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化形象构建
2017-06-02李叶萍艾则孜
李叶萍+艾则孜
摘 要:新疆形象构建,尤其是软实力——文化形象的構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及新疆独特的区域位置,使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天山网”2016年度一整年报道的抽样分析,发现:“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存在一定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等的客观报道占比稍大,在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上存在部分漏洞,忽略了新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
关键词:天山网;内容分析法;新疆文化形象;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61-02
一、引 言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在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方面,文化软实力无疑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就是一个地区文化形象的构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应非常重视其发展。文化形象的构建,除了常规国家对外交流、主流媒体的宣传外,新媒体中的新闻网站报道在近年异军突起,成为国家文化形象构建中的主流力量。
现如今互联网发展神速,各家媒体寻求转型,开始变革单一的表现形式为多元化。其中,尤以新闻网站引人注意,它以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深远等特点,成为目前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民族聚居是新疆的典型特点,近年新疆大力发展互联网水平,新闻网站也随之发展起来,天山网就是新疆新闻网站发展的一个典型。
天山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于2001年开通的自治区唯一可以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媒体网站。目前“天山网”在新疆境内众多网络媒体中有“新疆网络新闻媒体龙头”之称。经过十余年发展,“天山网”在频道和栏目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效,己开设12个频道,包括新闻、视听、法治、评论、兵团等,及上百个栏目。网站中最为重要的新闻中心和频道中心,下设于网站“新疆”栏目里。本文拟以“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的文化新闻为目标样本。由于新闻中心文化频道信息量较大,因而本文仅对文化频道的报道做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天山网”为不定期快速更新,内容庞杂且新闻报道不好统计,故采取间隔抽样的方法,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每隔二十天抽取一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即总共抽取19个样本群为目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经分析,在这19天中,“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关于文化的报道有53篇。其中,疆内新闻共34篇,国内其他地方的新闻共19篇。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和媒介框架理论为支撑,对这53篇报道进行研究分析和框架重建,总结归纳其呈现出的新疆文化形象。
二、“天山网”汉语频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呈现现状
塔奇曼认为,通过新闻这个窗口,人们可以充分了解世界,新闻也跟所有描绘世界的框架一样,有框架。通常情况下,人们用此对社会现象进行诊释、对外在世界进行评议。新闻人的日常,即利用“把关人”权利选择性地报道新闻,以特别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事实,进而创造社会形象,即媒介形象。相比较于去反思媒体所报道新闻字里行间的意义,受众更愿接受既定总结报道。
本文选取“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各领域中的新闻,结合框架理论,从七个类目展开研究,即艺术展览及表演、娱乐活动、文化交流活动、体育活动、文学活动、典型人物报道、综合活动。
从表1可以得出,在总共53篇报道中,发生在疆内的新闻数量为34篇,占到总比重的64.15%;发生在疆外的新闻数量较疆内相对较少,数量为19篇,占比为35.85%(如表1所示)。
通过对目标样本内容的统计数据得知,在53篇文化新闻报道中,关于艺术展览及表演内容的新闻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数量为29篇,占比为54.72%;在剩余六种类目里,文化交流活动新闻报道数量占比相对较高,为20.76%;其余娱乐活动、体育活动、文学活动、新疆典型人物报道、综合活动新闻占比较小(如表2所示)。
经上述样本数据分析得出:“天山网”汉语频道文化新闻报道对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且存在严重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等的客观报道占比太大,而对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欠缺,忽略了新疆文化的现代性发展。
三、报道呈现的问题和不足
1.文化形象构建重视程度不够
相对政治和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报道比重较小。在全年新闻中心新闻报道中,政治、经济、社会类新闻总占比大概达到了80%以上,而文化类新闻报道数量相对较少。在19个目标样本中,最多一天的文化新闻有8篇,最少时甚至零更新。这明显透露出新疆媒体及政府对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尚需完善
通过对“天山网”新闻中心文化新闻报道的统计分析,得出:从议题及类目看,报道种类分布较多,呈现出多元态势,但也存在较大问题。在统计得出的八个议题中,新疆文化形象的构建不完整,且存在严重偏向性,艺术展览和表演类新闻占比太大,为54.72%;第二占比为文化交流类新闻,占比20.76%;其余不管是娱乐类、体育类还是文学类等新闻,占比都低于10%。这说明新疆文化多元报道框架存在严重漏洞。
3.政府的主流宣传报道占比太大
从报道技巧来看,在选取的目标样本中总共53篇新闻报道里,正面及中性报道占据主流,几乎占到100%,少有负面及批判性报道。而且,作为一家新兴网络媒体,其文化新闻的报道仍主要采取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即对新闻事件主要采取文字报道,而少有现在大力发展的图片新闻报道和视频新闻报道形式。
4.新闻来源多为转载疆内传统媒体,原创新闻较少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天山网”作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网络新闻媒体龙头”,在其文化新闻报道中,大量报道仍转载自疆内传统媒体,占比达到80%以上,原创新闻相对欠缺。
四、几点建议
麦克卢汉认为,新闻媒体在平常报道中常如教师一样摆架子,而此造成的后果便是,受众对媒体报道的信息不易拒绝,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传媒影响,影响其行为、态度以及认知。
丰雪在2014年曾说过:“国家形象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新闻流动领域中所形成的国家形象,抑或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言论中所表现出的国家形象。”这说明,媒介在国家、地区形象构建中,起着很大作用。本文根據议程设置理论和报道框架的建构,整体得出,媒体在建构地区或者国家形象方面是可行的且可变的。
通过对“天山网”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目标样本的上述分析,得出:天山网建构的新疆文化形象基本上侧重文化交流且在多元文化建构上有所欠缺,文化活动报道频繁呈现精彩缤纷之态但正面宣传气息太重,新疆地域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强调深化。
第一,“天山网”应在汉语频道新闻中心文化新闻的报道上丰富媒体议题、多元报道默化受众观念。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自古以来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且新疆孕育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媒体如天山网在报道中有充分的素材可以挖掘报道。
第二,受制于中国传统媒体报道的固有特色(“报喜不报忧”),及新疆独特又敏感的地理位置,新疆众多媒体在文化新闻报道上多侧重于偏歌颂和中性色彩的文娱表演和展览活动,正面颂扬比例太高、政府宣传痕迹太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外受众对新疆文化的心理认知,进而直接影响新疆文化形象的建构。
第三,通过分析“天山网”对新疆的文化形象构建可知,其仍是侧重于展现新疆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表现较少,对多元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致使新疆的现代文化核心凝聚力无法完整表述。任何文化只有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三者合力而为,才能锻造属于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属性。天山网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中,应多展现新疆各少数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集中展现新疆立足于当下与未来,兼容并包、开放有序的现代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 (美)塔奇曼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 (美)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G].舆论季刊.,1972.
[3] 丰雪.“中国”专栏分析与中国国家形象呈现[D].天津师范大学,2014.
[4] 焦若薇,贺翔宇.新疆形象构建分析——基于“天山网”数据[A].新疆财经大学,2013.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