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017-06-05黄骏骏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监护室性肺炎通气

黄骏骏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南通 226001)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黄骏骏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讨导致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80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观察组)与未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对照组)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20例(25.00%,20/80);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胃内容物反流、应用抗酸剂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是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应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机械通气是运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改变或控制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是治疗多器官功能主要方法之一,但使用不当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是指无肺部感染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出现肺部感染,在机械通气治疗中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0%~20%[1],而一旦并发该病,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室常应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因此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高危人群[3]。本文分析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临床资料,观察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重症监护室80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57.66±14.54)岁;原发病包括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疾病。

表1 导致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指标比较

1.2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4]:行机械通气后肺内出现浸润性阴影或炎症病灶,肺部有湿啰音或可见肺实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气管分泌物可分离出病原菌,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考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统计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观察组)与未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对照组)以下因素之间的差异: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操作及应用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血清白蛋白水平、胃内容物反流、抗酸剂、APACHEⅡ评分等。

1.4 统计学处理:SPSS13.0软件处理,两组机械通气患者之间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比较应用t检验,性别、胃内容物反流、预防应用抗生素、抗酸剂应用比较实施χ2检验。

2 结 果

80例患者中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20例(25.00%,20/80);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胃内容物反流、应用抗酸剂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是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两组机械通气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3.1 引起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重症监护室运用各种先进医疗技术,现代化监护和抢救设备,收治各科危重病患者,对其实施集中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存及提高随后的生命质量,但由于重症监护室具有基础疾病严重、危重患者集中、空间相对较为狭小等特点,导致了在重症监护室病房容易发生感染情况[5],尤其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本文80例患者中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20例(25.00%,20/80),通过比较观察发现,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机械通气应用时间长。长时间的气管插管,使大量细菌随着气流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部,凝集在呼吸道以及肺部,造成感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甚至肺损伤,使得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增加[6]。②预防应用抗生素。预防应用抗生素应用会使患者产生药物浓度依赖性,使得耐药菌株出现并繁殖,细菌耐药使机体防御屏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③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观察组白蛋白水平(28.66±2.64)g/L低于对照组的(34.67±3.03)g/L(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其机体免疫力就相对较低,受细菌感染的概率就相对增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7]。④胃内容物反流。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胃内容物反流30.0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若采仰卧位通气,容易造成胃内容物反流,胃里面的细菌会沿管壁逆行上移,到达咽喉部位,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另外胃容量和压力升高、食管括约肌功能缺失、气囊压迫等,也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机械通气相关性肺。⑤应用抗酸剂。抗酸剂能明显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pH值,胃pH升高会减弱正常胃酸度,使患者对胃和近端小肠异位细菌感染更为敏感,胃腔细菌数量增加;胃腔细菌更容易反流入口咽部,导致误吸可能增加,从而增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应用抗酸剂6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

3.2 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在重症监护室中病菌种类繁多,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手消毒;进出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好隔离措施,病房内要定时消毒,每床配固定设备,不能交叉使用;科学规范地使用机械通气,导管要妥善固定在正确位置,不出现导管移位或脱落现象,及时清除冷凝水并作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彻底清洁机械通气,并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应针对性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重视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内容包括呼吸操、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从而使患者的呼吸顺畅得到保证,最终使其肺功能得以改善,病情好转的重症监护室应尽早撤机。②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预防应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适量的抗生素,在发现细菌有耐药趋势时,立即停止使用并重新选取其他有效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菌株。③增强营养。加强营养补给,促使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高,进而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给予患者静脉高营养或全胃肠内营养,以有效减少细菌移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感染[8]。④对胃内容物的反流进行控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的姿势,使患者发生误吸的情况得以有效减少,能够对胃内容物反流进行有效控制;适量的胃黏膜保护药以及胃肠道促动力药物进行服用可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⑤减少抗酸剂的使用。研究显示,硫糖铝可有效防治应激性溃疡,硫糖铝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和刺激表皮生长因于分泌等,增加胃黏膜血流,改善胃黏膜屏障以及刺激胃黏膜再生;还能与细菌结合,阻碍幽门螺旋杆菌菌体的移生因子抗原和细菌的粘多糖作用,从而降低了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1] 张惠琚.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33-3534.

[2] 贾随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149-150.

[3] 王辉,韩芳,李茜.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10-111.

[4] 孙涛,陆俊国,黄捍群,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565-566.

[5] 李红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84-1586.

[6] 于洪涛,贾金广,王敏,等.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1):69-71.

[7] 张惠琚.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性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33-3534.

[8] 娄伟,魏碧蓉,谢伟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47-50.

R563.1

B

1671-8194(2017)10-0125-02

猜你喜欢

监护室性肺炎通气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