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趋势下的法律应对
2017-06-03贾纪立
贾纪立
摘 要:随着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驾驶时代逐渐来临。自动驾驶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也会对目前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分配带来挑战。为了更好应对,需要尽快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分类,明确驾驶者与汽车厂商的责任;建立相关保险,减轻厂商责任风险;强制安装事故记录器。
关键词:自动驾驶 ;责任分担
一、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
近年來随着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已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特斯拉、谷歌等知名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已有自动驾驶原型车路测。但随着而来的,是对现有的交通法规体系的挑战。特斯拉的汽车和谷歌的测试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都发生过多起事故,那么什么样的车辆才能算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后如何分担责任?又应如何促进自动驾驶的发展?
二、自动驾驶的特点
1.自动驾驶的优点
自动驾驶可以辅助甚至取代人类的驾驶活动,既可以有效降低人类在驾驶过程中的错误,也可以把人类从枯燥的驾驶活动中解放出来。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当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292.34人,而伤亡人数则超过20万①。
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而引起的。根据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因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违规占道行驶、酒后驾车造成56128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1.3%,占机动车驾驶员原因造成死亡总数的 65.3%②。自动驾驶可以有效避免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交通违法等情形,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
2.自动驾驶的分类
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目前的自动驾驶仅仅发挥辅助性的作用。对自动驾驶进行分类,关系到驾驶者与汽车厂商之间的责任分配。根据驾驶者与自动驾驶之间的关系,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把自动驾驶分为五类:第一类为驾驶支援,通过驾驶环境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一项操作提供支援,人类驾驶者负责大部分操作、环境观察;第二类为部分自动化,系统可以对方向与加减速进行多项操作支援,比如前方有车,会自动减速,并与前车保持距离;第三类为有条件自动化,由车辆自动驾驶系统负责所以驾驶操作,但驾驶者应系统请求提供应答,比如驾驶员要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第四类为高度自动化,由车辆自动驾驶系统负责所以驾驶操作,驾驶者只在限定道路和环境下应答系统请求,比如某些情况车辆做不到完全智能,遇到路面坑坑洼洼、有异物、“前方施工”雪糕筒,临时交通管制等;第五类为完全自动驾驶,在所有道路和环境条件下负责驾驶,驾驶者只在可能的情况下接管③。
3.自动驾驶汽车的构成
自动驾驶汽车在原有车辆上通过软硬件的提升,使车辆具有了自主驾驶的能力。与传统车辆相比,自动驾驶汽车在硬件方面多了:①各类探测器,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等,用于捕捉交通信息。以特斯拉model系列车型为例,其车身共有8个摄像头,包括侧方后视、前视宽视野、前视主视野、前视窄视野、后视、侧方前视摄像头, 可以对车辆360度范围的情况进行监测,距离最远可达250米;还有12个超声波传感器,用来探测物体;雷达发射可以穿透雨、雾、灰尘的雷达波 。这些硬件设备共同构成了车辆视觉系统。②车载处理器,用于运算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其相当于人的大脑,来分析看到的、听到的各类信息。③软件系统。相当于人类与交通、驾驶有关的知识、经验,比如对交通法规的掌握。只有各类传感器还不行,还需要对摄像头、雷达捕获的图像进行识别,对信息加工后做出决策,对收集到的数据由软件进一步做出对将来的预测及规划相应的行动。所以,自动驾驶汽车都拥有驾驶系统,以作出刹车、便道、减速、转弯等各类决策。同样以特斯拉为例,其装载了tesla vision视觉处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对行车环境进行解构分析。
三、自动驾驶对法律的挑战
为了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和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交通法律法规。但在自动驾驶汽车驶入公共道路,一方面目前的法律法规阻碍了自动驾驶车辆的进入,面临合法化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处理自动驾驶带来的新的挑战。
1.自动驾驶汽车的标准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自动驾驶汽车的认证标准。对于什么样的汽车可以算自动驾驶汽车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事实上,开启“autopilot”模式的特斯拉在美国、中国都发生过多起事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的一起事故报告中认为autopilot是驾驶辅助系统,而不是自动驾驶。特斯拉在用户手册中也不断提醒,在开启 autopilot模式的情况下也要随时控制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需要有一个统一、可靠的标准,才能保证其上路后的安全性。目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把自动驾驶分为了多个等级,等级越低,驾驶者的应承担责任就越大。
2.自动驾驶情形下驾驶者的责任
在目前,驾驶车辆上路需要获得驾照,驾驶者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过驾驶考试才能获得驾驶证。并且驾驶者需要遵守交通法规,正确操作车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自动驾驶情形下,驾驶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根据自动驾驶等级的分类,可以说自动驾驶程度越高,驾驶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小。车辆搭载的驾驶系统由原来对驾驶者的辅助,将进化为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在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之前,自动驾驶系统发挥的是辅助作用,必要时将需要驾驶者的操作。比如在交通管制情况下,现场由交警指挥,自动驾驶作用有限;当车辆传感器受干扰或受本身性能限制,对环境识别错误、驾驶系统判断错误时,需要驾驶者及时介入。
驾驶者的责任还应包括对自动驾驶系统的维护,比如在车辆传感器严重损害情况下不能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并及时修理;不得入侵驾驶系统、改变车辆电脑设置;积极配合厂商要求,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必要升级;在自动驾驶系统发生明显错误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时,有义务接管车辆。
3.自动驾驶情形下汽车厂商责任
目前,只要车辆质量合格达到安全标准,发生交通事故生产商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故责任在驾驶者之间分配,驾驶者除了要遵守交通法规外,还要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在自动驾驶时代,汽车本身搭载的驾驶系统在不同程度上承担驾驶功能,汽车制造商不但要承担产品责任,可能还要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在疏忽责任来源大幅减少,重大极端危险的严格责任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似乎无过错责任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处理而言是个较理想的选项。
如果车辆自动驾驶功能存在缺陷,致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制造商就要担责,即使此类缺陷是汽车厂商无法预料到的;发现车辆存在缺陷,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不断完善自动驾驶功能。
四、法律如何应对自动驾驶带来的挑战
(1)首先应设立自动驾驶认定机构,对车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自动驾驶能力划分等级,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决定了法律责任在制造商和驾驶者之间的分配。認定机构通过对车辆硬件、系统和模拟测试来认定其自动驾驶等级,不同等级对应车辆不同的自动驾驶能力。等级越高,代表车辆对交通环境感知能力越全面、准确,能应对复杂环境,即使在雨、雪等环境下也能应对;同时系统对车辆控制权限越高,系统能够进行更合理、准确的判断,驾驶者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小。同时,一旦发生事故,自动化等级越高,制造商就应承担越多的责任。
(2)建立保险机制,减轻车辆厂商责任承担。应建立社会化承担方式,以减轻制造商实际承担的压力,鼓励、促进制造商推进自动驾驶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在初步推广使用过程中,可能因为技术不完善具有一定的风险,比如自动驾驶系统具有缺陷,无法在特定环境下识别周围状况,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威胁驾驶者和其他人生命与财产安全。在此情况下,汽车厂商可能需要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这样庞大的法律责任可能迫使厂商限制汽车自主能力以避免法律争议④。汽车厂商虽然会宣传产品的自动驾驶功能,同时又强调功能的辅助性,强调驾驶者必须为车辆行驶承担最终责任。但这样的话,自动驾驶就不能实现其解放驾驶者的真正意义。
何况,自动驾驶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益处,受益的不仅仅是驾驶者和厂商。自动驾驶本身必然要达到一定的可靠性,导致各类事故的概率必须低于人工驾驶活动,其使用推广才有意义。所以,对于厂商来说推广自动驾驶的法律责任风险可能很大,但对于社会来说完全可以承担。通过保险的方式,降低厂商的法律责任承担,可以更好的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3)引入事故记录器。事故记录器即“黑匣子”可以记录驾驶与车辆运作的有关信息,此类数据可以用来判断事故的起因,确认相关各方的责任。具体而言可以为交通部门提供事故数据,还原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决策过程,提供保险公司费率方案调整与改进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厂商通过分析黑匣子记录的数据来评估产品安全性,不断改善自动驾驶性能。
注释:
①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超20万,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13/773652.php,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4月5日。
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www.chinabaike.com/t/10383/2013/0831/1469210.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4月5日。
③Automated Vehicle Systems (AVS) 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Interface (RAI).
④翁岳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监管研究.科技与法律[J],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