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动漫产业的共荣发展

2017-06-02魏钰

新闻爱好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动漫产业传统文化动画

魏钰

【摘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新生力量,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领域的不断开放,国外动漫几乎占据了动漫产业的半壁江山,国产动漫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突围。《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绝处逢生,它通过荧幕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动漫产业注入了别样的中国风韵,成绩斐然。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漫产业;秦时明月;动画

一、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

翻开中国动画史的辉煌篇章,从《小蝌蚪找妈妈》到《大闹天宫》,在这些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中,传统文化与动画是和谐交融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而放眼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似乎难以在动画中找到生存的空间。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下的动画片要么盲目外化,跟风抄袭被视为全球最大的动画产业王国的美国不成,还平白为美国对全球的文化输出提供“助力”[1];要么是作为低龄儿童的启蒙教育,过于“幼稚”,受众面狭窄;要么政治意味过于浓重,承担了过度的说教功能。[2]

反观美国、日本的动画作品,许多都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如《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古典乐府民歌《木兰诗》;《功夫熊猫》更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挖掘到了极致;以清朝中国饮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小当家》,脱胎于中国名著《西游记》的《最游记》等。外国动画人运用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中国文化改头换面,而其主题宣扬的却是外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反观中国部分动画对日本动画的照抄照搬,把“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理解成简单的模仿与拷贝,这不但不能获得受众的良好共鸣,还使动画丧失了中国的民族风格,让许多人对中国文化本身产生了一些误解。这种尴尬的局面,不免让人啼笑皆非。

当代动画片的质量远不如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质量。究其原因,除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外,更严重的问题是缺乏自身的文化底蕴。我国早期动画在“中国学派”的带领下不断创新,精品辈出:《小蝌蚪找妈妈》融合传统水墨画艺术,制作精良;《九色鹿》很好地保持和再现了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独特神韵;《哪吒闹海》大量借鉴了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同时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而如今,动画人在进行动画设计时对传统文化生搬硬套,缺乏深刻的理解,只是流于基本元素、符号等的形式,却忽略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导致苍白无力,缺乏神韵,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式先行的道路。

莫说动画行业如此,放眼我国整个动漫产业,这样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样的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国产动漫发展举步维艰,陷入了无限尴尬的“困局”之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产动画要想取得长足发展,仍需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汲取养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经历过《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系列中国传统题材被外国翻拍并夺奖后,中国的动漫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渐渐转向了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动漫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在动漫中呈现出中国特色,同时又能发现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新元素,使其不失新意,更好地迸发出产业新动力。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成功完成了国产动画的逆袭,它借助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凭借大制作、波澜壮阔的情节和活灵活现的人物等优势,在我国的动画市场中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二、《秦时明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改编自已故香港武侠小说家温世仁先生的同名系列小说作品,是中国首部3D①武侠动画。从2007年《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作为贺岁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开始就收获了无数好评,至今已连载至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并仍在持续更新中。该系列动画由于故事情节上摆脱了以往中国动画“以动物作为主角”“只知说教”的刻板印象,引起了广大动画爱好者的关注,是中国目前人气最高的原创动画片之一。凭借浓郁的“中国风”、细腻的画面、唯美的造型设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要素,《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吸引了广大观众。

可以说,《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把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到了极致,呈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让观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

“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弘扬百世。”这是《秦时明月》每集开篇的題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贯穿这一系列的创作主旨。作为一部武侠动画,《秦时明月》从历史史实中汲取营养并进行创新,融入时下的流行元素,使之具有传统与现代杂糅的独特吸引力。一部历史题材的动画片最重要的是要有“分寸感”。对历史生搬硬套,就会导致作品变成无聊的“历史剧”,使受众产生厌倦感;而过度地创新也会导致历史的失真,或被诟病为不尊重基本史实,受众同样无法接受。《秦时明月》对这个“度”的把握可以说是比较精准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对历史的再现。《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诸子百家在片中陆续登场,为观众呈现了一段金戈铁马、唇枪舌剑的百家之争。[4]而在作品中这些学派的出现并非空有形式,而是力图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百家思想的精髓,展现“百家争鸣”的历史画卷。[5]《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中便有一段天明破解名家人物公孙玲珑辩题的故事,其中所采用典故“白马非马”便是历史上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诡辩论,而破其诡辩的便是墨子。这样的设计既欢乐逗趣,又开拓了动画所涉及的领域。该片还以天明的少年视角,再现了秦统一六国后修长城,造兵马俑,统一文字、度量衡等闻名遐迩的历史事件,并使其与剧情有机结合起来。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活用“大环境中的小人物”,对他们的生活进行了一番描绘,并在不影响历史发展脉络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进行了一些合理的幻想与臆测,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最佳效果。

其二,是对风云人物的重塑。与中国市面上大多数面向低龄受众的动画片将人物设置为简单的正邪双方不同,《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中的人物虽有对立的阵营,但亦正亦邪,要由观众自己来评判。因而《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剧中以卫庄等人为首的“流沙”组织才会有非常庞大的粉丝群,其数量甚至超过了主角团。另外,片中角色大多能在史书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但其人物形象不会局限于冰冷的史料,而是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立体鲜明起来。例如,主要人物之一盖聂原为嬴政身边的第一剑客,他的人物设定就既符合传统认知中气度不凡的剑客形象,又十分符合当下大众审美所追捧的“冰山”“面冷心热”的形象。片中的盖聂曾带着亡友荆轲之子荆天明四处逃亡,仗剑天涯。而按照史书的记载,盖聂是战国末年非常有名气的剑术家,荆轲游历榆次时曾登门拜访。这就让盖聂与荆轲相识的故事有据可考,却也留给观众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大呼新奇过瘾。《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带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如第三部《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的片头里,卫庄白发飘飞的造型融合了现代审美意趣与传统水墨风格的表达,既唯美又新潮。[6]

某种意义上说,动漫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反真”,即虚幻的境界。人们通过幻想,将实际生活进行了极大的夸张和变形。一部真正优秀的动漫作品,应当满足“幻”与“真”的有机统一,并且在实质上应当是社会生活“真”的反映。中国历代画家一再主张“以自然为师”,动漫也遵循生活自然第一原理。历史仅仅为动漫素材的发掘提供了汲取养料的平台,但它不应该被作为创作的唯一源泉。动漫真正的创作源泉应当来自于现实生活。[7]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是如此。《秦时明月》正是秉承了“七实三虚”的创作理念,坚持“历史为骨,艺术为翼”,对历史进行了合理加工创作,同时联系中国市场受众的实际需要进行创作,才能在现今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古风动漫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二)艺术土壤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些特有的文化形式幻化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带有这些符号的动画作品,往往会产生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8]《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根植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土壤,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进行挖掘和运用,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借着《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播出得到了普及和发扬,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该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主要是先秦文学作品)的运用。《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延续了其原著小说考究的用词和悠远的意境,对白不像其他动画那样过于浅白,而是包含了古文、诗歌等许多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内容,深受许多“考据党”粉丝的喜爱。该片的台词多出自《楚辞》,例如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少羽谈起楚国关于扶桑神树的神话传说时,使用了《九歌·东君》里的句子作为台词:“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片中许多人物的名字也来源于文学作品,例如阴阳家的五大长老,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均来自于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把原本晦涩的文言章句融入动漫,既能增加其本身的文化底蕴,又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其次是,《秦时明月》人物在着装上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借鉴。秦代作为《秦时明月》的动画背景,其历史中便将阴阳五行理论渗透进了服饰文化中,是中国古代服饰演化的重要阶段。而在动画服饰设计中,设计师在造型设计的许多细节处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力图还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9]例如,剧中秦始皇的服饰并非凭空虚构,而是遵照史料据实还原。深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帝冕,一袭玄衣上绣着金色龙纹,尽显王室帝胄的奢靡华贵。张良、颜路等所穿的儒家服饰也非常考究,通体以白、蓝为基础色调,大袖深衣,柔和流畅,衣袂与佩带有迎风飘舞之势,符合传统观念对于翩翩君子的定义。服装也是等级地位的象征,服饰不同,所代表的身份地位也不同。片中关键的男性角色多为上衣下裳制,或着深衣;富贵人物多着玄色装束;平民百姓则一身素色短打。不同人物衣着服饰的鲜明区别不但富有民族特色,也使观众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角色的身份,一改大多数国产动漫的角色辨识度低的缺点。

另外,《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音乐设计也融入了古典民乐的元素。动画片多使用竹笛管弦等民族乐器作为配乐,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曾为中国大陆第一部校园题材动画《我为歌狂》担任音乐方面事务的音乐监督胡彦斌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国风”片头曲《月光》风靡全国,广受好评。剧中人物演奏的乐器也皆为中国古典乐器,别具风韵。片中的两个重要人物皆能使用音乐作为武器:高渐离擅长击筑,雪女则擅长跳舞与吹箫。箫是传统民乐常用乐器,筑则是战国时非常流行的击弦乐器,现今已几乎绝迹。《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融入古典民乐元素,并对一些古代乐器进行复原,给观众带来了一場视听享受的盛宴,在无形中感受着传统民乐的熏陶。

(三)文化基因

“武”与“侠”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基本文化酵母。武侠者,惩恶扬善,劫富济贫,纵意而为。这种观念的出现,体现出了一种民间性的价值取向,故而可以说,武侠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某种亚文化。《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在国人对武侠的崇尚中脱胎,而武侠文化和侠义精神也构成了《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内核。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利用实时CG技术复原了许多常人难以完成的高难度武打动作,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侠客们酣畅淋漓的角逐,更胜在其中包含的对侠义精神的独特理解和对武侠文化内核的重视。

片中盖聂曾对天明说过:“所谓‘侠,看其左边,为一个‘人,代表一切人类行为,而右边是一个‘大字加两个‘人字②,代表一个愿意帮助两个小人的大人。只有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才能称之为‘侠,而愿意帮助一切苍生的人才能成为‘大侠。”这不正是《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侠”最浅白明了的诠释吗?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能遗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拾侠义之心,心怀天下苍生,方能不忘本心,才有机会实现民族的复兴。《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引发了人们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并引发对人类文明的关注与反省,有利于侠义之道的复兴,唤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本能,实现了动漫产业在文化领域价值的升华。

盖聂在叛变秦国后一向以慈悲为怀,即使对敌人也不愿对其下杀手,这便是侠士的风度。《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在表现武侠文化这一主题的同时,不过度渲染暴力,而是挖掘掩藏在“尚武”之下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把正义、善良等积极的侠义精神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引导观众理解真正的武侠精神。在此层面上,《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于中国武侠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武侠文化的象征是剑。剑者,百兵之君,亦是百兵之师。剑在中国古代是王气神韵的象征,普通军士只能使用戈、矛、刀等兵器,不能佩剑,只有将军之类的指挥官才拥有佩剑的资格。著名香港导演徐克曾说:“剑是中国武侠文化里面特有的精神代号,它是兵器之王,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风度、心态,它所包含的哲学、修养和聚集的技术,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有的。”

“渊虹”“水寒”“鲨齿”“干将莫邪”……《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核心剧情始终贯穿着“剑”,动画中几乎每一个侠客手中都有一把惊世名剑。他们行走于江湖,用手中的剑击退敌人和伸张正义。《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中便描绘了盖聂一人凭借手中的“渊虹”击退了秦军三百将领。这些剑在侠客手中不再只是一件冰冷的物什,变得富有灵性和生命力,它们被赋予了英武、刚直和坚毅的气质。[10]且人物的佩剑与其自身的性格、做派都是相匹配的。如《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儒家掌门伏念气宇轩昂,收放自如,其所配之剑为风胡子剑谱排名第三的“太阿”。风胡子曾说,只有内心之威才能激发出太阿的剑气之威。公子扶苏也评价此剑“大巧不工、端凝沉雄,非眼力、见识和胸襟得兼者难窥其妙”。③而赵高手下六剑奴之一的佩剑“乱神”则以紫色调为主,颇具邪魅之气,与其刺客的身份十分相称。剑所表达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气质。剑与侠客生生相息,交相辉映,深化了“侠文化”的内涵。

三、动漫产业与传统文化共荣发展之前景

上文归纳了《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在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秦时明月》系列动画能够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它懂得利用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长久的经验积累中,《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已完成动漫品牌的打造,充分发挥品牌管理与营销策略优势,在集聚资本、引导受众消费、延长产业链条、获得高收益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更大竞争力[11],成为众多国产动画的楷模。

《秦時明月》系列动画改编自小说,当其有了一定呼声,获得了数量稳定的一批粉丝群体后,就开始策划漫画、对应动画的小说的发行。在系列获得反响后,继续将平台扩展,相继推出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增强了粉丝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为其进行线上推销商品打下基础。同步上线的手机游戏融合卡牌游戏的设计,十分新颖,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目光。其官方淘宝店也不断更新一系列《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周边衍生品,内容涵盖原创设计服饰、首饰、手办、玩具、文具等各个方面,足以满足各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需要,且每周保持上新,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另外,官方十分重视宣传,且注重使用时下流行的cosplay真人秀方式进行游戏和动画新作的发布会,宣传效果非同凡响。《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成功利用了多线并行的方式,为其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后盾,使其不至于像早期中国传统动画那样因为资金的短缺而夭折。

以动漫的形式传递传统文化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方法。以围棋为主题的日本动漫《棋魂》把围棋由原本枯燥晦涩的“夕阳爱好”转化为棋手紧张刺激的竞技游戏,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娱乐体验,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作者希望借助动漫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兴趣,并为日本棋坛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而在漫画热销,尤其是动画上映之后,日本的青年围棋爱好者数量的确有所回升。

但在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漫作品时,要学习《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理念,避免一味地生搬硬套和过于直白的呈现方式。许多国产动画名为复兴传统文化,实则表现方式直白,一味刻画其表象,而忽略了其意蕴和精髓,使其成为没有“灵魂”的动漫作品。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本末倒置,应当自觉摒弃。

总而言之,我国动漫产业现在仍处于曲折发展阶段,仍迫切地需要提升动漫的质量,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化。为此,动漫产业的发展必须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着力完成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多方面的不断创新,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满足受众扩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对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创造性的应用,并利用自身优势扩展产业链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动漫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中华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广大动漫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把发展传统文化融入动漫产业中。

注 释:

①3D,即使用3D建模技术构建人物模型数据。3D动画更广泛的称谓是三维动画。

②“侠”字在当时系小篆书写,其形近似“俠”,故而有此一说。

③《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的人物对话。

参考文献:

[1]谢雅卉.美国动画片中龙形象的神话建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6(6).

[2]于颖.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回归——以《秦时明月》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4).

[3]韩茗妍,赵宇,张贝妮.中国传统艺术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176.

[4]梁志成,陈伟.浅析动画《秦时明月》中的人文内涵[J].大舞台,2011(7).

[5]王海青.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代动画的结合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6]王晔.中国文化元素在动漫作品中的呈现和运用[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4).

[7]何坦野.动漫文化论纲:本体论与心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207-208.

[8]郭晓晓.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应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9]黄新霞.从《秦时明月》看当代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10]焦素娥,范玉雪.国产原创动画《秦时明月》的侠文化主题及其表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11]韩枫.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国产动漫品牌塑造[J].新闻爱好者,2015(12).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动漫产业传统文化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漫产业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法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萍乡市动漫产业发展分析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