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3-M”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实效性*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2017-06-01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丁 峰(浙江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高校思政理论课“3-M”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实效性*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丁 峰
(浙江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思政理论课“3-M”教学模式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可操作化课堂教学。通过九种实践维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通过“3-M”教学模式创新,可以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3-M”模式

习近平曾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充满活力,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在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方面,研究者多关注“参与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链教学法”等教法改革,对传统“灌输式讲授型”的弊端进行了批评,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结合。“3-M”教学模式在强调学生主体性,遵循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特点基础上,可以推进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采用“3-M”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 创新思政理论课入心入脑方式,有助于解决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问题

在大学所开设的思政理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讲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通过历史视角和方法,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讲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课程都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使其入心入脑,必须讲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3-M”教学模式以创新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满堂灌或照本宣科,将大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入心、入脑。

(二) 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好课堂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

就思政理论课而言,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论,以及将以上理论结合并实现教学转换的理论。与理论客体相对应的是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包含了理论客体与实践主体。对大学生来说,生活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受时代的影响,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开放意识和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新观念。只有现实性很强的、高屋建瓴式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吸引他们,让他们感到思政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理论说教,使他们对理论内容由认知到理解,转而坚信。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通过“3-M”教学模式,以“原理型”“方法型”和“立场型”的理论教学与九大实践教学维度结合起来,围绕“知识目标”“价值目标”和“情感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突出思政理论课的思想引导作用,有助于解决好只重视课程体系而忽视教材内容的问题

思政理论课强调学生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元文化、多种思潮涌动的背景下,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引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坚持理想信念,关心社会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关系;讲透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生态环境。“3-M”教学模式依据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突破思政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约束,将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将教材内容“化大为小”,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

(四)采用开放教学方式,有助于处理好网络教学与大班制课堂教学关系的问题

如何整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对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分类的界限,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之一。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着网络媒体,特别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手机的不良干扰,同时也面临着大班制授课的现实约束。这对激活教学系统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网络媒体、社会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教学实效性带来很大挑战。因此,以开放式教学理念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就需要解决好网络媒体、大班制授课对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3-M”教学模式,探索开放式课堂、MOOC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式,以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探索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多种支撑系统。

(五) 体现人文关怀的共生共享,有助于处理好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问题

思政理论课教学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其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只讲抽象理论不关注人文情感教育的做法,要克服只注重理论的逻辑关系,忽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同时,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理论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个体的体验,以达到情感共鸣。在评价过程中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3-M”教学模式以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为教学改革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融入教学改革中,以实现教学合规律性与教育合目的性相统一。

二、“3-M”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3-M”教学模式的内涵

“3-M”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和思政理论课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方法。这一教学模式从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大班制”现状出发,充分考虑课堂网络环境(多媒体机和学生智能手机),尊重学生的求知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特点,将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分解为“原理——案例教学法”“方法——社会实践调查法”“立场——辩论讨论法”等三种教学模式(简称3-M),灵活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打通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关节,以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克服理论教学的抽象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3-M”教学模式的建构

按照建构主义和群体分层理论,根据思政理论课“大班制”教学特点,从教材内容、学生主体、网络环境和参与度评价指标等方面分析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改进的可能性,将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分解为“原理——案例教学法”“方法——社会实践调查法”“立场——辩论讨论法”三种教学模式,构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协同运作模式;同时,通过九项具体实践维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立场”“原理(观点)”“方法”等理论性非常强的知识点,转为可以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使该课程教学具有更多操作性,从而实现知识目标、实践目标和价值目标的教学要求。具体教学模式见表1。

(三) “3-M”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式

“3-M”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式,是根据教学协同互动来进行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材内容规范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等多重关系上。根据教学方法的实操性和学生的需求,将教材内容转换为教学内容,通过划分教材内容和分解课堂教学环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学习型小组”,以教学方法为程序,选取实验班,分阶段分步骤实施“3-M”教学模式,并及时观察学生参与情况、总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3-M”教学模式的运用次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表1 “3-M”教学模式

(四) “3-M”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评价

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评价,要反映教学活动的过程性和全程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在专题的具体教学任务结束后,通过建立比较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从学生、听课教师、督导成员和教师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总结教改经验。针对“3-M”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协同教研室进行讨论调整,协同学生以更好地改进。参照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及时改进“3-M”教学模式,借鉴其他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

三、“3-M”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一,教材梳理,设置专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章节,按照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设置本体论、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论等多个专题。通过集体备课形式,突出章节重点、难点,并将其运用于专题式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更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精讲少讲。

第二, 注重主体,学生分组。根据“大班制”教学特点,按照每组5—7人的形式划分互助型学习小组,在课前将讨论资料和问题提前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互助学习,讨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将授课内容问题化,如一般问题分组讨论,分歧问题主题辩论,普遍问题专题演讲,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遵循步骤,学生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专题内容需求,通过采用“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总结”等步骤,将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分析案例、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最后总结,改进教师“一言堂”的教学不足,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中来,参与课堂教学。

第四, 设置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化。专题教学内容的设置,不仅涉及理论教学,还涉及大量的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场景、角色扮演等方面。对此,除通过编排情景剧和拍摄视频等形式外,对理论性强、现实感强的内容,可以通过举办班级知识竞赛、个人专题演讲和撰写时政报告等形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五, 完善环节,总结点评。一节成功的思政理论课,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要对学生的参与给予客观中肯的评价。引入评论人制度,让每个小组确立一个点评人,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包括发言、辩论等进行评价,然后由老师再做总结,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六,注重实效,巩固拓展。课外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教学专题内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设置课后实践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同时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可推荐阅读书目,学生撰写读后感,以此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3-M”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一)关注学生主体,提升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需要考虑学生主体、教材载体和环境实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方法创新,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3-M”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的组织化、结构化,以打破传统讲授法局限、克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的不足,突破学科体系、理论知识的限制,突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同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参与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实现互动和交流,形成学习支持小组;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选择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改变单一的理论讲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结合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多侧重于理论阐释,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安排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辩证法等方面的理论,抽象性强,逻辑思维要求高。这对习惯了通过网络图片、视频等直观形式学习的学生来讲,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3-M”教学模式从思政理论课教学要求出发,将理论问题转化为具有实践操作、现实感知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化难为易,改变因理论讲授而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被动参与教学的状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结合,解决“授”与“受”的矛盾,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学习者。

(三)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思政理论课教学多采用大班制形式。由于课程内容、学生数量、教室安排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或灵活性不强等情况出现。“3-M”教学模式紧扣思政理论课大纲要求,将众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整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教学方法分为“原理”“方法”“立场”三种类型,规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倾向,或多种方法凌乱交叉的使用带来的弊端。对照三种类型,以此划分九种教学分类方法(见表1),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M”教学模式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提供了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支持,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让学生“动脑”,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视频制作”,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辩论、主题演讲”,让学生“动口”,开拓思维,发展个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中,增强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项践行渐新的长期过程。随着对思政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各类新鲜的经验需要不断总结,新的理论成果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不断尝试和突破。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却是一条不变的红线,贯穿于理论创新和教学方法实践的过程中。以“3-M”模式为主的专题教学法,则将这条红线和行之有效的专题教学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堂教学。“3-M”模式灵活的形式与专题教学的系统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10-10].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5/17/c_1118883394.htm?S=76942/xixian.html.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 林贤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相关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6):40-43.

[4] 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六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57-61.

[5] 张秉福.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0(11):199-203.

[6] 郭正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80-84.

[7] 铁文英,马玉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社科纵横,2016(1):176-178.

[8] 周丽雯,姚顺玉,刘玉秋.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社会纵横,2010(8):280-281.

On the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3-M" Teaching Mode Adopted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casestudyofthecourseIntroductiontoGeneralPrincipleofMarxism

DING Feng
(SchoolofMarxismStudies,ZhejiangA&FUniversity,Lin′an311300,China)

"3-M" teaching mode puts much emphasis on classroom teaching where "position, view, method" of Marxist theory can be effectively operat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knowledge, practice and value in teaching,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ust be combined in the courseAnIntroductiontoGeneralPrincipleofMarxismby way of nine practical dimensions.So, to innovate "3-M" model can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course.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 method;"3-M" mode

*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M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2016SCG315)之阶段性成果。

2016-12-19

丁 峰(1977-),男,甘肃武山人,浙江农林大学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4.012

G642

A

1008-6285(2017)04-0052-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