

[4]谈青.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71-72.

[5]倪耀华,黄惠君.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2(3):286-287.

[6]吴传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5):97-98.

[7]曹建侠.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1,22(10):1388-1391.

R7

A

1672-5654(2017)04(b)-0140-02

2017-01-17)

潘幼珍(1976-),女,广西南宁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液透析护理。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1.140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血液护理人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