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探讨

2017-06-02黄文浩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云计算大数据

黄文浩

摘 要:大数据目前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其强大预测功能和价值创造作用对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和主要特征,简述了大数据的主要应用及优势,从构建馆企一体化平台,转变服务模式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 图书馆 云计算 服务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43-02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思维,而且要求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大数据应用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提升服务价值的手段。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大数据图书馆服务”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500余篇,这些论文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范式,图书馆发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近年来,各级基金项目资助中,关于大数据图书馆服务的课题也为数不少,这一统计表明大数据研究方向的立项数占比较高,且高于其他研究方向,图情界对大数据研究相当关注面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如何转型,如何借鉴大数据技术优势,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把图书馆的服务拓宽,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成为摆在图书馆面前的重要發展课题。

1 大数据定义及特征

1.1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是一个较为抽象、宽广的概念。自斯蒂夫·洛尔(Steve Lohr)2012年在《纽约时报》发表《大数据时代》一文后,科学界普遍认为世界正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目前学术界关于大数据的概念是众说纷纭,在定义的角度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大数据的定义。在众多定义中,笔者认同:大数据是“在多样的或者大量数据中,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个定义中,重心是“能力”。大数据的核心能力,是发现规律和预测未来。

1.2 大数据的特征

业界通常用4个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即数量大、种类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定义,都离不开一个“大”字。诚然“大”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征,数据量达到TB、PB,乃至EB等数据量的数据需要分析处理,它体现了数据的数据和规模。除传统的4V特征外,有的学者提出了3I特点。3I指的是:(1)定义不明确的:多个主流的大数据定义都强调了数据规模需要超过传统方法处理数据的规模,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分析的效率不断提高,符合大数据定义的数据规模也会相应不断变大,因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2)令人生畏的:从管理大数据到使用正确的工具获取它的价值,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3)即时的:数据的价值会随着时间快速衰减,因此为了保证大数据的可控性,需要缩短数据搜集到获得数据洞察之间的时间,使得大数据成为真正的即时大数据,这意味着能尽快地分析数据对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2 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且随着数据体量的不断增加和处理数据能力的提升,大数据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宽。目前,大数据在金融、市场和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民生银行的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实时与历史数据进行全局分析,风险管理部门每天可以对客户的行为进行评估,并决定对客户的信用额度在同一天进行调整,使原有内部系统、模型整体性能显著提高;京东大数据平台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巧妙的融合,瞄准潜在客户,实施精准营销,系统会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期,依靠预测模型,计算优化配送路径,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称:在DT时代,我们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个:第一,以我为中心变成以他人为中心。第二,完全透明。第三,用户体验友好。“体验”,将能够成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一个词儿。很多时候客户不要服务,客户要的是体验。一直以来,阿里巴巴利用用户数据来判断趋势,并帮助企业预测用户需求,动态调整营销策略,不断的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引领着人们思维和习惯的改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知识的聚集地,历来承担着知识传播和传承的作用。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上海图书馆基于对信息系统内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推出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即时数据展示屏”,利用信息可视化手段,对市中心图书馆此刻的流通情况、今日到馆读者数、今日借还数据等大数据进行展示。考虑到未来图书馆大数据战略,国图设计了名叫“缩微中心”,以胶片存储为介质的数据存储中心。缩微胶片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胶皮上的数据转换成数字话,实现与互联网的准确对接,然后通过网络传播利用。

3 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创新服务对策

3.1 构建馆企一体,区域合作联盟的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时代,单靠一个图书馆的力量挖掘数据资源蕴含的价值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发展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以区域为基础,与区域范围内企业建立良好的区域共享机制,依托图书馆和人力资源与企业的资金支持,按照“区域协作、馆企一体”的原则规划大数据接入和共享机制,积极促进同行业、同体系的合作联盟。建设过程中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建立完整、统一完善的图书馆与企业间信息协同共享机制,推进馆企之间无缝隙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大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共享系统,构筑完善的大数据技术链、服务链、价值链。其次是要发挥地理空间信息等基础化设施优势,突破大数据关键技术和制约大数据发展的机制瓶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再者,要加大与业内的合作,积极探讨与大数据公司,以及不同类别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模式,建设具有高存储能力和并行计算能力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开设云图书馆服务,满足合作各方云存储和云计算需求。

3.2 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是要转变服务模式。图书馆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特点,制定图书馆服务长远规划,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发展策略。借助云技术,构建移动图书馆和自助图书馆,推进图书馆进社区、进商场、进家庭服务,在人员密集社区、火车站、机场开设虚拟图书社区,实现图书馆服务由阵地向移动的转变。二是要开展便捷式智能手机图书馆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作为大众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据统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手机图书馆APP应用,实现微信等平台与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搭建起属于自身的移动图书馆平台,使读者通过手机网页,或者微信平台,获得图书借阅、书架查询、热门推荐等服务。三是开发图书馆智能化分析系统。预测决策、精准推荐、语义分析理解,这些涉及人的思维、理解、智能的延展,都将成为大数据深度分析和智能化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图书馆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分析应用,开发可视化能实现作者共现、引文共现等功能的可视化软件,同时要制定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转变服务理念,强调为针对客户群体的“量身”服务,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发展咨询等特色服务;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移动图书馆,设置虚拟图书社区,实现由阵地服务向移动服务的转变。

3.3 加强馆员大数据能力培训

强化人员能力素养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要加强馆员能力培训,首先要转变思维,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员不能仅做资源的提供者,更要做知识的“领航员”。一是要加强基础能力培训,突出馆员大数据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每年馆员的继续教育中,开设计算机科学、数据库、数据池及分布式存储、学习数据修改和数据清洗技术,以及掌握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的课程学习;二是每年要组织馆员开展大数据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大数据分析软件及使用方法,学会借助技术手段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尤其要让馆员掌握运用数据准确、详细和及时地了解读者借阅状况和变化趋势,预测读者到馆时间的分布规律,为图书馆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方法;三是要加强馆员大数据操作技能培训。学习如何安装、调试Hadoop以及Map Reduce的基本操作。“开放数据资源”课程交流讨论了开放资源的经验和策略。掌握“数据出版与发布”的流程与工作机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内容以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案例,同时,结合学科馆员知识,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宝(TeamDR)支持科研数据的管理。在数据与文献存储内容主要讲授了“机构知识库前沿进展与管理实践”,并指导安装开源软件CSpace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数据存储与检索。

参考文献

[1] 张小彦.大数据会改变人类思维[EB/OL].[2015-10-15].http://www.gywb.cn/content/2015-10/15/content_3970844.htmL.

[2] 王天泥.大數据视角下图书馆的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3(3):42-44.

[3] 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38.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云计算大数据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