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
2017-06-01郑志国
郑志国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
郑志国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那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跃升为“全面建设现代化”,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和历史任务。广东作为非常有代表性的省份,应当在发展和改革中创造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目标跃升和衔接工作,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尽快使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加强区域之间三大产业共建,停止梯度转移,促进广东均衡发展,努力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现代化;地位;担当;广东
广东将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19年起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更加宏伟,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进一步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和举世无双的艰巨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算起,大约需要100年左右,到2049年前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世界上中等发达的国家;二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从2050年前后算起,延续到何时还难以预料,在这个阶段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三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向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归宿,最终到来不仅取决于中国的发展,而且取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其中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后者涵盖前者。“两个一百年”目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来说只是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后还将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2.7万亿元。[1]研究表明,按汇率法把我国GDP折算为美元有低估,按购买力平价法折算则有高估,实际产出水平介于两者之间。[2]扣除汇率波动的影响,2020年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当达到1万美元以上。
目前世界上所有高收入国家包括西方七国、西欧和北欧国家、中东部分石油输出国,人口加起来大约为14亿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4万美元。我国目前的人口大约也是14亿人,要使人均收入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水平,就得使国内生产总值达53万亿美元以上,这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将近四倍,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国家尚未提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经济指标。
表1. 中国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与收入比较
世界上所有高收入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加起来远远超过中国,仅就经济总量增长而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性和艰巨性就超过所有高收入国家的同类指标之和。考虑到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事业以及人自身全面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而且是举世无双的艰巨任务。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在长期内不会停滞,而是继续增长,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提高创新能力,尽可能保持中速以上的增长速度,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争取在2050年前后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收入起点或低限。如果全国按照“十三五”规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后再经过30年的奋斗,到2050年前后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倍左右,人均达到2—3万美元,是完全有可能。
二、国家现代化建设赋予广东的地位和责任
广东的省情和国情有一些相似点:第一,区域发展不均衡相似,全国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相对滞后;广东珠三角地区较为发达,粤东西北地区相对滞后。第二,地理特征相似,我国是半内陆国家,长江黄河发源于西部;广东是半内陆省份,东江、西江、北江分别发源或上游位于粤东西北地区。第三,人口规模和经济位次相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处于中上等位置;广东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经济总量全国第一,人均收入处于中上等位置(2015年排名第八)。第四,祖国大陆与港澳实行“一国两制”,广东省是唯一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接壤的省份。这些相似点决定广东在全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省份,应当在发展和改革中创造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自1989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已经连续27年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致保持在10%以上,略有提高;增量占比从2013年的9.71%提高到2016年的13.91%,表明近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广东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见表2)。
表2. 2013—2016年广东经济总量和增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
目前全国东中西部之间、各省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依然较大,在未来几十年内还难以完全消除这种差异,全国各地现代化进程必然有先有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必然要求一些省份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推进全国的现代化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高度概括了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担当。其中“三个定位”适用于广东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广东要继续努力争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两个率先”到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就成为“一个率先”,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率先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不同区域之间都曾经存在发展水平差异,经历了从不均衡到比较均衡的发展。一个国家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然后推进全国现代化,是一些发达国家带有共性的做法。当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否通过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带动全国现代化,这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是需要探索的问题。广东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确定为2018年是谨慎的,既有2年的提前量,也确保经得起各种指标考核的检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还有不同程度的领先,其中人均GDP大约领先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只领先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单位GDP能耗则领先10年以上(见表3)。
表3. 2015年广东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在全国的领先程度
总的来看,广东的优势正在减弱,特别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上和全国处于同一水平,至多只有2年的领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各省区之中处于第八位,只相当于江苏省的3/4。广东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许多严峻挑战。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广东工作的新要求
从总体上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广东的目标定位和工作要求仍然可以用“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来概括。党的十九大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新的部署,对“四个全面”做出新的阐述,那时中央可能对广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广东可以根据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的新要求,对广东发展目标定位做适当调整,此前还是采用“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提法。
“四个全面”对广东的工作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按照”:一是按照“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十三五”规划,在 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的转换和跃升;二是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体制改革,重点探索企业制度、财税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生态文明制度,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三是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推进依法治省,大力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模范执行宪法和法律,争取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并认真执行,使广东法治达到和保持先进水平;四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抓好广东党的建设,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四个按照”应当成为广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担当。
广东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种种原因而属于相对落后的省份,改革开放后逐步走在了前列,但是也积累了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经济发展方式总体上依然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企业和社会创新能力不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滞后,民生社会事业还存在薄弱环节,污染治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党政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3]这些困难和问题通过努力是能够解决的,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毕竟存在许多变数,需要考虑到三种可能的前景:一是不断增创新优势,保持领先地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没有增创新优势,因而难以保持领先地位,不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是也不落后,与全国其他省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是丧失优势,在一些方面掉队,拖全国现代化后退。出现后两种情况之一,就辜负了中央的期望。这种风险有多大,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提出预防措施。力争把第一种可能性变为现实,避免出现后两种情况之一,尤其不能出现第三种情况。
四、对进一步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建议
1.做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现代化的目标跃升和衔接工作。
广东“十三五”规划对在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做出了周密部署,按照规划扎实工作,必将实现预期目标。建议组织本省有关专家在2017年底对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一次综合评价,找出不足,以便2018年扫尾补齐。2018年可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检查评价,使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国家认可,同时也对广东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进行总结。
从2019年起,广东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到现在只剩下2年时间。究竟什么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2019年起到什么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其间要经过哪些阶段,实行什么样的战略?需要中央给予哪些支持?这些重大问题都需要及早开展研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能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把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清楚,以便制定正确的战略措施并付诸行动。从2019年到2039—2044年,广东用20—25年的时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是可能的。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争取有5年以上的提前量,这样广东的经验在全国才有推广和示范意义。虽然广东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2年的提前量,但是在一些兄弟省份看起来多少带有象征性,“率先”在全国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建议省委省政府政策研究部门以2019年之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题,设置一些重大课题,在2017年通过省内外招标和委托等方式,进行超前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2019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提出关于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必要时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为广东编制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规划。
2.开展以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尽快使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
广东能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率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真正使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4]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进行再创业。在观念上要实现几个转变:从过去追求经济数量高增长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中高速增长,从过去习惯通过增加要素投入、依靠劳动力低成本来发展转向劳动力成本上升条件下主要依靠提高效率来发展,从过去各区域按相同模式发展转向按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从过去一轮又一轮引进加工、贴牌生产和仿造转向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
坚持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并举,巩固和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同时注重原始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涌现出华为、美的、格力等自主创新成就显著的企业,应当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企业的经验,大力宣传在创新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千方百计调动企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技术工匠和社会各方面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省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实行经费按成果包干,分研发启动、最终验收合格等阶段拨给经费,大项目可增加中期评审环节,最终实拨经费可按成果质量和技术水平浮动,只要成果验收质量合格,就拨给全部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主决定开支,而不是像行政经费开支那样凭发票报销。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
3.加强区域之间的三大产业共建,停止梯度转移,促进广东均衡发展。
在不同区域之间开展产业共建,是促进广东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继续在珠三角和东西北区域之间开展制造业的产业共建,一些新兴产业和新产品的研发基地设在珠三角地区,制造基地或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设在东西北适当区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强生态农业的产业共建,在东西北地区建立蔬菜、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在珠三角设立加工基地和销售网点,形成完整的绿色农产品产供销体系;在相关区域之间积极开展服务业的产业共建,包括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建设和发展。
广东均衡发展主要是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大体一致并保持同步增长,而不是经济总量一样大。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广东在区域之间实行了产业梯度转移战略和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看来,产业梯度转移存在很大局限和一定弊病。[5]第一,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该理论对发达国家的定位是高梯度和创新源头,对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是低梯度和承接发达国家落后产业转移的地区,人为固化不同国家和区域的产业位置,实施结果往往是扩大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产业低端,无法赶上发达国家。日本一些学者曾提出雁行模式,设想同中国保持15年左右的领先优势,让中国始终成为低梯度地区。世界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确存在梯度差异,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在全面建设现代化阶段,广东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应当调整原来对珠三角和东西北以及其他区域之间不同梯度定位,从总体上讲,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我省已经没有适用性。第二,广东珠三角和东西北的空间距离并不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高铁网路建成后,大部分地区成为2小时经济圈,虽然目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异,但是不足以构成两个不同的梯度。事实上,东西北地区承接珠三角转移过去的一些项目,当地在劳动力和资源等成本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反而增加设备拆解运输安装的成本。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宁愿迁移到内地一些省份,也不愿意迁移到本省东西北地区。第三,产业梯度主要是按经济技术水平来划分,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广东珠三角经济技术水平总体上高于东西北地区,但是东西北地区多为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海拔较高。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做到零污染,把珠三角一些有污染的项目转移到东西北地区,引起污染扩散,比在珠三角地区治理更加困难。第四,广东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是不能安于低梯度地区,不能成为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场所,要努力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成为世界上的高梯度地区。当然,广东同非洲一些落后国家相比,属于梯度相对较高地区,有些产业在条件具备时可以向非洲国家转移,但是在省内不同区域之间不应再按梯度转移模式来发展。要统筹安排不同区域的产业布局,对珠三角地区的落后产能就地淘汰,不要转移到本省其他地区;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园尽量引进先进产能,而不是承接其他地方转移或淘汰的落后产能。把有限的产能容量用来发展先进产能。推进珠三角大湾区建设,统筹规划粤港澳发展,提升合作水平。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好珠三角大湾区发展规划,整合大湾区的人才、科技、金融等资源,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4.努力提高人均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在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经济指标中,人均收入比经济总量更重要。中国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情况下人均收入却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主要是人口众多的除数效应造成的。北欧和一些西欧国家的经济总量并不大,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很高,属于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与他们长期保持适度人口是分不开的。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增长可以全部用于增加本国人民收入;广东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经济总量增大后,可以给国家缴纳更多税收,从而做出更大贡献,但是增量不能全部用于增加本省人民收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最近几十年来在全国各省区中一直保持第一,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201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仅少于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而且少于江苏、浙江、内蒙古和福建省,位于第八位,只相当于江苏省的76%。广东的人均收入不仅已经被长三角地区甩在后面,而且在未来一个时期可能被更多省份超越。
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大低于江苏和浙江的主要原因,是常住人口增长过快。1978—2015年,江苏人口由5834.33万人增加到7976万人,增长36.71%;浙江人口由3750.96万人增加到5539万人,增长了47.67%;广东人口由5064.15万人增加到10849万人,增长了114.23%。1978年广东人口少于江苏人口,2015年却比江苏多出2873万人。目前广东人口相当于东北三省的人口总和,东北三省的资源条件很好,一旦经济转型成功,人均收入可能迅速超过广东。通过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技创新来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是提高人均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广东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对人口的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适当控制人口总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城市化背景下,社会上要求外省来粤务工的人员加入本省户籍的呼声很高,广东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大量户籍在外省的劳动力来粤工作,为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有理由要求把户口迁移到广东,以便享受与本省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外省来粤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城市,而这些城市大多人口聚集度过高,基础设施不足,实际上难以充分吸纳外省务工人员入户。如果人口问题处理不好,有可能拖延广东现代化。各地在考核发展情况时,应当统一按常住人口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就业质量,通过产业升级和加强职业培训来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提高城镇就业和入户门槛。特殊人才加入本省户籍不受限制,但是一般人员入户还是要严格控制。在放开二胎的情况下,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三胎。争取在未来一个时期把广东常住人口增长率降下来,至少应当使广东户籍人口增长率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一致。除了采取多种办法继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外,还有注意缩小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是要关注企业生产一些工人、离退休人员、复转军人的收入增长,通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扩大中等收入基层,缩小全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郑志国.理性看待中国经济总量位次跃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2.
[3]朱小丹.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6)[EB/OL].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602/t20160201_641795.html.
[4]马兴瑞.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7)[EB/OL].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701/t20170125_691548.html.
[5]陈鸿宇.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新探索[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林先扬)
F124.7
A
1003-7462(2017)03-0123-06
10.13977/j.cnki.lnxk.2017.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