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17-06-05马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室性病死率

马艳丽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马艳丽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辽宁 锦州 121100)

目的探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的合并症,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致残的高危因素[1]。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通常表现出连续室性早搏,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我院近一年所收治的患者分别给予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72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47~77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1.2±7.8)岁;病程为6个月~17年,平均为(8.2 ±4.3)年;20例为室性期前收缩,16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参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均在43~8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2.5± 8.0)岁;病程为4个月~20年,平均为(9.3±4.4)年;19例为室性期前收缩,17例为室性心动过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此次研究小组中的所有患者均具有知情权,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 方法:实验组患给予胺碘酮治疗,静脉推注给药,首次剂量为3 mg/kg,在10 min左右完成推注,之后进行1 mg/min的静脉泵入,24 h内的用药总量不可超过1000 mg。

参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静脉注射给药,首次剂量为1.5 mg/kg。之后进行2 mg/min的静脉泵入,对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予以观察,如患者症状在10 min后没有明显改善,再次给予1.5 mg/kg的静脉注射。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以监测。

1.3 疗效判定[2]:经治疗,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室性早搏的减少范围在85%以上则判定为显效;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室性早搏的减少范围在50%~85%区间则判定为有效;患者仍有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室性早搏的减少范围在50%以下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

1.3 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表示;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为比较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经治疗,实验组患者中有3例为无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参照组患者中有15例为无效,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33%(21/36),经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共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参照组患者经利多卡因疗后,共有1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6%;经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实验组的3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死亡,实验组病死率为2.78%;参照组的15例无效患者中有5例死亡,实验组病死率为13.89%;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型坏死,使其心脏起搏点与传导通路发生异常改变,引发心律失常[3]。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后,会使其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加重,心功能恶化,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要及时给予救治,降低其病死率。

利多卡因在临床上常用于局麻治疗心律失常以及治疗头晕耳鸣等。以往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常选用利多卡因治疗,但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程度并不理想。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药物,与利多卡因比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电生理上,胺碘酮可以对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通道起到阻滞作用,延长动作电位,同时对肾上腺素受体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对于心脏电生理可起良好的稳定作用[4]。胺碘酮具有良好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细胞耗氧量,有效改善其室性早搏以及短暂性心动过速[5]。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予以胺碘酮治疗,参照组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参照组(P<0.05)充分说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与利多卡因比较更为有效、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1] 马振刚.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2010,5(5):391-392.

[2] 唐庆,马晓芬.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98-3799.

[3] 胡劲松.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12):124-125.

[4] 尹海平.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422-1423.

[5] 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等.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 hs-CRP 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28):42-44.

R542.2+2

B

1671-8194(2017)12-0076-02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室性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