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跳跃游戏快乐多,提升素质有效果》一文的教学实践
2017-06-05李聪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211100
李聪 (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211100)
对《跳跃游戏快乐多,提升素质有效果》一文的教学实践
李聪 (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211100)
江苏李聪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如果将枯燥乏味的身体素质练习融入体育游戏,寓“练”于乐,游戏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那么对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升练习效果肯定具有促进作用。为此,笔者对发表在本刊2016年第7期的《跳跃游戏快乐多,提升素质有效果》(以下简称:原文)一文进行了认真阅读,并对文中提供的跳跃类游戏方法的可操作性及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产生了想在实践中验证一下的想法,于是就在学校随机抽取了二、三和五年级各15名学生,共45人进行了现场教学。经过对各个游戏逐一进行教学的检验,感觉这类游戏确实有趣,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对自己今后的体育教学有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产生了一些有利于提高游戏效果的思考,虽不成熟,但还是想提出来,供大家研讨之用。
一、实践内容
原文中跳跃类游戏的可操作性和运用效果。
二、实践结果与分析
(一)无器械类跳跃游戏
1.“剪子、包袱、锤”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可操作,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参与度高,但水平三学生参与时不够积极主动。
现场效果:该游戏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活动密度大,易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连续活动时,对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来说,运动负荷一般 。
课后思考:教师在学生游戏时,应该特别强调或提醒立定跳远的动作规格,以利于更好地达到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力量素质的游戏效果(见图1)。
图1
2.“双轨火车”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操作容易,三个水平段学生参与度都较高。
现场效果:游戏简单易行,趣味性较强;活动密度的大小可随游戏路线的长短不同而调节,易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活动时,运动强度较大。
课后思考:教师在游戏前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特别是水平三的学生还要注意性别差异,男女生分不同组别进行游戏,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发展下肢力量素质(见图2)。
图2
3.“单轨火车”
实践结果:在2人一组进行该游戏时可操作性很强,但在多人一组进行时可操作性明显下降;三个水平段的学生参与度都很高。
现场效果:2人一组进行游戏时,学生兴趣浓厚;活动密度与强度可随各年级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和游戏路线的长短不同而调节,是一个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的好游戏。
课后思考:教师如能依据学情合理设置游戏的起始线和终点线,再组织学生统一呼号(如:两人同时呼1、2、1、2)保持节奏前进,就可有效解决多人一组行进时,由于个人力量素质和平衡能力的差距,导致“小火车”断开的情况(见图3)。
图3
(二)有器械辅助的跳跃类游戏
1.“短跳绳做标志物的跳跃”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可操作,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参与度高,但水平三学生参与积极性一般。
现场效果:该游戏虽简单易行,但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都较大,对各个水平段学生下肢力量的发展有帮助,只是对水平三学生而言,趣味性较差。
课后思考:教师可采用鱼贯出发的方式以调节学生的练习密度,指导水平三学生变换多种跳跃方式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提升游戏效果(见图4)。
图4
2.“单摇跳比多”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可操作,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参与度一般,水平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现场效果:该游戏对于水平一、二学生而言身体承受的负荷量过大,动作难度系数较高;对于水平三学生而言,游戏的竞争性强,负荷量和动作难度适中。
课后思考:教师根据水平三的教学需要,适度在“课课练”环节安排,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协调能力,增强力量素质(见图5)。
图5
3.“青蛙跳绳”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可操作,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参与度高,但水平三学生参与度一般。
现场效果:该游戏对于水平一和水平二的学生有较大吸引力,连续游戏时学生身体承受的负荷量较大;对于水平三学生,游戏的吸引力有限。
课后思考:教师注意合理安排游戏的间歇时间与比赛的方法,就能有效解决水平三学生主动参与不积极的问题(见图6)。
图6
4.“四脚跳追逐赛”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可操作,三个水平段的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现场效果:该游戏充分利用了橡皮筋作为器材,安全性高,趣味性强,活动密度也大,适合在小学各水平段的体育教学中使用。
课后思考:由于连续游戏时学生身体承受的负荷量大,竞争也激烈,所以建议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展开游戏,更有利于达到发展学生快速跳跃能力和灵敏素质的效果(见图7)。
图7
5.“腾空踢毽子比远或高”
实践结果:学生对该游戏参与度高,但在室外进行时难度较大。
现场效果:该游戏趣味性强,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活动密度大,运动强度一般;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因游戏中毽子极易受风速影响而无法固定于脚面,导致游戏不能正常进行。
课后思考:如能将毽子更换为沙包或改在室内场地进行,就应该可以解决游戏的操作性问题(见图8)。
图8
6.“跳小山”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对于水平三学生而言可操作,学生参与积极;对于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来说操作的难度过高。
现场效果:该游戏中把竖起的小体操垫作为“小山”,明显超出了水平一学生的连续跳跃能力,但适合水平三学生;游戏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连续活动时,练习密度一般,运动强度较大。
课后思考: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合理设置不同高度的“小山”,以适应小学各水平段学生的跳跃能力(见图9)。
图9
7.“跳越小体操垫”
实践结果:游戏方法对于水平二和水平三学生可操作,参与热情高;但对于水平一学生而言可操作难度有些大。
现场效果:该游戏中横竖拼接在一起的两个体操垫长度对于水平一学生而言难度大,但适合水平二和水平三学生活动;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参与度高;练习密度一般,运动强度较大。
课后思考:游戏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身体落地时的“屈膝缓冲”,以保障游戏安全(见图10)。
图10
8.“实心球跳跃”
实践结果:学生参与该游戏的热情高,但游戏的可操作性较差。
现场效果:实心球作为此游戏器材,过于偏重偏大,硬实而不柔软,安全系数较低;再加上小学生下肢力量有限,特别是水平一的学生,双脚很难将实心球夹住并前抛出去,所以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
课后思考:需要将实心球改为沙包或其他球类(见图11)。
图11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可操作性强的游戏有7个,分别是无器械类跳跃游戏中的“剪子、包袱、锤”、“双轨火车”;有器械辅助跳跃游戏中的“利用跳绳做标志物的跳跃游戏”“单摇跳比多”“青蛙跳绳”“四脚跳追逐赛”“毽子跳跃”。学生参与热情高,教师只要科学安排,合理运用,就具有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效果的作用。
2.需要分水平段进行的游戏有2个,分别是有器械辅助跳跃游戏中的 “跳小山”和“跳越小体操垫”。
3.需要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的游戏有1个,是无器械类跳跃游戏中的“单轨火车”。
4.目前操作性低的游戏有1个,即有器械辅助跳跃游戏中的“实心球跳跃”。
(二)建议
1.规范游戏的表述。作为一个规范而完整的体育教学游戏,应按照游戏名称、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方法、游戏规则和教学建议等要素进行表述,以便于一线教师理解和操作。
2.提示游戏的运用范围。如:该游戏适用于哪个水平段学生,适用于什么教材,适合作为热身游戏还是主教材前的诱导性游戏,或是作为巩固所学技能的拓展练习游戏等,以利于大家选择和运用。
3.去掉不易操作的游戏器材。如“实心球跳跃”中的实心球,有效杜绝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