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01王招玲王黎玲彭莉云危玮
王招玲 王黎玲 彭莉云 危玮
[摘要] 目的 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黛力新,每日1片;观察组予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个疗程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 结果 两种疗法对抑郁症均有效,两组间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2个疗程 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
[关键词] 抑郁症;刺络拔罐;刮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4-0122-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pricking-cupping and scraping
WANG Zhaoling1 WANG Liling2 PENG Liyun3 WEI Wei1
1.Jiangxi Provinci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 330046, China; 2.Taihe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in Jiangxi Province, Taihe 343700, China; 3.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aihe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Taihe 343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ricking-cupping combined with scraping on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anxit once a da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icking cupping combined with scraping once every 3 days in 4 courses of treatment, with 4 times as a course.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 scor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first,second and fourth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observed,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Both therapies were effective for de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score of HAMD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course of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pricking-cupping combined with scraping has quick onset and obvious effect.
[Key words] Depression; Pricking-cupping; Scraping;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抑郁癥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对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有很大的负性影响。中医认为抑郁症乃情志之病,其基本病理为气机失调,主要涉及的脏腑为肝,病机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总有效率与西药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西药不良反应较大,起效慢,疗效滞后(一般需要2~3周起效),降低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常因间断停药致病情反复发作。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2]。本文采用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江西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定标准评价轻、中度抑郁患者,选择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预先设计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42±6)岁;病程最短14 d,最长60 d,本次抑郁发作病程(49±5)d;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43±7)岁;病程最长14 d,最短62 d,本次抑郁发作病程(47±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3]关于抑郁症单次或反复发作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郁证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评定总分8~35分;(3)年龄18~65岁;(4)患者自愿受试,能理解量表内容并全力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经专科医生诊断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近期有自残、自杀倾向者;(2)既往3个月内有酒精或药物滥用病史、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3)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刮痧法:参考《刮痧技术操作规范》[6]采取相应的操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选取心腧至脾腧、中脘、气海、神门、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期门、太冲等穴位。患者取适合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找准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均匀涂上刮痧油,施术者右手持刮痧工具,握住刮板厚的一面,刮痧时刮板与刮拭方向约呈45°~90°,应用腕力以平补平泻法,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到外反复刮动(背部心腧至脾腧用双角刮法,腹部穴位和上下肢穴位用面刮法),力量保持柔和均匀,逐渐加重用力,一般每个部位刮拭10~20次、3~5 min。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不可强求出痧。刮痧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4 h左右,以避免风寒之邪侵袭,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刺络拔罐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选取心腧、肝腧、胆腧,脾腧、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等穴位。患者选择好体位,检查所用罐具有无破损,边缘是否光滑,定好穴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快速用三棱针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每针间隔1.0 cm,深度为3~3.5 mm,每个罐口面积内点刺5~7针,将火罐快速拔在刺血部位,仔细观察留罐时出血量。血少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在拔罐过程中,不可随意移动,以免火罐脱落。一般每次留罐10 min左右。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7]。刮痧和拔罐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避风、清洁,刮痧板和火罐及时消毒,一人一用。
1.2.2 对照组 单纯予以黛力新片口服(通用名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片含氟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 mg,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130126),用法:每日1片,早晨口服,药片完整吞咽勿咀嚼,连续服用4周。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个疗程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为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应用最为普遍、最标准且经典的量表,能较为敏感地反映抑郁程度。经过培训的两名评定者采用观察和交谈的方式对受试者进行评分。
1.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9]制定疗效标准。痊愈:HAMD评分减少≥75%;显效:HAMD评分减少≥50%,且<75%;有效:HAMD评分减少≥25%,且<50%;无效:HAMD评分减少<25%。减分率=(治疗前HAMD总分-治疗后HAMD总分)/治疗前HAMD总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参数检验条件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4个疗程后HAMD评分均有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观察组在治疗第1、2个疗程后,HAMD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法起效快,前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
2.3 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其中失眠、不安、躁动3例,疲劳、食欲减退、恶心2例,口干、便秘2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即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10]。西药治疗抑郁症已从典型抗抑郁藥转向非典型抗抑郁药,其作用靶点单一,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乏力、便秘、腹泻、失眠等,且起效慢,起效速度一般为2~3周,因不能及时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延缓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害的康复时间,导致治疗时间延长,依从性降低,医疗费用增加,甚至自杀行为风险上升。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中的短期研究提示,抗抑郁药有增加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风险。黛力新是近年来治疗抑郁的常用药物,主要成分为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但服用黛力新后常见头晕、口干、失眠等不良反应[11]。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抑郁症乃情志之病,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为刚脏,喜调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脏腑、形体、官窍等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情志舒畅[12]。贾绍燕[13]从《内经》理论、肝脏生理病理论述肝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同时阐述抑郁症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情志,亦要顾及他脏、整体辨治的机制,强调抑郁症从肝论治的重要性。谢一民[14]认为,抑郁症与肝脏关系密切,肝失疏泄、气机失和、神气郁结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肝郁是造成抑郁症的核心,治疗应以调肝为大法,根据中医证型的不同,施以疏肝、养肝、清肝。从当代医家对抑郁症的证型研究可知,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肝关系密切[15]。刺络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 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拔罐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载录。本世纪70年代开始,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而成的刺络拔罐疗法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是我国医药学家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疗法,应用经络理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局部取穴、远道取穴及辨证选穴,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使用放血针或三棱针等针具,在相应腧穴上点刺使之出血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达到输通络脉、泄热驱邪的目的,深层调理身体的气血和经络[7,16]。中医十分强调机体阴阳关系的平衡,阴阳平衡是决定人体健康的最终原因,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调整阴阳保健、治疗作用。中医讲,刮痧可以调整人体经脉流转、顺气活血、畅通五脏,提高人体免疫力,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和调节能力,对人体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达到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其恢复阴阳平衡[17]。刮痧和拔罐这两个传统方法各有适用范围,简单来说,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兼有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从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出发,可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地改善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表里兼治的调节特点,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和患者面对面接触,全面打开医患沟通桥梁,予以生活和心理知识指导,对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刺络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前期疗效尤其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廉,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谷巍,周雅然,金晓仙,等. 益肾健脾法针刺治疗轻度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5,56(18):1585-1587.
[2] 刘义,张永华,金曼,等. 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临床增效作用研究[J]. 中国针灸,2013,33(8):690-691.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34.
[5]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4-126.
[6] 杨金生,王莹莹. 中国标准刮痧[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98-106.
[7] 徐佳,刘立公,郑敏宇,等. 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 34(12):1165-1168.
[8] 張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第2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4-137.
[9]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20-223.
[10] 吕晓皑,王蓓,陈建彬,等. 耳穴贴压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5,35(5):447-450.
[11] 李淑云,吴洪军,周贵兰.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9):16-17.
[12] 周秀芳,李燕,周振华,等. 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及对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5,35(2):123-126.
[13] 贾绍燕. 从肝论治抑郁症病机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127-128.
[14] 谢一民. 抑郁症从肝论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1354-1376.
[15] 张有为,谢忠礼. 抑郁症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中医学报,2010,25(3):435-436.
[16] 曲晓雪. 拔罐刺血疗法治疗痤疮[J]. 中医学报,2010, 25(2):338-339.
[17] 朱毅,王维. 太极手法配合刮痧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0):32-33.
(收稿日期: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