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螺壳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策略
2017-06-01罗绍强彭智华周平华曾志勇邱海生
罗绍强 彭智华 周平华 曾志勇 邱海生 谭伟文
摘要:指出了螺壳山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建设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战略背景下,应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地开发建设,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价值。以螺壳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其开发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旅游资源特色、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塑造特色、加强宣传、融入广佛旅游圈等开发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螺壳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2004
1 螺壳山森林公园概况
螺壳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东北部,平均海拔800 m,东、西、北三面均有山脉环绕,最高点海拔为1339 m,属南岭余脉,被誉为“南粤第一山”。其规划占地面积约为736.60 hm2,集原始森林、天然岩洞、石景水景为一体,以峡谷溪涧等典型地貌和珍稀生物景观为特色,可开展登山远足游览、沟谷溯溪探险、科普科教、健身康体、休闲娱乐等森林旅游活动。螺壳山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着较大面积连片的次生性常绿阔叶林,有着较为丰富的木本植物资源,并保存着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i)、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等13种珍稀濒危植物。正是由于这一望无垠的茂林沧海和难以胜数的名木古树、奇花异草,带来了螺壳山森林公园较高的负离子浓度,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城市远郊型休闲森林公园[1~3]。
但是迄今为止,螺壳山森林公园只做了初步的开发建设,仅在2005年前后由葵垌林场修建了部分游步道并梳理了奇石峪、翡翠湖、六层飞瀑、层潭映碧等几处重要景观节点,建设了木质结构餐厅一处。于2009年在森林公园北部“瑶仔坑”引种栽培了不同品种及颜色的樱花,2014年对山柑坪水库周边景区进行了局部的林相改造。以上措施使景区景观效果大为改善,增强了景区内在景观价值和外在吸引力,但森林公园大部分景点仍旧处于未开发的原生状态。
2 螺壳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为了促进螺壳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和良性发展,认清自身资源条件、外部客观条件等因素,抓住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将有利因素最大化,塑造出自己的特色,拟采用 SWOT 分析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逐一分析和解读,进而提出螺壳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建设的策略。
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2.1.1 良好的森林植被
螺壳山森林公园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大于 98%。由于海拔相差较大,故而公园内的森林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被从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为灌丛草坡。公园内保存着较大面积连片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多样,层次较为复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典型的地带特色。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沟谷溪流中,以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和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红车(Eugenia oliena)等两类型植被群落最为典型。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400~800m的山体之中,主要组成种类为樟科、金缕梅科、壳斗科和木兰科的种类。常绿阔叶林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主,在海拔200~600 m的山体上均有广泛分布,林分高度较为统一,外观整齐,层次分明,四季常绿。螺壳山生长的代表性植物资源主要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禾雀花(Mucuna birdwoodiana)等,林木繁茂,一年四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如此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和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成为螺壳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优势之一,园区内较高的负离子浓度,成为了放松身心、品氧休闲的理想空间。
2.1.2 丰富的旅游景观
螺壳山森林公园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景观主要分为地文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三大类型。螺壳山属于南岭山脉余脉,相对海拔较高,地形变化复杂,有着较为丰富多样的地文景观资源,可分为山体景观类资源、沟谷景观类资源、石景景观类资源三大类型。这些地文景观资源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强烈吸引力,可成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对象。比较典型的地文景观有“六层深坑”、“龙骨坪”、“三龟探旅”、“天马脚印”、“天然壁画”、“石上花”等。
螺壳山为绥江的发源地,也是广宁县花山水库的水源地,地处绥江主要支流古水河的上游,水文景观类型丰富,极具观赏价值,是螺壳山的一大特色。山泉溪流主要有葵垌溪坑、六层溪坑、瑶仔坑和下猪六冲坑4条。森林公园内地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孕育了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有水库(山柑坪水库、六层水库、榄仔树水库)、溪涧潭池和跌水瀑布(六层飞瀑、巨石飞瀑、阴元瀑布、鱼尾瀑、双瀑生辉)等3个亚类水文资源。
同时,螺壳山还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存在多处历史文化遗迹。现存历史遗迹有广宁农民起义遗址和知青房。农民起义遗址是明代弘治十一年发生在四会西北部的大罗山(今螺壳山)的两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今天螺壳山还存留这石屋、石凳、石灶、断墙、残壁等,相传就是农民起义军集结的场地;知青房为“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在六层工区居住之后留下的房屋,至今只留存下残垣断壁。同时,关于螺壳山的史事传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人文资源。主要的历史传说故事有清朝时期瑶族起义军在大罗山集结起义和遭到镇压的事件以及“罗隐石”的传说。在进行景点的开发建设时,需要尊重历史文脉,保护和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增强螺壳山旅游资源的内涵。
2.1.3 具有一定知名度
经过近些年的初步开发建设和林相改造,螺壳山在肇庆市周边及珠三角其他城市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一年四季均有游客慕名而来。春天,可观赏樱花朵朵、杜鹃繁茂、禾雀美景;夏季,可观赏绿树成荫、杨梅满枝、石榴似火;秋季,可观赏桂花飘香、山菊黄灿;冬季,可观赏霜雪满树、银妆素裹,四时美景各异,到此游玩的游客均被其磅礴气势和壮美风光所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螺壳山森林公园的森林美景已深入人心,在广大珠三角游客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进行进一步的旅游开发已经具备较为广泛的游客基础。
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2.2.1 开发建设资金不足
虽然螺壳山森林公园处于建设初期,已累计投入数十万元资金用于景区道路建设和林相改造等,但到目前为止仍未有相关投资者注资进行全面的旅游开发,投资效益还不显著。由于螺壳山涉及范围较大,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但开发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地方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但至今仍无相关优惠政策细则条款和充足的资金扶持,大部分资金由葵垌林场自筹,后续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加剧了林场经济压力。加之森林公园目前为葵垌林场管理,虽然经营森林经验丰富,但对森林旅游市场的培育、开发、宣传缺乏经验,也缺少专业管理人员。
2.2.2 区位优势暂不明显
螺壳山所在地为广宁县北部,地处珠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接壤肇庆市怀集县和清远市阳山县,有省道横贯景区而过,距广州、肇庆、清远公路运输车程均超过2 h,往广宁县城、竹海大观所需车程均大于1 h。 目前从广宁县城达到景区只有S260省道,广宁北市镇距离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距离较远,交通仍不便捷。至今只有二广高速在广宁设有出口,县城距离汕湛高速、汕昆高速出口均较远,区位优势暂不明显。
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2.3.1 交通及区位逐步改善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从肇庆、广州到广宁的距离。随着贵广高铁广州北联络线、肇庆(广宁宾亨)至江门(开平)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的规划建设,螺壳山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交通的便捷拉近了与珠三角城市和珠港澳城市群的距离,联系起了广东省内外城市。相信不久的将来,交通给森林公园发展带来的机遇将会逐步显现。
广宁将继续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两园五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林浆纸一体化、再生资源、新型铝材和环保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绿色型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4]。随着广宁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和广佛产业转移的发展大趋势,广宁县在广东省的知名度将会逐步提高,在工业发展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带动下,森林旅游也会持续升温,做为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广宁将是开展森林休闲游的理想目的地,螺壳山森林公园将因此受益。
2.3.2 森林旅游方心未艾
隨着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工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环境已经不堪重负,出现了一系列威胁人类健康的环境问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不同程度地受到噪声、烟尘、细菌等城市问题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重返自然、拥抱绿色。于是,森林旅游迅速兴起,成为了当代旅游业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广东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了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的森林资源,为发展广东森林旅游提供了前提与保证[5]。2015年,广东省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1.48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8.67亿元,带动关联产业产值200多亿元。每年为上亿人次提供良好的观光、休闲、健身、养生、自然科普教育等服务,体现了林业极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要清醒认识到,随着经济、环境、生态追求等方面的不断变化,依靠原始森林资源粗放发展森林旅游已不可取,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深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走高品质发展之路[6],方能对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2.3.3 政府政策引领支持
肇庆市2016年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使广东省的国家森林城市增至5个,这也意味着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开始提速。目前,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已上升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列为 “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和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的重点项目,也成为部省共建全国绿色生态省的重要任务,2017年内全省力争实现新增造林228万亩,新建森林公园163个。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是依托山脉、林地、水系等要素,组合、串联和扩大各类绿色生态空间,构建大型森林组团、城市绿地系统与绿色生态廊道相结合的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体系。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下,螺壳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建设机遇难得,条件成熟时,完全可将其开发建设成为林水相依、生态优美、绿色舒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公园,成为珠三角森林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2.4 威胁分析(Threats)
2.4.1 森林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截至2016年,广东全省已建有森林公园1135处,规划总面积117.26万hm2,其中国家级24处,省级78处。森林和野生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0处,湿地公园154个。肇庆市范围内目前有七星岩、鼎湖山、广宁宝锭山、广宁竹海大观、德庆盘龙峡、怀集燕峰温泉、四会奇石河等,周边地区著名景点有清远笔架山、广州白云山、佛山西樵山等,其中有多处景点为森林公园,肇庆鼎湖山、清远笔架山、佛山西樵山等均是以森林风景资源、生物多样性为主体的生态园区,虽各有特色,有着不同的吸引力,但资源质地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诸多风景资源景观类型较为接近,且大多数以森林资源为景观主体的景区发展目标都是开展适合都市放松身心的森林生态旅游,势必存在着同类竞争的现象,而区域游客存量相对有限,螺壳山森林公园作为新建公园,在知名度、游客量方面均处于劣势,市场竞争压力和发展难度相对较大。
2.4.2 开发与保护存在冲突
森林风景资源以其庞大的体量和显著的生态效益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首选之地,这类由森林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及天象等因素组成的森林风景资源是较为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属于难以再生资源[7]。总体来说,不恰当的开发森林资源,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破坏会造成动物迁徙、植物死亡等;二是对大气和水土的影响,游人对土壤的踩踏和交通工具的废气排放、旅游垃圾等均会造成大气和水土的污染。在进行森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不能只看到森林旅游能够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螺壳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策略思考
螺壳山森林公园既存在着资源的优势,也面临着开发资金不足及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劣势,但在森林旅游持续升温,方兴未艾的大趋势之下,在交通和区位条件逐渐改善的大背景之下,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开始提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理应化解矛盾、消除威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螺壳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以期对带动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积极作用。
3.1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旅游资源特色
森林景观资源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虽然其构成要素大多是可再生的,但也有一定承载极限,因此必须把生态环境和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8,9]。螺壳山森林公园需要及时的加以保护和管理,一是做到大力保护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林木生长的原生生境。充分发挥林场的优势,积极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以实现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时,充分把握适度原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加强对林地的改建和优化。二是要注重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保护。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和形态多样的水资源是螺壳山森林公园的基础,也是森林公园的生命线。对森林公园内的保护植物、珍稀植物、古树名木应分别制定恢复、保护措施,引入外来物种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和检验检疫,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10]。水资源也是螺壳山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载体,山柑坪水库、六层飞瀑、双瀑生辉等景观点均是森林公园内的水文资源,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杜绝旅游活动对水体景观的污染,重点监管施工用水和餐饮活动用水,严禁排放到水体景观中,并及时清除水中的枯枝落叶及其他杂物等。
3.2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融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是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优先解决的课题[11]。虽然螺壳山森林公园已初具规模且有一定知名度,但因资金欠缺等问题,迄今为止未进行系统开发。因此,不仅要积极争取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还需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和社会公众资源[12],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森林公园建设投资,这是螺壳山森林公园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相关部门应牵头进行森林公园开发的融资,拓宽社会资本融资渠道,加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可效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较广的PPP 模式,出台相应鼓励性政策来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并鼓励外商、私人企业和相关产业部门参与到森林旅游区内各项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中,如景区景点建设、旅游项目开发、商业网点建设及招商等[13]。
需要把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关键问题来抓,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效益才能因此增加,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优先保护好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依据资金实力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规模和建设周期,切忌贪大求全、脱离实际,要分清主次、先易后难、逐步发展。由于螺壳山森林公园面积较大,可采取优先开发主要景点,以点带面,逐渐形成完整系统。
3.3 塑造特色,加强宣传,融入广佛旅游圈
塑造特色是森林公园开发和运营中较为重要的环节,特色是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的名片,更是开拓市场的重要筹码。通过对螺壳山森林公园的准确定位,塑造出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结合自然资源优势,主推品氧、赏花、观瀑、拥抱绿色等旅游产品,以目前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客源量的樱花谷、水景瀑布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观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挖掘公园的发展潜力,培育旅游精品,推出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健身娱乐等时尚旅游,塑造特色;加强市场宣传,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宣传旅游和推销其旅游产品,可取得较好效果。
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包容、共生的观念,要想方设法融入广佛旅游圈,谋求共生共赢发展。螺壳山森林公园地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旅游开发和市场运作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强与珠三角相关城市的旅游市场合作,利用好“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积极构筑广佛肇生态旅游圈,发挥各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进行功能分工与组合,扬长避短,共生共赢。
4 讨论
随着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和肇庆市“东融西联”等重大战略决策的开展落实,螺壳山森林公园应主动谋划、积极探索,进行合理地开发建设,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价值,力争成为广东省开展森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关键点,以增绿、增质、增效为根本,摒弃不注重森林公园的长远发展而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的短浅目光和肤浅做法, 顺应当前生态旅游市场发展大趋势,抓住机遇,协调好林业、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协调并落实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螺壳山森林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上虽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开发策略,但尚需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螺壳山森林公园风光迷人待开发[EB/OL][2006-08-07].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lgy/s/2455/content-329563.html.
[2]刘经钱.秀美螺壳山[EB/OL][2016-08-22].http://www.gdgn.gov.cn/Item/18331. aspx.
[3]唐小清,唐光大,郑明轩,等.广东肇庆市螺壳山种子植物资源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4):118~121,139.
[4]伍欣琦,林寿智.广宁“两园五基地”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搭平台[EB/OL].http://www.xjrb.com/2014/0216/191975.shtml?mobile.
[5]马秀芳,林媚珍.广东森林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热带地理,2006(3):285~289.
[6]陈 海,罗卫东.广东森林旅游要走高品質发展之路[J].中国林业,2010(24):20.
[7]李冠衡,孙 鹏.浅析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5.
[8]唐芳林.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9]王艳林.基于资源评价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10]耿 静.翠屏山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及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4.
[11]夏本安,夏诗禹.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SWOT及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6(1):14~17.
[12]周小平,黄雨建,王 敬.高石梯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5(6):121~123,39.
[13]吴 潇,陈绍志,赵 荣.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林业经济,2016(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