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网络小说电影改编中的艺术情怀与利益焦虑

2017-06-05刘树元

当代作家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艺术

刘树元

当代网络小说电影改编中的艺术情怀与利益焦虑

刘树元

当前的电影生产格局中,文学母本来源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为电影拍摄原创的作品身影不多,而在网络已经走红的小说,往往成为电影改编的对象。电影改编者看中这些网络小说比较接地气的一面,以及作品本身热衷追慕时尚,能跟随流行元素的特点。这些又与电影具有很大的内在艺术契合度,那么,挖掘其中潜在的电影元素似乎成为一条艺术的捷径。

聚焦2015年的电影改编情况,人们会发现,随着电影《狼图腾》的票房卖得火热,惹得很多导演、制片跟风,电影市场的小说改编蔚然成风。如改编自冯唐同名小说的电影《万物生长》,改编自饶雪漫畅销小说的《左耳》,改编自徐皓峰武侠小说的《道士下山》,改编自刘慈欣史诗性科幻作品的《三体》,改编自唐七公子小说《华胥引》的《九州华胥引》,以及改编自经典盗墓历险小说《鬼吹灯》的《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等,不一而足。2016年伊始,《盗墓笔记》等热门IP改编的多部电视剧、电影相继上映。阿里影业也正式宣布要把小说《蛮荒记》搬上银幕。在网络小说改编潮流的裹挟下,热门网络小说被抢购、收割殆尽,于是好故事、好题材变得非常稀缺,那些急火攻心的网站更是加大了发掘和培育新苗子的步伐,以至于采取拔苗助长的方法催生新的作品。

通过对电影市场的大数据调查发现,由于白领知识分子观影阶层退居二线,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小城镇味觉正在逐渐改变着国产电影的审美取向。而这些热门网络小说的题材大多走玄幻、盗墓、科幻,或青春、都市言情等题材之路,这类题材改编的电影最容易赢得年轻欣赏者的喜爱,也正好与当下电影观众群的主要年龄构成相吻合。网络小说阅读者主要是年轻人这个群体,赢得了年轻人也就赢得了点击量,也就占据了网络的制高点。将这些有一定粉丝量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也势必带来电影的票房。院线放映的事实的确如此,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确实带来不少高票房收益。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箫默》等等,据统计都有着不俗的票房经济收入。于是导演制片的口袋满满,幸福完全写在了脸上。

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越来越风靡,影视公司哄抢热门网络小说,也促使改编版权费用水涨船高。由2013年之前普遍在10万元左右的比较合理的改编版权费,当下迅速提升到动辄要价两百万元以上的虚高的程度。抢眼的小说的改编版权被抢购一空,有的小说版权费甚至卖出了千万元的天价。为了最早拿到热门网络小说的改编版权,影视公司大多拥有一个工作班子,设研发部门,花大量精力去遴选作品。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浏览晋江文学、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等网络文学站点,搜索豆瓣、天涯、人人等论坛贴吧,以及微博、微信的热门转帖,从中挑选关注度高的小说。除了在网上不倦搜索,影视公司的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处处留意、发掘网络小说的价值。比如《何以笙箫默》由乐视影业拍成同名电影,就是研发部的副总监一次在地铁里看见一个女中学生在读这本书,觉察到“80后”、“90后”的女性都喜欢在这本书中寻找共鸣,以致第二天便决定买下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权。

影业公司如此钟情网络小说,甚至出现争相抢购现象,其主要原因何在?一位资深编剧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一部网络小说只要点击量在百万以上,就说明读者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具有商业卖点和市场潜力,可以拍成电影产品。像青春爱情题材最方便搬上银幕,也能收获较高的票房,所以卖得很火。”“商业卖点”是抢夺的关键。于是一些影视公司为争夺市场,开始不顾风险地囤积多部诸如玄幻、盗墓、科幻等热门题材的作品。据称,阿里影业就匆匆忙忙拿到了《蛮荒记》6册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但如何去改编这样一部曾掀起全球华人网络奇幻热潮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明晰迫切的,当然制作压力也是不小的。

在消费社会环境下,网络小说创作领域因对利益的兴奋,显得速度过快,数量过多,造成很多非审美化倾向,使得艺术的东西被冲淡。而且电影界大咖有意控制着网络小说的版权,造成网络小说最终转化成电影的概率打了折扣,最后能改编、开拍的也仅十分之一左右;加上网络小说本身大多文字较为粗糙,需要专业编剧加大力气重新整理改编才可以进入拍摄;在实际运作中,小说改编后若还是达不到拍摄水准,项目也只能中途夭折;即使一些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了,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让原著的粉丝欢呼雀跃,有了一定的市场关注度和票房收入,却大多不被业内专家认可,评价往往极为负面;这时那些网络小说粉丝也会纷纷站出来,情绪激愤地指责电影改编没有忠于原著,剧情狗血,演员的演技糟糕透顶,等等。然而出现这些情况在一些电影人那里都已经变得无所谓,因为落袋为安的规则,在中国电影硬件扩容过快的状况下,票房收入和商业利益已然成为当下电影市场中最大的选项。

不能忽视的艺术事实是,网络文学是影视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编剧仍然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导演发自时代的强有力的哀号与赞美,是影视艺术成功的必要保证。我们不反对电影被轻盈而平缓的网络小说之水流所包围,凝重与轻盈同样是电影美学风格的固有之意。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研判形势、抓住机遇,探索符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从而捍卫本国的文化主权、坚守民族的文化传统、维护并向外推广自己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这时,我们的电影人就要站稳立场,抓住文化本质,摸清产业脉象,规划发展节奏,拿出有灵魂有深度的,具有真情实感的电影作品,才能真正获得欣赏者的审美赞誉,在促进我国影视文化健康发展中,发挥应该有的巨大作用。

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商业利益孰重?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我们在谈论的首先是作品的艺术质量。质量是中国电影的生命线,这是电影存在的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不注意把握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生产出优秀的电影,培养出成熟的电影观众,就不能“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稍稍放宽我们观察的视野,聚焦目下颇有点中国风的动画3D电影《大鱼海棠》,参考豆瓣给出的刚刚及格的评分,应该说这大致反映了电影的基本状况。评价说这部电影的三观有问题,是有点言重了。但故事写得不够好,对外来的文化消化不良,“很美但很苍白”,的确是这个电影最本质的问题。我们更注意到,该片主创人员在看到上映5天3亿多的票房收益情况以后,同样首先感叹“收回了投资”,流露出来赚到钱了的兴奋之情。怎么发展中国的电影艺术?如何对待中国的电影市场?我们的电影人起码在心态上就有一个“艺术情怀与利益获得”之间如何掌控,审视与把握孰重孰轻的问题。

浪漫的法国人发明了电影,这些居于塞纳河左岸的电影人也是颇具有艺术气质的追求者。欣赏每届戛纳电影节评出来的获金棕榈奖的影片,我们都会感受到不同地域电影人对艺术价值与审美追求的浓烈情怀。以导演为核心的作品,如《风吹麦浪》《黑暗中的舞者》《低俗小说》《钢琴课》等等浸润着个性思考的艺术制作,总让我们感触良多。金棕榈大奖颁给这些电影人,使他们实至名归,也让影片欣赏者感到了电影无限宽广的美好和魅力。

即使是那些以制片人为中心的,被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商业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我们依然可以从其价值观呈现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样的例证可以说俯拾即是: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以四五重人物关系架构进行叙事,丹尼·博伊尔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现代气息浓郁的电视答题结构故事,让我们看到编导讲故事的巨大魔力;《爆裂鼓手》让我们感受到了导演达·沙泽勒全新审美视角所做的干净利落的叙事,以及所表现的魔鬼老师弗莱彻、鼓手安德鲁的多重性格世界;《闻香识女人》诠释了友谊与忠诚,让我们欣赏到艾尔·帕西诺饰演的盲中校斯莱德那丰富复杂正面的人物性格特征;而人们尤为喜欢的是《生死朗读》中凯特·温丝莱特出演的公车售票员汉娜,《荒野猎人》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受伤猎人格拉斯。他(她)们那种为了电影艺术而献身,为了艺术追求而吃苦的纯洁高尚的精神,让欣赏者深深敬佩。

在电影技巧上,我们的电影人距离作品产生艺术震撼力,也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每当欣赏到罗伯特·罗德福的《马语者》,人们总会被其中大远景镜头的运用所折服。而这恰恰很好地表现了纽约杂志编辑安妮,一心治好女儿格蕾丝与马匹朝圣者创伤的坚韧个性。而《雨果》这部向电影鼻祖梅里爱致敬的作品,其开端以运动长镜头拍摄,最后推出大钟里面的12岁孤儿雨果的处理,作品交代得很干净而且很充分,又那么唯美,绝对堪称经典。

对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不是不需要,高口碑低票房的状况并不是我们的选择。进行类型电影的生产就是这种考量的充足理由。只是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好莱坞的追求,挖空心思地把商业利益放在绝对的第一位去思考,以致让观影者进了电影院,看了影片就是一派吐槽不满之声。制作人若用圈钱的做法无情地伤害了艺术,泯灭了那种叫做精神价值的东西,不能直击人们的心灵,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也是不会走得长远,迅速被时代遗忘的。

当下中国的文化语境呈现着复杂的现实特征。尽管志在攀巅峰的网络作家是极少数,而网文圈内也开始了对网络小说经典化的构想,认为《何以笙箫默》这样一些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男女恩恩爱爱的叙事中台词很矫情,表演也过于生硬。《北京纽约》中的摄影不错,剧情却过于乏味。我们倡导电影叙事与表现的多元化,也要对《小时代》《分手大师》《姗姗来了》等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伪浪漫色彩和明显的财富逻辑,加以警惕。还要严肃拒绝《心花路放》中诸如车震桥段的纯粹附加的商业行为。电影的娱乐无罪,但一定要有度。主创要在日常化的艺术呈现中,让影片中人物的行为有合理的深刻动机,给灵魂和生命找到精神愉悦的,可以照亮世界的东西。这才是这个时代一位清醒的创作者。

那些令人尊敬的导演们依据纸媒小说所拍摄的电影,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以及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因其文本来源的成熟,往往会生产出艺术的经典之作。顾长卫的《孔雀》是原创的具有怀旧特征,涉及革命和历史记忆的电影,同样充分体现着编导演审美与伦理的功力。这些都充分证明,不以利益为第一目的,而以艺术的牺牲精神全力打造的灵魂电影,才会在现实的边界处展翅飞翔,创造艺术质量的新标杆,最终成为中国电影的优秀品牌。

合理而成功的叙事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好的电影一定要通过曲折的叙事让电影的价值与文化含量凸显出来,通过艺术情境让观众接受和自觉建构现代文明意识。冯小刚电影《老炮》顺畅的叙事和符合人物性格的语言,使人物的存在变得鲜活,让意义的深藏超越简单。《老炮》以对艺术的坚守,在征服市场的同时征服了人心,赢得了好评。从消费心理的角度,电影满足了各方面的差异化审美需求,传递了美好的情感,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

做电影的确要超越简单明了的物质利益,以一种世界性的宽阔视野,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对那种恒定性的东西做深刻的、多向度的思考。“娱乐的伦理规范、美学尺度,一直是人类文化娱乐的底线。电影作为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对于电影产品来说,市场效益绝不应该是唯一的目标。在这一点上,电影的投资者、生产者、创作者应该有明晰的认知。”清楚了这一点,才能展现属于文艺作品的慈悲与痛楚,呈现宽阔的中国视野及其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当下电影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要努力改变我国电影在世界上生产数量排在全球前列,而质量上却不被国内外欣赏者看好的尴尬局面。尽量通过渗透灵魂的故事和完美舒畅的叙事,让细节和角色丰富灵动起来,真正打动观影者的心灵。甚至应该汲取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新浪潮意识,以团队化方式去依据现实和审美需要做多维的探索和呈现。将那些优秀的,经过认真思虑的,有着深入与丰富生活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影。中国电影的硬件上去了,软件也要大步跟上。如此才能直面生活的悲欢,生产出高品质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才能以有情怀的创造性劳动,积极弘扬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打造我们该有的、信心满满的文化软实力。

(责任编辑 李桂玲)

刘树元,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艺术
纸的艺术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改编乱象:您有钱买,我却没小说卖了
爆笑街头艺术
网络小说纸本化是未来出版趋势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