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医疗普及程度的社会调查与展望

2017-06-05顾晓彤李彤彤

中国药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群医疗服务

顾晓彤,董 丽,李彤彤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专论·

关于互联网医疗普及程度的社会调查与展望

顾晓彤,董 丽△,李彤彤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目的 总结互联网医疗的社会认知度。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小范围人群进行调查,共收集37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结果 互联网医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公众对其信任程度不高,传统就诊观念根深蒂固。结论 应大力宣传互联网医疗的优越性,推进医疗信息共享,需要“有形的手”对安全问题进行整肃。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必然趋势。

调查问卷;互联网医疗;医疗健康服务业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并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1]。本研究中对关于互联网医疗普及程度进行了社会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背景与方法

1.1 研究背景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包括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及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2]。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因此,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调查方法

将互联网医疗列为实践报告的主题,通过互联网微信、QQ社交平台,小范围地调查了部分人群对其的了解情况。采用了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371份问卷,有效回收3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2 调查结果

2.1 被调查人群

被调查人群年龄分布见表1。可见,调查人群涵盖各个年龄层次,以21~30岁人群居多。其中,医药相关行业 162人,占 43.67%,非医药行业 209人,占56.33%。

表1 被调查人群年龄分布(n=371)

2.2 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对互联网医疗有了解的人群占66.58%,曾使用过互联网医疗的人群占 25.88%,33.42%表示完全不了解,详见表2。在医药行业人群中,对互联网医疗有了解的人群占79.01%,曾使用过的占29.63%,20.99%表示完全不了解,详见表3。在非医药行业人群中,对互联网医疗有了解的人群占56.94%,曾使用过的占22.97%,43.06%表示完全不了解,详见表4。与非医药行业人员相比,医药行业人员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程度较高。

表2 被调查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程度(n=371)

表3 医药行业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程度(n=162)

表4 非医药行业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程度(n=209)

2.3 患病时运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疾病

由表5可见,66.85%选择“会”,33.15%选择了“不会”,不会事先运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疾病的了解。

2.4 对疾病首选治疗方式的选择

调查显示,当出现疾病症状时,采用传统方式到医院及药房治疗的人群占66.04%,采用网上咨询的人群占19.95%。详见表6。因只有少部分人群在生病时采用网上咨询,故先对不愿意选择互联网医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显示,73.05%的人群担心上当受骗,接近50%的人群担心医生的专业程度不够及延误病情,约30%的人群怕泄露隐私及在线问诊等待时间过长。详见表7。

2.5 人们了解或接触过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及应用

在对人们了解的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在线疾病咨询和移动医疗设备,34.50%选择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康复及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详见表8。发现选择挂号网为代表的工具类网站、春雨掌上医生为代表的咨询类网站的人群占比较高,详见表9。

表5 患病时运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疾病的了解(n=371)

表6 疾病症状出现时(如感冒)的首选治疗方式(n=371)

表7 不愿意选择互联网医疗的原因(n=371)

表8 被调查人群了解的互联网医疗领域(n=371)

表9 被调查人群接触过的互联网医疗应用(n=371)

2.6 最常用的互联网医疗功能和期望的服务

由表10及表11可见,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疾病咨询的人数居多,其次为在线预约挂号、相关医院查找和自身身体状况监测等,表明人们更希望从互联网中得到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在线疾病查询的服务。

表10 最常使用的互联网医疗功能(n=371)

表11 希望从互联网医疗中享受到的服务(n=371)

2.7 互联网医疗支付意愿

由表12可见,有73.85%表示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其中26.95%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非常愿意支付费用;还有少部分认为可以由政府定价;表示不愿意支付费用的人群占比也不小。

表12 互联网医疗支付意愿(n=371)

2.8 公众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所持态度

由表13可见,大部人认为部分医疗可以互联网化,但要保留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支持其发展可以解决传统医疗模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跟着国家政策走;也有人反对互联网医疗,认为传统医疗体系不可取代。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公众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33.42%完全不了解互联网医疗,66.58%有所了解,曾使用过的占25.88%,说明互联网医疗有一定的普及度,但真正利用的程度较低。与非医药行业人员相比,医药行业人员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程度及使用率均较高,说明互联网医疗的普及程度、使用率与人员所处的不同行业有关。

表13 公众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所持态度

3.2 公众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情况

对人们接触过的互联网医疗应用调查结果显示,21.02%表示未接触过互联网医疗应用。在接触过互联网医疗的人群中,使用过移动医疗设备人数较多占54.17%。可见,互联网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市场,其中尤以移动医疗设备最突出。互联网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出现了挂号网、春雨掌上医生、39健康网等互联网医疗网站,因其具有自诊、用药、简单医患互动功能,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更青睐于以简单、快捷的方式获取医疗信息,故互联网医疗有一定的市场。

3.3 公众对互联网医疗的信任程度

对不愿意选择互联网医疗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73.05%担心上当受骗,近50%担心医生的专业程度不够及延误病情,30%怕泄露隐私及在线问诊等待时间过长。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处于起步阶段,未出台明确的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互联网医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可能导致出现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医疗欺骗广大人民群众、损害公众利益的情况,因而很多人担心受到欺骗;2)互联网医疗处于初始阶段,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生命安全是人民关心的重中之重,因而人们在选择互联网医疗时,会担心医生的专业程度不够、延误病情的情况出现;3)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互联网安全问题一直伴随着其优势存在。自身隐私尤其是病情隐私一旦泄露,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因而人们不愿承担互联网医疗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4 互联网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传统就诊观念根深蒂固,并未及时更新

互联网医疗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跨时间、跨空间、跨区域、有针对性的就诊,但传统医疗模式根深蒂固,使互联网医疗的普及受阻。除文化和经济因素外,认知观念是主要障碍[3]。例如,大众一定要与坐诊医生面对面交流的认知观念未更新;医务人员对互联网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领导管理理念未更新,对互联网就诊不能及时进行,对健康咨询照本宣科或仅提供专家联系电话,无法实现一站式服务。

因此,就目前而言,非常必要的是大力宣传互联网医疗的优越性,让大多数人认识并主动接受互联网医疗,才能促使其更加完善。如能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便可改变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4.2 互联网医疗安全问题凸显,公众信任程度不高

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造假成本很低的虚拟空间,会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患者无法确认网上医生的资质,一旦服药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诊断有误,由于证据不足,加上无法准确找到相应责任人,患者很难维护合法权益。不少在线“专家”在网上接受咨询,通常只是诱导患者到自己所在医院看病或买药,成了变相的“医托”“药托”。一些利欲熏心的销售商,针对国人迷信国外先进技术和信誉的心理,费尽心机地利用或伪造外国元素,对人们进行误导[3]。

因此,对于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各种专科“网上医院”或“网上咨询”,一定要了解清楚医院和医生的资质,熟悉网络医疗有关管理规定,以防被误导。另外,需要大力推进医疗信息共享,这种共享不仅发生在医院内部,而且更有价值的共享是发生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疗服务机构之间,这也是网络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础[4]。

4.3 互联网医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和发展,必将引发新的法律问题,如收费标准、收费归属、费用分配、医保结算、保险费收取等,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和细则;远程诊疗中出现的医疗事故如何问责;医疗侵权损害事件中如何追究责任和承担赔偿等,法律细则尚未跟上互联网医疗步伐。互联网医疗拥有多元化的法律关系,患者同时可能会接触到来自多方的医疗服务,如互联网远端的会诊专家、就诊医院、互联网经营者,以及其他途径进入互联网的第三方。如果这一医疗行为发生在多国医生之间,其法律关系就会更为复杂[5]。

市场上一些产品游走在灰色地带,禁而不绝,需要“有形的手”进行整肃。通过规范的管理,有助于培育更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健康业态。因此,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法律法规已迫在眉睫。

5 展望

首先,互联网渗透进入医疗行业,是互联网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阶段;其次,中国医疗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最后,无需赘述,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互联网医疗提供爆发式增长的土壤。因此,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医疗使医疗服务以新的形式向基层延伸[6-7],并向社会拓展,为广大群众提供“零距离”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国外,因机制成熟,互联网就医非常普遍[8]。但国内尚未成型这种就医“规矩”,因此患者通过互联网看病时,就一定要理性看待,最好选择大型、知名的专业网站。同时,还要探索新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强对互联网医疗的管理,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为,监督、提升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服务感受。通过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保障患者安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9-10]。“网上问诊”不能取代正规医院的诊断和检查,但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互联网医疗若与实体医院有机结合,将凸显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让人们在寻医问药过程中享受了便捷服务,但当前的互联网虚假医疗、冒名专家、广告等信息混杂,虽出台了不少互联网医学实施方案,但网上就医仍无法执行维权,加之政府监管缺位,职责不清,出现互联网市场混乱,造成互联网医疗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技术问题不难解决,管理才是主要矛盾。互联网医疗是传统医疗服务的重要补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总结,必将逐步得到完善。

[1]陆翠红,吴雅云,陈雪红.网络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院,2013,8(10):22-24.

[2]曹艳林,魏占英,陈 伟,等.互联网医疗相关概念[J].中国医院,2016,20(6):1-2.

[3]项安波.当心网络医疗广告忽悠您[J].健康管理,2010(6): 66-69.

[4]马锡坤.网络医疗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70-72

[5]覃 红,李冀宁.网络医疗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5,26(12):58-60.

[6]吴卫林,徐卫东,张 珉.基层医院利用网络医疗诊治肝胆急症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38-140.

[7]凌小明,沈建坤,程钦安,等.为部队网络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创建[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61-562.

[8]刘林森.会看病的电话亭:美国推进网络医疗[N].中国社会报,2006-01-18(8).

[9]王晓华,刘晨阳,叶瑞棉.加强医院远程医疗平台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62.

[10]易学明.践行绿色医疗理念推动服务质量提升[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1-6.

Social Survey and Prospect of Popu larity of Internet M edical

Gu Xiaotong,Dong Li,Li Tongtong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China 110016)

Ob 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ocial awareness of internet medical.M ethods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mall populations,a total of 371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of which 371 valid questionnaires;the valid return rate was 100.00%.Resu lts The internet health care laws and regula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its public trust is not high,a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reatment is deep-rooted and other issues.Conclusion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net medical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and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should be shared,in order to adjust the safety problem by″visible hand″.The internet medical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health care services in the future.

questionnaire;internet medical;health care services

TP39

A

1006-4931(2017)07-0001-04

2017-01-06)

10.3969/j.issn.1006-4931.2017.07.001

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ZK2015056];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年中青年发展基金[201401]。

顾晓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药事管理学,(电子信箱)guxiaotongztx@163.com。

董丽,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品知识产权、医药国际贸易,(电话)024-23986543(电子信箱)sydongli@163.com。

猜你喜欢

人群医疗服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