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地域特色

2017-06-02郝飞

大观 2017年4期
关键词:所在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郝飞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史国情,基本内容已经较为成熟完备。而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对这段历史有了基本认知,其中文科类学生熟悉程度更高。如果在高校《纲要》教学中仍然讲授这些基本内容,虽有强化之效,却容易引起学生认知疲劳。此时,若能将《纲要》教学和地方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则可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进而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这对达到教学目的大有裨益。

一、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的必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纲要》教学若要达到教学目的,仅仅由教师将教材内容讲授给学生是不够的,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才能使其真正具有国情意识,并对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透彻认知。此时,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非常必要。

(一)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有利于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高校所在地是大学生新生活之所在。入学前,大学生即会对该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浓厚兴趣。入学后,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更是大学生参观、游览的选择。许多大学校园本身即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学生能够知之、乐之,使这些资源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这正可转化为《纲要》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近现代国史国情进行地域化的阐释,学生会感觉到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如此则好似地方历史文化遗迹在“言传身教”,使历史的感染力增加不少。在此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础上,历史借助许多遗迹渗入学生内心,这真实可信且可以捉摸的历史最具说服力。

(二)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认同感

参与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对高校所在地历史文化遗迹的游览参观,在《纲要》教学过程中会促其有参与之效,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由此得以提高。且由于学生对历史文化遗迹已有了解,使教师的授课内容很容易被学生吸收、理解。而这些遗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之一。通过课堂内外的授课和讨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大为增强。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纲要》教学内容的认同感也会提高不少。这正是《纲要》教学的目的之一。

(三)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有利于增强高校的地域特色

地域文化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文化积淀等条件下形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联系密切,地域文化中的人文资源是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重要素材,将特色学科建设与地域文化的特色人文资源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特色学科的形成。同时,以地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资源为研究对象,能够创造出大量关于地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发展。这为《纲要》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纲要》教学中的地域特色又为增强高校的地域特色助力不少。

二、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的方式方法

《纲要》教学地域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高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这是主要方面;二是高校所在地之外的学生家乡的地域特色,这是辅助部分。之所以有此主辅之分,主要是基于《纲要》教学地域特色,若能依托于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实物资源则更具感染力,高校所在地的相关资源正可发挥作用。而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异地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可为有益补充。此主辅之分也就决定了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的方式方法。

(一)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高校所在地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纲要》教学可利用的绝佳资源。它们真实地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国情,组织学生参观、听取讲解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便利可行之法。教师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应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遗迹,指定若干学生准备好讲解词,并在学生参观听讲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使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外,也可聘请若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的工作人员走进《纲要》教学课堂,由他们结合当地资源对学生进行讲解。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促使学生深入了解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考试命题时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地域特色。

(二)注意利用学生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异地生源学生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高校所在地资源有时并不能覆盖历史的不同时期。此时,异地生源学生家乡若有对应的资源,正可为有效补充。高校教师很难在短期内遍览其所在省、市历史文化遗产,而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则可迅速将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汇集起来。教师应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好这些学生課堂参与的内容,使其在介绍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如此,则能够为不同历史时期找到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载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纲要》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展地方近现代史研究,注重用地域特色阐释基本教学内容

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纲要》教学,除了让学生、历史遗迹和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之外,还应该从理论入手,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展开地方近现代史研究。《纲要》教研室人员应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结合地域或各自不同,或主攻一处,均应积极研究,以丰富的科研成果为增强《纲要》教学的地域特色奠定基础。这也是“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题中之意。此外,《纲要》教师应与地方文化精英建立长效往来,可以邀请他们加入到《纲要》教学活动中来,使地域特色和《纲要》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增强《纲要》教学地域特色的注意事项

增强《纲要》教学的地域特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故而在安排地域特色内容时,应该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注意详略得当。同时着重挖掘史实中蕴含的理论因素,并在讲述史实的过程中有目的地阐发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国史、国情的了解。

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地方史料在阐明基本国史国情的作用,如鸦片的毒害、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等内容,有相关史料的高校即可使用地方史料阐释基本历史脉络。而这也是各高校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切记地方特色喧宾夺主,干扰学生认识基本国史国情。这需要《纲要》教学人员紧扣教材线索安排特色史料。

此外,若一些高校某段历史资料特别丰富,可以在不影响完成《纲要》教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开始专题讲座,向学生详加阐释,如广西高校对抗日战争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及湖南高校的《纲要》教学实践等。

总之,增强《纲要》教学的地域特色有利于增强《纲要》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实现《纲要》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地方高校特色学科的形成。

猜你喜欢

所在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高考生5月24日前须返回报名所在地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人社部明确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地等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