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阳“泥泥狗”的手艺与传承探析
——以传承人房国富为例

2017-06-03路永泽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淮阳国富

路永泽

(安阳师范学院,安阳 455000)

淮阳“泥泥狗”的手艺与传承探析
——以传承人房国富为例

路永泽

(安阳师范学院,安阳 455000)

从淮阳“泥泥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房国富的视角,分3部分:①传承人制作“泥泥狗”的经历;②“泥泥狗”造型和用色的特点;③“泥泥狗”的制作过程。通过介绍淮阳“泥泥狗”的历史人文背景和老民间工匠生活、创作的过程,诠释出民间艺术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命题,同时警示我们只有保护好地方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脉络,才能留住我们优秀的民间手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传承人

1 淮阳“泥泥狗”概述

淮阳古代称陈州、宛丘,在城北有座 “太昊陵”,也称“人祖庙”,传说这里就是埋藏伏羲氏头骨的陵园,这里民间广泛流传着伏羲与女娲兄妹为繁衍人类结为夫妻抟土造人的故事,“泥泥狗”就是他们为人们消灾弊害而造的保护神,在当地“泥泥狗”也有另一个称谓“陵狗”,喻意是为伏羲太昊陵守陵的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淮阳群众都会在太昊陵举行隆重的祭祀“人祖”庙会,同时也是十里八乡的人们进行传统娱乐活动和贸易交易的场所。

1984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河南民间美术展览”上,淮阳“泥泥狗”的亮相引起全国民俗文化界的轰动,这一具有久远历史的“最土”民间玩具走进了世界的视野,被文化学者们冠以“真图腾、活化石”。①这些“泥玩儿”在民间已自然生存发展了上千年,它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伴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种类。1990年出版的《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 定义了“泥泥狗”的生殖崇拜意象:“太昊陵狗、每年农历二月的太昊庙会上,泥泥狗琳琅满日,有斑鸿、蛇、两头狗、独角兽、四不像、两头马、拔脚猴、抱桃猴、大龟、娃娃鱼、鸽子、猴头燕等几十种之多。据考,这些古拙的泥玩具,是流传至今的原始社会后期的活文物[1](图1~图7)。有些“泥泥狗”反映了伏羲时代的生殖崇拜,有的则为淮阳伏羲、女祸抟土造人习俗的遗留”[2-3]。②《山海经》中描述,西王母长得像老虎,却明显带有女性色彩,如戴胜。“在后世的文献和民间传说中,盘古是一男性的形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原先的盘古应当是女性形象。淮阳泥泥狗图像中的人面猴(图8)或人面鸟,腹部绘有日月图案,貌似女阴,这一古老的艺术形象,反映出太昊时代的盘古鸟神形象实乃一女性形象。”③“泥泥狗”中有许多合体造型,“谓之两头者,无论是左右两头,还是前后两头,都是两蛇交尾状态的误解和曲解”。④双头合体即为阴阳交配的隐喻。这些与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句芒、盘古、神农、人祖崇拜有关[3],所以在淮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古庙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制作地主要集中在太昊陵附近的金庄、武庄、丁楼、陈楼、许楼、五谷台等几个村庄。在农耕文化时期,从事“泥泥狗”制作的人家也比较多,多少代,这一手艺一直是农闲时农民额外的经济来源之一,可以补贴家用,这种动力也为民间艺人的智慧开辟了幸福的通道,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民艺术家。由于淮阳“泥泥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使我们有幸记住了淮阳“泥泥狗”老民间艺人的姓名:许传成、李修身、贾德同、石金岭、金恒平、武思举、贾天芝、丁守林、董开梅、武思学、邵士英、许传科、房国富、任国伦、任国和等。

图1 草帽老虎

图2 独角兽

图3 双头雁

图4 猫拉猴

图5 猴头燕

图6 怪兽

图7 翘桅龙

图8 人面猴

总的来说,“泥泥狗”造型[4-5]可分3类:①带有敬畏之情特点的造型,如伏羲像、女娲像;②带有远古信息符号、有神秘色彩特点的造型,如人面猴、草帽老虎、两头狗、猴头燕、猫拉猴、喔笛等;③带有地域、民间特色和喜庆娱乐性特点的造型,如小泥鳖、大斑鸠、小雁、奔兔、羊、鹤、戏曲人物等。淮阳泥玩具的生动和丰富性展示出中华文明在中原民间的脉络与传承关系,“人面猴、猫拉猴、草帽猴、甩尾年鱼都有一种神秘感,这些造型大都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相似的根据。可见,淮阳泥玩具多数取材于古老遥远的神话传说,其渊源久远。”是我们阅读历史文化的活字典。

2 传承人制作“泥泥狗”的经历

一提到淮阳,人们便会想到人祖庙和泥泥狗,传说“泥泥狗”是从女娲“抟土造人”时流传下来的,百姓认为把它从太昊陵请到家,可以祈福、消灾、祛病。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庙会上,香客们都会买些“泥泥狗”回家,即使在最穷的年光,人们逛庙会时,可以不吃不喝,也要买一兜“泥泥狗”回去分给家里的小孩;也有摆在家中,图个好看、喜庆。

在接受工业文明洗礼之前,中国一直处在农耕文明时期,这是传说盛行的时代,在淮阳考察时,“泥泥狗”传承人:房国富(图9)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古代,你知道“泥泥狗”是谁造的?是女娲!她头一个捏了个狗,为啥先捏个狗呢?那时候人少野种多,她捏个狗,吹口气,狗就活了,什么杂虫野物都管避免,人就没那么多灾害了”。他就出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童年家境不富裕,父亲五十多岁眼睛失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肩膀上。之前,他父亲在农闲时会捏些泥泥狗,从小他也跟着挖泥做泥泥狗,并显露出这方面的天赋,十多岁还偷着到老艺人许传成家学艺,因为手艺活不传外人,捏泥泥狗都是村里“能人”才有的手艺,能挣钱补贴家用。房国富这样回忆:俺村东头有个叫许传成的老艺人,那时都七八十岁了,捏的小兔子啥嘞不赖!我跑到他那儿瞅瞅看看,要不然趁他不注意,我刺溜偷一个就跑了,许传成在后边喊:别跑别跑,赖小子儿!别跑我打!就这样偷一个回家照着捏,刚开始捏小的,后来看着小的捏大的,照着人家捏的用眼一看就会了。慢慢越发展越大,到十八、二十岁捏泥狗子就学成了。

民间传统戏剧表演和烧香拜神等仪式在淮阳人祖庙是一种常态,正是人们崇尚这种祭祀的文化背景,使得“泥泥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大批买方的需求,也孕育了很多代民间艺人的手艺,并得以自然的传承发展。房国富讲述了他小时庙会的场景:二月里,人们从吴门大影壁墙那儿一直到太昊陵,不多远一个,三四个人一块卖“泥泥狗。那都咋卖的吧,就那小泥鳖,成篮子快(盛),(周边村里的老头儿、老婆儿逛庙会的问)多少钱?一百钱,一给钱,吭哧抓一大把往大兜子里一放,坐上牲口拉的木脚车就走。咱这儿有这样个童谣:老斋公、老斋公,给个“泥泥狗” 活到九十九!不给“泥泥狗”,死两口!这时老斋公都会往袋子里抓一把“泥泥狗”朝小孩群里一撒,小孩们一哄而上争抢“泥泥狗”,就是图个乐。

至今,围绕太昊陵方圆几个村还有很多民间艺人制作“泥泥狗”,延续着这个古老手艺的脉络,也各有特点和代表性的样式。像陈楼有名的小泥鳖;金庄李修身的大斑鸠;丁楼的小喔笛;武庄的武思举、钟立男和武思璞做的“泥泥狗”都是用火烧制,许楼许传科做的皮老虎上的黄色。许楼做“泥泥狗”的年数不长,有几百年,而陈楼、金庄都有上千年了。许楼房国富是最先开始捏大型“泥泥狗”之一的传承人。

图9 传承人房国富

3 “泥泥狗”造型和用色的特点

传统的淮阳“泥泥狗”主要是小型的泥玩具,如小泥鳖、小斑鸠、小雁儿、草帽虎、双头狗、双头鸟,人面猴、抱桃猴、小喔笛等,后来,特别是随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国富自创地捏出了很多大泥狗子,如马上猴、母子猴、百鸟朝凤、独角兽、多头大斑鸠、翘桅龙、条纹老虎、混沌、把门狮子、多层宝塔、姜太公钓鱼、轿子马车、十二生肖等。

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经典的造型样式是对物体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房国富的创作也是扎根于他的生活,勤劳、赋予观察和思考,使他打开了创造的大门。在实地考察中他描述了他的生活和创作:“马上猴、母子猴生活中都见过啊,过去庙会上,玩把戏的都有这些节目,像小猴窜到大羊背上,握住羊角歪着头、眨巴着眼往后看;猴在马背上变着法玩把戏;有次还见过一个算卦的先生骑个大骆驼。有些是没见过真的,但书上都画有样(图10),比着书上的画儿还不能捏吗?像龙戏珠,书上不是都有龙的样吗,庙会上舞龙的也见过,捏好两条龙再加个球就行了;姜子牙钓鱼书上有图,先捏个桥,再捏个老头戴个斗笠、披个褂子,老头在那儿坐着脸朝那瞅,在旁边摆个鱼竿,鱼钩得是直钩,捏成弯钩别人就该笑话了,老话不都是这样说的么: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吗;还有老母子猴,膝盖上坐两个猴,手里捧着一个小猴,身上爬群小猴,竟是我想的赖点子。”

图10 传统“泥泥狗”的图样

“泥泥狗”图案的色彩规律是多代民间老艺人智慧的结晶,房国富说出了他配色老法:“用蒲棒顶上的蒲黄来调色,先取出蒲黄晒干,用箩罗一下,配绿色是蒲黄+绿色,配红也是蒲黄+红色,都带点黄色调,配成洋绿洋红;白用白土,黄用蒲黄,水红用白粉加红,黑用麦苗水,原色如绿、红是买的现成色粉。现在“泥泥狗”上的色,都被丙烯颜色替代了。点花子是方言,就是给图案怎么配色,基本配法:外白、里绿、里红,“泥泥狗”次楞子以白色居多,小点是配花。像画桃,底下白桃上边红嘴;画虫蚁子(鸟),如翅膀,要画成扁毛,里边套个芯儿,或者红或着绿;像牛、虎、狗等动物的毛,要画成园毛。”

4 “泥泥狗”的制作过程

打泥是制作“泥泥狗”的开始,捏前要先把当地挖的黄胶泥备好,过去都是先把泥巴放到石磨上,再用大木棒边捶打边翻面,反复好多遍,直到泥块变得细腻均匀,然后放到阴凉的地方用塑料纸蒙上备用。泥土颗粒不能太粗太硬,也不能太软,太软捏好了容易走样,所以捶打泥的过程非常关键,遍数不够,以后捏成的“泥泥狗”容易龟裂。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都有技巧,靠的都是艺人多年的经验。以前捶泥是个体力活,不过现在大部分人家都用上和泥机了,效率高,省时省力!房国富谈到制作过程这样说:“打好泥只是第一步,然后就是搓坯。挖一块和好的胶泥,把泥巴搓成大小和想做成的“泥泥狗”形状差不多的坯子。捏“泥泥狗”靠的是经验和手感,不同的动物都有它们的造型规律,身子、腿脚、翅膀都差不多,关键是头部和眉眼、鼻子的方向和位置。不过,现在小件的“泥泥狗”大都用模具成型,像比较传统的、好卖的样式都先做成模具,成批翻制出来再手工描绘。大的“泥泥狗”,如“多头的百鸟朝凤”“猫拉猴”“双头狗”“多头怪兽”等,都是手工捏制出来的。先捏出身子主体的形状;再捏出各个小的身子和头、把它们按照不同的位置连到主体身上;接着用高粱杆的不同地方摁压出面部的五官;最后把捏成的“泥泥狗”自然阴干就完成了。

“泥泥狗”的着色过程(图11):淮阳“泥泥狗”的底色是纯黑色。最早用的黑色都是用麦苗子搉烂,掺上黑锅底子灰捏成水后放到一块,麦苗带有油性和黏性,用麦苗水来打底色泽温润,但制作麻烦,现在已不用了。后来用染衣服用的黑染料加上皮胶,放入大锅内加水煮滚,让颜料溶解开,放凉,这叫“煮墨”,再把成批的泥胎放到铁罩篱里,浸入染缸快速捞起。把泥胎染黑后,再一个个放到平板子上晾干。现在都是用丙烯黑色,防水不掉色,干的快,方便快捷。在“泥泥狗”底色彻底晾干后,就是最后一道工序,点花子画纹饰,这一步是淮阳“泥泥狗”艺术精髓所在,蕴含了神秘的图腾信息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图11 制作“泥泥狗”的过程

5 结束语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省极具代表性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淮阳太昊陵古庙会上传统泥玩具的总称。其造型古朴稚拙,用色强烈夸张,图腾化图案装饰符号带有浓重的远古文化信息。与其他民间文化遗产一样,它也在历史文化的嬗变中遭受斫伐,历经磨难。据调查,房国富先生是现在年龄最高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十多岁开始学习“泥泥狗”的制作,已从艺近八十年,经历了民国、抗战、解放、文革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他注重传承与创新,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融入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朴实、真诚、粗犷、稚拙的风格。“泥泥狗”的制作技巧通过训练较易掌握,但能在作品中体现出孕育其内在质朴的民族文化精神实为不易,而对“手艺”真正的继承更是要求传承人达到自觉性的精神回归,只有这样“泥泥狗”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延续上历史的脉络,才能做到传承于历史、发展在当下。

[1]《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编审委员会.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270.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伏羲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8:15.

[3]杨复峻.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122.

[4]贾怀鹏.河南淮阳泥泥狗图像的故事形态及其意象的审美潜能[D].上海:复旦大学,2012:135.

[5]《河南民间玩具》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河南民间玩具[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2.

A Probe into the Craft and Inheritance of Huyang’s “Muddy Dog”——Taking Successor FANG Guofu as an Example

LU Yongze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455000,China)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uaiyang "Muddy-Dog",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representative and successor, Fang Guofu: ①The successor's experience of making "Muddy Dog". ②Modeling and color characteristics of "Muddy Dog". ③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Muddy Dog". This article also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art and people's life and verifies the proposition-the art comes from life, also warns us that in order to retain our excellent folk, we must protect the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x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uddy dog";successor

J522.2

A

路永泽(1967-),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E- mail:ay_lyz@126.com.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自觉性的调查与研究”(14YJCZH15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淮阳国富
政清山河秀 国富岁月新
淮阳方言中的时间词汇
你越来越关注细微的事物
淮阳泥泥狗艺术形式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Investigation on pulsed discharge mode in SF6-C2H6 mixtures
走进绿水青山 聚焦退耕还林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万有引力重点知识梳理和分析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