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2017-06-01程广斌郑椀方
程广斌,郑椀方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经济纵横】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程广斌,郑椀方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础条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与规模。该文从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不断提升,除克拉玛依、吐鲁番外,群内其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均有所改善;关中—天水、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较高,水资源条件较好但经济社会条件较差,水资源有可开发空间,经济社会发展潜力较大;酒嘉玉、银川平原、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较低,水资源条件较差,而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较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熵值法;集对分析法
一、引言
水是地球生命之本,人类文明之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础条件[1]70-105。早在西部大开发之前,“九五”时期国家就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国务院于2004年、2010年、2012年下发了有关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通知,指出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足以证明国家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加快,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水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之间存在很大矛盾。经济规模的扩大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核心,劳动力、技术、资金的高度集聚给区域有限的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于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其相对短缺的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更加重要。
我国西北地区有若干城市群,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必将成为国内外开发投资的热点区域。但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生态系统脆弱,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人口集聚、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群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水资源承载力能否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该区域城市群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个概念,被定义为特定区域某一环境所能支持的某一物种的最大数量。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球性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学术界开始从资源、环境等方面对承载力进行研究。1842年,马尔萨斯首次提出了“人口承载力”概念,Verhust基于此理论用数学方程表达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人口增长。随后,承载力概念逐渐延伸到不同领域,Richard探讨生态承载力的问题[2]127-143,Hardin和Dail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物物理承载力、文化和社会承载力的概念[3]599-604;[4]991-1001。此后,不同学者针对环境承载力[5]181-189、土地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6]273-284进一步研究,并明确了定义。水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在水资源领域的具体应用,国际上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且大多将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分别从供水角度、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承载力、城市水资源安全保障、水资源的使用限度计算等方面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国内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流域水资源承载力[7]868-874;[8]138-143、区域水资源承载力[9]394-400;[10]394-400、城市水资源承载力[11]258-269;[12]148-151和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13]80-83;[14]222-227,且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流域,而有关城市群的研究相对较少。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人口、技术、经济高度集聚,其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城市群功能实现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然而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有限的水资源与城市群日益增长的人口、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入研究水资源承载力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合理构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西北地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根据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13年批复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0》,以及相关文献中关于西北地区城市群的范围界定,选取关中—天水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5个城市群(具体见表1)。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尤其是水资源相关数据的搜集,故城市群中的一些县级城市不纳入研究范围。
表1 城市群具体划分
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总量为199.5092亿立方米,约占西北5省区水资源总量的9.44%,该区域总人口、GDP总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 430万人、16 893.4亿元、29 588.4万元,各占西北5省区的43.47%、24.51%、63.47%,即该地区城市群以9.44%的水资源承载了该地区43.47% 的GDP、24.51%的人口以及63.47%的工业总产值。因此,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的承载状况关系到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该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有关水资源的相关指标来自于各省的水资源统计公报,其他部分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网站。由于玉门市、临夏市的水资源数据没有统计,因此用酒泉市和临夏州的数据代替,某些年份缺失的数据则用插值法进行估算。
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一)构建指标体系及确定权重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间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区域水资源在维持良好水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某一区域所能承受的相应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受区域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动。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区域自身发展情况,并遵循科学性、客观可信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等原则,构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指标体系
由于各具体指标对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需对评价指标赋权。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观赋权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导致从离散结果中筛选影响因素往往存在片面性,不能准确地反映水资源实际发展状况,客观赋权法以统计方法为基础,克服了主观赋权的缺陷,因此本文采取客观赋权中的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13]。计算步骤如下:
设有t个年份、m个城市、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λpk}(1≤λ≤t,1≤p≤m, 1≤k≤n)。其中,xλpk为第p个城市第k项指标第λ年的原始数据。
1.由于原始数据量纲及属性的不同,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效益型指标):
对于逆向指标(成本型指标):
3.数据归一化处理,得到比重矩阵{Lλpk},
4.求各指标信息熵值:
5.求各指标效用值:gk=1-ek
将指标数据代入上述熵值法公式,得到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权重,见表3。
表3 各指标权重
(二)评价方法
由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各评价因子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学者大多采取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法等不确定分析方法来评价。但是传统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及主观赋权存在的误差不能准确地反映水资源实际发展状况,同时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导致从离散结果中筛选影响因素往往存在片面性,因此本文选用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法,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系统相互联系,用数学表达来描述不确定性系统,从而能够克服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误差,使计算结果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集对分析法,是1989年我国学者赵克勤提出的全新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客观事物之间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相联系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14]43-50。集对分析通常表示为一个集合H(A,B),其核心思想就是将这两个具有一定联系的集合建立同一、差异、对立的联系度,并以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N、S、P分别为集对的特性总数(即评价指标个数)、集对中相同的特性数(即优于标准的指标数)、集对中相反的特性数(即劣于标准的指标数),F=N-S-P是集对中既不相同又不相反的特性数(即介于优劣之间的指标数),则S/N、F/N、P/N分别为集对H在指定问题背景下集合A、B的同一度(记为a)、差异度(记为bi)和对立度(记为cj);i、j分别是差异度和对立度的标示数,其中i∈[-1,1],j取值一般为-1。
根据集对分析的核心思想,定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集合E、指标评价标准集合为U,构成了集对H(E,U),由此来判断集合E、U的同一、对立、差异关系,从而将评价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转化为对集合E、U之间比较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设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为集合Q,Q={E,I,W,X},其中由n个待优选的对象组成的对象集为E={e1,e2,…em},每个对象由m个评价指标构成集合I={i1,i2,…im},每个指标的权重构成集合W={w1,w2,…wm},X为问题Q的评价矩阵,记为:
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对比,确定各评价方案中的最优评价集U和最劣评价集V,最优评价集。U= {u1,u2,…un},其中Uj是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的最优值,对正向指标Un=max{xij},对逆向指标Un=min{xij};最劣评价集V={v1,v2,…vn},其中Vj是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的最劣值,对正向指标Vn=min{xij},对逆向指标Vn=max{xij}。
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效益型指标)时,在区间[Vj,Uj]上,被评价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与最优评价集组成的集合{xij,uj}的同一度aij和对立度cij分别为:
当评价指标为逆向指标(成本型指标)时,在区间[Vj,Uj]上,被评价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与最优评价集组成的集合{xij,uj}的同一度aij和对立度cij分别为:
在第i个城市的比较区间[V,U]中,结合熵值法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W,可以计算平均同一度ai和平均对立度ci,分别为:
因此可得到方案E与最优方案集U的相对贴近度ri,计算公式为:
式中,ri∈[0,1],ri指数反映待评价方案Ei与最优方案的贴近程度,ri的大小决定了被评价城市在评价问题下的排序,其值越大说明被评价对象越接近最优评价标准,表明状况越好。即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与最优评价值的贴近度ri越大,表明研究对象水资源承载状况越好,承载能力越强。
(三)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测算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5大城市群内28个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同时通过算术平均计算出各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为进一步探讨出城市群及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因素,沿用集对分析法对各要素(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结果如表4、表5、表6和图1所示。
表4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
图1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比较
1.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分析
由表4和图1可知,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均低于0.6,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但从发展趋势上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各城市群生态环境水平基本维持在0.8,水资源条件在0.3~0.7之间,经济条件的水平基本维持在0.5,社会条件的水平值在0.3~0.5之间,表明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各要素承载力差异明显,但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状况不断完善。西北地区5大城市群中,关中—天水、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最高,其平均值均在区间[0.5,0.6]上,而其余3个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均在0.5以下,各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差异。
(1)关中—天水、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好
2006—2014年,关中—天水、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分列5大城市群的前两位,且增长率相对较高。2014年,关中—天水城市群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评价值分别为0.638、0.840,均排在前列,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较好,其社会条件排在最末位,仅为0.343,经济条件排名第三,为0.449;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条件(0.544)排名第二,生态环境条件(0.777)排名不高,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排名靠后,且水平较低,社会条件与其余条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06年以来,关中—天水城市群各要素承载力均有所改善,但其经济、社会条件与水资源、生态环境条件仍有一定的差距;兰白西城市群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明显提升,其水资源和社会条件基本不变。
(2)银川平原、酒嘉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状况明显改善
2006—2014年,银川平原、酒嘉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有显著提升,年均增幅高于其余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由2006年的0.375上升为2014年的0.507,相应地排名由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酒嘉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由2006年的0.404上升至2014年0.481,年均增幅仅次于银川平原城市群。从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四个要素来看,银川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条件大于0.4,水资源条件小于0.4,各要素承载力水平较低但均呈现增长趋势,且经济、社会条件年均增幅大于水资源条件;酒嘉玉城市群水资源条件排在末位,且略有下降,而经济、社会条件均高于水资源条件。银川平原、酒嘉玉城市群均处于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条件较差,成为银川平原、酒嘉玉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3)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
总体来说,2006—2014年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增长速度缓慢,增幅仅为0.535%,相应地增幅排名由第三位下降为第五位。2014年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评价值排名为: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水资源条件>社会条件。2006—2014年,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改善较快,但社会条件略有下降,水资源条件变化不大,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条件与水资源条件发展缓慢,成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根据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西北地区5大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大,且普遍存在各要素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同步,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且经济、社会、水资源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在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同时须重点关注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协调发展。
2.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内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由表5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均在0.7以下,这说明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较低;除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外,其余各市2006—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表明其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不断改善。2014年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均在[0.374,0.639]上,且大多集中于[0.4,0.5]之间,其中西安、铜川、乌鲁木齐最高,其次是商洛、西宁、兰州,吐鲁番市、阜康市最低,二者的水资源承载力均在0.4以下。研究人员进一步观察发现,水资源承载力较高的城市,其增长率也较高,这些城市大多为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或集中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关中—天水城市群,这说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原因在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更有效的引水、节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表5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28个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
3.西北地区城市群28个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评价结果
根据表6可知,2006—2014年各城市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差异较为明显,但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06—2014年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环境条件在区间[0.5,0.9]上,水资源条件在[0.2,0.8]上,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基本都在[0.2,0.5]上,多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这表明其水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未能完全发挥其潜力,仍有可开发利用的空间,经济社会需进一步发展。
社会条件评价结果:总体来看,2006—2014年各城市社会条件较差,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增速较慢。2014年各城市社会条件均低于0.6,平均值为0.363,其中15个城市的社会条件水平低于其平均值,尤其是西安、咸阳、兰州、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城市社会条件均低于0.3,排在末尾。这些城市均为各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较大导致水资源供给压力较大,从而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社会条件构成了较大威胁。随着乌昌一体化、西咸一体化的推进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人口将进一步向这些核心城市聚集,如何缓解核心城市人口聚集造成的社会压力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表6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评价结果
经济条件评价结果:2014年各城市经济条件在[0.2,0.8]之间,28个城市中经济条件大于0.6的城市个数仅为7个,主要包括乌鲁木齐、西安、兰州等城市,在0.2~0.6之间的城市多达21个,说明各城市经济承载状况较差,且差异明显。总体来说,2006—2014年各城市经济条件呈现增长趋势,增速较快。选取的经济条件指标层涉及人均GDP、一产比重、三产比重、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经济状况排名靠前的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均GDP、较低的一产比重、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水资源条件评价结果:2014年各城市水资源条件的平均值在0.2~0.8之间,而28个城市中水资源条件超过0.6的城市只有7个,其余多数城市水资源条件集中在0.5以下,说明各城市水资源条件不高且差异较大。西安、铜川、商洛水资源条件排在前三位,阜康、玉门、吐鲁番排在末尾。2006—2014年各城市水资源条件总体上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水资源条件呈正向增长,银川市、中卫市水资源条件增幅最高,分别为2.235%、4.021%,但是集中在兰白西、酒嘉玉以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水资源条件略微下降,水资源条件处于弱势。综上分析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各城市水资源状况差异较大,这与各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因素有较大关系,水资源条件排名较低的城市大都集中于甘肃、宁夏、新疆等区域,排名较高的集中于陕西、青海。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资源总量以及降水量都比较丰富,青海省则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黑河的源头,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和降水量较少,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差。
生态环境条件评价结果:2006—2014年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24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条件都大于0.7,平均值为0.833,包括铜川、宝鸡、咸阳、渭南等在内的16个城市均超过其平均值,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其中生态环境条件排名前三的城市是中卫、石嘴山、吴忠,而乌鲁木齐、西宁、兰州、西安等市排名靠后。究其原因,排名靠后的城市大多是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伴随着大规模和高强度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也日益增多,尽管各城市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污染总量在增加,对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参考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从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要素的承载状况,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总体来看,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5大城市群的水资源承载力不断提升,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也在不断改善,但承载水平仍较低,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其中,关中—天水、兰白西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好,增速较快,酒嘉玉、银川平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状况有明显改善,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弱,增长速度缓慢;群内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均较低,除克拉玛依、吐鲁番外,其余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均有所改善。具体来说,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水资源承载力较高的城市,其增长率也较高,这些城市大多为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或集中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关中—天水城市群。
(二)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四个要素来看,2006—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承载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增长缓慢,各要素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看,各城市群社会条件较差且增长缓慢,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但增长速度较快,水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条件相对较好,说明水资源承载力各要素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不同步,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针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社会条件的劣势更加明显,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的不断扩大会导致水资源供给压力过大,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关注人口和城市规模对社会承载状况的影响。具体来说,关中—天水城市群和兰白西城市群社会经济条件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社会条件的提升,这说明相对较好的水资源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却没有支撑起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说明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水资源承载力有较大的潜力,经济社会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酒嘉玉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水资源条件处于弱势,经济、社会条件较高,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对提升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优化水资源条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等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绝对数量;二是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城市群的人口规模。随着城市群的快速推进,产生的人口集聚效应扩大,对各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需合理调整各个城市群的人口数量,促进用水效益的提高;三是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循环的,通过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自我修复。西北地区5大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均较好,但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水资源自我循环,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北地区城市群将吸引大量的资金和人口流动,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协调社会发展,尤其是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更要关注社会人口集聚带来的巨大压力,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其水资源潜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水资源承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与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1]姚士谋,冯长春,等.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R ichard C .Water recreation in N orth A m erica [J].Landscape and U rban Planning,1988,16(10).
[3]H ardin G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a biological approach to hum an problem s[J].Bio Science,1986,36(10).
[4]D aily G C,Ehrlich P R .Socioeconom ic equity,sustainability,and Earth’s carrying capacity[J].Ecological A pplications,1996,6(4).
[5]A lbert G .J.Tacon.A quafeeds and the environm ent:policy im - plications[J].A quaculture,2003,226(10).
[6]J.J.K essler.U sefulness of the hum an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 in assessing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landuse in sem iarid
[7]汪嘉杨,李祚泳,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J].自然资源学报,2014,(5).
[8]赵兵.岷江上游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9).
[9]虞祎,张晖,等.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中国畜牧业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资源科学,2012,(3).
[10]王丽霞,任志远,等.基于GIS的陕西省水资源潜力及承载力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8).
[11]刘佳骏,董锁成,等.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
[12]李庆贺,伍博炜,等.福建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4).
[13]程广斌,龙文.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6,(9).
[14]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平)
Em pirical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Northwest China
CHENG Guang-bin,ZHENG Wan-f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Water resources is indispensable to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also the most basic condition for urban soci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o a certain extent,the quality and sca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ies on the water resources.Based on factors of economy,society,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we set up a system about urban agglome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The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 of set pair analysis(SPA)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 ic Belt.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has improved from 2006 to 2014,w ith the exception of Karamay and Turpan.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Guanzhong-Tianshui and Lanbaixi w ith rich water resources and relatively poor social-econom ic conditions was better than other cities.There is room for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ie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Yinchuan Plain and the econom ic belt of Tianshan North-Slope are weak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hese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poor,while the econom 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are relatively high.Therefo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rban agglomeration;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entropy;set pair analysis
F299.27
A
1671-0304(2017)02-0073-10
2016-06-01
时间]2017-04-18 17:18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15XJL020)。
程广斌,男,安徽淮南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研究。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418.1718.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