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史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2017-06-03卢梦丽潘德昌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史史诗考查

卢梦丽+潘德昌

“舞是诗兮诗是史。”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发达的技术、理性的科学,又涵盖了思辨的哲学、激情的文学。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其中的文史说的就是文学和历史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历史的长河中有文学发展的阴晴圆缺,文学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跌宕起伏。一节好的中学历史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应有的历史知识之外,还要求能够恰当运用语言,以诗叙史,以史咏诗。

一、导入史诗,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新颖的导课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时候,可以引用晚唐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中的“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句诗进行导入,向学生提问:“坑灰未冷”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学生通过思考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会很快进入秦朝历史知识的学习状态。学生基于对这首诗的理解,再去分析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 就会兴趣大增。这种幽默诙谐的诗调,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既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又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鉴赏史诗,探寻历史信息,促进历史教学

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更應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促进历史教学。在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时,以诗为例,让学生从诗歌中寻找有用的历史信息,分析其背景、时代特点、历史事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把握历史知识点。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沙” 。通过引证诗歌,向学生提问:“一去紫台连溯漠”指的是历史上发生的什么事件?这可以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连溯漠”指的是什么样的地理环境?这可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

向学生展示“三别”,把学生带回了那个战乱的年代。而“三吏”刻画了官吏的残忍,政权的腐败,赋税的严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让学生对时代背景了解得更加深入。通过引入杜甫的诗歌,学生能够明确地从诗歌中找到有用的历史信息。把这些信息作为史料,能让学生快速记住知识点,更好地完成教与学任务。

三、文史结合,适应高考要求

近几年来,以史诗作为高考命题的素材,充分体现了文科大综合的特点。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中, 2002年、2003年、2004年上海卷的第29大题,2005年上海卷的选择题第6题,2004 年全国卷(老课程)的第17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7、18、19、20题都是以史诗为切入点考查相关的历史知识。可见,高考依旧对文史结合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在历史课堂中引用古诗文进行教学很有必要。

例如,2004年全国卷历史部分(老课程)第17题: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该题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的理解。2005年全国卷历史部分第18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考查学生对于必修3文化史部分诗词的理解。2011年北京卷文综卷中第16题引用近代诗人张维屏的“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认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能够习读古诗文,文学素养随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更浓厚。

归结而言,在历史课堂引用史诗开展教学,主要有四点作用:一是通过分析史诗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二是通过分析史诗作者的阶级立场,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三是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要求;四是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

新形势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不可能再依靠教师自身的知识就完成所有的教学,必须要做好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特别是与历史教学息息相关的文学知识。虽然在历史教学中或多或少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文史结合,必将事半功倍。当然,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对于史诗的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用与课堂相关的史诗作为历史课程资源,否则史诗的引入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猜你喜欢

文史史诗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