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行为改变的设计: 说服技术设计及交互系统的概念、理论及框架

2017-06-01黄诗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机概念变化

文/ 黄诗桐(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可持续行为改变的设计: 说服技术设计及交互系统的概念、理论及框架

文/ 黄诗桐(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DOl编码:10.3969/J.lSSN.1674-4187.2017.02.003

一、 前言

设计作为修辞沟通可以影响社会和个人的行为。根据Buchanan1Buchanan, R. (1985). Declaration by design: Rhetoric, argument, and demonstration in design practice. Design Issues, 4-22.的说法,设计中的核心角色之一是沟通,不仅是平面设计,而且还包括更大的设计意义,包括产品设计,建筑,甚至城市规划。设计对象和技术具有某些形式的修辞力量,可影响和被影响用户的价值及行为,因此可以利用设计去适当地帮助改善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素。

修辞学是“说服说话的艺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第3页)2Joost, G., & Scheuermann, A. Design as Rhetoric. Retrieved on 12 June, 2013 at http://www.geschejoost.org/files/design_as_rhetoric.pdf。修辞的特点是,行动是故意的,即行动旨在通过修辞手段实现某些目标。如今的修辞不仅仅是语言和言语的形式,而且还有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如绘画,建筑物和音乐作品(同上)。事实上,每一个沟通都可以是修辞,因为每一个沟通都有某些目的,無論是否要教育公众,激发情绪或促进一个概念。在这方面,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总是用某种意图使用修辞手段,例如形式,颜色或图像来实现目标,无论是设计广告海报,椅子还是手术室。因此,设计具有修辞能力,其可以用作干预以将不好的个人或社会行为改变为更理想的行为,例如戒烟、做运动或减少食物浪费。

行为改变的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设计行为改变的做法不是新的,但术语和方法只在近几年得到认可1Niedderer, K. (2013). Mindful Design as a Driver for Social Behaviour Change. In Consilience and Innovation in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IASDR Conference 2013.。其设计概念已被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可持续性设计2Bhamra, T., Lilley, D., & Tang, T. (2011). Design for sustainable behaviour: Using products to change consumer behaviour. The Design Journal, 14(4), 427-445.,反罪行设计3Press, M., Erol, R., Cooper, R., & Thomas, M. (2000). Design against crime: defining new design knowledge requirements. 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 Conference, Frankfurt, Nov 2000.,社会创新设计和鼓励健康行为的设计4Consolvo, S., Everitt, K., Smith, I. and Landay, J.A. (2006).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technologies that 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2006), Montréal, Québec, Canada, 457-466.。

说服技术是一种由BJ Fogg5Fog, B. J. (1998, January). Persuasive computers: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225-232). ACM Pres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6Fogg, B. J. (1999). Persuasive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2(5), 26-29.7Fogg, B.J. (2003). Persuasive Technology: Using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 think and do.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开发的行为改变概念的设计,作为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或行为的交互技术。说服是“试图塑造,加强或改变对某个事情、事件、或行动的行为、感觉或想法”,而没有使用武力或胁迫地去要人改变。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持续的行为,态度的改变对于持续的行为更重要8Petty, R. E., & Cacioppo, J. T. (1986).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Central and peripheral routes of attitude change.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9Crano, W. D., & Prislin, R. (2006). Attitudes and persuasion.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57, 345-374.。 Fogg(1998)认为,可以创造和采用技术,以影响人类的态度和行为。说服性技术和设计侧重于理解人类行为和交流,以设计交互式系统,从而实现预期的结果。

在行为变化中的说服性沟通策略,特别在过去几十年,已在广告、营销和健康通信领域方面被广泛使用和研究。然而,了解如何在交互式产品或系统中应用有说服力的沟通策略以实现长期行为变化仍然是一个初始阶段。本文从不同学科的理论中,尝试梳理及建构这方面的理论及框架,尤其针对促进健康及慢性病自我管理,并提出设计策略及设计指引,从而发展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及设计研究方向。

二、 行为改变的设计

2.1.背景

现在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医疗人员的短缺,更复杂的消费者需求,所以随着技术的先进 ,使用慢性病管理技术将是大有前境。但Coughlin和Pope10Coughlin, J. F., & Pope, J. (2008). Innovations in health, wellness, and aging-in-plac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 27(4).认为,这些健康服务和技术不应仅仅关注疾病的管理,而更应该促进正面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正向的幸福感。

根据世卫组织(2005年)1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 vital investment.,慢性管理的最重要目标是促进健康行为的改变和增进健康。除了医疗方面,还应注意预防疾病,因为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原因是与久坐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的很大一部分。慢性疾病患者须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消除并发症的风险,减少病人再入院并降低医疗成本也很重要。因此,在未来的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开发的目标应该着重于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增进福祉。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作用,然而,设计行为改变是设计师的一个挑战。因此有需要研究及讨论有关这方面的一些理论,以作参考及提供日后发展的一些方向。

本节首先将讨论与健康行为改变和健康相关的一些设计概念。在这个领域中最突出的两个设计概念是设计意图(Dwl)和说服技术。

2.2. 设计意图(Dwl)

类似的设计方法是由Lockton和他的同事12Lockton, D., Harrison, D., & Stanton, N. A. (2009). Design for behaviour change: The design with intent toolkit v. 0.9. Dan Lockton.13Lockton, D., Harrison, D., & Stanton, N. A. (2010). The Design with Intent Method: A design tool for influencing user behaviour. Applied ergonomics, 41(3), 382-392.开发的用于意图影响或导致某些用户行为的设计的意图设计(Dwl)。它描述了在不同类型的产品,服务,接口或系统中使用设计策略,旨在影响用户在使用它们时的行为14Lockton, D., Harrison, D., & Stanton, N. (2008). Making the user more efficient: Design for sustainable behaviou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1(1), 3-8.。该概念主要基于人类工程学的科学和研究,重点在于当用户与产品或系统交互时影响用户行为。概念是,由于安全,健康和安全原因,必须影响某些用户行为。例如,自动售卖机或保健系统,需要以避免可能导致不利结果的用户操作的方式来设计。 Lockton和他的同事已经在可持续行为项目的几个设计中应用这个概念。

表1.FBM模型的三个主要因素的要素(摘自Fogg,2009年)

表2. 短期行为改变的设计方法与长期行为改变的比较

然而,该方法主要集中于在与特定产品或系统的交互期间改变用户的行为,例如,通过在使用期间经济地消耗资源来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 或在使用时提高产品和系统的效率(Lockton等人,2010)。该设计可以以某些方式改变用户的行为,例如,以减少办公室中的用水消耗或能量使用。然而,它不改变用户的态度,即是,用户可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需要减少用水和能量的消耗,或者他们不认为这是重要的。没有态度的变化和理解改变的原因,行为的改变只是暂时的。根据Crano和Prislin(2005),态度是综合和总结对象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评价判断。这些评价可以影响持久性,抵抗力和态度行为的一致性。首先要态度变化,然后行为才变化。

因为说服是态度改变的要素,即试图在不使用强迫或欺骗的情况下改变态度和/或行为(Fogg,2003),要维持长期和持续的行为改变,例如长期管理,态度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说服技术的方法更合适。

2.3. 说服技术

说服性技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BJ Fogg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任何交互式计算系统,旨在改变人们的态度或行为”(Fogg,2003)。他认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计算机具有说服力的效果。

他发展了一个称为FBM模型的说服性设计的行为模型1Fogg, B. J. (2009, April). A behavior model for persuasive design.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suasive Technology (p. 40). ACM.。该模型由三个主要因素组成:动机,能力和触发器。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要执行预期的行为,它应该必须要:1)有充分的动机; 2)具有执行行为的能力; 和3)被触发以执行行为。所有这三个因素必须同时存在,改变的行才会发生。其在行为改变中所需要的主要元素的总结在表1中。

他建议,这个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设计师更清楚地思考行为,并使用这个模型来识别说服性设计中的问题,以提高说服力的效果,例如,增加动机,简化设计和/或使用策略来触发行为。

2.4. 不同类型行为变化的设计

从文献综述,确定行为变化的两个主要设计方法:短期和长期行为变化。在这方面,不同类型的行为变化的设计目标和策略应该有所不同。(表2)

2.4.1. 短期行为改变的设计

短期行为变化是指无意识和暂时的行为变化。用户没有改变他们行为的意图;产品或系统设计中的设计者或工程师的意图是以某些方式指导用户的行为,以避免错误,提高效率或减少浪费等。该设计不是旨在改变用户的态度,因此行为仅发生在用户与产品或系统交互时,在其他文本中对用户的行为没有影响。设计意图(DwL)就属于这种方法。

2.4.2. 长期行为改变的设计

长期行为改变是指有意识和有意的行为改变,并且新行为可以随时间保持。用户具有对他/她自己的行为的意识,其被认为在他/她的生活中这个行为不再适当,因此需要新的行为。在这种意义上,即使在与产品或系统的交互完成之后,行为变化更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段。例如,如果用户认识到身体锻炼有益于健康,则他的行为就改变,即进行更多的体育锻炼,就超出了使用系统或产品本身。它需要设计改变用户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说服改变用户的态度,促进行为改变的概念,以及如何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维持新的行为。说服性技术是这种设计方法的一个例子。以下为短期与长期行为改变的比较。

三、 健康行为变化中的概念

为了设计行为改变,必须理解行为改变的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动机和行为变化的研究已经在心理学和沟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来自不同学科的广泛研究,如康复,护理,社会工作,甚至商业和营销一直使用行为和行为干预的社会心理理论。这只是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但在过去十年中,趋势正在迅速增长。

在行为改变研究中采用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可以更全面地提供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它们是开发有效行为干预和沟通策略的重要工具1Fishbein, M., & Cappella, J. N. (2006). The role of theory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health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6(s1), S1-S17.2Consolvo, S., Klasnja, P., McDonald, D. W., & Landay, J. A. (2009, April). Goal-setting considerations for persuasive technologies that 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suasive Technology (p. 8). ACM.。然而,许多这些研究彼此非常相似或相同,仅使用不同的术语3Noar, S. M., Chabot, M., & Zimmerman, R. S. (2008). Applying health behavior theory to multiple behavior change: Considerations and approaches. Preventive medicine, 46(3), 275-280.。此外,这些研究没有清楚地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在设计和信息技术文献中,哪些决定因素有助于保持行为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发展彻底的理论,以便制定有效的战略。

在作者审视了大量健康心理学和行为改变的文献后,确定了行为改变中有三个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包括:动机,说服和幸福。这三个概念是不同的,但也彼此密切相关。这部分是回顾一些最突出的心理学理论,解释幸福,动机和行为的变化。然后开发一个综合模型,填补以往研究的空白。

3.1.健康和幸福的理论

在健康设计中,为了实现患者的健康,这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关注,这被认为是提高医疗保健设计质量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幸福的概念是模糊的,似乎不太好理解如何以及为什么它在医疗保健中很重要。这部分是回顾文学,特别是从正向心理学和更全面的理解心理健康的医疗保健设计。3.2.心理健康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asic Documents,39th edi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将健康定义为“一种完全,身体,心理和社会福利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因此,健康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福利,而不仅仅是缺乏疾病。许多证据表明,许多身体残疾的人仍然有积极的生活观和充分的生活。我们还看到许多患有终止疾病的人仍然努力进行他们认为有意义和重要的活动5Friedman, H. S. (2002). Health psycholog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许多研究发现,正向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恢复健康,降低许多慢性疾病和死亡率的发生风险6Boehm, J. K., Peterson, C., Kivimaki, M., Kubzansky, L. (2011).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alth psychology, 30(3), 259-267.。幸福可能与正向的健康行为相关,例如改善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此外,研究还表明,注重正向的福祉和功能可以提高一个人处理挑战的能力7Rozanski, A., & Kubzansky, L. D. (2005). Psychologic functioning and physical health: a paradigm of flexibilit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7, S47-S53.,重点是预防疾病活动,并增强总体健康相关结果8Charlson, M. E., Boutin-Foster, C., Mancuse, C. A., Peterson, J. C., Ogedeghe, G., Briggs, W. M. .... Allegrante, J. P. (2007).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positive affect and self-affirmation to facilitate healthy behaviour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diseases: Rationale, trial design, and methods. 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 28, 748-762.。

正如弗里德曼(Friedman,2002,第67页)指出:“健康寻求者对与健康有关的事务负有主要责任,特别强调在预防疾病方面。这一观点与传统观点不同,传统观点认为医学主要是治疗或医疗问题所需的修复系统。”而且健康追求者建立体力和健身,从而扩大了被认为是”正常“的范围,并且还可以发展更多的灵活性去处理日常的生活”。因此,实现最高水平的幸福和日常生活中的最大化功能是现在医疗保健中的关键目标。

然而,“幸福” (或”福址”) 一词仍然不容易界定并得到同意。根据剑桥高级学习词典,术语“幸福”被定义为“感觉健康和快乐的状态”。 Ragin(2011,第15页)9Ragin, D. F. (2011). Health psychology :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health, 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Prentice Hall.将幸福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精神,情感,精神和身体健康”。Ryan和Deci1Ryan, R. M. & Deci, E. L. (2007). Active human natur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Exercise and Sport.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1-19.认为幸福是一个满足的快乐,活着和繁荣的状态,包括幸福的享乐概念和有意义的(eudaimonia)的概念。因此,幸福可以被称为是一个满足的状态,一个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在与自己的环境的交互中,这产生达到实现自我的感觉和生活的目的经验。

心理健康中最全面的模型之一是由Ryff和Keyes(1995,p.720) 作为心理健康模型的六个维度开发的。2Ryff, C. D., & Keyes, L. M. C. (1995),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4), 719-727.该模型是广泛的正向心理功能的组合,包括六个维度:自我肯定,与他人的正面关系,自主,可控制环境,生活目的和个人成长。这些维度是从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理论发展而来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3.3. 健康行为改变的动机和说服理论

有大量的理论研究试图解释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在关于健康行为的文献中,动机和说服被认为是影响行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动机通常可以指人们朝着实现目标行动的目标导向行为。在心理术语中,它可以被定义为“推动个人朝向特定目标的心理力量或能量”3Sheldon K, M, & Williams, G, & Joiner, T. (2003).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in the Clinic. Motiva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Sheldon等人,2003,第45页)。或者,简单地说,它指的是“人们想要什么,他们选择做什么,他们保证会做什么,换句话说,调查动机是试图解释人们深切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事情“(Keller,2010,第3页)4Keller, J. M. (2010). Chapter 1 - The Study of Motivation, Motivational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he ARCS model approach. Springer.。动机解释了人们打算追求的目标,以什么方式和他们追求目标的强烈程度。

动机与幸福和行为变化密切相关,它是慢性病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患者承担长期照顾自己的关键责任。它需要患者的自律,坚持和积极的应对策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节食控制和体育锻炼等。未能在自我管理中控制及遵守特定的行为,例如,如不定期服用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重新入院或发生并发症。然而,鼓励执行和维持预期行为的动机对于大多数人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不感兴趣或困难的任务。它需要有效的说服策略来激励人们在没有武力或胁迫的情况下对新行为采取行动。

理解动机和健康行为的心理概念改变理论可以帮助设计师开发产品或服务,以促进健康,并帮助他们坚持自我管理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3.3.1.健康行为改变的动机类型

影响行为变化的因素是复杂的。虽然在术语的使用上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理论认为,对健康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赖于个体的态度和信念,社会影响,自我效能和不同变化阶段的变量5Fishbein, M., Triandis, H. C., Kanfer, F. H., Becker, M., Middlestadt, S. E., & Eichler, A. (2001). Factors influencing behavior and behavior change. Handbook of health psychology, 3-17.。

从健康行为变化的主要理论,它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群体:内在的,人际的,生态的和过渡的。内在的是指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是关于社会,文化和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生态是指人的内在及外在环境之间的生态相互作用,甚至包括组织,社区和政策制定等更广泛的背景;过渡性认为行为变化是一个变化过程,涉及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因素。本文及研究方向主要是关於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而致的心理及行为变化,由於篇幅所限,这里不详细介绍。

3.4.行为变更维护的理论

为什么人们不能维持理想的行为变化和什么使人们维护它们?研究行为改变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一些行为改变的设计已经证明是成功的。然而,许多这些研究似乎只实现短期效应。事实上,了解如何保持一段时间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需要从事长期行为改变的人,如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然而,关于如何保持行为的研究仍然不足。

这部分是提供一个理解什么导致行为的改变和如何维持预期的行为。在回顾文献时,发现两种理论与描述行为维护最相关:自我决定理论和Rothman罗斯曼的行为改变维护理论。同时,亦发现了一些与维持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反思,动机,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决定。但是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与保持行为变化相关是不为人所知的。这部分是讨论如何这些概念是相关的,并确定行为维护的决定因素。

3.4.1.动机的内在化和自我决定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维持行为有两个关键条件:价值观和技能的内化,并体验自我决定。该理论认为,患者需要清楚地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通过内化来改变; 他们也拥有改变的技能和能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在过程中或在医疗环境中体验自主,自我能力和与其他人的正面关联的经验,因为这种经验对于内化是必要的,并且新的行为将更好地持续1Williams, G. C., Deci, E. L., & Ryan, R. M. (1998). Building health-care partnerships by supporting autonomy: Promoting maintained behavior change and positive health outcomes. Partnerships in healthcare: Transforming relational process, 67-87.。

表图1. 行为改变过程和持续动机的模式

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内在动机需要促进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内化和整合2Deci, E. L., & 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the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 227-268.3Deci, E. L., & Ryan, R. M. (2008).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 macro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health. Canadian Psychology, 49(3), 182-185.。内化是指“一个接受价值或规则的过程”,而整合是“个人更充分地将规则转变为自己拥有的过程,以便它将从他们的自我感觉中产生”。(第60页)。也就是说,内在化涉及自我意识和调节个人行为的动机。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连续过程,描述一个人的动机行为,从无动机到被动的顺从,以至积极的个人承诺,通过对预期行为的价值内在化的程度而成。当一个人获得更多的内在化时,持久性和更积极的自我感觉越大,并且参与的质量也被增强(第60-61页)。

内化可以通过提供自主感,感知能力和正面的社交关系性来实现。可以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和有意义的变化理由来支持自主,但不是通过外部控制或压力。他们还需要有自我信心和能力来达至成功。它要求个人获得相关技能并体验执行行动的能力。提供培训和反馈,帮助负担得起的变革技能和工具,以及在能力障碍或问题发生时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一切都会增加能力感。

社交关系性的感觉对于内在化也很重要,因为人们通常希望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这对于外在动机的行为是特别重要的,尤其对於一些并不是有趣的行为。因为人们执行行为可能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为被其认为重要或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人,例如他们的家人,同伴群体或社会,所重视。因此它表明,促进社会联系和支持促进归属感是必不可少的。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如果只有提供能力和相关性,没有自主支持将不会实现自我决定。实际上,理论认为自主是促进受管制行为内在化的关键因素,因为它允许个人发展他/她自己的行动的一体化,即感觉行动或行为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如果为变革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基础,并为自主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它可以促进行为改变的内化和整合,即使它是无趣的行动4Deci, E. L., Eghrari, H., Patrick, B. C., & Leone, D. R. (1994). Facilitating internaliz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2, 119-142.。自我决定理论认为,通过为人们提供自主的动机来内化价值和行为的意义以及环境支持比行为变化的受控动机更有效。

3.4.2. 罗斯曼的行为变更维护理论

另一方面,Rothman5Rothman, A. J. (2000). Toward a theory-based analysis of behavioral maintenance. Health Psychology, 19(1S), 64.专注于理解行为改变过程及其维护的决定因素。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干预策略的失败是由于对健康行为改变过程的误解。他认为,在指导行为改变的开始和维持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过程,并且行为的决定因素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

据他说,虽然在开始阶段发起行为改变的决定取决于对未来结果的有利预期,但是对继续行为调节的决定则取决于对接收结果的感觉满意度。也就是说,“关于行为维护的决定反映了重点的转变,因为人们不再关心将要发生什么,更关心发生了什么。”6Rothman, A. J., Sheeran, P., & Wood, W. (2009). Reflective and automatic processes in the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ietary change.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38(1), 4-17.(第.S10页)。虽然行为改变是由预期的有利结果产生的,但是经验和接受的结果的持续满足增强和保持行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意的感觉会减少,这可能影响行为的维持,除非经验变成习惯。根据Rothman的观点,满意度的因素可以与人们对特定类别经验的结果和满意度的期望相关,这些经验是不同的。此外,当行为改变通过在稳定的语境中重复行为而变成习惯时,它随时间而持续。

在饮食行为改变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在行为改变的初始和维持阶段识别两个不同的决定因素,即反思系统和自动系统。反思系统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的主动认知过程,而这甚至可以是一个经验而产生的;相比之下,自动系统相当于随着时间推移而学习的积累的经验集合。他认为,几个决定因素在初始行为变化的阶段很重要,它们包括:态度,社会规范,自我效能和意图,这是行为变化的关键预测因素。然而,如果缺乏足够的资源或社会和环境支持,强烈的意图和高自我效能本身不能保证行为的改变将是成功的。所以他建议文本的作用是重要的,他们应该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特别是在维护阶段时考虑。

罗斯曼(Rothman)认为,反思过程在新行为的开始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审议和意图形成,然而,他们不保证行为可以长期持续。相反,他认为自主在维持阶段更重要,因为当行为变成习惯时,它需要最小的认知资源并且是永久活跃的。并且自动响应可能受环境提示的影响。在开始阶段反思很重要,因为人们评价行为的价值,他们应该对自己执行行为的能力有信心。在这个阶段,健康信息是态度变化和意图形成的关键。然而,当行为通过在稳定的文本中反复响应而变成习惯时,其可以被保持而不反映他们的意图或行为目标。在这个阶段,行为变成自动持续并且从记忆或在特定文本(例如,食品包装或健康食品菜单)中激活的习惯。因此,达到持续行为改变的目的应该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习惯。

3.4.3.行为变更维护摘要

这些理论都提供了如何改变和维护行为的解释。虽然在不同的方法中,但他们都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共享一些常见的迹象:

行为改变的动机是一个过程;

内化和反思对于引发行为改变是重要的;

维持行为需要有持续满足的经验;文本在行为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自我决定理论,经验的满足来自于感觉自主的,感知的能力和正面的关联性,其中更集中于预期行为的价值的内化和经验的内在动机。对于罗斯曼来说,不同决定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行为变化阶段发挥作用; 例如反思在初始阶段更重要,而自动是保持行为必不可少的。他强调,习惯性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记忆反应和情境提示来激活。他还认为,满意度是对执行的结果的相应期望,但它也是相当个人的,因为经验满意的结果的感觉证明了行动的价值,证明其改变行为的初始决定是正确的和值得维持的,这就鼓励更相似的行为。

总之,行为改变涉及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决定因素在每个阶段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行为需要几个因素:第一,它应该实现自主性,能力和相关性经验,因为它们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动机。其次,预期的行为需要满足预期的结果,然而,个别的预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需要一个深入的理解。第三,它应该提供情境支持并制定不同的干预策略,以针对行为改变过程中的特定阶段。

表4.说服性系统的CBS模型

3.5.持续行为改变的综合模式

从上述文献综述与动机和幸福理论的融合,以及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变化,作者从而发展出一个综合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它突出了行为改变和动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是行为变化的每个阶段的关键决定因素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维持行为。该模型如下所示(图1)。

首先,说服和动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是高度相关的,通常结合使用在一起。在行为改变中,这两个概念发挥两种不同的作用,它们彼此支持。对于主动行为的改变,说服起着更加突出的作用,因为它需要说服人为什么有需要改变。然而,为了使改变发生,人需要有改变的动机。在这个阶段,健康信息等说服策略更有意义,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促进价值观和意向行为的内在化。动机需要刺激和促进,以改变和维持行为。

第二,一个人的行为改变取决于他/她自己的态度和信念;对他的健康,风险和威胁,成本和利益的看法,以及参与行动的期望;并且所有这些可以由他/她的过去经验和知识,以及他/她接收和感知的消息来塑造。

第三,为了发起改变,至少有三个要素发生,它们包括人的动机,触发和能力。动机意味着该人具有改变的意图,并且该人需要有信心处理执行预期行为的能力;最后有一个触发器的动作。触发是引发变化的刺激,源自内部及外部环境,它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例如,它可能是因为同伴(正面+外部)的影响,或他/她想看起来好看(正面+内部)。或者,他/她可以看到具有他/她具有的相似疾病(负面+外部)或他/她检测到的一些健康警告信号(负面+内部),例如看到其他人的痛苦。它通常是更紧急,更严重和更高的威胁,是人感觉到要变化的更强的触发。

第四,动机和行为变化不是静态的,它经历不同的阶段,并且可能随时波动。不同阶段的个人或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和不同的参与水平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说服性的信息和动机策略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量身定制,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对于高参与度和/或对这方面知识高的人,使用认知类型的消息比情感类型的消息更有效。

第五,例如,保持健康的内在动机被发现比行为改变中的外在动机(例如金钱奖励)更加强勒和持久。内在动机导致幸福,所以理解幸福的概念,并采纳它到设计策略应该能够激励人从事长期行为的变化。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内在动机,需要内化,这是通过反思实现的过程。反思主要是一种调节行为的认知过程。

最后,行动和行为的变化将根据作为加强的行动的经验来维持或撤消。正面的强化可以影响行为的重复和维持,反之亦然。持续的行为变化还涉及自我效能和行动的障碍; 如果该人察觉到他/她在该过程中不能克服障碍; 或有负面的感觉; 或这行动不再有意义和有价值,行动或行为将被终止。它还应提供不断的刺激,例如更新的信息,以吸引用户重新访问或重复行为。由于反复的行为和经验可以导致形成更长久的可持续的习惯。此外,可以形成新的行为也取决于人的社会和环境支持。

每个阶段的行为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和干预的目的总结及设计策略如下(表3)。它表明,在行为变化的不同阶段,它需要不同的关键决定因素影响行为,因此干预策略应相应设计和开发,以适应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最后要提的是,虽然这个模型是关于健康行为的变化,但这种模式和干预策略应该同样适合一般行为变化的情况。

四、说服力的交互系统的设计原则的集成框架

为了提供更全面的设计和评估说服性互动系统的框架,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综合框架。通过采用来自健康心理学,说服性沟通和用户经验的理论,以及来自文献综述的交互设计,制定了一个叫作CBS Model(内容,行为,社会)说服系统的框架。(表4)其中一些概念由Oinas-Kukkonen和Harjumaa1Oinas-Kukkonen, H. (2010). Behavior change support systems: A research model and agenda. In Persuasive Technology (pp. 4-14).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的说服性设计模型(PDM)中进行了修改。该框架可以用作这些类型的系统的评估标准。它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内容支持,行为支持和社会支持。

A. 内容支持部分

内容支持是指系统的内容和信息。它有助于通知,解释,说服和教育用户的行动。它包括为用户提供适当信息和解决方案的信息的质素,形式和来源。关于内容支持的三个子集包括信息的陈述,可信性和相关性。内容信息需要是足够的,可理解的,以及可信的,有用和有效的。此外,内容,技能集,布局和视觉设计等应与用户相关,并且应该满足用户的目标和需求。

B. 行为支持部分

行为支持指的是交互系统中策略的执行和实现。它由两个子集 - 说服技术和互动因素组成。

A)说服性技术 - 是指可以指导用户完成目标的技术,例如目标设定,奖品和奖励,或教练。当对用户感觉有意义和有价值时,说服和动机是有效的。提供希望和对结果的现实期望也很重要。这部分包括诱导 - 说服技术; 提供意义 - 为什么它需要改变的原因,以及改变的价值和好处; 前景 - 进行或不进行该行动的期望是什么。

B)互动因素 - 主要涉及系统的实现,其涉及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其目标以及系统设计的性能的系统设计和特征。使用系统的经验可以影响未来连续行动的动机和期望。这包括:

支持自主性 - 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自主性和个性化功能。

感知控制 - 它指可用性问题,并帮助用户有效和高效地完成系统中的任务。

审美经验 - 当与系统交互时,应该提供感觉,情感和智力上的满足感。因为自我和正面情感体验的感觉对参与使用系统是重要的。

刺激 - 系统应吸引人们的兴趣,它可以通过更新信息或提供适当的挑战来维持用户长期的兴趣。另外,支持人们的个人发展,并让他们监察自己的进步也很重要。最后,系统的交互性也是激励使用该系统的基本要素。

C.社会支持部分

社会支持是指促进与他人的社会联系并寻求社会支持的设计特征。调查发现正面及积极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行为。社会联系意味着系统应支持社交互动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即时反馈也是鼓励和激励互动,以及是诱导正面体验的关键。社会关系亦能让其他相类似情况的人作为模范,从而激发正面行为。它还应该努力鼓励适当的行为。

4.1. 说服性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指南

在本文作者的研究2Wong, S. K, B. (2015). Design for long-term behaviour change: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ersuasive interactive systems for people with diabetes in self-management. PhD Thesi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中已经确定了几个动机属性,与表4中的建议的说服系统的CBS框架一致。这个框架强调,在系统中提供内容,行为和社会支持对于实现持续行为改变是至关重要的。它强调内容是促进行为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有助于内化价值观和建立自我效能;另一方面,行为和社会成分有助于促进,激励,赋予和维持新的行为。应当注意,这些部件总是相互缠绕的并且在说服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彼此支撑,只是一个部件在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可能更突出。该框架可作为指导方针,也可作为促进健康行为或其他正向行为的说服性系统的评估工具。

五、 总结

本文讨论了说服技术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设计原则及框架。本文说明行为改变是有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因素都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设计策略。而行为改变也跟用户体验有关,设计策略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及手段来达成。本文建议采用CBS框架,包括内容支持、行为支持、及社会支持,这可以提供设计说服系统的有用指引,也可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和启发未来的研究。

(责任编辑 童永生)

Design for Long-Term Behaviour Change - Concepts, Theories and Framework of Persuasive Design and Interactive System

设计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在这方面,设计师在他们的设计工作中负有最大的责任,所以应该利用他们的力量创造人类的福祉。随着医疗保健的范式转变,现在从关注治疗转向预防和健康,而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重要。行为改变的设计是设计中的一种相对新的方法,由于对健康,可持续性和幸福感的日益增长的关注,它得到更多的注意。虽然这些概念在传播设计中不是新的,但是如何将其应用到其他领域,如交互设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讨论一些行为变化的设计概念和理论,特别是关注保持长期健康行为的变化。它确定了一些关键概念,并提出了一些框架和模型,用于开发和评估说服的设计及交互式系统,以及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些概念。

Design has a convincing infuence on people's personal and social lives, i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ays. In this respect, the designer has the greatest responsibility in their design work and should use their power to create the human’s well-being. As the paradigm change of healthcare is now shifting from focusing on treatments to prevention and wellness, health behaviour and lifestyle change is growing more important. Design for behaviour change is a relative new approach in design, it is gaining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growing concerns about health,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Although the concepts is not new especially in communication design, how to apply it to other domain such as interaction desig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som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design for behaviour change,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maintaining long-term health behaviour change. It identifes some key concepts and proposes some frameworks and models for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the persuasive design and interactive systems, as well as providing some insights for future studies.

行为改变;健康;动机;说服性技术;幸福

Behaviour change ; Health ; Motivation ; Persuasive technologies ; Well-being

黄诗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博士,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动机概念变化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从9到3的变化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这五年的变化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