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背景下评价历史人物的局限性
2017-06-03巢科
巢科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但本文笔者将从另一方面试就林则徐在禁烟过程中的一些举措作一探讨。
一、对对手角色判断失误
1839年3月24日,林则徐下令断绝广州的中外通商并封锁洋人聚集的商馆(实为软禁)。三天后,即27日,鸦片贩子们表示屈服,第二天即“禀帖”表示要上交鸦片两万余箱。不仅如此,在洋商们表示要上交鸦片的同一天(27日),林则徐还收到了一份商馆内各国商人集体签名的禀帖,请林以后有关禁烟、商务诸事,直接找他们的领事、总管办理。林则徐此后谕令果然绕过行商,也不再直接对着外国商人,而是发给他们的领事或总管。
正是这两份禀帖,在林则徐看来,是英国商人屈服了,而且缴烟获得重大成果,却没有意识到正是从这两份禀帖开始,他掉入了战争的陷阱——这两份禀帖改变了林则徐广州之行的性质,原本针对境内外国人的反走私行动,从此变成了中英两国官方间的交涉。
二、对战争形势判断失误
在广州期间,林则徐派人翻译英文书报,收集国际时事资料,并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但是,关于他对这些情报的分析和使用,却很少有人研究。
具体来说,在情报处理上林则徐有5点考虑不周全。
1.林则徐从翻译的资料中,大略了解到英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数目。因此,林则徐认為英国不敢与大清开战,更何况其路途遥远而补给困难。
2.林则徐从情报中得知英国以贸易为立国之本,尤其是对华的茶叶贸易获利丰厚,据此他判断即便英国走私之利断绝,为茶叶等项利益也不致于与中国决裂。
3.林则徐在给义律的谕令中充满自信地责问:如果长达200年的中英贸易被义律禁止,“国主”(指英国女王)岂肯姑容?他断定包括义律在内这些散商不可能左右英国政府为鸦片对中国开战。
4.林则徐从情报中得知孟加拉等地官员皆在鸦片贸易中“抽分”,甚至薪俸多取决于此;广东海面最初来的几艘军舰就是印度总督应义律的请求而派出。由此,林则徐得出一个推论:义律与英属印度官员互相勾结,私下出动军舰来华恫吓,并非得到英国国王的命令,所以即使与之冲突也不是两国的大战。
5.林则徐从情报中得知由于他采取的禁烟措施使得1840年春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由此,他又得出一个推论:义律及其与之勾结的印度官员不会甘心鸦片利益的损失,肯定会利用季风季节向中国派出更多的鸦片武装走私船。
三、对作战方略设计失误
随着禁烟的深入,中英矛盾不断激化。1840年初,道光帝下旨永久停止中英通商。一旦英国以武力反抗怎么办?因此,大约此时林则徐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制敌方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作战方法是,以海岸坚强的据点即炮台对抗来犯之英舰。也就是说,林则徐认为英军尽管“船坚炮利”,但“两腿屈伸困难”,因而毫无陆战能力,当然也就绝不会舍舟登岸。
其次,当英军进入内江,舰船对抗,按距敌船远近有三种战术。
其一,火器攻击法。在接敌过程中,炮力所及即开炮,至鸟枪可及兼用鸟枪,再近可抛火罐。
其二,火攻法。用小船载松明等易燃物,配以火药引燃。交战时水手设法用大铁钉将小船钉在敌船上,然后纵火。
其三,跳船法。当两军舰船完全挨近,兵勇跳进敌舰,在砍杀敌兵的同时砍断帆缆,使之丧失行动能力。
这样的战法,可谓典型的书生议兵,凭着感性认识演绎。
由以上个人理解史实,并不能否定林则徐的历史地位。因为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必须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下,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