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关系的再思考*
——以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为中心

2017-06-05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法旧金山领土

钮 维 敢

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体制关系的再思考*
——以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为中心

钮 维 敢

旧金山体制是在美国主导下的单方面对二战与冷战进行强行衔接与延伸的地区安全体制。它在形式上被伪装成二战遗留问题,但在本质上是较为典型的冷战遗留问题。旧金山体制因冷战而被孽生出来,但它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将旧金山体制看成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在学理、实践上都会形成悖论,并有违相关中国领土主权的合法性,不利于中国声索这些领土主权而有利于美日篡改与歪曲历史,将形成学术乌龙——或可被日本等国用来颠覆雅尔塔体制安排的战后国际秩序;它穿越冷战时代,营造了亚太安全秩序中的众多具体国际争端,并借助这些争端得以苟延与演化,是美国亚太同盟链的核心,是亚太地区合作的毒瘤。

旧金山体制;冷战遗留问题;亚太安全秩序;雅尔塔体制;中国和平发展

近年来,日本在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上常常从中国方面找“证据”,或在中国出版的旧地图上做文章,或在中国的老报纸上找“材料”。这都是日本挖空心思利用中国的“乌龙”来为自己的强词夺理服务*2015年日本人突然拿出一张中国的老版地图来反击中国对钓鱼岛等相关领土主权的声索。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曾企图利用《人民日报》刊登的相关内容来否定中国的主张。。更令人惊愕的是,中国主流学界似乎无意识地制造了严重的乌龙球——将旧金山对日和会、《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混淆成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浑然不知其潜在贻害。

一、相关研究述评

旧金山体制是旧金山对日和会召开前后,围绕《旧金山对日和约》,由美国主导签署的一系列双边、多边条约所构建的,为美国推进冷战战略服务的单边安全体制。

相关《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字国学者一般都承认旧金山体制。但是,韩国有学者否定日本曲解《旧金山对日和约》及相关条约关涉韩国领海主权的主张。代表性的成果是李石宇(Seokwoo Lee)关于《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日本和周边国家在岛屿争端上的研究。他在承认《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前提下,认为该条约在解决二战结束对日本领土处置上照顾了相关国家的利益,却最终导致众多的领土争端*Seokwoo Leet, The 1951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With Japan And The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East Asia, Pacific Rim Law & Policy Journal, Vol. 11 No. 1, 2002, pp.63—146; Seokwoo Lee and Jon M. Van Dyke, The 1951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Sovereignty over Dokdo,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010), pp.741—762.。美国比较公正的历史学家在承认旧金山体制合法性的前提下,认为东亚地区的领土主权争端是旧金山体制的产物,而日美关系是冷战在亚洲的激化过程中,由旧金山体制确定的;美国利用日本作为基地服务于推进冷战中的亚洲热战,具有非正义性,而日本则从中渔利,并将亚洲的中国等受害国塑造为敌人*《美学者认为中日岛争根源在“旧金山体系”》,新华网2012年11月1日。。

加拿大籍日本裔学者原君枝(Kimie Hara)认为雅尔塔体制主要对二战后的欧洲秩序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没有对建立东亚地区秩序起到根本作用,但二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在雅尔塔会议中被提及,一些秘密协定也对日本产生了影响。基于此,用“东亚的雅尔塔体制”形容这样一种影响更为贴切。随着1951年对日和约的签署,“东亚的雅尔塔体制”变得“一团糟”。真正对东亚地区秩序产生影响的是《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订,它为该地区的冷战对抗的地区结构奠定了基础,充分反映了美国政策的优先性*Kimie Hara,The 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 and Frontier Problems in The Regional Order in East Asia:A Sixty Year Perspective,The Asia-Pacific Journal, Vol 10, Issue 17, No. 1, April 23, 2012.。它隐含地意味着旧金山体制是冷战的产物,且把旧金山体制与雅尔塔体制分离开来。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二战结束及其相关国际关系的、严格意义上的旧金山会议有两次:前一次是旧金山制宪会议(1945年),后一次是旧金山对日和会(1951年)。中国主流学界甚至有的媒体长期以来对这两次会议不加区分地都称之为旧金山会议,尤其是1951年8月15日中国在声明中称后一次会议为旧金山会议。这就在其后的学术用语与外交措辞中,形成旧金山会议就是旧金山对日和会的所谓“共识”——混淆了两次旧金山会议,而旧金山制宪会议却很少为非专门的研究者关注、理解和区分。

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专门性的研究。典型的研究成果是胡德坤在梳理二战结束时盟国对日关系的历史中,沿着国际法的主线,得出结论:《旧金山对日和约》违背了盟国间签署的一系列国际法文件,为日本歪曲历史、巧取他国领土主权提供了机会。这类研究间或提及冷战因素,但不是论述的重点,而是重点研究和强调美国与日本违反国际法,日本浑水摸鱼,在美国的默许与纵容下混淆视听,占领和控制钓鱼岛,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周邻国家产生众多领土主权争端*胡德坤、韩永利:《〈旧金山和约〉与日本领土处置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1期,第8—13页。。

另一种是非专门性研究。杨和平在研究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延续与全球化的关系时,提及旧金山体制是雅尔塔体制的补充性组成部分*杨和平:《雅尔塔体制与全球化》,《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61—67页。。类似的观点是刘德斌认为“旧金山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当时的盟国领导人主要是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刘德斌:《国际关系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39页。。中国主流学术界毫不顾及中国政府的外交措辞,笼统、模糊并不加任何限定、区分与说明地把旧金山会议看成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于中国高校最权威、最流行的历史学教科书,亦即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其明确地指出旧金山会议、波茨坦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3页。。

《旧金山对日和约》造成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中国学者多数认为旧金山对日和会是非法的,但因为把第一次旧金山会议和第二次旧金山会议不加区别地都命名为旧金山会议,认为它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致使长期以来非国际关系的学者们和普通民众认为旧金山对日和会也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日本少数较为严谨的学者倾向于认为旧金山体制是一个单独的体制,但歪曲地认为它具有合法性,造成了亚太安全的众多领土争端。韩国与美国的多数学者认为《旧金山对日和约》是合法的。

尽管上述观点不乏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启发性,但肯定《旧金山对日和约》合法性的观点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中国主流学界在揭露旧金山对日和会与旧金山体制的本质时,将旧金山对日和会、旧金山体制纳入雅尔塔体制之中,甚至在现实中误导人们将中日领土主权争端定性为二战遗留问题。这种不经意间的主观表述所造成的学术逻辑悖论,将在客观上伤害到中国对相关领土主权声索的正当性,造成严重的学术乌龙现象。中国主流学界的这个学术乌龙将对中国核心利益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专门研究。

二、旧金山体制的前世今生

研究国际问题离不开历史与国际法的二维判定逻辑,并且历史逻辑与国际法的逻辑必须是相互交融地吻合,而不是单独的、割裂开来的;离开历史逻辑而强调用国际法来辨析国际问题,极易歪曲历史而无视法理;离开国际法逻辑而用历史依据来梳理国际问题,是不顾解析争端的公正标准而藐视现实问题的历史继承性和变动性。

(一)旧金山体制是重大的冷战活化石

旧金山体制不是二战的直接遗产,而是二战过渡到冷战,直至今日仍然运行的诸多冷战活化石之一。它是假借二战后盟国要对日本法西斯发动战争罪行进行处置,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阵营在亚太地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目标服务而设计的冷战单边体系。

二战刚结束,冷战接踵而至。两大阵营的冷战在亚太地区扩展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以中国境内国共两党领衔的内战为显著标志——冷战在亚洲最为耀眼的历史起点。二战后的中国内战以国别史来体现冷战国际史*钮维敢:《论冷战遗留下的台湾问题与美日合流》,《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96—104页。。见图1。

图1

中国内战刚进入尾声,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战争已经被国内外学界较为普遍地认为是冷战在亚洲的表现。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会的召开,正是冷战在亚太地区激化为两场连续的大规模激烈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尽管北约的建立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觉得有信心与美国签署三边防御协定,但此时的美国认为太平洋地区缺乏北大西洋两岸共同属性的结盟条件,因此美国不会考虑与其他地区缔结防御条约;但1949年中国形势的变化,令冷战大师乔治·凯南(George Frost Kennan)感叹:自1900年以来美国一向认为自己是中国的特殊朋友与布施者,没想到共产党势力在远东成为美国政策的最大威胁了*Norman Harpper, A Great and Powerful Friends: A Study of Australian American Relations between 1900 and 1975,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1987, P.240.。这促使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安全战略很快出笼。美国希望尽快召开对日和会,扶植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并将其武装起来而具有自卫能力,在美国的控制下,使之成为美国亚洲战略的棋子*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 the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 (in two parts), vol. vii, part 2,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1976, pp.601—939.。朝鲜战争的爆发刺激着美国将对日战略调整政策付诸实施*R. G. Casey, Friends and Neighbours-Australia and the World, F. W. Cheshire, 1954, pp.72—73.。日本官方较为公正的学者浅井基文指出:《旧金山对日和约》是在冷战背景下,由美国主导,故意对领土问题进行模糊表述造成日后国际争端、刻意扶植日本,从而为美国在亚洲进行冷战服务*[日]浅井基文:《领土问题:为什么我们日本是错的》,《人间思想》2012年第2期。。

旧金山对日和会是美国利用二战后盟国对日关系问题而召开的国际会议。美国作为东道国,一开始就排除中国大陆共产党政权参加其中,而苏联则主张邀请北京参会。美苏关于谁代表中国参加和会发生了矛盾。结果是旧金山对日和会既没让中国大陆政权参加,也没让中国台湾当局参加。不但美国强行将没有参加过二战的一些国家塞进和会,而且孤立苏联,否决了苏联提交的和约议案和修正案。苏联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8月30日)签订在《旧金山对日和约》(1951年9月18日)前夕,《美澳新防御协定》(1951年9月1日)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主动提出的,但美国为了赢得澳新参加对日和会与签约,对澳新两国的三边协定签署进行了妥协,以便共同对付共产主义在亚太的扩张,尤其需要澳新在朝鲜战争上的支持*汪诗明:《论英国被排除出美澳新同盟的原因》,《成大历史学报》2008年第34号,第20—21页。。根据《旧金山对日和约》,美国与日本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等一系列美日同盟条约,日本因此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美日同盟成为美国留驻和影响亚太的基石*James Przystup,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om Michael J. Green, Patrick M. Cronia, the U.S.-Japan Allia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New York, 1999, p.27.。美国主流学者认为,美日同盟的建立主要是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的扩张,尤其是为了对苏进行冷战*Richard J. Samuels and Christopher P. Twomey, the Eagle Eyes the Pacific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Options in 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from Michael J. Green, Patrick M. Cronia, the U.S.-Japan Allia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New York, 1999, p.3.。此外,从美国亚太战略出发,美国后来主导签订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还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了《东南亚共同防御条约》,并以此衍生出《美泰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条约都是围绕《旧金山对日和约》,按照美国的战略设计而诞生的,从而共同组成了美国亚太同盟体系——旧金山体制。这是以美国为链接核心的双边安全同盟体制,主要体现了美国的亚太利益诉求,同时为亚太盟国提供安全保障。

旧金山对日和会及其后建立的旧金山体制,是在冷战的背景下,两大阵营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划线,相互敌视,并彼此进行军事对抗和遏制,各自支持亚太地区的不同势力: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中国共产党、朝鲜劳动党及其他共产党力量,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支持中国国民党、南朝鲜李承晚势力等亲资本主义势力,对应形成对抗,并在一定条件下激化为热战(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等等)。美国为了围堵共产主义势力在亚太地区的扩展,力主构建一个有利于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进行冷战的同盟体系,借用二战结束阶段对日处置问题,来营造以美国为操控核心的双边同盟链条,来排斥苏联因素,遏制亚太共产党力量,从而形成了一个亚太版的冷战体制。然而,冷战在亚太地区较多地表现为热战,并且这些具体的热战又反过来刺激冷战双方更加激烈的相互遏制。因此,对于冷战的资本主义阵营旗手美国而言,借助二战结束时对日国际角色问题的安排,重新武装日本,构建由美国主导的亚太同盟体系,既能对外宣称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亚太地区自由与民主秩序,又能为美国推进冷战战略的总体目标服务。

(二)旧金山体制是对国际法发展的巨大冲击

1.旧金山体制与雅尔塔体制的貌合神离

前述有中国主流学者的无意或有意所为,致使许多人认为旧金山体制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如果旧金山体制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这种学理判定所产生的悖论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它有违中国主流学界根本不承认《旧金山对日和约》、彻底否定旧金山体制的一贯立场。原因在于,中国在涉及中日领土主权争端时,总是强调二战结束前夕的一系列国际法的权威性,即基本不否定由《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雅尔塔协定》等一系列围绕雅尔塔会议及其成果为核心而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具体表现为:从法的逻辑看,国际关系发展到1941年底,中国政府的《对日宣战布告》声明“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1943年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进一步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同年的日本投降书明确表示:“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任者, 承约切实履行《波茨坦公告》的条款。”这样,《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这四个文件组成了环环相扣的国际法律链,逻辑清晰地确认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群岛在内的其他领土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国际法地位,保证了钓鱼岛等领土主权回归中国的国际协议所形成的国际法具有无可否认的有效性。

这些也证明了雅尔塔体制基本规定了二战后的国际问题解决方案与构建国际秩序的原则。尽管中国政府对雅尔塔体制中关于蒙古地位问题、中国东北的权益问题持有异议或不满,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中国政府不仅总体上没有能够规避掉这些规定,更没否定这个体制,还在事实上遵循了这个体制,而且在涉及中日领土主权争端时,一般都要引述雅尔塔体制的几个关键性国际法文件进行依法维权。

其二,更为重要的是,它有违中国对当今国际秩序的认定。中国主流学术界近几年来一直强调不允许任何人否定与企图颠覆二战结束时所形成的国际秩序,这个国际秩序实际上主要是由雅尔塔体制塑造的战后基本国际秩序。冷战结束主要是雅尔塔体制在规定欧洲秩序的部分已经基本上瓦解,而在调整亚太地区秩序的部分,并没有真正瓦解。中国强调的二战后安排的国际秩序不允许被颠覆,重中之重是禁止否定与挑战雅尔塔体制在远东地区的秩序安排。这与旧金山体制在远东地区的安排有着本质的区别。

基于上述两点,如果将旧金山体制作为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那么就与“否定旧金山体制”构成反言(国际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

2.旧金山体制的冷战本性

从历史的视角看,旧金山对日和会及旧金山体制表面被装扮成是对二战遗留问题进行解决的结果,而实质是对已经被权威国际法判决和定性完结了的国际事务进行再激活,即用冷战激活已经僵死的二战判定问题,将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转化成为冷战问题。

关于日本的侵略问题,尤其是领土交割问题,《开罗宣言》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虽然苏联没有参加开罗会议,但苏联最高政府默认了《开罗宣言》,并且在《波茨坦公告》中专门声明了《开罗宣言》的有效性,而且在德黑兰会议与《雅尔塔协定》及一系列的决议中予以专门记载和确认。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即便具有推卸责任与美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成分,但公开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愿意投降。至此,日本以国家最高权力中枢的至高意志接受了雅尔塔体制对日本非法侵占他国领土的处置与盟国对远东地区的秩序安排。

在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与斗争,只是为了应对法西斯轴心国的残酷侵略而暂时使得两种意识形态及其力量的较量处于次要地位。

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冷战悄然而至,并成为持续40多年的国际关系基调。欧洲与亚太地区几乎同一时期都兴起两大阵营较量的热点。当跨北大西洋地区出现了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等资本主义阵营遏制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在欧洲扩展带来的“威胁”时,亚太地区逐渐酝酿着更加激烈的斗争,发展成为以中国内战为表现形式的标志着亚太冷战的显著起点。而且,中国新政权建立,大大地萎缩了资本主义阵营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掌握中国大陆政权的共产党还与苏联结盟,紧接着朝鲜战争爆发。

这客观上造成资本主义阵营在亚太地区的冷战中处于被动局面。利用盟国对日签署和约这个二战本来要完成的战后集体行动(因为冷战而耽搁),成为美国扭转在亚太冷战中被动局面的重要契机。美国打着解决二战遗留问题的旗号,排斥中国参会,强行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违背了雅尔塔体制关于盟国尤其是苏美英中四国对法西斯国家问题处置的协商一致原则,并在中苏等国的强烈反对下而实施该条约,实际上已经把对日国际角色问题的处理引入冷战范畴,而严重偏离二战问题的本身。就连日本官方学者中也有人认为旧金山体制实际是亚太版的冷战体制,而与雅尔塔体制有着明显的不同*Kimie Hara, From Cold War Thaws to the Arctic Thaw: The Changing Arctic and Its Security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Vol. 11, Issue 26, No. 3, June 30, 2014.。

3.从二维逻辑来认清旧金山体制的本质

史与法二维逻辑在国际问题中本应是有机交织、彼此融合的。从上述由现实追溯的历史看,亚太领土争端是在国际关系的非间断性历史实践与演化中,由不同的标志着间断性历史特征的国际法来规定的。国际争端的形成与相关各方的解读,无法避开历史的逻辑和法的逻辑,而且只要涉及历史的佐证就必定要以国际法的逻辑来支撑,只要涉及国际法的主张就必定要用历史来做依据。历史的逻辑与法的逻辑在对同一个国际争端的梳理和解读中难以分割,它们相互支持地彼此融合,从而有机地表达着相关争端主体的利益要求。

问题的根结是法的逻辑与史的逻辑是否具有完整的融合度。史与法的两个逻辑须同时并存于所考察具体国际问题的过程中,两者要有机融合为一体,缺一不可。这是诸多与日本有关的领土主权争端中各个国际行为体的主张是否具有合理性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有人竟然认为包括钓鱼岛争端在内的东亚领土主权争端是二战遗留问题。这在历史逻辑中貌似是合理的,而在国际法逻辑上却是断裂的。因为从国际法的公认性看,上述国际法链条的完整及其清晰逻辑,都已经认定了日本只保有本土四岛而必须放弃琉球、台湾、澎湖列岛、库页岛等等(盟国认为日本非法窃得而不应保有的领土),这些领土主权已经和日本不相干了。如果这些领土主权争端是二战遗留问题,要么相关的国际法本身有问题,要么就是二战没有判定这些领土主权的归属。事实是,二战后的雅尔塔体制判定并解决了这些领土争端问题,只是后来冷战的发展促使美国打造冷战的亚太同盟体系即旧金山体制而将这些领土主权激活为涉及日本的主权争端,以利于美国遏制中国、苏联和朝鲜,同时规制日本与韩国。所以美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的领土主权争端上,既不愿意从历史逻辑进行解读,也不太愿意从国际法的逻辑进行说理,更多地只奉行强权即公理的现实主义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在民主价值、利益观等方面是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总统及其政府都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有关*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的历届总统在民主、价值观及美国利益方面的外交政策的相似性。参见P·Edward Haley, Strategies of Dominance,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Jones Hopkins Press, Washington D.C., 2006, pp.2—4。。

关于旧金山体制本质的认识,必须以国际法为准绳,国际法的分析必然要追溯历史缘由,而从历史事实寻找证据,也必定要以国际法作为公判的标准。

三、将旧金山体制与雅尔塔体制判定为从属关系的弊端与悖论

美国是在强权政治的理念下,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随时不顾道义而强行将历史与法理撕裂;日本歪曲历史和法理,主要是借助美日同盟而蛮横嚣张。因此,美国是不顾历史逻辑和国际法逻辑,制造并利用这些冷战遗留问题作为美国实施与调整亚太战略的杠杆,长期遏制中国、牵制俄罗斯、利用与规制韩国及日本;日本则利用《旧金山对日和约》衍生的旧金山体制及美国亚太战略,长期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面对如此态势,长期以来的中国学界有意无意间制造了危害自己祖国核心利益的“乌龙”。

(一)对旧金山体制与雅尔塔体制关系的错乱认知——造成领土主权声索上的悖论

一方面,中国主流学界,常以二战结束对国际秩序的安排来声索这些领土主权,并且告诫日本等相关国家不要挑战和颠覆这个秩序。中国方面的这种声明无疑是以确认了这个秩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中国向来是否定《旧金山对日和约》、唾弃旧金山体制的。多数学者却把《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旧金山体制塞进到雅尔塔体制中,就使其与中方的声索产生了矛盾,起码具有产生悖论的嫌疑(如图2)。

图2

按照国际法法理,人们不能既对旧金山对日和会、《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进行否定,又对其进行默认(或不否定)。中国主流学界错误判定旧金山体制与雅尔塔制关系,造成了悖论。

(二)对有关旧金山对日和会重新激活的涉华领土主权错误定性——形成国际法上的反言

图3

中国强调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日领土主权争端,其实在二战结束阶段就以雅尔塔体制的一系列国际法判定为中国的领土主权,已不存在任何法理问题。然而,中国学界不时有人说这些争端是二战遗留问题,造成悖论(如图3)。

既然认为钓鱼岛等相关领土主权归属在二战结束时已被权威国际法判定了其法权主体——中国,也已同时确证二战没有遗留这些问题,那么,又何来这些领土主权争端是二战遗留问题?

对历史逻辑和国际法逻辑认识不清晰,将造成以下两个弊端:一是认为中日领土主权争端是二战遗留问题,会有利于日本否定二战的成果。既然二战没有解决好相关领土归属问题,说明二战及其结束的成果本身可能是有问题的,进而引申为应该否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总体安排,甚至否定对日本的合理处置。这无疑是给日本否定历史、实现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借口。尽管中国学者经常宣称不允许某些国家或某些人否定与颠覆二战成果及其对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安排,却又说存在二战遗留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得解决,这样日本就可能提出解决方案,要求修正、甚至推翻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所以,将钓鱼岛等主权争端定性为二战遗留问题,这无意中或许能为日本颠覆历史、否定现行国际秩序张本。二是有利于美国在具体的现实争端上将历史与法律割裂而责怪中国等相关国家抱定历史来纠缠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美国占据国际舆论的制高点。因此,强调关涉日本的领土主权争端要遵循法与史相融合的二维逻辑,这对于中国的正当利益诉求极为重要。

不仅如此,在旧金山体制形成过程中,美国制造台湾主权未定论并“撮合”日本与台湾当局按照《旧金山对日和约》蓝本签订所谓《日华和约》,从而将台湾纳入到旧金山体制中,重新武装台湾作为美国在亚太实施冷战战略的前哨而防止其被中国共产党解放与吞并*Tzu-Chin Huang, Disputes over Taiwan Sovereignty and the Sino-Japanese Peace Treaty Since World War II,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54, 2006, pp.1—44.。著名的西方自由撰稿人萨曼莎·E·马歇尔认为:尽管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在形式上与台湾当局不存在官方关系,但就在中美签署建交文件的第二天美国颁布了《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保持与台湾的经贸与文化关系;更重要的是,美国还与台湾保持着实质的军事关系——承诺保障台湾安全、协防台湾并保持军事交流与军贸*Samantha E. Marshall, Taiwan-US. Relation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2010, p.133—134.。台湾至今还在美国主导的旧金山体制内,严重地侵蚀、威胁着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所以,如果将旧金山体制纳入到雅尔塔体制中,就连台湾主权归属都会成问题了。

上述两种情况的逻辑问题,其实与人们混淆两次旧金山会议、没有认清旧金山体制的本质有关。

四、旧金山体制造成亚太秩序困境

旧金山体制貌似二战遗留问题,实质是冷战遗留问题。它是亚太安全秩序困境的重要因素。

(一)旧金山体制是亚太安全威胁的重大根源

首先,旧金山体制是单边体制,是为了美国为首的冷战资本主义阵营安全而创设的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强力遏制的双边同盟体系及其形成的机制性安排。它与雅尔塔体制在亚太地区犬牙交错地产生矛盾,旗帜鲜明的目标是围堵和扼杀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壮大。它从一开始组建,就直奔主题地加剧着亚太冷战的烈度与复杂性,不仅催生了朝鲜战争第二阶段更惨烈的恶性进程,而且将台海危机推向失控的边缘。随着冷战在亚太地区更广泛的扩展,将冷战激发的热战引到东南亚,并依托这个体制,诱发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出笼,借此美国直接介入越南问题——越南战争恶化。

其次,尽管20世纪70年代美国领导的亚太单边安全同盟经受着全球性经济危机冲击,因本国实力阶段性相对衰弱而不得不在亚太地区进行战略收缩——冷战缓和,但旧金山体制的使命与本质依旧,只是改变了策略:一边是从对华强硬遏制转变为与华接触并实现美中关系正常化,目的是借华来遏制苏联;另一边是暗中对华实行和平演变外交。期间,美国借台湾问题,多次挑起台海紧张局势,一直无形中牵制着中国,营造地缘安全危机,并频繁撩拨朝鲜半岛南北剑拔弩张。它从而形成了亚太地区冷战缓和与紧张交替的不安定态势长期化。

再次,苏东剧变后的所谓冷战结束,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只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散去。亚太地区的冷战“结束”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亚太地区社会主义国家不但挺过了社会主义阵营垮塌的冲击波,而且中国还不断地发展壮大着;亚太地区遗留了世界上最多而且最为复杂的冷战遗留问题(有的被学界称之为冷战活化石);亚太地区的宏观安全结构依然是冷战框架。

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冷战目标:作为冷战工具的旧金山体制不但没有瓦解,反而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了优化与加强,同时断断续续地推进“重返亚洲”的“再平衡”战略。这里的“重返”与“再平衡”基本上仍然沿袭冷战手法,只是最主要目标由原来的苏联换成了中国;在具体实施上,依然利用旧金山体制炮制出的亚太国家间的岛礁及海洋等领土主权争端作为威慑相关国家安全的支点,不定期炒热冷战遗留问题。当代旧金山体制在本质上没有去冷战功能,而是依然服务于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维持美国的亚太地区主导权,从而长期将亚太安全放置在危险的战争边缘,造成冷战现象在亚太地区频繁出现。

(二)旧金山体制是亚太区域合作的阻碍

旧金山体制的核心是围绕《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军事结盟。通常的结盟,防御性与进攻性同时具备,但其目标是为了获取某种安全,即为结盟相关主体赢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而排除安全威胁。虽然政治上的军事安全经常是结盟成员们的首要关注,但经济安全与发展方面的盟国间合作,也会伴随军事结盟而同时展开,有的直接发展为经济同盟,并与军事同盟融合为一体。整个冷战期间的两大阵营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在欧洲,跨大西洋的北约军事同盟就与马歇尔计划如影随形;华沙条约组织就跟进着莫洛托夫计划;在亚太,旧金山体制内的各个美国双边军事同盟都附属着多种形式的双边经济“互助”联系,其中的美日同盟更是如此*关于美日军事经济同盟的详细论证,参见James D. Llevelyn, Japan’s Evolving No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2010, pp.VII—Ⅻ。。冷战结束之前的亚太区域合作大致是在两种意识形态阵营内部展开,所以总体上是分裂的局面。尽管冷战中后期出现了两种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加速发展的势头,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的头十年左右出现了亚太地区“经热政冷”的态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步伐加快,亚太地区“经热政冷”逐渐转为“政冷经也冷”的趋势。韩国与日本的独岛主权争端、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争端为核心的东海主权问题,深刻影响着东北亚自贸区谈判进程;美国支持菲律宾在南海方面对中国领海进行蚕食,澳大利亚应和美国插手南海主权争端,必然拖累与迟滞亚太区域合作进程。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打造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尽管TPP不是直接与旧金山体制挂钩,但是旧金山体制所造成的在冷战遗留问题上的涉华领土主权争端,却会影响TPP相关成员在经济上孤立甚至敌视中国,并利用TPP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虽然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TPP,但日本宣称要力推TPP走向实践。

五、判定旧金山体制性质的重要性

(一)严重威胁中国地缘安全的根源来自旧金山体制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预测2025年国际秩序将要发生根本变化,但直到如今,国际秩序总体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Henry R. Nam, Domestic voices of Aspiring Powers, from Henry R. Nam and Deepa M. Ollapally , Worldwiews of Aspiring Powers : Domestic Foreign Policy Debates in China, India, Iran, Japan, and Rus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p.5—6.,这与美国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国际战略框架不变有关。旧金山体制是由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制造并操控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遏制、颠覆和肢解亚太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没有解散旧金山体制下的亚太双边军事同盟体系,而是继续在旧金山体制下不断根据亚太国际行为体的势力消长及国际发展趋势,对同盟进行修订与整合,并与盟国一起不定期掀起“中国威胁”论,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争端,从中渔利。该同盟体制长期以来直接威胁着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阻止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推进,是当今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发展的基础。

(二)认清旧金山体制的本质是维护二战成果的重要步骤

一方面,尊重历史事实本来面目与恪守国际法准则,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原则。将旧金山体制划归到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无疑是与这一研究国际关系的原则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对旧金山体制的多元判定或将其相关的领土主权争端判定为二战遗留问题,不利于在相关领土主权争端上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反而可能为日本、美国等旧金山体制的支柱国混淆是非、歪曲历史真相,甚至为它们颠覆二战结束时安排的国际秩序铺路。

因此,认定旧金山体制的冷战本质——不是二战遗留问题,而是冷战遗留的单边体制,即由美国主导的隶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单边体制,才能从法理上澄清中国声索相关领土主权的正当性,才能从历史依据上彻底揭露日本争辩的荒谬性。这也是有效遏止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歪曲历史并企图颠覆当今国际秩序的重要步骤。

六、应对建议

从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史的二维一体逻辑来审视旧金山对日和会及旧金山体制,与雅尔塔体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不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冷战单边体制,尽管它是以多边形式被炮制出来的。

长期以来中国主流学术界混淆了两次旧金山会议,主流学界有学者已经公开承认《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是雅尔塔体制的组成部分。这些学术观点滋生出的混乱,严重违背了中国的真实意愿与严正立场。为了扭转这种被动态势,建议采取措施如下:

一是要专门规定1951年中国政府相关声明中的旧金山会议是专指当年的旧金山对日和会,中国学者的措辞不具有合法性,并严禁在以后中国的学术研究及媒体宣传中混淆在旧金山召开的两次会议。在提及两次旧金山会议时,要分别加上限定词(旧金山制宪会议、旧金山对日和会);对旧金山对日和会、《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进行学术再研究,将其从本质上彻底定位为冷战范畴与冷战遗留问题。官方应采取措施公开否定与摒弃某些中国主流学者们的疏漏之作,责令中国学界尽早予以纠正。

二是鉴于雅尔塔体制关于中国利益的部分都已经付诸实施,而中国一再声称要维护二战结束时安排的战后国际秩序(实际上是雅尔塔体制规定的战后国际秩序),因此,中国主流学界与政府都应该明确且坚定地表态承认雅尔塔体制的合法性,而不是采取不反对的模糊态度,并在法与史的二维一体学理逻辑上,从本质上将雅尔塔体制与旧金山对日和会、《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完全切割开来。

三是政府对外宣传及相应文件等要做统一部署,修改以前的相关研究及宣教疏漏与错误,规定从中央到地方要步调一致,对旧金山对日和会、《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进行全国统一定性,要在国民教科书中进行彻底检查与订正,形成统一的宣教口径。

四是既然美国高层宣称在亚太搞“再平衡”战略是为了在这一地区发挥关键作用、扮演规则维护与制定者角色,是为了保证国际法得以实施及该地区争端得到和平解决*Ferian A. Bell and Odam L. Richards, U.S. and the Asia-Pacific Countries: Deepening Relations, Nova Science Publisher, Inc., New York, 2012, pp.2—9.,且有鉴于美国还在利用二战后对国际秩序的现有安排,尽管美国在企图改变其中不利于自己海外利益的部分,那么,应该将美国绑定在现有国际秩序领导者的虚拟角色上,而使之无法突破二战后对国际秩序的安排。

惟此,才能解决中国主流学界制造的学术乌龙——关于《旧金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体制认知上的诸多悖论,才能防止他国利用这些悖论来长期霸占中国领土主权,才能在学理与舆论上有效应对与粉碎日本等国企图颠覆现有国际秩序的图谋。

【责任编辑:杨海文;责任校对:杨海文,赵洪艳】

2016—08—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13CKS02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和平发展中的亚太安全秩序困境研究”(2014ZDAXM008);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钮维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京 210000)、南京师范大学东亚地区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京 210009)。

10.13471/j.cnki.jsysusse.2017.03.018

猜你喜欢

国际法旧金山领土
国防小课堂 领土
非国家行为体网络行动的国际法责任认定研究
论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法和比较法中的法律方法 柔性国际法的疆界及其界定方法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旧金山W酒店翻新,“老网红”怎样刷新设计
旧金山906 World文化中心
全球85座高科技城市榜:旧金山拔得头筹,北上深入围前25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跟踪导练(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