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凤凰古镇踏查与保护研究
2017-06-05YangMei张伏虎ZhangFuhu郑力群ZhengLiqun
■ 杨 眉 Yang Mei 张伏虎 Zhang Fuhu 郑力群 Zheng Liqun
陕西柞水凤凰古镇踏查与保护研究
■ 杨 眉 Yang Mei 张伏虎 Zhang Fuhu 郑力群 Zheng Liqun
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凤凰古镇兴盛于明清,已有千年历史。著名的凤凰码头是连接关中、陕南、湖广等地物资的商贸中转站,得天独厚的水旱码头区域位置,赋予了古镇深厚的建筑文化、商贸文化、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结合实地踏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论述古镇的区域位置、历史沿革、景观选址、街巷格局、风貌特色、民居院落与建筑特色,最后提出古镇价值及保护策略。
凤凰古镇;历史沿革;水旱码头;遗产保护
1 古镇概况与历史沿革
凤凰古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县城东南45km处,是秦岭南麓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商业古镇(图1)。现存古建筑120余座,古建集中片区面积约1km2。2002年,古镇被评为省级“古建筑群民居”文物保护单位。明清著名的凤凰码头是连接西安、安康等地的商贸中转站,长江中下游的丝绸、针织品等走水运至凤凰码头,改陆运销往关中地区和安康等地。而关中、陕南的物资则通过旱路运送至此,改水运通达湖广地区,这里的建筑文化、商贸文化、移民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1]。
凤凰古镇早在唐宋时期已初具商业规模,唐625年左右,来自吴楚两地的53户首批移民迁移至此,聚集于三岔河口,利用古镇得天独厚的水旱码头区位优势,经营商业,发展贸易。元代,这里称社川河乡都。明代称社川里、上孟里。清嘉庆年间称凤凰嘴。民国30年,更名为凤凰镇。明代至1961年,古镇皆属于镇安县管辖,同年9月,划归柞水[2]。
图1 凤凰古镇在陕西省的位置
明末,李自成率部至此,与明军交战,严重损毁了古镇的商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清初,白莲教农民起义军又将战火引至古镇,凤凰古镇几经衰落后,人口骤减,而后终于在清末民初时期涅槃重生,迎来了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时年,古镇老街上著名商号多达30余家,有著名的长盛祥、茹聚兴药行、盛发客栈、丰源和钱庄、谦豁德骡马店和永泰丰商店等,街市繁华景象被誉为柞水的“小上海”[3]。
2 古镇选址与景观环境
古镇选址于三水交汇形成的三角洲地带,北部有皂河、社川河,西边有水碓沟河,前有凤凰山,后有大梁山,属于典型的鱼米水乡景观环境(图2、3)。古镇背后的大梁山是一座天然屏障,抵御寒风,而面前的水系又可接纳夏季凉风,并提供了良好的日照条件,也便于生产生活用水,山水资源提供了古镇舒适的生态环境和地域小气候。古镇地形低缓,阡陌纵横,旧时水运码头遗址尚存。水运条件的便利为古镇带来繁荣的经济发展,而清朝的移民政策又极大地丰富了这块土地的南北文化交融[4]。清顺治元年,朝廷下达垦荒令,强制执行南民北移政策,湖广、荆襄、江淮等地的移民迁移至此,重建清初遭战火损毁的古镇[5]。顺治十八年,朝廷又下达迁海命令,连年遭遇洪涝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移民也迁居古镇,与当地人民一起,推动了清末民初古镇的商业发展。凤凰镇周边还有5处军事防御性质的堡寨,分别是北部的子房寨、西北的高家寨、西南的郭家寨和东南的董家寨、孟里寨,所以自古就有“五寨护古镇”之说[6]。
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与秦岭以北的关中气候迥然不同。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也不到25℃,降雨量超过700 mm,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里河溪密布,物种繁多,郁郁葱葱,有着江南水乡般山清水秀的景致。
图2 凤凰古镇卫星影像(2014年6月拍摄)
图3 古建集中片区卫星影像(2014年6月拍摄)
3 街巷格局与风貌特色
柞水作为西安通往安康的商业门户,素有“终南首邑”和“秦楚咽喉”之称。凤凰古镇是一座典型的以商业为纽带形成的聚落,古镇因街成市,民国以前,镇东侧码头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水运作用,所以镇商业中心临近东侧码头(图4~6)。水运衰落后,镇中心向西延伸和偏移,以争取更大的土地发展空间。古镇主轴线是东西向呈“M”形微曲的老街,名凤凰街。老街长度近2 000m,宽约5m,铺青石板,下有排水渠。街宽与沿街建筑高度之比为1.1左右,交通顺畅又具有亲和力。有研究表明,当D(宽)/H(高)=1时,人步行于街道间,会感到内聚而安定,古镇老街恰好符合这一尺度。房屋建筑依老街两侧排布,建筑多为两进或三进明清时期四合院落,院落中轴线与老街垂直,建筑以街为轴,顺势生长,形成有机的古镇格局。古镇顺应地形和水系,不苛求规整,而是灵活布局,与自然融为一体。老街两侧有9条1~2m宽小巷,呈枝状分布,名康宁巷、孟家巷等。这些巷道的两侧是封闭的建筑山墙,窄小而狭长,通往各家各户[7]。古镇外围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307省道,是连接秦岭南北地区的重要过境公路,公路与社川河相依而行。
凤凰镇虽属陕南,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移,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南北文化融合与冲击,反映在村镇格局和建筑民居上的特点更加鲜明。江汉民居样式在这里生根发芽,又融合秦风楚韵,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点。
图4 传统建筑屋面
图5 民居屋面
图6 古镇水系
4 民居院落与建筑特色
民居院落多为两进或三进,前店后坊,1~2层,砖木结构。底层为排门式店面,设置6扇或8扇活动木排门面,门板使用核桃木,油漆后乌黑亮泽。2层作为贮藏和临时休息的空间,上下两层以大梁分隔,铺设木板以封闭空间。院落式民居建筑在进深方向的布局依次为:沿街建筑、中院、建筑、后院,院落里种植花草树木。民居面宽小,进深大,街道空间紧凑而密集,建筑主入口设于主街,辅助性入口设在背街。白天,临街门全部敞开,内外渗透使街道空间变大。夜晚,木板门封闭后,街道空间恢复线性特征。古镇建筑结构除了北方地区常用的抬梁式外,还使用插梁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抬梁式与穿斗式两种结构的混合方式,可使建筑内部空间较大,便于灵活分隔(图7~13)。
封火山墙在古镇中使用广泛,砖石山墙高耸于屋顶之上,阻断相邻两户木构件之间的联系,达到防火要求。封火山墙主要有马头式和阶梯式两种,马头墙起翘明显,气势上扬,而阶梯式中央最高,两侧对称降低,三山、五山式样居多[7]。古镇中二郎庙是一处明代建筑,古镇居民“怕火、惊水”,逢年过节祈祷以求心灵上的慰藉。二郎庙在民国后期受到人为毁坏,现仅存遗址。
图7 古镇夜景
图8 老街
5 古镇价值与保护建议
凤凰镇是秦岭南麓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业古镇。20世纪30年代以后,古镇因水运的衰落而归于平静。现存的明清建筑群具有一定规模,建筑风格融合秦风、楚韵,独具地方特色,体现了我国南北文化的交融[6]。保护建议:①古镇与新镇保持距离,协调发展。新镇区依托水碓沟河向西发展,与古镇区东西并置,可有效疏散古镇的人口,调整与改善用地情况。②保护古镇整体山水格局与历史建筑。依据保护规划,按照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的不同要求,严格对街巷肌理、古民居建筑和景观环境进行保护。③保护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汉调二簧、柞水渔鼓等民俗文化和艺术遗产。④提高古镇旅游接待能力。2006年通车的亚洲第一长隧道将西安与柞水的距离缩短至65km,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了古镇旅游的井喷效应,旅游接待能力面临严峻考验。同年,柞水市政府及旅游部门出台了《凤凰古镇保护规划》等一系列保护政策与措施,但古镇旅游发展仍需规范和长远考虑。⑤改善古镇市政设施。梳理高架线路,改为地下敷设。完善垃圾收集系统,保障古镇环境的整洁与美观[8]。
图9 民居建筑
图10 木雕
图13 抱鼓石
图11 墙面装饰
图12 檐角
[1]张妍,刘锋,王高建,李敏.基于镇域环境的陕西省凤凰古镇历史景观保护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48-49.
[2]柞水县志编纂委员会.柞水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3]余平,董静.秦岭深处的凤凰古镇[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2):120-123.
[4]高琳,王静.柞水凤凰古镇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30):27-28.
[5]胡静.交通巨变后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柞水县凤凰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9(1);97-100.
[6]赵文成,张競予.新农村建设下古镇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陕南凤凰镇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1):91-93.
[7]龚龑.陕西柞水县凤凰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12(8).
[8]彭永祥,吴成基.交通巨变条件下贫困县的旅游发展——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J].《城市问题》,2008(7):43-47.
Field Survey of Zhashui Fenghuang Ancient Township Shaanxi Province and Study on Protection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foot of Qinling Mountain, Zhashui Fenghuang Ancient Town has history of a thousand years and was flourished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famous Fenghuang Dock is a commercial transfer station connecting the central Shaanxi Plain, southern Shaanxi, Hubei and Hunan. The advantaged water and dry dock location bestows the ancient town profou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trade culture, immigration culture and folk-custom culture which has great value of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regional locati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ite selection for landscape, street pattern and features of dwellings and courtyards, and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value of the ancient town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enghuang Ancient Tow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ater and dry dock, heritage protection
2016-11-17)
陕西省2016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16KRM066)。
杨眉,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张伏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力群,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