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6-01樊人竞

职教论坛 2016年3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摘 要: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现实中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为做好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倡导校园行为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行业文化

作者简介:樊人竞(1982-),女,重庆南岸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大学生创业就业。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大学生青春期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编号:153297),主持人:樊人竞。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31-04

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提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201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文件中,进一步强调高校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2015年,高职(专科)院校数量已经超过本科院校,学生数量超过800萬人,高职教育已经名副其实地撑起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通过培养“准职业人”来实现其社会功能,“职业性”、“就业导向”是其鲜明特色,也正因为此特性容易造成高职院校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身心素养的涵育作用。因此,应重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将“育人为本”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应该遵循的重要工作方针。近年来学界在反思高职院校偏重“技能本位”教学而忽视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模式时,也逐步认识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外在环境因素,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软实力的关键因素。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其发展又无时无刻不受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人的显性或是隐性的方式表露出来,放到学校的场域之中,就形成了文化的育人功能。从文化场域的角度来看,学校就是一个“文化场”[1],这个“文化场”是由学校的环境、校风、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等因素凝聚而形成的,是学校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气氛。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以高等职业院校为载体,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断努力,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成果和蕴含这种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成果的总和。一般来说,可以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见图1)。

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居于最表层,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建筑、教学与生活设施、校园硬件环境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制度文化是在校园物质文化的范围内为了有序教学与生活而组建的各种机构与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文化是师生基于校园精神文化,反映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外显体现,是校园文化中最直接、最活跃的部分;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校办学目标、校风、人际关系等的高度凝练,是学校的积淀与灵魂。这其中,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是最容易被改变的,而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往往不易被改变。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除了应具有一般大学所具备的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如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等,还应具有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如职业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等特征。

1.社会性——就业导向的校园文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2]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无不体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所以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强调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比如企业注重责任、坚持、信念等品质。不少高职院校将“创业”、“敬业”作为校训,体现的正是就业服务社会的导向。

2.职业性——实践取向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教学方面重视实践,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理应是以实践为取向的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实践和技术的价值。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强调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关注程度。专业能力是指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与之相关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3]。不少高职院校大规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校内建有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基地,并且规范相关实习实训制度体系;在校外设立顶岗实习车间,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这都是职业性、实践取向校园文化的表现。

3.特色性——服务取向的校园文化。高职教育要持续健康发展,关键一点是不能雷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即要突出自身的特色,除了要有职业性的特色外,还应有行业特色、企业特色、区域特色。换言之,高职院校能否在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看是否满足行业标准、达到企业要求以及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思索自己的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是什么?进而依靠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就是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比如电力类的职业院校,培养各类电力行业人才就是特色与优势,以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校训就是“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所在,其形式主要表现在富有特色、高度凝练的校训、校风,以及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如包含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学校章程等。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大大增加,很多高职院校将资金用于硬件建设,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彭振宇副教授曾对全国200所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的校训做了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校训的表述内容、表述形式方面,呈现出单一、雷同、缺乏个性等特征,这些学校校训大都在“团结”、“奋发”、“严谨”、“勤奋”、“创新”、“献身”、“务实”等字眼上打转[4]。

(二)偏重技能本位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校园文化凝练出来的精神成果,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特色办学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过分集中在“以市场为导向”,一味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将技术技能训练作为学生教育的全部,使得人文素质的教育显得无足轻重,忽视了对学生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的培养,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素养不足[5]。我国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以职业为“定向”,但并非以其为“定性”,只重视技术技能教育,往往只能培养出大量的“能工巧匠”,而无法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职业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這都需要通过人文教育的熏陶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品格。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特色

校园文化活动是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结合自身特色,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存在几大问题:一是开展的文化活动类似于说教,比如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只是为了迎评促建,未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主体性、积极性;二是开展的文化活动与自身特色结合度不高,比如运动会单纯就是田径竞赛,如果在展现运动性的同时,考虑设置和学生职业相关的竞赛项目,将一举两得;三是很多活动一成不变,往往就是开学迎新晚会、中秋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学生第二年参与兴趣将大幅降低。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行业(企业)文化融合度不高

行业文化,是指在某一行业内的企业和员工所共同遵守的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很多行业、企业在注重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管理等等。高职院校由于其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特殊性,要求校园文化中融入更多的行业文化。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是以“校”为主、“行、企”性不足,造成很多学生就业后忍受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理解不了企业的管理文化,从而离职甚至失业。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融入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先进的行业文化理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出精神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居于最核心地位,且是以内隐方式润“生”细无声。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它是一所学校“精神风格”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是被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同的信念、价值准则。突出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性作用,能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要想达到“育人”的目的,并不只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知识的灌输,更是要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植入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成高尚的灵魂和精神,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模仿名校,不是单纯引经据典,而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内涵与底蕴。以校训为例,通过校训的凝练,应使学生既能具备爱国做人的思想品德,又能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性。例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用双手改变命运”,彰显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校训“每天都是代表作”,通俗易懂,积极健康[6]。同时,高职院校应将内隐的精神文化进行外显建设,学校的大楼名称、道路、宣传画、雕塑等,都可以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学校的精神文化,使校园春风化雨、处处育人。此外,高职院校应重视诸如校史、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毕业典礼仪式等方面的文化建设。2014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毕业生进行“工士学位”的授予,何尝不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呢?

(二)倡导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职院校技能本位、就业本位的影响,加之网络不良思想的渗透,很多学生的行为文化充斥着功利性、低俗化的倾向,造成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品味度与丰富性不足。

倡导高职院校行为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互融合,首先要不断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一支包含专业教育教师、博学人文教师、企业优秀技能专家在内的学科构成合理的教师队伍,进而开发行为(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7]。在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在实例分析、情景模拟、合作讨论等方法中渗透两种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在专业教育中实现与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此外,邀请知名企业中的管理者与优秀员工定期或不定期来校授课、演讲,或聘请企业家、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让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高职院校还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多类型的人文素养必修与选修课程以供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构建专业技能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立体多维课程教学体系,确立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协调统一的价值追求。再次,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也是高职院校倡导行为(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渠道。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置学生素质教育中心,举办“美育大讲堂”,通过名家、杰出校友的分享,使学生了解具备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注重对学生职业行为素质的培养,将职业礼仪、职业道德、执业行为纳入教学要求与生活习惯,使学生及早对接职业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行为文化水平。最后,网络时代的网络暴力危害不容轻视,高职院校需重点做好网络行为文化的引导,及时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师生网络交流,传播正能量,引导和感染学生。

(三)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

健康积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审美品位,还能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人生理想与道德水准。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元素。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抓住四个着力点:一是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其展示自我的“奥运舞台”。二是以学生社团为纽带,渗透学校文化。社团是学生因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组织,这种非正式的因兴趣爱好组成的团队有更强的凝聚力。学校可以将校园文化与社团文化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时感受学校文化。三是以文化活动创新带动传统活动,寓教于乐。各类传统节日、运动会、迎新晚会等属于传统校园活动,而95后的高职生对于网络节日、“洋节”的兴趣远超传统。如“双11”时期,开设财经类、商务电子类专业的学校可以支持学生进行营销(创业实践),学生乐于参与且有收获。四是以网络覆盖全体,举行网络文化活动。95后高职生是网络的一代,学校可以通过易班网、微信、微博等,将诸多活动通过网络开展,如学校组织“随手拍身边的感人事”,上传网络活动页面,通过学生热衷的方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四)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行业(企业)文化进行对接,即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能学习、了解其所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追求等。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中要想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应主动吸纳行业文化的精华,将行业内的先进文化内容和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一是高职院校选择行业(企业)文化必须把好关,引进的应是优秀行业(企业)文化。比如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电子商务的学生从中可以学习服务客户的重要性,进而会更加尊重身边人。二是引进的行业(企业)文化应与学校的特色相吻合,如建筑类的院校着力于挖掘传统建筑行业中的“鲁班精神”则最为合适。三是大力弘扬行业(企业)文化当中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感受作为“技者”的荣耀,从而感染自身努力精益求精;学校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优秀企业的工作场景、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等,使学生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此外,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好实训基地的文化育人作用,按照真实的职场环境布置仿真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实践实训中处于行业文化氛围的浸染,以强化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8]。

参考文献:

[1]刘引.现代学校的文化使命[J].人民教育,2004(3-4):1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毕明生.对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8(2).

[4][6]若尘.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校训[N].中国青年报,2014-1-20.

[5]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國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2,115.

[7]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4]16号.

[8]张麦秋.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导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53-56.

责任编辑 韩云鹏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