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2017-06-03韦秋桂
韦秋桂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可持续发展过程。随着小学数学课程逐步深入,问题也日渐暴露。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寻求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改进措施
在小学数学实行课改实施过程中,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 ,“纹丝不动”变成了“自主探索”, “教师强制注入”变成了“学生自由吸取”,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在课堂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优质课堂教学变得非常重要,其中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程更是关键。那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谈谈我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准备充分化
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上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必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比如,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应做好备课,这样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暗示学生该上课了,让他们主动地做好上课准备;其次,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便在正式上课时能用良好的情绪和精神来感染学生;再次,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他们逐渐养成惜时如金的良好行为习惯。课前准备要达到让学生主动地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地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不断地丰富、提升自我,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课堂导入兴趣化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开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不充分,师生之间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此时,教师若能通过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绪,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一定能进入最佳境界。有效的课堂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渗透课堂主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每一节课都创造一个良好开端。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以下几个。
(一)形象直观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幻灯片、录音、简短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图片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借助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三角形”图片,然后对学生说:“看,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所用的根数就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吗?”这时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二)巧设问题法
巧设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仅激起了学习兴趣,又把握到解题的方法、思路等。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课件出示上学情境图:“小红上学走了6分钟,小林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更快?”这时学生意见分歧,产生矛盾冲突,最终得出结论:无法判断,因为缺少条件。这时引出了路程这一重要条件。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本身具有生动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内涵。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专门讲故事,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引导学生感悟:一件事,反反复复,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在数学学习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此外还有设置悬念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上巧设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导入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以让学生记得牢固,提高学习热情,经常动手,还可以刺激学生思维发展,使他们思维变得更灵活,并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现实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数学经验出发,与教材内容相互作用,转化构建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學“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可以设置信息:“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250棵,成活了245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或者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把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变成熟悉的场景,把枯燥的数学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又如在教学“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用正比例的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引导学生用正比例解决自己“买圆珠笔”的计算问题,把新知的学习置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之中,无时不体现着“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应用中不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又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让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关系平等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发展过程。”所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有效性。和谐友爱的师生气氛,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强化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气氛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经营起来的,老师是培养良好学习氛围的主导,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都需要以教师自身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这无形中也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也会爱戴和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要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而在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和体现平等师生关系呢?基于此问题,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先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对边可能平行、对边可能相等、对角可能相等。”这时,我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条猜想进行验证,由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验证的方法,其他小组作评价。本节课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常态化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很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话道出了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少不了教学反思。所以我们每上一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改进的方法,在不断“反思”中学习,让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犯重复的错误,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相信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为此笔者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反思教学亮点
将教学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了良好教学效的做法、教学亮点记录下来。
(二)记录教学灵感
把教学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三)反思失败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警示今后的教学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记录学生的问题和独到见解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迷惑点,学生作业、考试中暴露欠缺点、失分点,或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学生的智慧火花等。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加以引导,将会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要重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让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