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
2017-06-01汤红燕陈辉
汤红燕+++陈辉
摘要: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包括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这些音乐作品,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运用儿童的语言,反映儿童的生活,富于儿童的情趣,深受儿童的喜爱。黎锦晖儿童歌舞剧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音乐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寓教于乐的表现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14-02
儿童歌舞音乐是五四运动时期,黎锦晖在推广国语和普及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而创作的一种载歌载舞的音乐形式。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包括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音乐体裁,均包含了诗歌、音乐、舞蹈和游戏等艺术形式,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在审美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儿童歌舞剧还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略微加入一些旁白。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使我国早期以唱歌为主的儿童音乐教育,向诗歌、音乐、舞蹈、游戏的多元化艺术教育发展。
一、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黎锦晖189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书香门第之家,在家乡读中学时就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后来,又在哥哥黎锦熙的影响下,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探索新思想,学习白话文,推广国语,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学习音乐。在推广国语和进行音乐普及的过程中,黎锦晖认识到“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因为通过演唱可以熟练掌握国语的发音、标准词汇及语法。后来又创办小学,给了他发挥的舞台,用来实践他用音乐推广国语的主张。根据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他在音乐创作中首次运用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儿童歌舞曲”这一新的音乐品种随之诞生。
黎锦晖是我国儿童歌舞音乐的创始人,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曲有24首,如《老虎叫门》《可怜的秋香》《蝴蝶姑娘》《寒衣曲》《谁和我玩》《好朋友来了》等;儿童歌舞剧有11部,如《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月明之夜》《神仙妹妹》《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在推行国语时能发现将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不小的突破和创新。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也曾饱受非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音乐一度被称为“黄色音乐”,并受到批判,但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人们眼界逐渐开阔,思想逐渐解放,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也逐渐恢复了应有的地位。从简单的儿童歌舞劇发展到如今的大型歌剧,黎锦晖在这一领域的创作成就和成功经验,对后来的中国歌舞音乐和歌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以儿童为中心的创作题材。人刚出生的时候被称为婴儿,稍微长大一点,即3-5岁被称为幼儿,6-12岁称为儿童,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储备量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增长,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出现之前,并没有适合儿童特点的音乐,旧时代用文言文谱成的歌曲且不说曲调是否优美,形象是否生动,单单歌词的晦涩古板就难以让孩子们接受。而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则完全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首先是白话文的使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孩子们容易接受。其次是贴近儿童的生活,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生活贴近自然,路边小溪、田野、花草树木、昆虫、家禽、小动物,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季节变换,以及长辈给孩子讲的小故事,都是他们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存在,黎锦晖善于用这些儿童身边的一切事物作为创作题材,富有儿童情趣。
(二)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表现手法。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模仿力强的特点。黎锦晖在创作时,就地取材,完全以儿童为中心,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他在对这些体裁进行创作时,善于观察儿童的心理特征,捕捉儿童生活的细节。如《蝴蝶姑娘》以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蝴蝶拟人化,让蝴蝶变成小姑娘,就好像蝴蝶姑娘是他们玩伴中的一员,根据蝴蝶翩翩飞舞的形态用想象的表现手法来描述整个过程,并且把蝴蝶姑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宛如一个容貌姣好的小姑娘在眼前翩翩起舞,符合儿童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
(三)歌词语言的口语化与通俗化。从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这是黎锦晖受他哥哥黎锦熙的影响,推行国语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音乐体裁。所以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特征之一便是歌词的口语化与通俗化。如《麻雀与小孩》的歌词:“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亲哪儿去啦。我的母亲飞去打食,还没回头,饿得真难受。你是我的好朋友,我家有许多小青豆,我家有许多小虫肉,你要吃吃喝喝和我一同走。我的小麻雀。”同样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文字的生命力及画面感跃然而出,就好像小麻雀也是一个小朋友,两个在玩耍的小朋友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内容简单,文字直白,贴近生活实际,无需费力去理解文字内容,就直接表达出来了。黎锦晖明白什么是朴素纯真,即使不用华丽深奥的词汇辞藻,只用一些平易通俗的,或者乡土的、原汁原味的大众语言,仍然能够表达出他所想要表达的神韵和思想。
(四)音乐语言的民族化与大众化。黎锦晖生于书香门第,小时候便接触中国的民族乐器与民间戏曲,可是说,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对他影响很大,也正因此,在新文化运动兴起,西方文化像飓风一样席卷中国,大部分民众崇洋媚外,像丢垃圾一样抛弃中国民族文化时,黎锦晖却坚持认为“粗俗的、单调的原始民间音乐,其实是民族音乐的宝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不仅广泛地使用民间的各种小调,还会根据这些民族小调探索发展民族音乐的方法,例如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为基础,旋律的发展采用了“承递法”来强调宫调式的属音为主要特征,构成了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曲调,生动地塑造了秋香这个令人同情的孤女形象。黎锦晖所追求的民族化音乐,并非只是沿袭传统,而是建立在作品的平民化、大众化的基础之上的。黎锦晖清楚什么是被大众所接受并且易于传播的音乐。
三、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审美价值
(一)载歌载舞·寓教于乐。从儿童歌舞剧这个名称中,就可以看出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歌、舞、剧三个元素的组合,它是黎锦晖开创的一个集音乐、舞蹈、剧情于一体的综合性艺術。黎锦晖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作的专属于儿童的一种音乐体裁,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采用又唱又跳带表演的形式,深受儿童的喜爱和群众的欢迎,他将教材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通过排练和演出,从而加深对文化课的学习;然后通过这些演出、表演,还可以训练儿童从小形成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养成儿童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乐于助人、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二)求真向善·以美化人。真实和自然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原则,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中随处渗透着真善美,在他的作品中,爱被赋予了广博的内涵,用作品体现“人之初,性本善”的内涵,力求通过作品达到对孩子真善美教育的目的。如《麻雀与小孩》教育儿童应具有善良、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改正的优良品德;《三蝴蝶》教育孩子们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互相帮助的高尚品德;《小羊救母》教育儿童遇到危险,要镇静自若、勇敢机智地战胜恶势力;《寒衣曲》通过母子对唱,歌颂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母爱;《可怜的秋香》激起孩子们对社会上的弱者——孤独的牧羊女的深切同情与无限爱怜;《葡萄仙子》洋溢着互助友爱、乐于奉献的博爱精神,向儿童形象地揭示了“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成长都源于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三)热爱生活·赞美自然。黎锦晖的创作不仅选取童话、寓言类题材,寓含科学、民主、团结、友爱等内涵,而且选用贴近社会实际的题材。他的作品往往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吹泡泡》通过借吹肥皂泡的游戏,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月明之夜》通过对月宫嫦娥与快乐之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相亲相爱,享受人间的爱”的主题思想,呼唤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他的作品处处洋溢着爱与美,启发人们把爱化作力量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让人们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的作品就像黑暗中的一点亮光,孕育着希望,憧憬着未来。正是将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倾注到作品中,感动和影响了社会大众,深深的打动了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普通大众的心灵,使他们即使在那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下依然保留一颗欣赏艺术的心,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且能够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且热爱生活的心态。这正是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在当时带给人们积极影响的原因。
(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儿童总是用善良和纯真的感情理解世界、感受世界,同时也用善良和纯真来表现自己。黎锦晖通过这些作品让儿童感受、体验到这些纯洁的天性,使其深深扎入心灵的沃土。并且辅以知识的肥料,道德之水,定然能开出真善美的花朵。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综合了国语文学、公民道德、自然知识、图画、手工、音乐、舞蹈和体育等各科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好方式,为他们日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基础。黎锦晖创作的这些儿童歌舞作品,主要针对儿童教育和儿童娱乐,但其存在的价值不仅如此,可以说,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他将美融入到道德和精神的范畴,上升到了人格、情操和社会精神、社会理想,将其升华为熏陶、感染、教育的高级形式。
在我国早期儿童艺术教育领域,黎锦晖是先行者、开拓者,他为我国儿童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屠锦英.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价值评析及当代启示[J].音乐研究,2011(5).
[2]居其宏.走向戏剧性——作为戏剧作品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1).
[3]林萍.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尚媛.浅谈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美学表现[J].大舞台,2011(9).
[5]孙继南.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经验[C].回首百年——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4.
[6]汪毓和.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历史意义[J].人民音乐,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