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患者临床分析
2017-06-05王文甫梅秀森陈银萍朱司琦王小平曹利洪
王文甫,梅秀森,陈银萍,朱司琦,裴 渝,王小平,陈 敏,曹利洪,周 燕
(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长沙市410007)
7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患者临床分析
王文甫,梅秀森,陈银萍,朱司琦,裴 渝,王小平,陈 敏,曹利洪,周 燕
(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长沙市410007)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一年半内单用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住院的76例患者的复吸原因、首次与复吸滥用毒品后出现精神病性障碍时间、首次住院及复吸住院精神症状及其变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吸原因中以朋友压力为主,其次为心瘾;症状中以易激惹为多见。自知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对每例复吸患者住院病历记录精神症状与首次住院精神症状进行相符评定,高度相符者61例,基本相符者15例。对本组患者两次住院的所有精神症状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复吸后出现精神症状时间平均(1.26±3.08)月,明显短于开始使用毒品后出现精神症状时间(30.90±20.26)月。差异具有显著性(T= 12.72, P<0.01)。在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培酮,其次是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大多数常规加用情感稳定剂丙戊酸钠或碳酸锂。疗效都比较满意。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原因以朋友压力、心瘾为主,复吸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快,其症状与首次住院类同,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
苯丙胺类兴奋剂;精神病性症状;复吸;临床特点
在目前戒毒文献资料中发现,对海洛因依赖者的复吸原因分析及防复吸治疗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多[1-6],而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方面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7-10],本研究对近一年半内单用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复吸住院的76例患者的复吸原因、首次与复吸滥用毒品后出现精神病性障碍时间、首次住院及复吸住院精神症状及其变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供同道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资料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单用麻古、冰毒而复吸住院者原住院和复吸住院的全部病历资料。符合ICD-10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诊断由具有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明确诊断。
1.2 复吸原因调查
复吸原因按(1)朋友压力:包括毒友来电、邀请、引诱、共同饮酒后失控等;(2)心瘾重:因渴求主动给毒友打电话联系要货、寻找毒友、去吸毒场所等;(3)其他原因:包括个人婚姻问题、工作问题、逆反心理,与父母赌气吸食、心烦等。以上3项,只能选其中一项。
1.3 精神症状相符情况调查
1.3.1 两次住院精神症状相符情况评定
对每例患者,以首次住院病历记录的精神病性症状为样本(因首次住院的病人,都出现比较长时间的精神症状才来住院,精神症状表现的比较充分),将复吸后住院病历记录中的精神病性症状与之对比,评定符合情况:评定标准:高度相符:两次住院精神病性症状全部相同,包括幻觉妄想内容都一致;基本相符:复吸住院出现的精神症状,在首次住院的精神症状范围之内,未出现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但个别症状可能轻重不一致,如易激惹轻、中、重不同;自知力缺乏和部分自知力;个别复吸病人出现精神症状后,其亲人立即送来住院,可能有些精神症状尚未出现。不相符:复吸住院病人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与首次住院精神病性症状不同,并出现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1.3.2 两次住院所有精神症状整体比较
对所有病人两次住院全部精神病性症状进行总体比较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精神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全部恢复;显著进步: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好转:精神症状部分消失,自知力部分。无效:精神症状无改善,无自知力。
1.5 资料收集
以本组病例为线索,收集该患者住我院的全部病历资料。入组病例必须符合以下几条:(1)所有病人出院后必须操守1个月未滥用冰毒、麻古者;(2)该患者只滥用冰毒、麻古,未使用其他类毒品;(3)前后诊断一致,如本次住院诊断更改者不纳入研究。符合上述条件者共76例。收集患者首次滥用毒品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时间(以月计),复吸后至出现精神病性障碍的时间(以月计);比较两者滥用毒品后出现精神症状时间差异;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包括药物使用频率、每日剂量,是否合并用药等;疗效评定等。
1.6 统计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6例,占同期收治冰毒、麻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人数745例的10.2% ;男性72例,占94.7%;平均年龄(首次住院年龄),31.37±7.12岁;其中20-39岁共65例;已婚52例占68.4%;职业中个体、无业共67例,占88.1%;来院方式:强制35例,陪送34例,自愿7例。首次住院尿甲基安非他明阳性61例。滥用方式中均为烫吸,未见肌肉或静脉注射者。
2.2 复吸原因分析
本组复吸原因中朋友压力41例,其中9例是饮酒后情绪失控而复吸者。心瘾22。、其他13例,值得注意的是有5例系与父母赌气而复吸者。
2.3 首次住院及复吸住院出现的精神症状比较
对每例患者复吸后住院的精神症状与首次住院精神症状按相符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高度相符者61例,基本相符者15例,无不相符者。
根据患者亲人提供的病史中,出现精神异常最早,也是最多见的症状是易激惹(脾气大),故将易激惹作为一个精神症状单独列出。并分为轻度:脾气大,稍不如意即大发脾气,与吸毒前有明显的改变;中度:除脾气大外,有毁物行为;重度:有伤人、自残行为。详见表1:
表1 首次住院、复吸住院精神症状的比较(n=76)
从表1可以看出,在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中,易激惹的发生率最高,达97.37%,其次是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记忆减退、意志减退也比较多见,自知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统计所有研究对象复吸后的精神症状与首次住院时精神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首次住院、复吸住院相关情况
本组患者入院尿甲基安非他明阳性数、出院疗效评定在显著进步以上者依次为:61例、57例;复吸住院者依次为:59例、65例。无统计学差异,(X2=0.16,p:0.70),(X2=2.66,,p,:0.95)。患者从开始滥用毒品至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时间平均为(30.90±20.26)月,明显长于复吸毒品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时间(1.26±2.08)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 12.72, P<0.01)。
2.5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
本组患者在治疗上都选用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次住院治疗情况,先用氟哌啶醇10-20mg/日 肌肉注射治疗16例,氯丙嗪静脉滴注150-200mg/日2例,合作后选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单用利培酮36例,3-4mg/日,超过4mg/日者2例;富马酸喹硫平9例,剂量0.6-0.8g/日;氯氮平7例,剂量300-400mg/日;奥氮平7例,剂量15-20mg/日,达25mg/日者2例;舒必利2例,剂量1.0-1.2/日;阿立哌唑2例,剂量20mg/日;氯丙嗪2例,剂量300-400mg/日;氟哌啶醇2例,24-36mg/日;合并用药9例。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同时,常规并用情感稳定剂,其中合并使用丙戊酸盐者31例,剂量0.8-1.2/日,碳酸锂29例,剂量0.75-1.0/日,二者同时使用者10例。有6例未使用情感稳定剂。
复吸住院病人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基本上与首次住院患者一致,但有6例与首次用药不一致,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伴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症状等,选用帕罗西汀、文拉法辛、氯硝西泮、曲唑酮、多虑平、阿普唑仑等药治疗。经过积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3 讨论
3.1 复吸原因分析
在复吸原因中,以朋友压力为主,包括朋友引诱、值得重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与朋友饮酒,在酒力作用下,头脑兴奋、容易冲动、控制力下降,极易重蹈覆辙,故有的病人说回去后要想戒好毒,必先戒酒;其次是心瘾问题;不容忽视的是家庭、婚姻、工作,个别患者为了与父母赌气而复吸。当然,这几种因素,其中有重叠成分,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其中一种占主要作用而已。
3.2 精神症状相关问题
本组精神症状显示,易激惹是最早,也是最普遍出现的症状,自知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次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也比较常见,半数以上均伴有记忆减退(近记忆)、意志活动减退,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1]。本组对每例患者复吸后出现的精神症状与首次住院的精神症状进行是否相符的评定,有80.26%(61/76)高度相符,19.74%(15/76)基本相符,说明患者复吸后出现的精神症状与首次精神症状基本相同;本组所有患者两次住院的精神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从而也支持该结论。而复吸后出现精神症状时间明显提前,平均1.26个月,而开始使用冰毒、麻古到出现精神症状时间,平均达30.90个月,平均2年半(30÷12=2.5),才开始出现精神症状,其原因不明,可能为开始滥用冰毒、麻古量不大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有一定关系;这类病人本身对苯丙胺类兴奋剂就比较敏感,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刚出院,因时间短,疗效并不巩固,这时马上又滥用冰毒、麻古,故极易再现精神异常。有的患者复吸后根本没有时间间歇,使用1-2次后,马上出现极明显精神症状,值得临床高度注意,患者出院时可明确告知患者,出院后千万不要饮酒和吸食毒品,以巩固疗效。
3.3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
从本组使用抗精神病药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培酮,其次是富马酸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多在常规剂量内,只有极少数超剂量使用。有18例入院后先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或氯丙嗪注射液快速治疗,以后改口服,大多为单一用药,多数常规并用情感稳定剂,并根据患者伴随症状选用抗焦虑、抑郁药。在复吸住院病人用药,大部分选用原入院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也有6例未首选原住院药物,也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我们认为,若原住院用药效果比较好者,还是以原用药作为最佳选择。总体而言,本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基本上符合用药规范。
3.4 疗效
本组首次、复吸住院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均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经疗效评定,达临床治愈疗效的依次为57例(65%)、65例(85%)。在临床中,我们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疗效比较好,没有社会功能衰退,复吸也比海洛因的半年内90%以上的复吸率要低。本组病人占同期内同类病人的比例为10.2%,但这并不是其复吸率,真正复吸率需要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跟踪调查。
[1]姜佐宁,郭松,汤宣朗,等.盐酸纳曲酮对阿片类成瘾脱毒后防止复发的效能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8,7(3):74-79.
[2]姜佐宁,郭松,吴艳梅,等.盐酸纳曲酮用于阿片类成瘾脱毒后预防止复发效能的再评价[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9,8(4):275-280.
[3]秦白益.纳曲酮使用中的问题和经验[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1999,5(2):4-7.
[4]陆叶,高菁菁,倪敏,等.海洛因滥用者复吸性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7(1):26-31.
[5]刘志民,曹家琪,朱光荣,等.阿片依赖者脱毒治疗后复吸因素调整[J].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7,3(3):169-174.
[6]孙步青,叶遇高,秦领军,等.615例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调整与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1,10(4):278-280.
[7]苏俊义,沈慧丽.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29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6(4):199-202.
[8]杨拓,刘玉璋,赵荣,等.K粉、麻古所致精神障碍24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15(5):259-261.
[9]王石斌,陈晗晖,孙海明等 冰毒滥用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7,13(2):79-82
[10]卢金山,张锐,黄凯,等.156例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13(3):135-136.
[11]杜新忠主编.实用戒毒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北京:2015,281-368.
76 cases of amphetamines doping 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relapsed patients clinical analysis
WANG Wen-fu, MEI Xiu-sen, CHEN Yin-ping, ZHU Si-qi, PEI Yu, WANG Xiao-ping, CHEN Min, CAO Lihong, ZHOU Yan
(Kangda voluntary detoxification center of hunan, Changsha 410007, China)
Objective: Explore amphetamines doping 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relapsed. Methods: seventy six relapsed inpatients who only used amphetamines stimulants during past 18 months were interviewed to fi nd reasons for relapse. The time psychotic symptoms occurred after initial use of stimulants and after relapsed, the changes of psychotic symptom spectrum between fi rst hospitalization and relapsed hospitalization, thus age of anti-psychotics and treatment e ff 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ain reason for relapse was allured by friends, followed by craving. Symptom spectrum mainly included irritability and impaired insight in di ff erent degrees. When comparing each patient’s psychotic symptoms between the relapsed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fi rst hospitalization, we found out that sixty-one case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hile other fi fteen case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After comparing all psychotic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 this group between the two hospitalizations, there is no statistic di ff erence. The symptom spectrum of relapse was similar to the fi rst hospitalization. Psychotic symptom occurred in 1.26±3.08 months after relapsed, shorter than psychotic symptoms began to appear after the onset of amphetamine used(30.90±20.26 months), which has obvious statistical di ff erence (T= 12.72,p<0.01). Risperidone was the most oft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followed by quetiapine fumarate and olanzapine, most conventional with emotional stabilizer valproate and lithium carbonate. The treatment e ff ect is quite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Being allured by friends and craving are main reasons for relapse in amphetamine type stimulants induced psychotic. Psychotic symptoms would appear quickly after relapse, and the symptom spectrum is similar to the fi rst hospitalization. The treatment e ff ect is quite satisfactory.
amphetamines stimulants; psychotic symptoms; relaps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10. 15900/j. cnki. zylf 1995. 2017. 01. 006
2016-08-17;
2016-10-12)
王文甫(1950.10-),男,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精神科、戒毒临床工作。
王文甫,E-mail:31904480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