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预防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致胃肠道反应30例观察*
2017-06-05叶会玲
徐 胥 叶会玲 罗 艳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热敏灸预防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致胃肠道反应30例观察*
徐 胥 叶会玲 罗 艳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热敏灸 糖尿病 二甲双胍 胃肠道反应
笔者采用热敏灸疗法预防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致胃肠道反应30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近期内本院内分泌科首次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0岁,平均46.0±1.5岁;糖尿病病程4~15年。治疗组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1.2岁;糖尿病病程3~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经各项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首次并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接受热敏灸疗法,并能完成疗程者。
1.3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有胃病史及药物过敏史者;③使用其他影响胃动力的药物者;④对热敏灸有不良反应者;⑤因进食不洁饮食、胃肠镜检查或明确病因导致的胃肠不适者;⑥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均予口服二甲双胍片,剂量为250mg,每日3次,饭后10分钟服用。治疗组于服用二甲双胍片当天加用热敏灸疗法治疗。选择热敏高发穴位:天枢、中脘、关元、酌加肝俞、膈俞、上巨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探查热敏化腧穴:施灸操作时按4个步骤分别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先行回旋灸2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min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当穴位出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等(如酸、胀、压、重等)感传时此即是所谓的热敏化穴。②对已探查出的热敏穴逐个悬灸,并每隔2分钟掸灰(时间不超过10秒),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在此穴灸至感传消失,皮肤灼热为止,再换另外的热敏点进行灸治,完成治疗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从数分钟至1小时。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疗后,以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程度来判定效果;无反应:未出现胃肠道反应;轻度反应:仅出现间断的腹部不适或轻微的恶心、呕吐,完全能忍受;中度反应:明显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及腹痛;重度反应:出现上腹绞痛,恶心、呕吐频繁、腹泻而被迫停药。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比较
4 体会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中“消渴”范畴。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失于运化,积热内蕴,耗伤气阴,发为消渴。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寒凉之药进一步影响了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故而出现消化道反应症状。
热敏灸是艾灸后发生透热、扩热、传热、远部或深部热甚,或某些非热感觉等灸感传导,达到温经散瘀、行气通络的作用,从而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笔者选用的主穴为天枢、中脘、关元,酌加肝俞、膈俞、上巨虚进行热敏化艾灸。天枢为大肠募穴,可疏通大肠腑气;中脘为腑之会穴,六腑皆禀于胃,且为中气之会,是六腑经气交会之处,故胃病多取中脘;关元穴具有理气益气,温运脾阳之功;上巨虚穴为大肠下合穴,具有通降腑气、运化湿滞功能。腧穴热敏灸于肝俞、膈俞区域内,可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调畅脾胃气机,增强人体自身调节机制,从而保证正常的消化吸收,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诸穴合用,达到了益气养阴,健脾养胃之效,使脾气得生,胃得润降,清升浊降,出入有序,胃则安和,则诸症消失。
2016-10-15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热敏灸改善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致胃肠道反应的研究,编号:2014ZB031
猜你喜欢
——用艾灸防治便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