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课堂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6-01孔玉霞范海英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本溪117004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讲授测量建筑工程

孔玉霞,范海英(辽宁科技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基于对分课堂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孔玉霞,范海英
(辽宁科技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通过指出传统课堂的一些问题,详细阐述了对分课堂引入非测绘专业的测绘专业基础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非测绘专业的测绘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而改善并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对分课堂;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著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Simon) 曾经说过: “思考与实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途径,也是最佳的途径”,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听授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通常单调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对分课堂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中,而不是一味被动的听授。教师改变满堂讲授的模式,让出一部分的课堂时间交于学生自己掌控、主导,形成师生“对分”课堂新模式〔1〕。对分课堂汲取传统、讨论课堂的精华,把教师教授和学生讨论的时间分开,不但仍然保留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教授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学习,这是个了不起的结合。

1 对分课堂的概念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老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段时间自主学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分课堂的三个子模式:当堂对分、隔堂对分、隔堂对分 + 当堂对分,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而进行选择设计。

2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现势性

2.1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课堂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效果。实践教学又能加深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理论和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工程类工作奠定结实的基础。

(1)传统式课堂的不足

教条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教参、教案等内容作为唯一参照,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把预先设计的教案和讲稿当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向〔2〕,大多照本宣科,课堂气氛单板、无趣、缺少激情和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简单的重复。

模式化:表现在两方面:教学结构的模式化和教学具体行为的模式化。忽略课程性质的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储备知识不同的教学结构和不同的样式;无论任何性质的课目、学科都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教授新课、作业巩固。

单一化:表现在两方面: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和活动角色的单一化。目标以知识传递作为唯一追求对象,忽视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课堂组织模式不管是讲授还是讨论,无论专业和课堂人数的多少,都统一的使用同一种的座次形式,课堂中教师独自表演的一幕几乎成为所有课堂的特征。

静态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课堂中无真正的互动。二是课堂上只教固定化了的知识,而极少涉及探究知识的方法。

(2)讨论式课堂的不足

第一点,只有在学生课前对课堂中的内容充分预习后,课堂讨论才能达到预先的效果,但是实际过程中,学生没有对课程进行充分的预习,有些只是流于形式,不求甚解;第二点,课堂中的内容新,学生对新知识处于表面的理解,缺少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无法展开有效的讨论,讨论过程都只是耗费时间;第三点,因为留有讨论时间,上课中教师教授时间被压缩,不能完善的讲解每一知识要点,以至于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抓不到重难点;最后学生通常应付作业、应付考试,课下不能及时的学习课堂中没掌握的知识,日复一日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逐渐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2 对分课堂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课堂45分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黄金时间,课堂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质量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性因素。传统课堂中,教师力求讲授完整详细,学生只是一味的接收、记忆老师教授的知识,自己没有任何的发挥空间〔3〕。以往完整详尽的讲授变为提供知识脉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不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模式下,教学的机械性、重复性降低,指导性不断提高。如果课下学生不学习很难参与到课堂中的讨论中来,翘课会影响整组的讨论效果,这些潜藏的约束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模式对生生、师生互动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求较高,教师不必费尽心思进行“独演”,而是转变为课堂“导演”的角色。教师课堂讲的内容虽然减少了,但是通过对分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其价值和地位并未消减,反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3 基于对分课堂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改革

3.1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对分课堂的实质就是将课堂时间平分,教师利用一半时间进行知识讲授,剩余的一半时间让学生讨论。讲授和讨论在时间上错开,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有助于对老师所讲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但是14级的培养方案中,建筑工程测量一共40学时,其中10学时的课内实验。本课程是测量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如果每次课都对分的话,完不成教学目标,所以在课程设计上,采取“三分钟对分”模式〔4〕。1分钟:每次课后留几个讨论的题目,学生独立学习;1分钟:同桌讨论,临近下次课时拿出10分钟进行讨论;1分钟:教师抽查两个学生。

对于课堂新知识,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吸收的不透彻,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学生而言,很难有新的见解,所以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本课程采用对分课堂中隔堂讨论的策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加深课堂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如何保证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取决于讲授、学习、作业、讨论、交流五个关键性环节,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只有每个环节都保质保量的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图1 实施过程

3.2 教师的益处

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分课堂中教师只需掌握课堂的精要,讲清知识脉络,把剩余的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PPT精炼,讲授时间被压缩,备课量减少。课堂中一般分为4-5个讨论小组,教师不介入学生的讨论,在各组间巡走监督检查,对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教师从详尽灌输式的讲授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的从一个课堂中的“演员”转变成“导演”。

3.3 学习效果评价

对分课堂中,教师虽然讲的少,但是仍保留了传统教学的精华,从而保证了课堂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符合学习金字塔的科学理论,如图2所示。作业一改复习课堂内容的作用,而变为讨论的基础〔5〕。

图2 学习金字塔

(1)对分课堂提升学生主动性

对分课堂中老师讲授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吸收,下次上课再来讨论,学生有备而来,讨论效果好。课堂中采取5人一组讨论,学生发言机会充分,也容易克服怕被人笑话的畏惧心理。

(2)融合师本、生本

课堂学习新知识,课后主动巩固学习,学生更有成就感。一个知识点,老师讲授五分程度,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七、八分程度,再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基本可以掌握到完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通过讲授、吸收、讨论三个环节进行学习。从以 “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双中心学习的对分课堂,不但调动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强调平时学习

对分课堂鼓励学生平时学习,把有效学习分散到整个学期。每周学生在教师教授后都需要完成吸收内化,并以作业形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效果,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整个学期学生深层、理解性学习,即使面对考试,学生也能够轻松应对。

4 结语

随着高校建设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课程改革不可避免。 《建筑工程测量》现在面临的问题较多,建筑工程测量作为测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实际工作时变化多样的测量对象,传统式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的不足日益凸显。对分课堂的引入给已往教师一人表演的教学方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尽管对分课堂也有它应用的局限性,但是对非测绘专业实践性较强的测绘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本文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把对分课堂引入课堂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课下通过自学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习惯,而且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李莲.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3):30-32.

〔2〕李丽萍.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9( 05) ∶ 35-36.

〔3〕张蓉蓉.建筑测量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管理观察,2014.12 ( 24) : 45-49.

〔4〕MOOC时代的教学模式革新〔J〕. 杨元元.大学教育. 2014(07)

〔5〕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王晓波,陈生萍,黄云,董坚峰.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4):102-108.

2017-03-06

孔玉霞(1988-),女(满),辽宁庄河人,辽宁科技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遥感影像信息识别与提取、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1008-3723(2017)02-026-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2.026

G641

A

猜你喜欢

讲授测量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石卫东讲授专题党课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