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发展等级之用词贴切
2017-06-01肖学军
肖学军
【写作指导】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用最恰当、最得体的词语,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能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
一、精心选用动词
动词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活”。动词在作品中运用得当,能体现事物的立体感,增加文章的三维效应。例:
正睡得迷迷糊糊时,突然有人拍我。我睁开眼睛,揉了揉,是妈妈正站在床前。手里端着一碗东西,还冒着热气。我掀开被子,刚要爬起来,觉得一股寒气钻进被窝,妈妈把我按下,手放在唇边,做了个“嘘”的姿势,看着我,小声说:“快钻被窝里,慢慢吃。”我抓起筷子,捞起一个就往嘴里塞,险些烫着。妈妈悄声说:“别急,都是你的。”我用热气哈着脸,一股特别的味道直沁心脾。(《妈妈的味道》)
本段恰当地运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将我起床吃元宵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成功地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爱,真切抒发出了“我”内心的感受。
二、精心选用形容词
好的形容词,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
那个礼拜五傍晚,一踏进家门,我就知道厨房里有一锅山珍海味在等着我。鲜嫩的鸡肉吸满了红枣和枸杞的甜味,汤里头还有鸡骨熬汤所渗出的胶质,有些黏黏的,切片鲍鱼虽然在起锅前才加入这队海陆大军,但是香菇的清新芬芳早已经附着其上。(《妈妈的味道》)
本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形容词,写出了妈妈为我做的汤味的特色,也写出了妈妈对我的疼爱。
三、精心选用叠词
精当的叠词,用来描写人物神态,能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描写事物形态,能把事物的形状等特征反映出来,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还可以使文章具有音乐美、意境美。例: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树干,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色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着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故乡的榕树》)
本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叠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
四、精心选用色彩词
描绘景物时要讲究色彩的组合、映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例: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我穿着火红的棉袄,走在一群穿着粗格子布上衣的伙伴中间。那天,我也留下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远处小清河河坝上的树木若隐若现,近处白雪皑皑的田野里,我的红棉袄似乎要将整个严冬融化。(《雪地里的红棉袄》)
本段运用了一些“红”“白”等色彩词,色彩对比明显,凸显了在雪地里我的红棉袄的美丽。
五、精心选用成语及短句
成语语约意丰,恰当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精练、更生动,使表意更准确、更丰富。例:
毛泽东的书法,最见潇洒。师承名家而不拘一格,熔炼诸体且自成一家。或有高山流水之气势,或有风卷残云之飘逸,毫间似有神助。毛泽东讲话写文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纵论天下,讥讽政敌,寓宏旨于幽默之中,藏哲理于谈笑之间。(《潇洒毛泽东》)
本段多使用成语及短小句子,语言精练,音节明快,意思显豁,凸显了毛泽东的潇洒。
六、适当运用口语
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淳朴之美。例: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爹有话跟你说》)
本段对爹的语言描写多使用口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符合乡下人的身份和地方特色。
七、适当使用文言词语
文白相间,可以使文章语言简练而又不至于过于深奥,富有雅致,既不像白话文那样过于通俗,也不像文言文那样过于深奥。例:
蔺相如功高不自矜,不仅不与廉颇在朝廷上争列,而且外出时望见廉颇还“引车避匿”,这是气度的潇洒;宋濂年轻时刻苦求学,同窗们个个服饰华丽,“烨然若神人”,他“缊袍敝衣处其间”,却能做到“略无慕艳意”,这是心态上的潇洒;史可法在梅花岭上,“誓与城为殉”,不愿落入敌人之手,这是人格上的潇洒。(《潇洒》)
本段语言文白相间,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文展示】
感动就在我身边
□丁海涛
那天星期三,下了一整天的雨,不过虽然天气糟糕,却一点也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因为人在学校不能回家去,所以我就老早和家里人商量好了,生日那天让父亲送些好吃的和生日蛋糕给我。
下午最后一堂课老师一宣布散学,我就急匆匆地跑到学校大门口去准备拿东西。本以为父亲早就拎着蛋糕在校门口焦急地等我,可待我到学校大门口一看,稀稀落落的几个家长中却没有父亲的身影。我不相信,又逐一看过去,还是没有。不是说好了的吗?难道就因为这个天气?会不会因为天气不好,骑车不方便,影响了父亲的速度,父亲正在来校的路上呢?这样想着,我便耐下不安的心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可我最终也没看到父亲出现。我的肚子早已经在叽叽咕咕地抗议,唱起了“空城计”,我心中的那份激动也瞬间冷却了。这时雨好像也下得更大了。失望的我有气无力地往回走,心中不停地在埋怨着父亲……
一晃又到了双休日,学校放假。我对上次父亲失约的事还是耿耿于怀,一心想着父亲来接我的时候,我得跟他狠狠地赌气一番。到了校门口,我立马摆出一副臭脸,双眼四下里寻找着父亲的身影。不会又没来吧?!天哪,连来接我都能忘了!这下我脸更臭了,心中窝了一肚子的火,正准备回去爆发。我气冲冲地打的回了家。
带着一肚子火,我到家了,正欲发作却发现爸妈都不在家。我心中顿时被疑问塞满了。拿起电话,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才知道他们这会儿在医院。
“医院?”
“哪家医院?”
“谁病了?”
撂下电话,心中的气顿时烟消云散了,小孩的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赶紧去医院,路上不停地想,父母那么健康的人怎么会生病呢?我竟也学会了担心父母了。
到了医院,看见父亲躺在病床上眼睛微闭着,一只手臂上还绑着绷带。母亲坐在一旁细心照料着。只听得母亲在小声念叨着:“叫你急!为孩子送个东西用得着那么急吗?还逞能,一手拿东西一手开车,不摔你摔谁啊!”过于疲劳的母亲竟不知道我已到了她身后,而她的话听在我耳朵里却让我泪流满面。我止住泪水,望向父亲,第一次发现父亲老了,两鬓间的白发显得那么刺眼,额前沟壑纵横,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泛着古铜色的光辉。父亲睡得很安详,可能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停止辛苦的劳作。
我擦去泪水,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轻轻地拍了一下母亲,说了声“我回来了”。母亲对我说没有去接我,并向我道歉,我连忙止住了她,并告诉她,其实我已经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了。父母的这份爱其实就是这么多年来最好的礼物,只是粗心的我一直没有发现而已。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感动就一直在我身边。
窗外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这雨像父母的爱一般缠绵悠长。
■
文章语言表达很见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词和形容词运用恰到好处,如第三自然段中的“赌气、摆、臭、窝、爆发、气冲冲”等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我内心对父亲的不满。(2)叠词的大量运用,或渲染气氛,或描摹人物,或刻画心理。如“急匆匆”“稀稀落落”“叽叽咕咕”“狠狠”“轻轻地”“淅淅沥沥”等。(3)成语的运用也精当,比如“饱经风霜”“烟消云散”。(4)口语的灵活运用。比如妈妈责怪爸爸的一段话:“叫你急!为孩子送个东西用得着那么急吗?还逞能,一手拿东西一手开车,不摔你摔谁啊!”